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火箭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火箭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火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探索宇宙”,详细内容为“火箭”一节。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原理,培养幼儿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掌握火箭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火箭的原理和分类。
2. 教学重点:火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火箭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泥、卡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箭模型、图片和视频,引起幼儿对火箭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火箭是什么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呢?”2. 讲解:详细讲解火箭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原理,引导幼儿观察火箭模型,加深对火箭的认识。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火箭的特点和功能。
b. 动手制作:每组用彩泥、卡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火箭模型。
c.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制作的火箭模型,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4. 例题讲解:通过火箭的例子,讲解简单的物理原理,如推力和重力。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纸画出自己喜欢的火箭,并分享画中的火箭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火箭的基本结构:头部身体尾部推进器2. 火箭的分类:液体火箭固体火箭3. 火箭的原理:推力重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火箭,并注明其特点。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火箭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火箭和宇宙的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同时,开展“我的火箭梦”主题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火箭故事。
幼儿园科学实验火箭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火箭教案【主题】幼儿园科学实验——火箭【要求】1. 展示观察火箭的制作过程2. 介绍火箭能够飞行的原理3. 带领幼儿制作自己的火箭4. 组织幼儿进行火箭发射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火箭的制作过程;2. 了解火箭的原理;3. 能够制作出自己的火箭;4.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火箭发射试验,感受飞行的乐趣;5.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火箭制作需要的材料:编织袋、氢氧化氢、重力球;2. 火箭制作相关工具:剪刀、胶带;3. 当天要进行火箭发射试验的准备:水、空地。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简单介绍火箭可以飞行的原理:“反作用力原理”即“牛顿第三定律”。
利用高压气体射出气体产生反作用力反推火箭,达到离开地面、穿越大气层,最终进入宇宙的目的。
2. 展示制作火箭的过程。
首先准备编织袋,然后将氢氧化氢和重力球装入袋子里,再用胶带将编织袋口封紧。
最后将编织袋上半部分在胶带边缘处饰以彩色的织带。
教师过程展示同时讲解这个制作的过程。
3. 指导幼儿制作火箭,分组制作。
每个小团队由两名幼儿。
教师分发材料及工具,并进行详细的制作讲解与辅导。
同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在制作过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4. 安排炮手和发射地点。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必须由教师指定一个背对教室与幼儿保持合适距离的合适区域发射火箭。
同时,还需指定一名幼儿成为炮手,按照要求点火发射火箭。
其他幼儿则在旁观看。
5. 进行火箭发射试验。
在制定的发射区域,指挥炮手进行火箭的点火发射。
全班幼儿集体观察飞行的过程,并为自己的火箭简单评分——颜色、飞行距离、飞行轨迹、火箭的外形设计等等。
四、教学效果评价1. 观察每个小团队制作的火箭,发现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每个队员的表现,让孩子们知道这个小组之所以火箭能够成功发射,依赖每名团队成员的合作完成。
2. 在火箭发射试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观察,同时在火箭飞行距离、弧线等方面交流感受、各抒己见。
大班科学教案:火箭

大班科学教案:火箭大班科学活动火箭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引导幼儿感知科技进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培养幼儿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序的观察、讲述火箭的构造。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火箭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火箭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科技进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序的观察、讲述火箭的构造。
3、初步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及火箭上天的过程。
活动准备1、ppt:火箭2、ppt:太阳系八大行星3、折纸火箭2个(平头,尖头)活动过程一、导入1、游戏:到太空旅行指导语:孩子们,坐上我们的小飞船,一起到太空中旅行吧!2、播放幻灯片:太阳系八大行星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太空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星球图片。
二、展开1、谈话:火箭本领大提问:在太空中旅行中时,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是怎样到太空中去的吗?教师: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飞到太空中去,只有用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
火箭还可以运载炸弹,我们称它为“导弹”。
2、观察讲述火箭的外形特点图片:火箭(1)幼儿自由观察了解火箭的外形。
(1)提供火箭模型,幼儿分组自主探索发现,教师适当指导。
(2)提问:你们谁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3)小结:火箭是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分三节,头是渐渐的。
3、小实验:火箭的头为什么是尖尖的?(1)提供两种不同的纸火箭,一种头是尖的,一种头是平的,请幼儿试一试哪种纸火箭飞的又高又快。
(2)提问:你发现哪种火箭飞的又高又快?还有哪些东西为了飞的更快,头也制成或是尖尖的?(3)小结:飞机、子弹、标枪的头也是尖尖的,是为了在飞行时减少空气中的阻力,非得更快。
4、ppt:火箭,了解火箭发射的过程。
提问: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发现火箭是一节一节的,这又是为什么?你看到火箭是怎样上天的?小结:第一节火箭燃烧完时,第二节火箭开始点火,第一节火箭的外壳自动脱落,火箭变得轻了许多,跑得更快。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小火箭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小火箭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在大班的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引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趣的科学教案,即“神奇小火箭”,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一、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和力的作用。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材准备:1. 两张纸板。
2. 塑料瓶。
3. 透明胶带。
4. 厨房纸巾。
5. 不干胶纸。
6. 涂料。
三、教案过程:1. 导入(10分钟)a. 展示一张火箭的图片,问幼儿他们对火箭有什么了解。
b. 与幼儿一起讨论火箭的形状、功能、使用等。
c.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一个小火箭能够飞起来。
2. 实践操作(30分钟)a. 和幼儿一起制作小火箭。
- 使用两张纸板,将其卷成圆筒状,形成火箭的主体。
- 在火箭的底部固定一个塑料瓶作为发动机。
- 使用透明胶带将各部分固定在一起。
b. 在火箭的顶部开一个小孔,放入厨房纸巾。
c. 在厨房纸巾的上方粘贴一块不干胶纸,形成火箭外部的装饰。
d. 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在火箭上涂上他们喜欢的颜色。
3. 实验观察(20分钟)a.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让每个幼儿站在距离较远的位置。
b. 让幼儿一次只往火箭的底部喷一口气,然后迅速离开。
c. 观察并记录每次实验火箭的表现,如飞行距离、高度等。
d.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火箭能够飞起来,是什么力量驱动它的运动。
4. 分享和总结(20分钟)a.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
b.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火箭飞行的原理是空气的作用力。
c. 回顾整个实践过程,让幼儿得出结论,火箭能够飞起来是因为空气的推力。
d. 给幼儿一些鼓励和赞扬,鼓励他们继续对科学感兴趣。
四、延伸活动:1. 让幼儿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火箭,观察不同火箭的飞行情况。
神奇的火箭燃料——《火箭升空》幼儿园大班实验教案

众所周知,火箭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最基础工具之一。
火箭要想升空,必须依赖于火箭燃料。
而这种火箭燃料背后的科学奥秘,早在幼儿园大班就能够开始接触学习了。
作为一个基础示范实验,本文将介绍一种“神奇”的火箭燃料,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火箭燃料,制作一枚小型的小火箭。
一、火箭燃料简介火箭燃料是指一种能够提供足够压强、温度和速度,将燃料燃烧产物喷出,产生反作用力,以推动火箭前进的燃料。
根据燃烧的化学过程不同,火箭燃料一般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混合燃料三种。
本次实验所用的就是一种固体燃料,不过这种固体燃料可谓是“神奇”,因为它正是幼儿园大班中学习的一种日常物质:小苏打。
二、实验准备1、材料准备- 小苏打- 白醋- 水- 2个小杯子- 一张纸- 一只塑料瓶(大概装下750ml的样子就行了)- 一些铁丝或铜丝- 一些火柴2、实验流程- 先用纸将一个小杯子封住,将纸杯切成十字形,留下一个小洞。
- 将小苏打和水混合,放进另一个小杯子里。
- 将一些铁丝或铜丝缠绕在塑料瓶底部,形成一个小支架,将现成的小杯子套在支架上。
-在小杯子里,倒入一些白醋。
- 现在,将溶液杯子倒入支架下方的塑料瓶里,迅速将两个杯子接触,注意口部尽量密封,并且快速翻转塑料瓶,竖直放置于地面上。
- 就可以等待火箭发射了,大约几十秒后,火箭就会自动升空。
三、实验原理小苏打和白醋会产生化学反应,分别为碱性和酸性相互结合产生的气体的性质导致火箭的升空。
具体的化学反应如下:NaHCO3 + CH3COOH → CO2 ↑ + H2O + NaCH3COO这个式子的意思是,小苏打(NaHCO3)和白醋(CH3COOH)在混合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同时会生成乙酸钠(NaCH3COO)。
这个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是可压缩性比较低的气体,气体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可以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从而推动火箭飞向天空。
四、注意事项1、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个实验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点危险,需要大人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火箭上天》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火箭上天》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b9aeb7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0.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火箭上天》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火箭上天》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火箭上天》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关系。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胆尝试并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种因素。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准备:1、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及初步的了解。
2、火箭模型,幼儿收集的各种瓶子、卡纸、铅画纸、蜡笔、即时贴、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3、多媒体课件《火箭上天》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尝试自制小火箭。
难点:火箭头的制作和各部分的粘贴,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1、提问导入:你见到过火箭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见到过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观看课件。
老师与大家讨论有关“神七”的话题,小朋友知道,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多亏了小火箭的本领。
那小朋友想不想和飞行员那样飞上太空呢?我们自己来设计制作小火箭,好吗?二、观察讨论,探讨制作方法,学习制作航天火箭1、观看课件后半部分,说说火箭的主要结构。
师:火箭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发射出去的?;.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能飞上天的火箭?2、教师示范制作,幼儿尝试设计制作。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火箭,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将正方形纸变成圆柱体的箭体,把半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火箭头;让箭体和火箭头相亲相爱在一起。
3、谁来试试怎么做圆柱体的箭体,圆锥体的火箭头?请个别幼儿尝试。
重点介绍火箭头的制作方法。
4、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指导幼儿进行粘贴组合,制作火箭头。
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提醒幼儿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卫生习惯。
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幼儿教育》-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火箭精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了解火箭的基本构造,及简单原理。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难点:在操作中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及火箭的构造。
活动准备:
1、火箭升天实录、烟花课件、燃放穿天猴(鞭炮的一种)的实录。
3、“我们能不能把自己拆下的火箭再装起来呢?”
4、分别请几个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分析: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教师鼓励每个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拆、装火箭模型,来了解火箭的几个组成部分。)
四、设计未来的火箭
1、提问:“如果让你来设计火箭,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样的呢?”
激发幼儿大胆想象:会下雨的火箭、会表演的火箭、各种卡通造型的火箭等等。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育》-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火箭精选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着中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人们关于国建的话题越来越多。我们班也开展了系列活动:《美丽的太空》,有:《太空畅想》、《设计宇航服》、《嫦娥奔月》等等。在活动中常常会有幼儿问:火箭为什么会飞上天?对于幼儿来说这是既熟悉又难以解答的问题,带着问题,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即简单构造。
(分析:选择幼儿生活感兴趣、常见的类似火箭升天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拉进了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觉得科学并不遥远,非常亲切。操作气球飞天,简单易行,让幼儿看小现象,懂大道理。)
幼儿园课件神奇的火箭教案反思

幼儿园课件神奇的火箭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幼儿园课件神奇的火箭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火箭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火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火箭的发射过程和原理。
3. 火箭与太空探索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电子课件,包含有关火箭的图片和视频。
2. 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纸板、颜料、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使用幻灯片或电子课件展示一张火箭的图片,引发幼儿对火箭的兴趣。
- 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火箭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使用幻灯片或电子课件向幼儿介绍火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解释火箭是如何通过燃料喷射产生推力的。
-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火箭的发射过程,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
- 指导幼儿使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火箭模型,并鼓励他们在模型上添加一些装饰,使其更具创意和个性。
- 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火箭的理解和记忆。
4. 讨论和总结(10分钟):-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火箭模型,并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提问:“你们觉得火箭发射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火箭对太空探索很重要?”- 结合幼儿的回答,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火箭的重要性和它对太空探索的作用。
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电子课件的使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需要确保内容简洁明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实践操作:幼儿通过制作火箭模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火箭的结构和原理,但需要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 讨论和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幼儿能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但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神奇的火箭;
设计意图:
随着中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人们关于国建的话题越来越多。
我们班也开展了系列活动:《美丽的太空》,有:《太空畅想》、《设计宇航服》、《嫦娥奔月》等等。
在活动中常常会有幼儿问:火箭为什么会飞上天?对于幼儿来说这是既熟悉又难以解答的问题,带着问题,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即简单构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了解火箭的基本构造,及简单原理。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难点:在操作中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及火箭的构造。
活动准备:
1、火箭升天实录、烟花课件、燃放穿天猴(鞭炮的一种)的实录。
2、气球、火箭模型落干。
3、制作火箭的废旧物品、卡纸、剪刀等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火箭升天实录,再次感受激动的心情
1、师生共同观看火箭升天实录,仔细看看火箭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发射的?
“10、9、8、7、……你们再什么时候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让我们再看一次这激动人心的画面,仔细看看火箭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发射的?”
2、自由讨论“火箭为什么会升天?”
(分析:导入开门见山,通过观看火箭升天,让幼儿又自主性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更加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
二、动手操作,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
(1)在生活中找现象
1、“过年的时候都要放烟花,我们来看看烟花是怎么飞上天的?”
2、“说说和火箭升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需要点火,都会飞向天空、都会向后喷气)
(2)在操作中找答案
1、幼儿人手一只气球,让幼儿吹上气,把口捏紧朝下,然后快速松手,观察现象。
2、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让气球飞得更高一点呢?”(吹得大飞的高,吹得小飞的低)
3、师生共同总结:把气球吹上气、捏紧、口朝下,然后松开手,气球一边向上飞,一边向后冒气,这就有一种相反的力量即反作用力,正是这种反作用力把气球带到了高空;这和火箭升天的道理一样,火箭升天是因为火箭里有大量的燃料,点燃燃料火箭就能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一边向后喷气一边把整个火箭升向天空。
(分析:探索环节
过后,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总结过程,使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分析:选择幼儿生活感兴趣、常见的类似火箭升天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拉进了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觉得科学并不遥远,非常亲切。
操作气球飞天,简单易行,让幼儿看小现象,懂大道理。
)
三、通过拆拆装装,了解火箭的基本构造。
1、“老师这儿有许多火箭模型,我们拆开看看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部分组成?”
2、幼儿交流后教师引导幼儿认识火箭的三个部分:箭头、箭身、箭尾。
3、“我们能不能把自己拆下的火箭再装起来呢?”
4、分别请几个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分析: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教师鼓励每个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拆、装火箭模型,来了解火箭的几个组成部分。
)
四、设计未来的火箭
1、提问:“如果让你来设计火箭,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样的呢?”
激发幼儿大胆想象:会下雨的火箭、会表演的火箭、各种卡通造型的火箭等等。
2、提出要求: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小科学家,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火箭。
3、幼儿设计火箭,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通过设计未来的火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延伸活动:激发幼儿对奇妙太空的向往和探索科学的兴趣。
让幼儿穿上自制宇航服,带上小火箭一起进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电话》。
(分析:在科学活动中加入了艺术成分,使科学教育和美术、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结合,幼儿在优美的情景表演中,更能激起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