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讲义covery地震勘探实验
4实验四地震勘探实验(面波法)

实验四地震勘探实验(面波法)一、实验原理瑞雷面波法用于勘探,与以往的弹性波法(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差别在于:它应用的不是纵波和横波,而是以前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视为干扰的面波。
其原理是:面波具有频散的特性,其传播的相速度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频散特性可以反映地下介质的特性。
瑞雷面波的特点:瑞雷面波速度低、瑞雷面波在介质中泊松比在0.4~0.5范围内,面波速度与横波速度关系基本接近、瑞雷面波对地层的分辨能力,决定于频率,频率高则分辨能力强。
上图为72道的面波采集记录:震源在左上角,同一震源下的直达波、折射波、反射波和面波遵循各自的传播规律,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其中面波传播的特征:近震源处发育、震幅大、传播速度低。
上图为实际勘探过程中采集得到的面波记录:以近震源、小道距、长采样、宽频率激发、低频率接收。
工程检测方面的应用实例:上图采集地点为:云南某高速公路的路基检测,检测深度为4米。
由图中的“频散曲线”分层可以看出:每层的厚度约在0.3米-0.5米。
填筑路基施工是分层进行,松散料经过压实,达到压实度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填料。
图中频散曲线的拐点清晰,分析的层厚度在0.35米-0.5米之间。
二、实验目的1.了解面波法的原理;2.了解面波法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3.掌握面波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三、实验仪器SWS型多波列数字图像工程勘察与工程检测仪。
该系统由主机、多芯电缆、检波器、触发器、震源(大锤或炸药)、铁板、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线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等组成。
四、实验步骤1.在工区布设测线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
使用皮尺标注检波器位置与激发点位置。
2.连接仪器的各个部分将主机、电源、多芯电缆、检波器、大锤、触发器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
注意:各接口均使用“防呆”设计,电缆插头与对应的插槽才能连接,电缆插头与非对应的插槽不能连接。
禁止暴力插拔各插头、插槽,以防仪器损坏。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你说这地震勘探啊,就好比是给地球做一次超级大体检!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神秘盒子,我们想知道里面都有些啥。
地震勘探呢,就是我们打开这个盒子的一把钥匙。
简单来说,地震勘探就是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下的情况。
地震波就像是一个小调皮,在地下到处乱窜,遇到不同的地层、岩石啥的,就会有不同的反应。
我们呢,就通过接收这些地震波的信息,来分析地下的结构。
你可能会问了,这地震波是咋来的呀?嘿,这就有意思了。
我们会人为地制造一些震动,就像敲鼓一样,让地震波产生并向地下传播。
这就好比我们在地球这个大盒子上敲了一下,然后等着看里面的反应。
那接收地震波的仪器呢,就像是超级灵敏的耳朵,能把这些微弱的信号都捕捉到。
然后,科学家们就开始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啦,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找地下的秘密。
这方法可神奇着呢!它能帮我们找到石油、天然气这些宝贵的资源,就像在地下的宝藏猎人。
你想想,要是没有地震勘探,我们怎么能知道哪里有石油可以开采呢?那我们的汽车、飞机不都得“饿肚子”啦!而且啊,地震勘探还能让我们了解地下的地质结构,这对预防地震灾害也有很大的帮助。
就好像我们提前知道了哪里是薄弱环节,就能更好地做好防范措施。
你说这地震勘探是不是特别厉害?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地球这个神秘盒子的大门,让我们看到里面的精彩世界。
咱们再深入想想,地震勘探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好的。
这得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得有一群聪明能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起努力。
他们要设计好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地点,精确地制造地震波,还要准确地接收和分析信号。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就像建房子一样,得一砖一瓦地精心搭建。
地震勘探也是如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稍有差错可能就会影响结果。
咱普通老百姓可能对这些专业的东西不太懂,但咱可以想象一下呀。
要是没有地震勘探,我们的生活得少了多少便利呀!石油没了,交通瘫痪了;地质情况不了解,地震来了我们都不知所措。
地震勘探理论基本知识课件(最终)

炮点
三维基本概念—面元
面元大小:对于三维地 震,地下反射点形成长 方形网格,用D1×D2 表示面元大小。
D1 D2 如D1=25m,D2=50m 面元表示为25 ×50 如D1=25m,D2=25m 面元表示为25 ×25 如D1=12.5m,D2=25m 面元表示为12.5 ×25
三维地震采集方法是指炮点与接收点在一 个平面上呈面积分布,接收来自于地下空间地 质体的信息。 三维地震勘探主要应用于油田地震详查、 地震精查或油田开发阶段的勘探。
特点是野外采集数据来源于地下空间地质 体,数据采集量大且密集,能够准确地实现偏 移归位,有利于提高反射波信噪比和空间分辨 率。是目前勘探精度最高的一种采集方法。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
地表
波源
界面1
简化
界面2 地下地层实际情况 简化为均匀水平层状介质
地下地层实际是多种 多样的,起伏不平、有 一定倾角等。
经过简化以后,将地 层近似为均匀水平层状 介质。
内容
●
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二维地震方法
●
三维地震方法
二维测线布置示意图
测线1 测线2 测线3
立体图
测线7 测线4 测线5 测线6
概念2(D2):最大炮检距:炮点与最远接收点的距离。
概念3(D3):道间距:相邻两个接收点之间的距离。
二维地震采集方法是指炮点和检波点在一平面上沿直线分布,接收沿测线 地下地质体的信息。主要用于盆地调查、新区区域普查和简单构造的勘探,特 点是投入少,勘探周期快。缺点是地下构造不能完全偏移归位,空间分辨率低。
地震勘探 野外采集工作方法
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
内容
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编写:地震勘探教研室油气资源学院2007年5月《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2 学时一、实验目的: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方法实验。
本实验的具体目的:1.加深对野外采集仪器的理解和应用。
2.了解地震数据的格式、获取过程以及显示方式。
3. 初步了解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熟悉地震采集系统设备能够指出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2. 熟悉地震数据的格式、显示方式和获取过程。
三、实验指标1.说明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大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性能和特点。
2.说明地震数据的常用格式和获取过程。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格式学生须用西安石油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报告。
2.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任务:3)结果与分析4) 体会、建议常用地震数据的格式:SEGB,SEGD,SEGY(交换格式),SEG2地震数据的记录形式:SEGY格式道头说明:字(32位) 字节号说明1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
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
每卷带的道顺序号从1开始。
3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
4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17-20 震源点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21-24 CMP号。
7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29-30* 道识别码:1=地震数据;4=时断;7=记时;2=死道;5=井口时间;8=水断;3=DUMMY;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8-2 31-32 产生这一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
9-1 33-34 产生这一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叠加;…)。
9-2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地震勘探方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震勘探过程,验证地震勘探方法的原理和效果,了解不同地震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今后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背景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目前,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地震测井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1)地震波源:模拟地震波发生器,产生频率、振幅可调的地震波。
(2)检波器:模拟地震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3)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
(4)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实验步骤(1)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地震波源频率、振幅、地震波传播速度等参数。
(2)激发地震波:启动地震波源,产生模拟地震波。
(3)采集地震数据:将检波器放置在地表,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4)数据记录:将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时处理。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偏移、解释等处理,分析地下地质结构。
3. 实验结果(1)反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可以识别出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2)折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路径,可以确定地下介质的波速和密度。
(3)地震测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层位的传播特性,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四、实验分析1. 反射波法: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2)可以识别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3)数据处理方法较为简单。
2. 折射波法:折射波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适用范围有限,要求下层波速大于上层波速。
(2)数据处理方法较为复杂。
3. 地震测井:地震测井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地震勘探原理PPT课件

8
图1-4-1 地震勘探原理示意图
9
沿着地面上的一条测线,一段一段地进行观测,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后, 就可得到形象地反映地下岩层分界面埋藏深度起伏变化的资料-地震剖面图。 在一个可能有油气的地区(称为工区)内,布置多条测线,形成测线网,并 在多条测线上进行这种观测之后,可得到地下地层起伏的完整概念,再综合 其它物探方法和地质、钻井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就能查明可能储存油气的地质构造,最后 确定钻探的井位。
(1)重力勘探方法:以岩石的密度差为依据,在地面测量由它引起的重力变化的方 法。
(2)磁法勘探:以岩石不同磁性为依据,在地面测量由它引起的磁场变化的方法。
(3)电法勘探:以岩石的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为依据,在地面测量由它们引起 的电场变化的方法。
(4)地震勘探:通过对岩石弹性性质的研究来解决地质构造问题。通过人工激发所 产生的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当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时可以产生反射、折 射等物理现象,利用地震仪在地面将反射及折射的地震波接收并记录下来,经过3 分 析和研究,推算地下不同岩层分界面的埋藏深度等要素,来了解地层的构造形态。
(3)钻探法。利用物探方法寻找到的地质构造是不是储存了油气,还需要
通过钻探才能确定。
2
2.物探方法
油田深埋在地下,浅则数百米、深则数千米。地球物理勘探是最有效的勘探方 法。它是一种通过研究地层(岩石)某些物理性质来查明地下岩石分布形态及油气 聚集情况的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依据地下存在着不同岩石,这些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从而产生 不同的物理场,我们在地表,采用各种精密仪器将它测量下来,然后对这些场进行 分析研究,作出解释,从而了解地下构造、岩性等地质特性。根据物性依据不同, 而有不同的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讲义1-2

(3)重点对比标准层。对某条测线而言,可能有几个反射层, 应重点对比标准层,所谓标准层是指具有较强振幅、同相轴连续 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的反射层。它往往是主要的地 层或岩性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为 生、储油层。对选出的对比层位,可由浅至深依次编号。层位代 号通常表示为“Tx”形式,字母“T”代表反射波,下标“x”代表 具体层位编号,可随意用数字或字母表示,如:T1、T2、T3…。
(2)断面波往往与下降盘的反射波斜交,发生干涉 现象,在断点还伴有绕射波,构成了反射连绕射,绕射 连断面波,断面波又连绕射波的波动图象。
当向斜的曲率半径<<h时,则向斜几何形态变成一个小凹 陷。此时,凹陷二侧的自激自收射线都向凹陷中心聚焦,产生地 下聚焦效率( Buried focus effect),形成所谓的回转波。回转 波的同相轴形态是一个以凹陷中心为顶部的似背斜同相轴,它同 凹陷的 形态正好相反。
从能量的角度来说,射线都向凹陷中心聚焦,故回转波具有 较强的能量。
1、均匀介质情况
x H H H H H1 l
h
H
1
H
2
2 l
hx H h
(三)时间剖面的偏移校正
2、连续介质情况
x R0 H l
R0 1 sh V0 t0 2l
h
R0
1
H
2
2 l
H R0 R01 Z0 Z01
hx R0 Z0 h
四、弯曲界面反射波的特征
从地震勘探角度来说其几何形态均为凸曲界面。当曲界面的 曲率半径大于埋藏深度 h时,形似背斜构造,反之,若<h,则 似小凸起。
叠加时间剖面是自激自收成像剖面,对于大曲率半径的平缓 背斜构造:同相轴形态比实际背斜构造形态略偏宽,基本上保持 一致。
地震资料解释实验报告

地震资料解释实验报告
一、前言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应用物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
通过本次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求为:
1.初步学习、认识与熟悉Discovery软件;
2.初步学会在工作站进行地震工区的建立;
3.初步学会在工作站进行地震资料的加载;
4.初步学会在工作站进行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
5.初步学会在工作站进行地震剖面的解释对比工作;
6. 初步学会绘制等t0构造图;
7. 初步学会进行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8. 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二)实验内容
为了加强对地震勘探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本实验中,利用Discovery软件,首先建立工区进行地震数据、测井数据的加载和显示,然后进行层位标定、同相轴追踪和断层识别,并绘制出等t0构造图。
(三)实验的主要流程:
1.建立工区→
2.加载测井数据→3导入分层数据→4.加载地震数据→5.建立地震解释工区→6. 导入和井坐标→7.制作单井的人
工合成地震记录→8.标定目的层位→9.追踪、解释目的层位→10.生成工区解释后的图→11.绘制工区目的层等t0构造图
(四)实验成果
1测井曲线图
2.工区平面图
2.sea908井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3.追踪、解释目的层位(即sy_t层)
4等时间图
5深度构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