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乌衣巷》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全诗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描绘了乌衣巷的繁华与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乌衣巷》;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乌衣巷》;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欣赏古典诗歌,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朗诵音频;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乌衣巷的视频,让学生对乌衣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诗歌朗读:让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解释诗中的难点词语。

4. 诗人介绍: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 情感体会: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境。

7. 诗歌朗诵: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乌衣巷》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意象:朱雀桥、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意象:乌衣巷、夕阳)旧时王谢堂前燕(意象:王谢堂、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意象:寻常百姓家)七、作业设计1. 请将《乌衣巷》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乌衣巷口有一座朱雀桥,桥边的野草花正在绽放,乌衣巷口的夕阳斜挂在天边。

以前,王导和谢安的家就坐在堂前,燕子在他们的家前飞舞,现在这些燕子飞到了普通百姓的家里。

2. 请谈谈你对《乌衣巷》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示例:《乌衣巷》描绘了乌衣巷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深情,也让我思考了时光流转中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乌衣巷》的理解和感悟较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乌衣巷》。

该文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描述了乌衣巷的沧桑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古诗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乌衣巷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了解古诗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乌衣巷的遗址,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变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3)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1)分析句子:“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讲解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课文已熟读,并能背诵。

(2)例句:“他穿着一件乌衣,显得十分神秘。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拟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事迹,了解古诗创作背景。

(2)搜集其他描绘历史变迁的诗句,进行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乌衣巷》这篇课文,了解古诗背景,体会作者情感,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乌衣巷》。

该章节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描绘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详细内容将围绕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背景文化介绍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乌衣巷》的诗意、韵律和修辞手法。

2. 通过学习《乌衣巷》,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背景文化。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赏析《乌衣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乌衣巷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子,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赏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乌衣巷》的理解和感受。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翻译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乌衣巷》2. 内容:a. 诗词背景b. 字词解释c. 意象分析d. 修辞手法e. 诗意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并背诵《乌衣巷》。

b. 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翻译《乌衣巷》。

c. 结合《乌衣巷》的背景,写一篇关于乌衣巷的短文。

2. 答案:a. 背诵内容略。

b. 翻译内容略。

c. 短文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分享其他描写历史变迁的诗词。

b. 组织学生参观乌衣巷遗址,深入了解乌衣巷的历史文化。

c. 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古诗《乌衣巷》PPT

古诗《乌衣巷》PPT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再见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月出惊山鸟,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乌衣巷
○○



/
/
/
/
//ຫໍສະໝຸດ //朱雀桥 ↓
野草花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夕阳斜
→ 乌衣巷
乌衣巷口夕阳斜
堂前燕

○ 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 野草花, 乌衣巷口 夕阳斜。 旧时王谢 堂前燕, 飞入寻常 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 野草花, 乌衣巷口 夕阳斜。 旧时王谢 堂前燕, 飞入寻常 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2. 诗歌内容解析3. 诗歌意境体会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乌衣巷》的诗意及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诗歌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文学素养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乌衣巷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东晋时期南京乌衣巷的繁华景象,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5.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慨及诗歌的意境。

6.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诗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乌衣巷》2. 诗人:刘禹锡3. 诗句解析:黄金榜上,凡尘落尽白马非马,乌衣不归4. 意境:沧桑变迁,怀念往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乌衣巷》。

(2)分析诗句“黄金榜上,凡尘落尽”中的修辞手法,并阐述其作用。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修辞手法:夸张、对比。

作用:突显乌衣巷的繁华与沧桑变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乌衣巷》,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歌的魅力,提高了文学素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历史及诗歌作品,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诗歌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教学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教学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乌衣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以及相关的文学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乌衣巷》,理解诗的大意。

2.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句的节奏与韵律,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 通过对《乌衣巷》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和文学背景的掌握。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古诗的韵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乌衣巷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乌衣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 学习生字词对诗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4.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

5. 诗意体会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6. 文学背景介绍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乌衣巷》2. 诗人:刘禹锡3. 生字词:巷、乌衣、斜阳、旧时、飞入、寻常、百姓4. 句子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诗句内容,描绘乌衣巷的景象。

2.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朗读的掌握情况,以及诗句意境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关于乌衣巷的诗词,进一步了解乌衣巷的历史文化。

(2)开展“走进古诗词”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诗句理解与诗意体会。

2. 教学目标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024年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

2024年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

2024年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2024年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乌衣巷》。

全文如下: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诗通过对乌衣巷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古诗的朗读与欣赏;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并背诵《乌衣巷》,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珍惜当下,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乌衣巷》,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乌衣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乌衣巷)进而引出课题。

2. 学习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感受诗句的韵律。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3)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3. 理解诗句(1)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如“乌衣巷”、“王谢堂前燕”等。

4. 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结合诗句分析,得出作者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5. 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2)教师检查背诵效果,指导学生注意语气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乌衣巷1. 朗读与欣赏2. 理解诗句3. 体会情感4. 背诵古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乌衣巷》。

(2)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3)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悟。

2. 答案(1)见课本。

(2)见课堂讲解。

(3)见学生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乌衣巷》,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乌衣巷》一课。

该课文选自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乐园”章节,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并背诵《乌衣巷》。

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3. 了解唐代文化背景,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乌衣巷》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乌衣巷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乌衣巷》,注意字音、停顿、韵律。

3. 讲解:对诗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如“乌衣”、“燕子”等。

4. 分析: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乌衣巷》意境相近的古诗,进行对比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描绘古巷的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乌衣巷》2. 诗人:刘禹锡3. 诗句解析: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 情感:怀古之情、沧桑之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乌衣巷》。

(2)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画面。

(3)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乌衣巷口,夕阳斜照,燕子在古巷上空飞翔,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沧桑变迁。

(3)诗人表达了怀古之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对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乌衣巷》的诗意。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绘古巷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乌衣巷》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轻声细读诗句,想象场景。 问题: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受 到了什么? 学法:联系生活,批注感受。
学习活动4:感受古诗意象 朱雀桥边百草花, 百草 乌衣巷口朝阳斜。 朝阳
旧时王谢堂前雀, 雀
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法:结合学过的诗句,在情境想象中 感知“野草”、“夕阳”和“燕子”的 含义。
野草 ——衰败
乌 衣

刘禹锡(约772 — 约842), 字梦得,号庐山人,汉族, 洛阳人,唐代政治家、文学 家、诗人。后世称“诗豪”! 《石头城》 《
金 陵 五 题 》
《乌衣巷》 《台城》 《生公讲堂》 《江令宅》
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诗句; 解诗意; 悟诗情。
学习活动1:明辨古诗朗读的特点
要求: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问题:朗读古诗时要注意什么?
一方明月可中庭。
齐读: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 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 至今人道江家宅。
9/17/2018
石头城
紫金山
朱 雀 桥
9/17/2018
想象活动:选择一个场景,发挥想 象说一说。
(1)王、谢家中该是什么样的面貌呢? (2)每日经过朱雀桥去往皇宫商谈政事, 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朝堂之外,群臣拜见,又会有怎样的 场面? ……
9/17/2018
9/17/2018
学习活动3:感受诗中的意境
——(北宋)晏殊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南宋)文天祥
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 ——(南宋)李好古
9/17/2018
唐诗重情 宋诗尚理
9/17/2018
怀古诗
怀古诗是古代汉族诗词中内容和思 想都比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 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 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学习活动2:理解词语,再辨语言
要求:
逐字逐句用心读,结合资料理解词句。
乌衣巷 朱雀桥 王

完整地说说诗句的意思。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东晋时 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 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睿一向缺少才能和声望,依靠王导的 支持才取得帝位。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多才 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在王导逝世后二 十年辅政,成为一代风流人物。在淝水之 战中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 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唐)李白
yǒ 蜘蛛网户牖,野草当阶生。 ——(魏晋)曹丕 u
野草幽花无歇时,一窗终日对东篱。 ——(宋)陆游
夕阳 ——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
芳草无情,更在残阳外。——(宋)范仲淹
燕子 ——变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学法:(读怀古诗)一是要知人论世,
二是要品赏韵味。
怀古诗 ——《金陵五题》
(一)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四)生公讲堂 jiōnɡ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五)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师生合作:
石头城 (师)山围故国周遭在, (生)潮打空城寂寞回。 (师)淮水东边旧时月, (生)夜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男生读: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女生读: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 身后空堂夜不扄( jiōnɡ )。 高坐寂寥尘漠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