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合集下载

实验1-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实验1-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 TLC 表
示,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一般是将固定相,如硅
胶和三氧化铝,负载在一张薄层板上,将样品置于固定相之后,流 动相通过毛细管效应从下往上流动而使样品分开。
TLC 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非常多实验操作,常常用来检测 反应和柱色谱前判断使用展开剂的极性。
干板 薄层板 平铺法—简易平铺法
湿板
浸渍法 (1) 二块 15×3cm 玻片,洗净,控水 (2) 调糊:3g硅胶G和8mL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在小烧杯中搅匀 (3) 用小勺取适量于玻片上粗铺平,手指轻弹玻片,反复数次,使糊
状物均匀地铺在玻片上于室温下晾干,每人铺二块
(4) 活化:将晾干的薄层板放在烘箱中,待烘箱温度升至 105-110oC,
计时30分钟
Rf = D1/D2
5. 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 Rf 值,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别是什么物质
纸色谱
(Paper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法是以纸作为载体的色谱法。按分
离原理属于分配色谱法的范畴。固定相一般为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 分,流动相 (展开剂) 为有机溶剂。
纸色谱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一 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杨俊
致知楼 #1574/1531 Email:junyang@
实验目的
1.学习色谱法的原理 2.掌握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分离和鉴定化合物操作
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平衡常数的 差异进行分离。当带有样品的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 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获溶 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速度较快,经过多次反复平 衡,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按操作分: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按原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薄层色谱法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 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合适的 溶剂展开,实现组分的分离和
分析。
纸色谱法
将固定相吸附在滤纸上,然后 用合适的溶剂展开,实现组分 的分离和分析。
气相色谱法
适用于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分 析,通过气体流动相将样品带 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色谱方 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
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会以不同
的速度在薄层板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点样
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 板的起点处。
显色
在紫外灯下观察各组分的斑点, 或者用显色剂进行染色。
制备薄层板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塑料 板或铝箔上,形成一层均匀的 薄层。
展开
将薄层板放入展开槽中,用适 当的流动相展开。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目 录
• 色谱法简介 • 薄层色谱法 • 纸色谱法 •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比较 •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发展趋势
01 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不同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配平衡实现分离。
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吸附 、溶解等分配平衡的差异,使不 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移动速度不同 ,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率高于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使用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板 上的固定相,能够快速、有效地分离复杂的混合物,而纸色谱法则需要较长的 时间进行分离。
分辨率
薄层色谱法的分辨率也更高,能够更好地分离出组分相近的物质,而纸色谱法 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操作难度的比较
操作简便性

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2[重点]

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2[重点]

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一、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柱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原理;2.掌握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我们有机实验过程中经常要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纯度相对较低,要进行下一步反应必须进行提纯,通常的提纯手段(可先问学生,再总结):重结晶、萃取法、色谱法、减压蒸馏、蒸馏、水蒸气蒸馏、分馏等,色谱法就是其中之一,通常用来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 ,使混合物溶液流经过该种物质,进行反复吸附或分配等作用,分开各组分。

按照操作条件不同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今天介绍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操作薄层色谱。

柱色谱:利用色谱柱 (1)色谱柱(2)吸附剂(3)溶剂(1)色谱柱(拿根柱子介绍)(2)吸附剂:吸附剂: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常用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活性炭等:(3)溶剂,先考虑被分离各组分的极性和溶解性,非极性化合物用非极性溶剂,先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从柱顶加入柱中,再用稍有极性的溶剂使谱带色,再用极性更大的溶剂洗脱被吸附物质简单介绍操作(1)装柱(2)装样,将待分离各组分的混合物溶液从上端装入色谱柱,流过吸附柱时,停在上端(3)洗脱 利用吸附能力不同,流下去的洗脱速度不同,形成不同层次(即有若干色带),再用不同的洗脱剂洗下不同组分分开收集;纸色谱:主要用于多官能团或高极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等的分析分离(1)固定相:特制滤纸(2)溶剂: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3)展开剂:含一定比例水的有机溶剂简单介绍操作(1)选择固定相特制滤纸(2)溶解待分离各组分(3)划线:在滤纸一端2~3cm 处用铅笔画好起始线,(4)点样:将待分离组分溶液用毛细管在起始线上点一点样点,(5)展开:将滤纸划好的线前端的滤纸接触到展开剂,展开剂利用毛细管作用沿纸条上升,当有机相沿滤纸经过原点时,即在滤纸上水与流动相多次分配,流动相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随溶质移动速度较快,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则随溶剂移动速度较慢,则达到分离目的,展开剂前沿接近滤纸另一个端点时取出,标出展开剂位置。

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关于薄层色谱的一点体会总结: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一、应用: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制备。

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经适宜的工艺来取舍处方中各药材的各类成分,从而达到保持或改变药物作用性质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目的。

而薄层色谱法具有分离与鉴定的双重功能,通过薄层图谱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的图谱相比较,除了能鉴出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外,还以完整的色谱图作为一个整体对制剂加以鉴别,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尤其当有效成分尚不确切时,更显示出薄层色谱法的实用性。

薄层色谱分析法由于适合国情、简便、快速,能有效地、直观地反映药品地真实性、稳定性,现已成为中药制剂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操作二、操作要点:(一)薄层层析1、铺制薄层板:将吸附剂1份和水2.5-3.0份(或加入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颠板,于室温下,置水平台上晾干,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于100-110℃烘30分钟,冷却后立即使用或置干燥箱中备用。

2、点样: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cm,样点直径一般不大于2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注: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

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

3、展开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密封,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8~15cm),取出薄层板,晾干,待检测。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cai前言:色谱法事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等,根据操作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

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最常用于TLC的吸附剂为硅胶和氧化铝。

展开剂常用石油醚、CH2Cl2、CHCl3、CH3COOC2H5、CH3OH 、HCOOH,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一般合适的展开剂能使Rf值在0.3~0.6之间。

1、实验部分1.1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仪器:烘箱,广口瓶,载玻片,镊子,量筒实验药品:偶氮苯的苯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硅胶G,样品液1.2实验装置点样装置层析装置1.3实验过程1.31薄层板制备:将硅胶G和CMC溶液调成均匀的糊状,用滴管涂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取下涂好薄层板,置水平桌面上于室温下晾干,在110℃烘30分钟。

1.32点样:距薄层板底边1cm处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在起始线上点样,点样直径不应超过2mm,点间距离约为1.5cm,在起始线左侧用毛细管吸取光照后的偶氮苯溶液点样,右侧用未光照的反偶氮苯溶液点样。

1.33 展开:待样点干燥后放在盛有15ml 3:1的环己烷—苯作展开剂的广口瓶中展开,待展开剂上行离板上端约1cm处取出薄层板,立即几下展开剂的位置。

1.34 样品点样展开:用毛细血管吸取少量样品液于薄层板中,分别用石油醚—CH2Cl2作展开剂,混合比例分别为9﹕1、4﹕6、2﹕8 、1﹕9,计算Rf值,探究最适合的展开剂。

色谱科普实验

色谱科普实验

色谱科普实验色谱(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混合物中组分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药学等领域。

色谱法通过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色谱实验,你可以选择使用纸色谱、薄层色谱或气相色谱等不同类型的色谱法,取决于你的实验目的和可用设备:纸色谱实验:材料:1.色谱纸2.色素样品(食品着色剂适用)3.不同的溶剂(水、醇、醚等)4.玻璃棒或毛细管步骤:1.准备样品:准备一些包含不同色素的食物样品,例如不同颜色的果汁。

2.制备纸色谱片:将色谱纸切成适当大小的片段,然后在距离底端1-2厘米的地方在纸上标记一个线。

3.添加样品:在标记线上,使用玻璃棒或毛细管将不同颜色的食物样品涂抹在纸上。

4.进行色谱:将纸立在溶剂中,确保溶剂不超过标记线。

溶剂将通过纸上升,同时分离样品中的不同成分。

5.观察结果:当溶剂移至纸的上方时,观察到不同的色素分离出来形成彩色带。

记录带的颜色和相对迁移距离。

气相色谱实验:材料:1.气相色谱仪2.样品(可以是插入色谱柱中的气体或液体)步骤:1.准备样品:准备需要分析的样品,例如插入色谱柱中的气体或液体。

2.加载样品:将样品插入气相色谱仪中,通常通过进样器进行。

3.设定条件:根据分析需要,设定气相色谱仪的运行条件,包括温度、流速等。

4.运行实验:启动气相色谱仪,让样品经过色谱柱分离。

5.观察结果:在气相色谱图上观察峰的出现,每个峰代表一个组分。

根据峰的面积可以估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这两种实验都可以帮助理解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选择合适的实验类型取决于你的实验目的和设备可用性。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作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掌握使用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4、掌握样品检测前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1、原理薄层色谱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净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物质种类。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黏度等。

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R f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Q3、跟踪反应进程。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三、实验仪器、试剂。

1.仪器:载玻片(5块)、玻璃棒、小烧杯(100ml)、烘箱、干燥器、普通天平、吹风机、紫外灯、分液漏斗、锥形瓶(250ml)、广口瓶、毛细管、量筒(10ml)、镊子、表面皿、铅笔、尺子。

2.试剂:硅胶GF254 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APC药片1片、二氯甲烷、无水MgSO、水、展开剂(苯:乙醚:冰醋酸:甲醇=120: 60: 80: 1的混合溶液)四、实验操作步骤:1溥层板的制备(湿板的制备):在实验台上的水槽中取出五块载玻片,小心除去上面的部分水分,放在实验台上待用。

薄层层析和纸层析

薄层层析和纸层析

四、薄层层析和纸层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薄层层析和纸层析的用途2.学习并掌握薄层层析和纸层析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

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用途:分离,纯化,鉴定有机物的重要方法。

比移值R f 计算:R f =R f a = h 1/hR f b = h 2/h三、所用试剂及仪器偶氮苯,苏丹III ,偶氮苯和苏丹三混合物,9:1环己烷:乙酸乙脂,天门冬氨酸 蛋氨酸,茚三酮乙醇溶液;薄层板,毛细管,展开缸,10:50:2的水-乙醇-冰醋酸。

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四、操作步骤(一)薄层层析:偶氮苯和苏丹III的分离1.薄层板的制备:将3g硅胶G和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混合调匀呈糊状,倾倒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制成均匀平整的薄层板。

室温放置0.5h后,防入烘箱中1100C,0.5h 取出备用。

2.点样:在距离薄层板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线起始线,并用毛细管分别点上偶氮苯,混合样,苏丹III。

3.展开:用9:1的环己烷-乙酸乙脂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放入展开瓶中展开(注意:展开剂不易过多,使样点浸入0.5cm为宜)当展开剂到达薄板上端1cm处时,将薄板取出,并用铅笔划出溶剂前沿。

观察分离情况计算并比较二者的R f值。

(二)纸层析:天门冬氨基酸和蛋氨酸的分离在特定展开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采用标准样品和试样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层析。

比较它们的R f值,以达到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目的。

1.吸取20ml展开剂(10:50:2的水-乙醇-冰醋酸),放入展开缸中,按图3.38制备层析滤纸2.点样(同薄层层析)3.展开:待样点干燥后,小心地置于事先盛有展开剂的展开缸中。

4.显色:当溶剂前沿到达终点线时,取出纸条并用吹风机吹干,将茚三酮溶液均匀地喷在滤纸上,干燥后出现红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
1. 学习色谱法的原理 2. 掌握使用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对化合物进 行分离和鉴定
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平衡常数 的差异进行分离。当带有样品的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 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
力较弱获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速度较快,
5、要求在原始记录中画出板的真实展开情况并计算Rf值
TLC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非常多实验操作,常常
用来检测反应和柱色谱前药品: 偶氮苯,苏丹红,混合物(自配),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仪器: TLC板,毛细管,广口瓶,铅笔
1. 准备TLC板
0.5cm
0.5 cm
2. 展开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经过多次反复平衡,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常用TLC表示,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
一般是将固定相,如硅胶和三氧化铝,负载在一张薄层 板上,将样品置于固定相之后,流动相通过毛细管效应 从下往上流动而使样品分开。
的影响,产生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流动相中分配的多,
移动速度快。
纸色谱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
甘氨酸,亮氨酸,混合物(自配),展开剂(水/正丁
醇/醋酸 5:4:1,取上层液体)
仪器: 滤纸,大试管,带钩塞子,铅笔
实验操作类似于TLC
两张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 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 使用茚三酮乙醇溶液进行显色 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 组分。
3. 干燥、显色
自身有颜色 有共轭体系的使用紫外灯 各种显色剂
4. 计算Rf值
Rf = D1/D2
5. 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别是什么物质
纸色谱
纸色谱(Paper Chromatography):纸色谱法是以纸作
为载体的色谱法。按分离原理属于分配色谱法的范畴。 固定相一般为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展开剂) 为有机溶剂。由于滤纸纤维的毛细管现象,溶剂在含水 的滤纸上缓慢上升,流动相各组分在滤纸上受两相溶剂
展开装置图
注意事项
1、制板和活化:铺板厚度0.25-1mm且均匀;晾干;一块
一块铺;活化时烘箱要从低温开始 2、点样:画线时不能将板划破;点样斑点直径小于2mm, 斑间距1-1.5cm,标准左样品右;点样结束干燥后再 进行下一步 3、展开:展开剂用9:1的环己烷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 一般原则: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 因素考虑。溶剂的极性越大对样品的洗脱力越强。 4、显色:照原样画出斑点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