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_对角线规则)1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及其性质、结构、合成和反应的学科。
在无机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且经典的工具,用于组织和分类元素,以揭示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规律、族规律和原子结构规律。
首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是指元素的性质和特征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地变化。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发现了周期规律的一些重要特征。
首先,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级也增加,导致电子云扩展,使得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增加。
其次,原子的电离能和电负性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趋势。
在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和电负性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核电荷的增加,内层电子屏蔽效应减弱,而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使得电离能和电负性增加。
此外,周期表中还存在着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其次,元素周期表的族规律是指元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的族。
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和相似电子构型的元素的组合。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包括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明显的族规律。
它们的电子构型以ns^1, ns^2, np^1, np^2...为特征。
在同一族中,地壳含量、离子半径、容量性电池电压和化合价等性质往往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过渡金属则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其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最后,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也涉及到元素的原子结构规律。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元素的能级分布和电子填充遵循一定的规则。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代表一个能级,而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能级上的电子都具有唯一的四个量子数,即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按照电子填充顺序的规则,元素的原子结构可以用电子组态表示。
综上所述,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规律、族规律和原子结构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如⾦属性 ⾮⾦属性等⾮⾦属性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体元素除外)的原⼦半径随原⼦序数的递增⽽减⼩;(2)同⼀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层数增多,原⼦半径增⼤。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正价由碱⾦属+1递增到+7,⾮⾦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正价,氧⽆+6价,除外);(2)同⼀主族的元素的最⾼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周期元素随原⼦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属单质的熔点递增,⾮⾦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属性与⾮⾦属性(1)同⼀周期的元素电⼦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越容易得电⼦,从左到右⾦属性递减,⾮⾦属性递增;(2)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层数的增加,原⼦越容易失电⼦,从上到下⾦属性递增,⾮⾦属性递减。
5 最⾼价氧化物和⽔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属性越强,其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属性越强,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酸性越强。
6 ⾮⾦属⽓态氢化物元素⾮⾦属性越强,⽓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属元素的⾮⾦属性越强,其⽓态氢化物⽔溶液⼀般酸性越强;同主族⾮⾦属元素的⾮⾦属性越强,其⽓态氢化物⽔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般元素的⾦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氧化性越弱;元素的⾮⾦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的还原性越弱。
⼀、原⼦半径同⼀周期(稀有⽓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序数的递增,元素原⼦的半径递减;同⼀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半径递增。
⼆、主要化合价(最⾼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周期除外,第⼆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周期除外,由于⾦属元素⼀般⽆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1、元素周期律实质: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律变化。
2、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同一周期,从左至有依次增加;同一主族,不变。
(2)电子层数:同一周期,不变;同一主族,从左至有依次增加。
(3)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增大。
(4)失电子能力: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减弱。
(5)得电子能力: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递增。
(6)主要化合价:同一周期,最该正价=族序数(O、F外);同一主族,最该正价=族序数(O、F外)(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的酸碱性: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8)气态氢化物: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形成难度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形成难度最近增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二、元素周期表的及其用1、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族: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
2、元素周期表结构(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的原理

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的原理
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规则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相邻的两列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通常来说,原子序数上升,元素的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因此,纵向将元素列出,左右两列相邻元素之间具有相似的性质,这就是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中,一行中的原子序号将会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序号在上升的情况下,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会逐步增强,而在下降的情况下,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会逐步减弱。
因此,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规则的原理在于,相邻的两行元素的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相邻的两列,元素的性质相似。
很多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是遵循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规则的,譬如,锂元素属于第一列,它的失去电子性质较强,其行下的钠元素的失去电子性质也较强,但其他列的元素都有不同的特性。
同样,氟属于第四列,具有很强的吸结合性,其行下的氯也有相同的性质,不同列的元素则有不同性质。
以上就是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的原理。
由于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分析各种元素的性质,因此,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教学及化学研究之中。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非金属性
3.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金属性逐渐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非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2
3
4
5
6
7
金属性逐渐
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
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强弱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阴离子还原性强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弱,
阴离子还原性弱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为活泼金属,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间原子未达到饱和状态,不易得失电子
存在范围
离子化合物(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碱、含氧酸盐、铵盐等)
与性质的关系
一般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溶解度越小。
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
(4)非极性共价键与极性共价键比较
项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成键微粒
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熟记)
性 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失电子的能力
得电子的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1. 2e-的有:H-、H2、He、Li+、Be2+;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记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介绍

记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介绍关于记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介绍在高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化学老师都会要求我们把化学周期表从头到尾全部背下来,并且还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排列。
那么,如何快速的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记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如,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什么什么氢化物越稳定之类的老记不住。
有没有什么办法死记+联想!学习化学就像学习语文和英语一样,每天都要记忆,不要一下记太多,一些就够了。
反复做这些事,就像做数学题一样,例如每天都看化学元素周期表,看多了,连做梦都会看见它。
其次是要联想,说白了就要天天发白日梦。
上完一章,比如说卤族元素,你就可以合上书去想,学了这一章我学了哪些知识呢,卤族元素排在周期表的倒数第二列吧,因为他们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8电子是稳定结构啊,所以都想抢别人一个电子,所以他们都是强氧化剂,最强的是氟,因为他最外层的电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最近,所以最容易抢人家的电子,氟的单质是什么样呢?淡黄绿色气体有没有想到书最后元素周期表上面氟格子里那个很奇怪的瓶子啊?那个是个塑料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容器呢?因为氟单质很活泼,为了制备他死了多少科学家啊!氟气和氢气接触会在阴冷处发生剧烈爆炸,这个试验有没有做过呢?没有,老师不敢嘛,氟气有剧毒啊!(氯气如何跟氢气反应呢呢...溴蒸汽呢...碘蒸气呢...这个是证明活泼性强弱的方法之一),爆炸的方程式是什么呢?生成什么呢?生成物能和什么反应呢?把方程式写下来....接下来想氯,其实很多都在氟里面想过了,想完氯再是溴,一个个来,最后你已经把所有方程式和上课的试验都复习一遍了,再回头看看书想想有什么遗漏。
也不要你死记硬背,想不起来看看书想想老师上课的话就行。
你试试吧!化学的知识点很散,什么气味啊,什么颜色啊,什么氧化性啊,还原性啊,金属性啊,活泼性啊。
面对这些要好好联想,把他们联系起来。
当然,联想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人各有异!但它是可以逼出来的,这就是要做练习,不用多,每天10来题就ok!不用做大题,就是些多项选择和推断题!因为化学是很多小题目组成,后面的计算其实很简单,只要平时作业认真做做错弄懂就肯定没问题,拉分的最主要还是前面小题目,所以一定要细心细心陷阱一定别掉进去,反正你才高一还有2年,以后考试就一定要争取拿满分!我不是逗你玩,是真的,不会做的'基本上应该不会有了,要是有也不过几分十来分,会做的一定要保证正确!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人总是粗心的。
化学对角线规则

化学对角线规则化学对角线规则,也称为元素对角线规则,是一种根据化学性质确定元素分子中各种原子能共存的原则。
它是20世纪30年代由著名化学家贝尔摩根提出的,也是化学家了解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的一种有力工具。
根据化学对角线规则,同一列元素中,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出现位置有关。
同一行元素之间也有类似的规则,它们的原子倍数受周期表位置的影响。
例如,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中看到,氧和氢的原子半径很接近,因此,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也很接近,因此,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很近,它们在物质性质上也很接近。
这就意味着当氢和氧被加到组成水的分子中时,它们的原子可以同时存在。
这一规则也适用于其他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可以跨越周期表中的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也可以与正方形中外层元素混合。
例如,植物色素中的甲烷和氯仿可以混合,而另一种物质,甲醛,则可以与氯仿混合形成一个分子。
此外,这一规则也可以用来说明原子的不同性质。
例如,氧和氢之间的距离比其他原子之间的距离更近,因此,这就意味着它们拥有更强的共价作用,而其他元素之间的共价作用则更弱。
此外,化学对角线规则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对未被发现的元素作出预测。
例如,当科学家们发现放射性元素时,他们可以根据此规则预测放射性元素的性质,以及放射性元素是否与更重的元素结合可能组成新的物质。
总而言之,化学对角线规则是现代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提出及其应用为科学家们了解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它也帮助科学家们对未被发现的元素做出准确的预测,从而使他们能够发掘新的物质和新的可能性。
同时,化学对角线规则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预测原子之间共价作用的强度,从而更好地解释其物质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网络 中子N原子核质子Z原子结构 :电子数(Z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外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 Na +>Mg 2+>Al 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 2+>Fe 3+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下面以ⅠA族碱金属和ⅢA族卤素为例,介绍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性质递变规律。
①金属性逐渐增强,如Li<Na<K<Rb<Cs,自然界存在的元素中,铯的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如F>Cl>Br>I>At,自然界存在的元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如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酸性:HClO4>HBrO4>HIO4;高氯酸HClO4在所有含氧酸中酸性最强,HBrO4也是一种强酸,高碘酸实际上化学式为H5IO6,无色晶体,弱酸。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如HF>HCl>HBr>HI。
④溶解性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在水中都是易溶的,溶解时还放出大量的热。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则较小,其中Be(OH)2和Mg(OH)2是难溶的氢氧化物。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列入表1中。
由表中数据可见,对碱土金属来说,由Be(OH)2到Ba(OH)2,溶解度依次增大。
这是由于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正、负离子之间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容易为水分子所解离的缘故。
表1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20℃碱金属的盐类大多数都易溶于水。
碱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的溶解度从Li至Cs依次增大,少数碱金属盐难溶于水,例如LiF、LiCO3、Li3PO4、NaZn(UO2)3(CH3COO)9·6H2O、KClO4、K2[PtCl6]等。
⑤晶体类型与熔、沸点,碱金属的盐大多数是离子型晶体,它们的熔点、沸点较高。
碱土金属离子带两个正电荷,其离子半径较相应的碱金属小,故它们的极化力较强,因此碱土金属盐的离子键特征较碱金属的差。
但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键的离子性也增强。
碱土金属指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元素,包括铍(Be)、镁(Mg)、钙(Ca)、锶(Sr)、钡(Ba)、镭(Ra)六种金属元素。
其中铍也属于轻稀有金属,镭是放射性元素。
碱土金属共价电子构型是ns2例如,碱土金属氯化物的熔点从Be到Ba依次增高:氯化物BeCl2 MgCl2 CaCl2 SrCl2 BaCl2熔点/℃405 714 782 876 962⑥热稳定性,碱金属的盐除硝酸盐及碳酸锂外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800℃以下均不分解。
碱土金属盐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但在常温下还是稳定的,只有铍盐特殊。
过锆的含量。
Zr和Hf的金属半径分别为160pm和159pmY 二、探讨对角线规则在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性质和它左上方或右下方的另一元素性质相似性,称对角线规则。
这种相似性特别明显地存在于下列三对元素之间:Li Be B CNa Mg Al Si1、锂与镁的相似性。
在IA族中, 锂半径最小, 极化能力强, 表现出与Na 和K 等的不同性质, 它与IIA族里的Mg 相似,例如:①锂和镁在过量的氧中燃烧时,并不形成过氧化物,而生成正常的氧化物。
②锂和镁直接和碳、氮化合,生成相应的碳化物或氮化物。
例如:6Li + N2 ==== 2Li3N 3Mg + N2 ==== Mg3N2 ③Li+和Mg2+离子都有很大的水合能力。
④锂和镁的氢氧化物均为中等强度的碱,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加热时可分解为Li2O和MgO。
其它碱金属氢氧化物均为强碱,且加热至熔融也不分解。
⑤锂和镁的硝酸盐在加热时,均能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Li2O、MgO及NO2和O2,而其它碱金属硝酸盐分解为MNO2 和O2。
⑥锂和镁的某些盐类和氟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均难溶于水,其它碱金属相应化合物均为易溶盐。
⑦氯化物都具有共价性,能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中。
它们的水合氯化物晶体受热时都会发生水解反应:2、铍、铝的相似性表现在:①两种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相近(Be2+/Be,-1.85V;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 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2、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无正价的非金属元素、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无氧酸(或氢化物)可腐蚀玻璃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是氟(F)。
3、最强的碱是CsOH;最强的含氧酸是(高氯酸HClO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发生化合反应的短周期元素是(No.7氮N)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短周期元素是(No.16硫S)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是(No.16硫S)3、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氟化氢HF,准确的说,氟化氢在0度是液体)气态氢化物中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烷CH4)最小的是(碘化氢HI)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No.6碳C,两千多万种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o.7氮N,在大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75%)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氮(N)。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o.8氧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o.13铝Al)人体是由80多种元素所组成,为便于研究,将其中占人体体重0.01%以上,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人体中含量占体重万分之一以下(〈0.01%)的元素称微量元素。
标准健康成年人的元素组成为氧65%、碳18%、氢10%、氮3%、钙1.5%、磷1%、钾0.35%、硫0.25%、钠0.15%氯0.15%、镁0.05%等11种含量大于0.01%的元素称为人体常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