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金属材料练习题教学文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练习题(解析版)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时间70分钟,共100分)1. [2019南京]下列金属中,熔点最低的是()A.铜B.汞C.铝D.钨2. [2018青岛]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鸡蛋清遇浓硝酸变黄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浅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3. [2017广州]下列有关金属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B.钢是纯铁C.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4.[2017鄂州]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5.[2019广州]中国古代诗句中蕴含有很多化学原理,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是()6.[2019泰安]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向上出现锈蚀现象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7.[2016福州]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8. [2019广东]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和乙:水B.乙和丙:空气C.甲和丙:空气D.甲和丁:水9. [2017德州]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请依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
(2)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金属材料讲课逐字稿范文

金属材料讲课逐字稿范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分类和特性。
2. 学生能够掌握金属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优缺点,并进行简单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重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2. 金属材料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1. 金属材料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理解。
3. 实践法:通过观察和分析金属材料样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金属材料的特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制品(如铁锅、铝制饮料罐等),引发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金属材料分类- 介绍金属材料的两大类:金属和合金。
- 讲解金属的基本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 举例说明合金的特点,如硬度大、耐腐蚀等。
2. 金属材料特性- 通过对比不同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性。
- 讲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如淬火、退火等,以及这些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3. 金属材料的应用-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金属材料在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 分析不同金属材料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三、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2. 实践观察- 提供不同金属材料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和手感。
- 让学生尝试对金属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如弯曲、切割等,感受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
四、课堂小结1. 总结金属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
2. 强调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留意金属材料的使用,并思考如何合理选择和利用金属材料。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1 金属材料》学案及练习题

课题1 金属材料一、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铁:铜:铝: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三、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4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A.①②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⑤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观察思考][交流学习]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自主学习]阅读第6-7页内容。
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及用途了解钛和钛合金的有关知识[跟踪练习]由表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填序号)①强度更低②硬度更高③熔点更高④抗腐蚀性更好2、被广泛用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天线的是()A.钛—镍合金B.硬铝C.铝合金D.白铜四、达标测试1、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是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结束后的一个重要延伸,要求学生明确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性能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金属材料。
教材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为载体,意在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的互相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设计了课前调研、课中展示和课后拓展三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确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这一系列的体验性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感受,不仅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另一重要理念。
教育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
”这种以学生展示为主导的课堂,既丰富了高中化学课堂,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整理的调研活动,诊断学生对金属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课中的展示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自我展示和公众演讲能力。
3.通过课后的小论文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不同,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了解物质的用途虽然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认识到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思想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3.教学用具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黄铜片、铜片、铝合金片、铝片4.标签教学过程第二篇: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3.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集气瓶、导管、烧杯、水槽、止水夹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过渡]: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二百多年前,重温拉瓦锡的实验。
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金属与金属材料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一)

剑门中学2019年化学假期作业答案解析课题一金属材料(第1课时)编写者:化学组执教者:学生:【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初学单【知识准备】【情境导入】请你仔细观察教室里哪些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你能否说说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探究】【教材助读】: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我的疑问:深学单[交流与探究]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1、观察图8-3及表8-1并完成讨论(P3页)2、实验8-1与P5的讨论及表8-2?【拓展视野】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活学单【基础训练】: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解析:考查物质的分类。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因此该物质可以是金属单质也可以是合金等混合物.故选:D。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解析:考查物质的性质。
导电性、熔点、延展性、导热性、金属光泽都属于物理性质。
3、化学式填空: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用金属的体温表中的液态金属是,广泛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的金属是,包装糖果、香烟的银白色金属是,干电池的金属筒是。
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课题1金属材料》习题1

《课题1金属材料》习题一、选择题1、 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Zn+AgO=Z nO+2A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化银具有氧化性B 、锌发生了氧化反应C 、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D 、在反应中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2、 下列各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A 、锌和稀硫酸B 、铁和稀硫酸C 、铁和硫酸铜D 、铁和稀盐酸3、 在盛有AgNO3和 Cu (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 在。
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A CuB 、AgC 、Zn 和 AgD 、Zn 和 Cu4、 在盛有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 在。
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A CuB 、AgC 、Zn 和 AgD 、Zn 和 Cu5、 向含AgNO3、Cu (NO3)2、Zn (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是可 能存在的是()A 、滤纸上有 Ag,滤液中有 Ag+、Cu2+、Zn2+、Fe2+B 滤纸上有 Ag 、Cu,滤液中有 Ag+、Zn2+、Fe2+C 滤纸上有 Ag Fe ,滤液中有 Zn2+、Fe2+D 滤纸上有 Ag Zn 、Fe ,滤液中有 Zn2+、Fe2+6、 某溶液由NaOH 稀HCI 、稀H2SO4和MgCI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向该溶液中滴加 Ba (OH )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Ba (OH )2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 NaOHB 、HClC 、H2SO4D 、MgCl2加入Ba (OH ) 2溶液体积7、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现象是 ( )C 开始冒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D 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气泡8、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滴加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产生沉淀质量A 只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B 只有白色沉淀析出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④9、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反应现象是()A 、有大量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色B 、溶液先变成无色,后出现气泡C 开始时即冒气泡,后变成无色D 开始时不产生气泡,后冒气泡10、 把铁粉、锌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金属中一定含有()A 、FeB 、CuC 、A gD 、Cu 和 Ag11、 等质量的 A B 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 A 、B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先是 A 多,后经转折点 B 更多,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金属A 比金属B 活泼 B 、 相对原子质量:A>BC 、 A 、B 均消耗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均比反应前各自酸溶液的质量大D 、 A B 均消耗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 A<B12、 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 种试剂揭穿了他。
课题1金属材料教案

课题1金属材料教案篇一: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式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活动探究→交流反馈→归纳总结→拓展视野→提高兴趣【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材料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故事引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金属材料练习题课题1 金属材料1.一种新兴的金属由于其密度小,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和它的合金在航空、航海和化学工业中正逐步取代铝合金而被广泛应用,该金属是()A.锌B.钛C.镁D.锰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铁 B.钢 C.青铜 D金刚石3.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中至少有两种金 B.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合金缺少金属光泽 D.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钢 B.铜 C.氧化铁 D.硬铝5.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
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A.延展性 B.导电性 C.抗腐蚀性 D.传热性6.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性质,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机械能力强,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不合实际的用途是()A.用于核潜艇设备的制造 B.用于制造航天设备C.用来做保险丝 D.可用来制造人造骨7.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由早到晚的顺序是()A、铁铜铝B、铝铜铁C、铜铁铝D、铜铝铁8.不锈钢是一种合金钢,有耐腐蚀的重要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反应釜、炊具、装饰材等。
不锈钢中添加的主要合金元素是()A、硅 B、锰 C、铬和镍 D、钨9.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1)在建造房屋时,常常从楼顶到地面边一根导线用以避雷,这时利用铁的性。
(2)金的密度大且耐腐蚀性好,但不用它来镀在铁制品表面是因为。
(3)铅的硬度比铝小,但糖果、香烟等包装纸不用铅而用铝,这是因为。
10.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金属在同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均一熔合物——合金。
试根据下表所列的金属的熔点、沸点和数据,确定不能形成合金的是()A.K—Na B.K—Fe C.Na—Al D.Fe—Cu(提示:根据题意可知,判断两种金属能否形成合金的关键在于两种金属能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同时都能熔化且熔化不会气化。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1、将下列金属与稀盐酸接触,无气泡产生的是()A.Fe B.Mg C.Zn D.Cu2、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Zn+H2SO4==ZnSO4+H2↑ B.CO+CuO==Cu+CO2C.C+2CuO===2Cu+CO2↑ D.Fe+CuSO4==FeSO4+Cu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镁与盐酸反应(2) 锌与盐酸反应(3)铁与盐酸反应(4)镁与硫酸反应(5)锌与硫酸反应(6)铁与硫酸反应4、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1)银与稀盐酸(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液(4)铝与硝酸银溶液5、下列金属和酸能反应并放出氢气的是()A、Cu和H2SO4B、Ag 和HClC、Zn和HNO3D、Mg和稀H2SO46、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A、Fe2(SO4)3B、CuCl2C、AgNO3D、Al2(SO4)37、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1)Z+YSO4=ZSO4+Y (2)X+YSO4=XSO4+Y (3)Z+H2SO4=ZSO4+H2↑ (4)X+H2SO4=不发生反应A Z>X>YB X>Y>ZC Z>Y>XD X>Z>Y8、在H前面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就越;将Mg、Zn、Fe、Al四种等质量的金属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产生氢气最多的是;最少的是____ 。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A.含碳量:生铁>钢B.含铁量:Fe2O3>FeOC.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D.韧性:生铁>钢2、将燃着的镁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Mg+CO2= 2MgO+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还原剂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灭3、通过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硫酸铜溶液盛放在铁桶里B.要制取2 g氢气,用56 g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将裸露的铁管埋在潮湿的土里D.将锌镀在铁的表面,以保护铁不受腐蚀4、把A、B两块质量相等的铁片分别放进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硫酸的两个烧杯中,两烧杯分别放在一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
充分反应后铁片都有剩余,则天平指针()A.偏向盐酸一边 B.偏向硫酸一边 C.无法判断 D.天平平衡5、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A.在铁板表面镀上一层锌成为白铁,白铁是铁锌合金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C.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不是钢 D .从高炉排出来的废气,可以直接放空气6、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铁矿石里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是:。
7、如果将一枚质量为12.8g的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87.2g稀硫酸的烧杯中,开始时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后来铁钉表面有_______产生,溶液又逐渐变成_________。
如果等到铁钉完全和稀硫酸反应,称量烧杯中所得溶质量为99.6g,生锈的铁钉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是。
8、梦颖同学用实验探究Fe、Mg、Cu等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有关反应记录如下:Fe + 2HCl == FeCl2 + H2↑ Mg + 2HCl == MgCl2+ H2↑Fe + CuSO4== FeSO4 + Cu Cu + HCl ——不反应(1)从上述反应中,我获得的信息是:①②(2)深入思考,我能说明镁比铁活泼,其依据是;如果补充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能说明镁比铁活泼。
(3)我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
第八单元测试卷卷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存有部分缴获日寇的枪支大炮,为保存好这些铁制文物,下列措施不能..采用的是()A.外表涂抹一层油 B.保持展馆内空气干燥C.提醒观众不要用手触摸 D.浸在敞口水箱中存放2、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3、收藏家收藏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不易氧化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的铝的作用4、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合金具有金属特性;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不一定含有金属;④钢是含杂质较少的铁合金;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⑥生铁可完全溶解于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④⑥5、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6、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铜属于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7、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A.Mn + H2SO4 = MnSO4 + H2↑ B.Mg + MnSO4 = MgSO4 + MnC.Fe + MnSO4 = FeSO4 + Mn D.Mn + CuSO4 = MnSO4 + Cu8、据2003年7月13日《金陵晚报》题为《废弃定影液中淘出银子》的文章报道,有人利用摄影店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
一种回收方法的反应原理是:Fe+2AgNO3==2Ag+Fe(NO3)2这个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无法确定9、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10.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甘肃省向观众拜年的对联是:“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针对此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八种金属单质颜色是相同的 B.合金的制造大大拓宽了这八种金属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C.这八种金属均可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D.这八种金属在矿物中均以单质形式存在11.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A. Ag、Cu两种单质的混合物B.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C. Ag、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D. Ag、Cu、 Fe三种单质的混合物12、有a、b两块等质量的铁,先将a浸入稀硫酸中,同时将b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同时取出晾干,两块铁的质量是()A.a<b B.a>b C.a=b D.a≥b 13、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捶打,转化为钢)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多数食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
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一小包CaO粉末,保持干燥。
现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一小包铁粉,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
用铁粉代替CaO粉末的优点是15.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
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
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将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16.(6分)下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铅笔示意图。
(1)在组成铅笔的各种材料中,能导电的是,燃烧时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是。
(每空只要求填一种,填序号)(2)上图中④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铝。
将一小片该金属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如图所示:取一团光亮无锈的铁丝绒球,放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将试管倒扣在一个盛水的烧杯中,数天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5-7所示,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内的固体倒入试管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