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课

合集下载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5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5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5篇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初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习了商不变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今后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准确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出发的关系,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了材料,作好了铺垫,也为后面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打下了基础。

在新知的引入,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折纸、涂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充分感知数学事实,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先进的电教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形象的电脑图象,以活泼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一系列的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共同讨论新知,自己归纳出分数变化的规律,即分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和大小不变。

通过电脑出示的画象的逐步引入,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逐步建立清晰的概念。

这样让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难度由浅入深。

第1、2题是基本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第3题是在第1、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4题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优秀9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优秀9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优秀9篇)《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说出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3、会通过操作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扩大缩小的规律,并推导出基本性质。

4、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6、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7、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辩证唯物学情分析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以分数大小相等为基础的。

两个分数大小相等,学生容易联想到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等。

为此,就需要课件先通过直观动画使学生了解、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大小是相等的。

接着研究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要学生一下子说明道理比较困难,就需要一步一步分析,最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熟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基关键词同时、同数、不为0学习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具体解题环境中的具体应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内含正方形纸,线段,直尺)教法学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活动设计:通过正方形和线段的平分探究和的大小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同学们,今天刘老师能在这里和在大家一起研究数学问题,感到非常的开心。

你们想看老师的魔术表演吗?(想),好,那老师就在在座的各位面前献丑了(表演)还想看吗?(想)那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数学的魔术吧!出示课件:56 =1012 =壹五18 =2024师:我能写无限多个与56相等的除法算式来,这个魔术你们会吗?那我有一个除法算式45,请你写出与它相等的除法算式(点名)教师板书:45师:哇,你真厉害!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把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化了,但商还是不变了?生:(引导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师:是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视频:小淘气分饼的情境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

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

”菲菲说:“我要吃两块。

”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

”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二)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演示操作过程(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3)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出示验证结论(1/2= 2/4 =3/6)(三)比较归纳,探索规律1、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组等式的三个分数。

它有什么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让学生把发现的结果小结成一句话: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如果把这三个分数反过来看,三个分数有什么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4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4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4篇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它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理解和掌控分数的基本性质。

3.较好的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控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娴熟、敏捷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为了让你们了解到更多的科技知识,在科技周活动中,学校做了三块科普展板〔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三块展板〕。

同学们仔细观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猜想对解决问题很重要,它们究竟相不相等?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想方法来验证一下。

二、新授师:同学们想了许多好的方法,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一下?生1:我们组是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的'。

我们先画了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表示三块展板,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再分别去其中的1份、2份和4份涂上颜色〔展示同学画的图〕。

通过比较我们发觉,涂色部分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生2:我们组是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的。

我们先取了三根同样长的纸条,通过对折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分别涂色表示〔展示同学的折纸状况〕。

通过折纸我们组也发觉〔同学在小组中争论、验证〕师:我们发觉的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现在小组内总结一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仔细争论〕师: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争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课本第80页1、2、3、题。

其中,第1题引导同学通过涂色和比较,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直观感受。

第2题二生爬黑板板演,第3、4 题同学自做。

师巡察指导。

课堂小结:一生小结,他生补充,老师评判。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篇2教材简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

由于分数与整数不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

教学时,可引导同学观测一组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改变的,再结合分数的意义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由于分数和整数除法存在着内在联系,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利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点评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点评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等;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加减乘除;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2.练习: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3.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流程1.引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分数知识,提问:“你们回想一下,分数的定义是什么?”同时,呈现一个例子,如1/2,引导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并会读出这个数。

2.讲授(15分钟)针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依次进行讲解。

包括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3.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例题进行演练,既包括单独的大小比较题目,也有结合加减乘除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分数基本运算的方式及步骤,同时让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4.探究(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分数的规律,以此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如,设计一个问题:两个相等的分数相乘会怎样?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两个相等的分数相乘的结果总是一个小于1的分数。

5.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记忆,准确清晰地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点评这份教学设计合理地结合了讲授、练习和探究三个环节,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习题的同时,更有意识地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兼顾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探究的环节重视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支配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优秀12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优秀12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优秀12篇)《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篇一张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采用“自能学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让学生自我发现,在探究中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条成功的教学经验,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做了良好的示范。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学得主动。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具体表现在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

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是让学生背知识、做题目。

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它不仅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负担加重,泯灭学生创新精神,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既忽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也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的`突出表现,其结果是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各种能力发展缓慢。

即使有点成绩,也是高耗低效急功近利的做法。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知识和技能发展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人。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改变我们的传统模式,变“接受性教育”为“创新性教育”;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

张老师采用“自主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让我们体会到:“自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反思、评课黑龙江省虎林市宋学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3~44页《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

学习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验证、及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写除法算式请同学们说说从1到9这几个自然数中最喜欢的两个数是什么。

生1:我喜欢5和8生2:我喜欢8和9生3:我喜欢2和5生4:我喜欢1和3师:我知道大家都有喜欢的数,我把赵宇同学喜欢的2和5写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说出的其中一组数:2 5老师在两个数中间添上一个“÷”问学生:不计算,谁能很快说出另几道除法算式,使得数和2÷5的得数相等。

师随着板书:2÷5 = 4÷10 = 6÷15从左往右看,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被除数、除数有有什么变化?生1:从左往右看,被除数2×2=4 2×3=6 ; 除数5×2=10 5×3=15生2:从右往左看15÷3=5 10÷2=52)改写成分数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面的除法算式可以写成什么?生:分别说出25 410 615师问:这几个分数有什么关系?生:我认为它们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25 = 410 = 615师: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快就说出了这么多相等的算式,根据是什么?生回答:商不变规律2)复习商不变规律 出示并齐读这一规律设计意图: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相关推荐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学时要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分饼这一故事情境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听教师讲完故事之后,学生能说出三个孩子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三个孩子分别分到每张饼的,接着教师提问设疑,导入新课。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若干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彩笔教学过程故事引入1.教师讲故事。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分饼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三毛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特别爱吃饼。

一天,妈妈买回3张同样大小的饼,准备分给他们三兄弟吃,妈妈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给了大毛;二毛看见了,说:“太少了,我要吃两份。

”妈妈点点头,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出其中的两份给了二毛;三毛连忙说:“我最小,我要比他们多吃一些,我要吃四份。

”妈妈又点点头,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八份,取出其中的四份给了三毛。

大毛、二毛、三毛都满意地笑了,妈妈也笑了。

设计意图:借助故事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情境,自然导入新课,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验证。

(1)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兄弟之间到底谁分得的饼多吗?生:同样多。

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当一次小数学家,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想吧!(2)验证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模拟一下妈妈给三兄弟分饼的情境。

①折一折:把每张圆形纸片都看作单位“1”,分别把它们平均折成2份、4份、8份。

②涂一涂:在折好的圆形纸片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60页至6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彩笔、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你们能写出与下面这些数大小相同的数吗?
板书出示:3、95、1.2、0.07
小结:整数——不能小数——能(小数的性质)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了
2、板书出示1
2

6
8
,提问:可以写出另一个与这两个分数相等的分数吗?
(可以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3、刚才这些同学说的这些分数到底是不是和这两个分数相等呢?是不是还可以写呢?怎么证明你们的相法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
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素材(数轴、长方形),请每一位同学先自己试着写出你认为与这两个分数大小相同的分数,再用折一折、画一画或者算一算的方
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要求至少写一个,最多写三个)
2、小组交流
小组中交流想法,并进行归纳,你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又分别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3、大组交流。

学生分别上来交流他们的想法,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 2=
2
4
=
3
6
=
4
8
12
16
=
6
8
=
3
4
(注:这里是预设,要根据
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整。


验证的方法预设是利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是在数轴上找到相应的点,或者是化成小数比较,如果有学生写出分子和分母比较大的数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将方法优化。

4、发现规律
大家观察这些相同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具备怎样特征的分数大小是相等的呢?(学生的回答不一定是完整的,可以在不断的补充中加以完善)。

初步得出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5、进一步举例验证。

我们的发现是不是经得起考验呢?再请每一组的同学举例进行验证。

6、小结:刚刚我们的发现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写出与已知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

板书:分数——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小不变,分数单位变了
7、联系商不变的规律
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大家联想到什么?
8、学生阅读书P61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等式是成立的,并说明理由。

208454252=⨯⨯= 426246122412=÷÷= 4
3223121=⨯⨯= 4262448248=÷÷= 95272373=++= 8
531138118=--= 24
10121255125=++= 2、趣味游戏:
数学王国开音乐会,分数大家族的节目是女声大合唱,只有几分钟就要演出了,请大家赶紧帮合唱队的成员按要求排好队。

要求:第一排是分数值等于31的,第二排是分数值等于2
1的,还有一位同学是指挥,他是谁?你是怎样想的?
24
8168217147105155164186241293634262、、、、、、、、、、、、 评课: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顾老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改过去在黑板上板书两三组相等分数,先从左往右观察,再从右往左观察,然后教师自己给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做法。

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写几个相等的分数,通过这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观察、比较、总结,自己尝试着表达规律。

分数基本性质中每一句话的得出都显得那么自然、顺畅。

虽然学生的表达很稚嫩,但是都是学生自己内化得出的,有自己的理解,印象会更深刻。

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新授过程中,沈老师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整个课堂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