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

合集下载

通风工程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

通风工程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

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一、建筑中的防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设计时尽量考虑自自然排烟方式,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2.0m2;3、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5、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6、高规: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二、机械防烟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如果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2.1建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

当计算结果与下表的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大值。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5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16000合用前室13000消防电梯间前室15000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5m×2.1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0.75 确定;当前室有2 个或2 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50~1.75 确定。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0m/s。

2.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层25000--30000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32层35000--40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层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合用前室12000--16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32层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合用前室18000--22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层15000--20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32层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8000--3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6m×2.0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某建筑人防地下室通风排烟设计施工图

某建筑人防地下室通风排烟设计施工图
0.51.1.1.51.59.14.1-13.排风口为常开风口,设手动和自动关闭装置.发生火灾时,三个280C关闭的排风口兼作排烟用,其余排风口关闭.2700FM5FM5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平面图 1:150FM4FM416001600FM41600FM4FM41600FM4(280C自动关闭)人 防 通 风 设 计 与 说 明通风方式,战时新风量清洁式:5m/h,滤毒式:2.5m/h,隔绝式:co<2.5%.规格设 备 表断电时防护区设SR900型电动脚踏两用风机五台,风量共4500m/h.(3)隔绝式:防护区设混流式通风机一台,通风换气次数8次/小时,不(2)滤毒式:防护区设混流式通风机一台,通风换气次数8次/小时,新6.地下室设高温排烟混流式通风机二台,平时作通风用,火灾时作为地下室排烟用.通风换气次数6次/小时,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4.战时通风设计:(1)清洁式:防护区设混流式通风机一台,通风换气次2.为满足平时使用功能需要预留的敞口,战时予以封堵.施工时四周预1.战时设二个防护区.每个防护区内可掩蔽800人,并有独立的进排风系统,N=1.1KW(70C自动关闭)PSK-02YSDW1000*630(带调节阀)LWP-D9滤尘器2000*800调节阀调节阀百叶排风口百叶送风口191250*800400*400800*63014换气堵头密闭阀密闭阀调节阀密闭阀16151817超压排气阀门过滤吸收器插板阀测压装置10131211Dg400175*80D560D441D315FCS-250SR78-1000Dg400300*450*20计算.采用自然进风.3.战时通风设计采用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三种5.穿墙管道均作防护密闭措施.电动脚踏两用风机排风口4混流风机混流风机排烟防火阀8765高温排烟风机高温排烟风机多叶排烟口132编号名称1000*630SWF- -NO.4 n=145

某住宅楼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某住宅楼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某住宅楼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简述住宅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过程及几点体会。

【关键词】住宅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近年来,为了增加土地利用率,相当一部分的住宅项目建有地下储藏室、地下车库。

许多初入设计行业的人员,对于地下储藏室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把握不准,下面就以一实际工程简要阐述一下设计过程。

本工程为山东省滨州市某小区住宅楼,建筑概况为地下两层,地上十七层加阁楼层,地下一层为全地下储藏室,地下二层为车库。

地下一层单元平面图如下: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92m2,共两个单元,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中间走道处设甲级防火门,地下二层及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的通风、防排烟系统在此不做论述。

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地下水位高,地下建筑的室内湿度相对比较大,需要设置机械排风来排除余湿,通风换气次数按5次/小时计算。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第8.4.1.4规定: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需要设置机械排烟,同时本工程内走廊长度超过20米。

排烟风机排烟量按照内走道及最大一个储藏室的面积和乘以60m3/m2计算,通风、排烟合用一个系统,选用双速风机,排烟口距最远点不超过30m。

为节约房间,风机吊装于走廊顶棚下的专用空间内,周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小时的不燃烧体包围。

最终计算得风机风量7200/5000m3/h,排风排烟口选用单层百叶风口。

为节约成本,在方案设计阶段,向建筑专业提出增加自然补风口,避免采用机械补风。

最终图纸如下:通过做这个工程得出一下几点体会,在做类似工程的时候,考虑到节约建设成本,补风系统尽量采用自然补风,在方案阶段就应该向建筑专业提出条件,选择合适位置增加自然补风井,补风量按照不小于排风、排烟量的50%考虑(《高规》8.4.12条规定)。

有些同志认为住宅储藏室属于人员不经常停留,同时要求建筑专业注明是戊类储藏室(储藏不燃烧物品),这样就可以不做机械排风、排烟,本人认为实为不妥,住户的个人素质有高有低,很难保证禁止每户不存放一些旧书旧报废纸箱等物品,因此对于总面积超出200m2 的储藏室应该考虑排烟,可以结合通风,合用一个系统,平时风机低速(亦可高速)排风,火灾时高速排烟。

试论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

试论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

试论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超高层建筑不断兴建,建筑高度已渐渐超出登高消防车的有效扑救范围,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详细介绍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过程,注意事项等进行了阐述,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引言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超高层综合办公楼在建筑工程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在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空间利用率,同时,给人们的工作提供较好的环境。

超高层办公综合楼容纳人员较多,如防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做好防排烟系统设计,避免火灾发生时烟气进入疏散通道,可为办公人员的快速疏散以及消防人员的扑救作业争取时间,是当前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重点。

1防排烟系统设计1.1工程防排烟系统分析假设该工程中地下室和裙楼共同使用11个剪刀梯作为疏散楼梯,在首层出口位置楼梯被分割开来,形成两个梯段。

前室与消防电梯不共用,加大楼梯加压系统的送风量,前室并不送风。

地下和地上梯段的加压送风系统共用,但为分开控制联动。

楼梯间送风口为全自动多叶送风口,电动控制。

另外,为将楼梯间风压控制在合理水平,在对楼梯前室不送风的基础上,在前室和楼梯间设计余压阀。

考虑到A、B塔的第21层为避难层,两塔的防烟楼梯转换设置在避难层。

同时,楼梯间转换门被合用前室加压风井遮挡,因此,风井也应同时进行转换。

结合该工程两塔的实际情况,在21层位置分段防烟楼梯,形成两个送风系统。

在21层位置A、B两塔的合用前室进行分开。

同时,使用两个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如此,不仅提高了前室与楼梯间加压系统的安全性,也很好地解决了合用前室风井位置转换问题。

1.2工程防排烟系统设计工程防排烟系统包括机械排烟系统、自然排烟系统,因此,设计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两个排烟系统的合理设计。

一方面,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

机械排烟系统指借助排烟风机作用,将产生的烟气强行抽走,防止被保护区域的烟气浓度过高。

建筑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施工标准

建筑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施工标准

建筑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施工标准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及适当的排烟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地下室内空气流通,以及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烟雾,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本文将就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施工标准进行探讨。

一、设计要求1.1 通风系统设计要满足地下室所需的空气流通量。

应根据地下室使用功能和容积,合理确定通风量,并采用适当的通风方式,如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

1.2 排烟系统设计要满足在火灾等事故情况下,及时且有效地排出烟雾,确保人员的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能够保持疏散通畅。

1.3 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应考虑节能问题,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二、通风与排烟设备选择与安装2.1 通风系统的设备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风机、送风管道等设备。

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2 排烟系统的设备选择应考虑火灾发生时的烟雾产生量,选择能够满足排烟需求的排烟风机、排烟管道等设备。

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局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地下室各区域设置合适的排烟口。

2.3 通风与排烟设备的安装高度和位置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且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三、通风管道与烟道布置3.1 通风管道和烟道的材料应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耐腐蚀、防火材料。

管道与烟道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渗漏和脱落的情况。

3.2 通风管道的布置应合理,避免管道交叉干扰,尽可能减少管道阻力和压力损失。

烟道的布置应保证烟气能够迅速排出地下室,不得形成死角。

3.3 通风管道和烟道的维护孔应设置在易于维修和清洁的位置,方便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四、控制系统与安全措施4.1 通风与排烟工程应配备可靠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通风与排烟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控制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具备故障自诊断和报警功能。

4.2 通风与排烟系统应设置手动控制装置,以供人工控制。

手动控制装置的设置位置应合理,易于操作,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篇一:防排烟设计规范防排烟设计规范(09年最新修订)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设计在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中,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因为排烟设计是确保排除着火的防烟分区产生的烟气并防止烟气向其其它防烟分区扩散。

这样,火灾时候处于建筑物内的人员就可以成功疏散。

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时候的人员伤亡。

通风系统的设计也是暖通专业设计的重要内容。

该系统主要是满足室内人员的新风需求,有时还可以达到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的目的。

在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设计中,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任务通常是包括地下室的消防设计(防排烟设计)和平时的通风设计两方面。

而防排烟设计(在本文中只涉及排烟设计)又包括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补风系统为排烟时候补给新风的系统)。

通风系统设计包括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

虽然防排烟设计和通风设计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时间各不同,但考虑到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都是从室内将空气烟气排出室外,送风系统和补风系统都是将空气由室外送至室内。

相同的气流走向使得它们有共用的可能。

因而,地下室的防排烟设计和平时通风换气的系统设计中常常有以下几种形式:对于平时排风和火灾时排烟系统1.排风和排烟共用同一系统。

排烟风机采用双速风机,高速排烟,低速排风。

2.排风和排烟共用一个管道系统,排烟风机和排风风机独立设置;排风口和排烟口独立设置。

3.排风和排烟分别设置独立的系统。

对于送风和补风系统a.送风和补风共用同一系统,风机采用双速风机,高速补风,低速送风。

b.送风和补风共用同一管道系统,送风机和补风机独立设置。

c.送风系统和补风系统分别独立设置。

下面笔者就这六种系统的优缺点做以简要分析。

一、排风排烟系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高规》)中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 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

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

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1. 引言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方面。

合理的通风与排烟设计能够确保地下室内空气质量合格,减少污染物的累积,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将详细介绍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原则、设备选择、管道布置等。

2. 设计原则2.1 空气质量标准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应根据当地环保标准以及相关建筑法规,确保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2.2 空气流通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室内的空气流通,通过合理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确保空气能够有效循环,避免死角。

2.3 排烟需求针对地下室内可能存在的烟雾、火灾等情况,设计应合理规划排烟系统,及时将有害气体排出地下室,确保人员的安全。

3. 设备选择3.1 通风设备通风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地下室的大小、使用情况以及需求确定。

常见的通风设备包括风扇、空调系统、通风管道等。

3.2 排烟设备排烟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地下室的面积、烟雾产生情况以及排烟需求确定。

常用的排烟设备包括烟雾探测器、排烟风机、排烟管道等。

4. 管道布置4.1 进风管道进风管道应设置在地下室的适当位置,以保证新鲜空气能够有效进入地下室。

管道的布置应避免遮挡或阻碍通风效果。

4.2 出风管道出风管道的布置应在地下室的高处,以便排出废弃空气及烟雾。

排烟管道应设计合理,避免排烟受阻。

5. 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分析,介绍不同类型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办公楼地下室、停车场地下室等,以供参考。

6.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图纸:包括地下室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等。

- 技术参数表:包括通风设备和排烟设备的技术参数。

- 设计报告:包括通风与排烟设计的详细报告。

7.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建筑法规:指国家对建筑规范、设计标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

- 空气质量标准:指国家规定的地下室内空气质量达到的标准。

- 烟雾探测器:一种能够检测到烟雾并启动排烟系统的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摘要:从通风排烟系统划分、通风方式及通风排烟风机选择方面,介绍了高层建筑地下室通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相结合,以充分利用地下室上部空间的设计方法,包括解决从平时运行到火灾运行的可靠转换的做法。

强调了风机的选择、布置及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通风;排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高层建筑地下室面积大,层数多为1-3层,除大部分作地下车库处,常设置部分设备用房,如高低配电室,水池,下工事,则地下层还应设有有防进出风口部分(滤毒室、进风机房、密闭通道,消毒通道,扩散室、活门室等),因此,地下室集中了水电,通风空调大部分管线,特别是通风排烟管道,尺寸大,系统多,在工程设计中,有必要把平时通风管道兼作火灾时该区的排风排烟管,以减少地下室上部空间占用及风管用量,而排风排烟机合理组合及控制,对于火灾时排风排烟系统可靠地转换为排烟系统就显得很重要。

1.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设计特点
地下室的通风系统包括:汽车库平时的送、排风系统,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发生火灾时消防排烟及排烟补风系统。

其中,战时的人防通风系统和发生火灾时的消防排烟及排烟补风系统只有在战
时和发生火灾时才投入使用。

这些系统和设备如单独设置,长期闲置不用,既不经济,又难于管理。

因此,为了节约投资,便于维修管理,在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部分系统兼用的设计方案。

2.系统的划分
通风排烟系统划分应结合建筑防火分区来考虑,做到既有利于通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又不会出现排烟风管跨越防火分区现象。

地下室在设有自动喷淋灭火设施时,防火分区面积为1000㎡,可分成2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60m&sup3; /(h·㎡)计算,该防火分区排烟量为6000m&sup3; /h,而平时通风量按换气次数8h-1计算,层高(净高)按3.9m计,能风量为1000×3.9×8=31200m&sup3; /h。

可见,平时通风量与火灾时排烟量相差约一半,而平时通风管主干管风速一般设计在8-10m/s,火灾时排烟风管风速允许最大达20m/s,所以使用一套风管时系统应满足通风与排烟要求,但应注意,共用一套风管时风客应满足排烟风近所要求的壁厚(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mm)。

所以每个防火区应设一套通风,排烟系统,还应设一套机械进风系统,进风量为火灾时排烟量的一半,此进风系统除保证火灾时启动补风,特别是对于地下层及更深层的地下室,靠车道补新风已不可能。

3.通风方式
平时通风采用均匀排风,即地下室均匀设置排风管及排风口,平
进通风用,火灾时兼作排烟风管及排烟口;地下一层考虑由车道自
然进风, 其他层由火灾时进风系统兼作平时进风,机械进风系统可不接送风管或接一小段风管相对集中送风,此通风方式比较均匀,
集中排风效果会好。

另外,每个防火分区即对应一个排风,排烟系统及进风系统,应设置进风竖井,排风竖井,进风口应设在地面洁净处,若能与地下主楼有一定距离更好,其受火灾烟气影响会小;排风口
位置应高于附楼层面,以减少排风对地面环境影响。

4.排风排烟机及进风机设置
风机选型:排风排烟风机可选离心风机或者高温轴流风机。

普通离心风机即可满足排风排烟要求,但大风量离心风机只能安装在地面,占地较大,需要较大机房,高温轴流风机为消防专用风机,也能
满足在 280℃烟温下运行30min 的要求,而高温轴流风机体积小,
一般可吊装,若设机房面积也小,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采用高温轴流风机排烟。

下面就高温轴流风机与普通轴流风机在排烟通风系统的组合应用方面分别讨论。

4.1 平时和火灾时均使用高温轴流风机
如可选 2 台型号相同、风量均为 3000m&sup3; /h的高温轴流风机。

压头按管路阻力定,平时开启一台作机械排风用,火灾时另一台同时启动进行排烟用,火灾时另一台同时启动进行排烟,当烟温
达 280°c 时,通过风机入口 280°c 防火阀关闭 2 台联动风机
停止,由于平时仅开启一台,另一台风机停止,应在每台风机管路上
设止回阀,以免短路,同时,也可防止上、下层气流(烟气)进入,2台风机应设计为平时可手动控制,互为备用,不致造成某台风机总不开启,损坏也不知道。

为了减少风机噪声对车库及其它房间的影响,应在风机前台接内衬不锈钢丝网的不燃石棉布软接头及消声静压箱。

为了尽量少占上部空间,应充分利用梁上部吊装风机及消声静压箱,但这种方式平时运行时噪声大。

4.2 平时开启低噪混流风机
火灾时仅开启高温轴流风机, 这种方式高温轴流风机风量为60000m/h混流风机仅为平时排风用,火灾时停止。

由于平时开启低噪混流风机,故该方式平时运行器噪声较小,但排烟用的高温风机功率容量较大,外形体积也大,必要时,可选用 2 台高温轴流风机供火灾排烟用;此方式可用于平时要求噪声小的场合。

以上两种方式中的止回阀也可使用排烟阀及防烟阀等来达到要求,但这些阀门均要火灾信号控制并与风机联动,其动作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防、排烟阀价格均较高.因此,使用止回阀会更合理、可靠。

4.3 排风排烟风机选择双速高温轴流风机
平时为低速运行、火灾时高速运行如:gtf、ii,12#,风量60000m&sup3; /h 或43000m&sup3; /h,风压 680pa 或 420pa,功率17kw或 8kw 转速分别为 960r/min 和 720r/min。

风机体积进一步缩小,但低速时功率及风速偏大,电气应做相应转换控制,噪声也较
大。

4.4 地下室机械进风系统的送风机可选一般低噪轴流风机
在轴流风机与竖井连接应设置70°c防火阀,以防止层与层之间火、烟串通,进风机风量为排烟风量的一半在设计中还应注意:当一个排烟系统负担3 个以上防烟分区时,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 120m&sup3; /(h·m&sup3;)计算,表示该排烟系统只能同时对2 个防烟分区进行排烟,其它未着火防烟分区必要关闭排烟口,否则,就影响着火区的排烟效果。

因此,在系统管道中要相应设置防烟阀, 排烟阀或电动阀来达到该要求,电气控制比较复杂,控制点多,对防排烟阀或电动阀的可靠性要求高,就目前国产阀门及系统维护管理水平来看,验收时阀门还合格,过几年有的就锈坏了,或控制机构损坏。

所以应尽量使一个排烟系统负担 1-2 防烟分区,只要其中1 分区着火就开启全部排烟风机及排烟口(对2个分区同时排烟。

排风口(即火灾时兼作排烟口)均设在地下室上部,下部排风口可不设置,因为地定室层高一般为 4.2m 左右,而风管又布置在梁下,并在平面内均匀布置,加上车库内行车的气流扰动,通风效果一般还是比较好的。

另外,通风排烟机房有条件应尽量设置,没条件时,也可不设。

但排烟机应用不燃玻璃棉(50mm 厚)保护起来,留出风机散热通风孔,保证排烟机火灾时可靠地启动排烟。

5.结语
以上所述的是笔者在高层建筑地下室的通风系统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方法。

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参考文献:
[1]gb50013-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
[3]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郭军英.浅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运行状况及对策[j].价值工程,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