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52张PPT)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号形式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实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化 学 信 号-电信 号
传导速度 快
慢
传导方向 双向
单向
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 突触小泡释放递
电流
质
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突触传导特点
①单向传递: 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③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因此 某些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的传递过程, 阻断 或加强突触的传递。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5.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
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
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
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 )B
A.①→② C.②→①
B.③→④ D.④→③
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 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 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 兴奋 解析 此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B项 应是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C项应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项应 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A项的局部电流在神 经纤维内的流动方向是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的。
【导与练】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课件(59页)

未兴奋部位膜电位变化
[探究与学习] 下列各图表示某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 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横
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内
负外正。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变
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向 左右邻近部位双向传导。 [答案]C
[探究与学习]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从一个神经 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原因是( )来自A.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体
B.突触后膜内有突触小泡 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解析]由于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的神 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之 间兴奋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
贮存 (2)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__________ 和再现。
[探究与学习] 你知道怎么利用英文首字母巧记大脑皮层 言语区吗?
提示:S(Sport):运动性语言中枢;H(Hear):听觉性语言
中枢;W(Write):书写性语言中枢;V(Vision):视觉性语言中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大脑皮层的功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 反射活动 ,还具有__________ 语言 记忆 的______________ 、学习、__________ 和 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 (1) 语言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
人教版教学课件人教生物必修三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三个要点:高等动物 刺激 反应
3、看下面几幅图,想一想它们属不属于反射?它们有 什么区别?
条件反射 反射 非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反射 先天形成的反射
4、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1、膝跳反射如何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2、缩手反射如何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5、反射弧的组成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后角 灰质 后根 前角 白质
脊 神 经
前根
※反射弧受损的情况:
结论: 反射要能进行必须要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6、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细胞 神经元
树 突 细胞体 细胞核 轴 突 末 梢
轴 突
髓 鞘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轴突:一根,把冲动传离细胞体 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影响兴奋传导因素
(1)温度:医学上应用该原理进行冷冻麻醉 (2)麻醉剂: (3)生理不完整:
(4)不良情绪也会影响神经传导 (5)机械压力 (6)电流
神经传导与疾病
(1)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 (2)忧郁症 (3)中、老年记忆 力衰退
世界著名拳王阿里40多岁就患上了帕金森 症,昔日雄风难在;美国前总统里根,自 患上老年痴呆症后,已经很久没在公开场 合露面了。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想一想:控制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和控制非条件反射 的神经中枢一样吗? 大 脑 最高级中枢
颅 神经中枢 腔 小 脑 脑 干 髓 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 维持呼吸低级中枢
想一想: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之间什么关系?
脑的结构
大脑
脑干
小脑 脊髓
什么叫学习、记忆?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 接受刺激,获得新的 行为、习惯和积累经 验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二章: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2课时内容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生命活动,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人脑的高级功能很复杂,教材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⑵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决方法]⑴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⑵先让学生弄清楚突触的结构,设置相关问题讲解。
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动态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六、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概念: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分为非条件反射(先天的)和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3.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4.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①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②受到刺激时: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
①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课件3: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
+-
++
ab (1)
ab (2)
ab (3)
ab (4)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兴奋是以什么的
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呢? 电信号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叫神经冲动。
①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 ②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 外负内正
人脑大脑皮层(左半球)的言语区
此区发生障碍 ,不会写字
W区
W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看懂文字
V区
V
S
S区
此区发生障碍 ,不会讲话
H
H区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听懂话
S区:运动性失语症 (Sport) (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言 语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区 W区:书写语言中枢
膜外:未兴奋部位 ③局部电流
膜内: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 荷移动
④传导与恢复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
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 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 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①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条件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以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细胞核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
必修三 2.1-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三 2.1-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自主学习讨论】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作出的。
2.: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2.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使膜电位表现为;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兴奋,造成,膜电位表现为,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
3.兴奋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1.结构基础:突触 B:C:2.其他结构:D. E.F. G. 。
3.传递过程: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中,只能由释放,作用于,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巩固检测】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内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3.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⑤4.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下图中,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阴影部分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6.神经纤维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原创)

语言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听觉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说、不能听懂) 书写语言中枢(W区)——书写障碍
(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视觉性失语症 (能听、能写、能说、不能看懂文字)
细胞核 轴 突 髓 鞘 神 经 末 梢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及外部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 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一、基础知识回顾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 与生俱来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反射 固定,永不消退,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条件反 射是后天获得的,其神经中枢一般位于大脑皮层, 反射易消退,需要强化,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一、基础知识回顾
3、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一、基础知识回顾
3、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才会发生。反射弧分为感 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运动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例题1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反射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 有些反射活动只需要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
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2)在神经元之间(如图3-2-11)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 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你认为小明能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3)该案例反映了大脑左右半球言语区有什
么特点?
参考答案 (2)小明能够恢复的原因:小明两岁,大脑左半球言语 区受损,其功能可以在右半球的言语区得到补偿和恢复。 因为此时小明左侧言语区的优势还未形成。 (3)大脑皮层言语区的特点:大脑左半球的言语区在语 言活动机能上占优势,该优势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实 践活动逐渐形成的。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 不,用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 传输交汇万千信息, 貌如晴空星云闪亮, 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分别是什 么?
2、反射弧由那几部分组成,任何环节受损后, 反射能否正常完成?
3、兴奋的概念 4、兴奋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又如何在 神经元之间传递?二者有什么不同?
双向
神经元间的传递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慢
单向
思考: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还是双向传导?
单向。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时要经过多 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是单向的。
d
a
c
e
b
上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 于箭头处施加一个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 变化的位置是( C ) A . a b B. a b c
3、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受损,人有感觉吗? 能完成缩手运动吗?若是传出神经或者神经中枢受损, 会怎样?
4、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 ( D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结论:脊髓既可以作为低级反射的中枢,也可以 作为兴奋上下传导的通路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 联系
• 反射的结构基础 :
巩固练习:下图为一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荷
分布及相关处理。据图回答: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个强刺激,则灵敏电
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 D )
A 不会发生偏转
B 发生一次偏转
C 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偏转
• 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 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
案例 小明两岁,不幸被病毒感染了大脑左半球的言语区,
活泼可爱的小明不会说话了,家长非常痛苦。经过治疗 和锻炼,三年后小明又重新恢复了说话能力。经检查发 现小明脑部被损伤的部位并未得到恢复,而他大脑右半 球的言语区比常人发达。
小于十八岁,因交通事故损伤了大脑左半球的言语 区,小于也不会说话了。经过五年的治疗和锻炼,小于 仍然不会说话。
运动性语言中枢(S): 不会讲话 听觉性语言中枢(H): 听不懂 视觉性语言中枢(V): 看不懂 书写性语言中枢(W): 不会写
案例
老张有高血压病史,一天早晨老张忽然 发现自己的左半面颊的肌肉不能活动,说话 很吃力,并且含混不清。医生检查后结论是: 面瘫。
试从生理上分析老张面瘫可能的原因。
老张大脑右半球中央前回底部出现脑溢血, 形成的凝血块压迫该区域,使该部位功能 受损,导致对应的肌肉即左半面颊的肌肉 不能活动,引起面瘫。
反射弧: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
活动的结构基础。
它包括:感受器、传 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 个部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D )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2、草履虫的运动,人手被针刺后感到疼痛,从青蛙体内 剥离的一块肌肉受到刺激后收缩,这些都是反射吗?
局部兴奋 膜电位变化 局部电流
刺激
刺激未兴奋区
一定刺激
兴奋向前传导
++++----++++ ----++++---- ----++++---- ++++----++++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1.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方式传导。 2.双向传导, 速度较快。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
•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传导 速度决定于突触数目的多少。
非条件反射:动 反射物。通如过:遗膝传跳获反得射的、先眨天眼就反有射的、 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反射
动物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 条件反射: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 回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2、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W V
C. b c d e D . a b c d e
小结
刺 激
膜电位 变化
突触小 泡释放 递质
各种信 号(化 电 学、机 信 械等) 号
化 学 信 号
膜电位 变化
电 信 号
小结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 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上传导;
• 兴奋通过突触结构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在神 经元之间传递。
•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缩手反 射
膝跳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什么是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者细胞
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 活跃状态的过程。
电信号
兴奋 传导
神经冲动
静息时:内负外正; 无电流。
兴奋后: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
传导中:兴奋段的局部 电流刺激未兴奋段产生 局部电流。 已兴奋的部位又恢复原 先的电位。
回顾: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1 、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
树突 胞体
细胞核
轴
突
轴突
末
梢
髓鞘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 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
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
效应是
( B)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 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 误的是 ( D)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 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 信号
2、传递过程:
A神经元 轴突兴奋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B神经元 兴奋或抑 制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突
突触间隙 触
突触后膜
3、传递特点: 单向性(原因?) 突触延搁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4、传递方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神经递质)
电信号
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信号 形式
传导 速度
电信号 快
传导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