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内生殖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Hale Waihona Puke 3 31 J OURNAL OF TAI S HAN ME DI C AL COI LEGE Vo 1 . 3 8 No . 3 2 01 7
颅 内生殖 细 胞 瘤 MR I 影像 表 现 及 诊 断分 析
韩 磊 王新 岭 张善 红
2 2 2 1 0 0 )
( 连云港市赣榆 区人 民医院放射科 , 江苏 连云港
摘要 : 目的 探讨颅 内生殖 细胞 瘤的 M R I 影像表现及 诊断分析 。方 法 选 择南 京军 区南京总 医院 2 0 0 9年 6月 至2 0 1 5年 1 2月间收治的 1 O例颅 内生殖细胞瘤 患者 , 对患者进行 MR I 影像表现及诊 断分析 。结果 鞍 区肿瘤患者的 临床特征 主要 为视觉障碍 , 1 例患者 出现视 力下降。8例患者病变在松果体 区, 临床症状 以头痛 为主, 其 中7例患者 出 现 急性头痛 , 休 息后无缓解 , 1 例 患者 出现颅 内高压 。1例 患者病 变在 鞍 区及 松果体 区累及 左侧 丘脑, 临床症状 主要 为头痛。在 8例 病变在松果体 区的患者, 4例患者经 MR I 检测后 , 均表现 为松果体 区信 号均 匀, T 1 WI 呈稍低 , T 2 WI 呈 稍高 , 增 强扫描 明显强化 , 幕 上脑积水。3例患者经 MR I 检 测后, 松果体 区信号 不均匀 , T I WI 呈 稍低 信号 , T 2 WI 呈稍 高信号 , 其 内囊变呈高信号 , 增强扫描 明显强化伴 脑积水。1例患者 经 MR I 检 测后 , 松果体 区 T 1 阢 稍低 信 号, T 2 WI 稍高信号, 内部囊变呈更高信号 , 弥散呈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 明显强化 , 内部囊 变无 强化, 幕 上脑 积水。1 例鞍 区肿 瘤患者 中, 经 MR I 检测后 , 鞍 区信 号均匀 , T 1 WI 呈稍低信 号, T 2 WI 呈稍高信号 , 增强明显强化。 而 1例病 变在 鞍 区及 松果体 区累及左侧 丘脑 的患者 , 松果体 区病灶信号欠均匀, T I WI 呈稍低信 号, 内部 见点状高 信号, T 2 WI 呈稍高信 号, 增强明显强化 , 幕 上脑 积水 , 鞍 区病灶信号均 匀。 结论 MR I 对 于颅 内生殖细胞 瘤 的影响表 现与鉴别 诊断具有 重要 的应用意义 , 可显示鞍 区、 松果体 区病 变, 且可显示病变与邻近部位 的关 系, 可进 行定性诊断。 关键词 : 颅 内生殖细胞瘤 ; MR I ; 影像表现 中图分类号 : R 4 5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7 1 1 5 ( 2 0 1 7 ) 0 3 - 0 3 3 1 0 -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4- 0 7 1 1 5 . 2 0 1 7 . 0 3 . 0 3 6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幕上肿瘤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髄质。
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就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得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
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c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 高或等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与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悄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
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片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多发囊性转移瘤与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l 除生殖细胞瘤(GE)以外的肿瘤总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其中除良性畸胎瘤外,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均为恶性肿瘤,均可经过脑脊液播散或全身转移,但GE的生存率较NGGCT要高。
2016年WHO生殖细胞肿瘤分类发病机制l起源倾向于胚芽移行异常学说:在胚胎迁移折叠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遍布整个胚胎,当这些迁移的全能干细胞未完成正常演化而停留时,很可能变成肿瘤。
生殖细胞瘤是一组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未分化肿瘤。
l原始生殖细胞大部分停留在中线附近,颅内发病率按部位依次为松果体区、鞍上区等,少部分由于第三脑室发育而移动至丘脑、基底节区。
l 其他学说包括:胚胎细胞剩余学说、发育不良学说、错构瘤学说。
病理特征l镜下:细胞均匀呈层状排列或分叶状排列,细胞密集,核大,胞质透明,富含糖原;特征是沿纤维血管间隔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l大体:肿瘤大小不一,虽可见边界,但呈浸润性生长,灰红色,质软,易碎,可见有出血、囊变和钙化。
概述l GE占原发颅内肿瘤的0.5%-2%,是GCT最多见的类型,占65%。
l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高峰是10-14岁。
l性别:男女比约2.24:1;鞍上区以女性多见,丘脑-基底节区几乎均为男孩。
l部位:几乎均发生于间脑,主要是松果体区及下丘脑-漏斗轴;依次为松果体区、鞍上区、丘脑和基底节区,也可松果体区和鞍上同时受累。
l组织学:属恶性肿瘤,可沿室管膜和脑脊液播散。
l实验室检查:AFP;β-HCG;PLAP;CEA。
l 治疗:对放疗、化疗敏感,预后好,种植播散影响预后。
临床表现l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部位有一定相关性。
l松果体区GE: 压迫中脑导水管或阻塞其开口➢颅高压症状(松果体区GE最常见症状)。
l鞍上区GE: 影响下视丘—神经垂体系统➢中枢性尿崩症(常为鞍上区GE首发症状,90%) ;压迫视神经、视交叉➢视力和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内分泌症状 。
l 丘脑-基底节区GE: 进行性肢体活动障碍、偏瘫(与肿瘤侵犯内囊有关),进展缓慢;智力障碍(与肿瘤累及双侧基底神经节区或早期皮质萎缩有关)。
颅内生殖细胞瘤

弥漫性生长
T1低/等信号,T2混杂信号,明显强化;瘤周水肿轻
同侧皮层萎缩
基底节区肿瘤
01
胶质瘤
02
转移瘤
03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 (PIML)是一种较少见的颅 内恶性肿瘤,其占全部原发 性颅内肿瘤的约1.5%。 • 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 起源并局限于脑、脑膜 • 患者无全身受累表现,为结 外淋巴瘤
• 垂体瘤平扫MRI表现 –无囊变出血:均质长T1、 长T2信号 –合并囊变:更长T1、更长 T2信号 –合并出血:亚急性期 短 T1、长T2信号区 • 垂体瘤增强MRI表现 –均质、非均质及环形明显 强化 –海绵窦受侵:部分或完全 包绕颈内动脉 –跨鞍隔生长:雪人征
颅咽管瘤
• 颅咽管胚胎残余上皮/鳞
骶尾椎
腹膜后 纵隔 颈部
(extragonadal),且多位于中线附
近。
病理分型
WHO的病理分类将GCTs分为6个亚型:生殖 细胞瘤、畸胎瘤、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 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胚胎癌、混合性生 殖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为其他组织学
成分混合而成)。
除生殖细胞瘤(germinomas)以外的肿瘤总 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NGGCTs)。生殖细胞瘤约占GCTs的50~70%。
• 因有牙齿、骨、脂肪等组织,CT上为高低
不等密度,MRI图像上畸胎瘤在各个序列上
表现为不均质
畸胎瘤
‘
松果体主质细胞肿瘤特点
• 发病年龄较生殖细胞瘤大(20-40岁) • 多见于青年女性,生殖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 呈“爆炸”钙化灶,生殖细胞瘤常推压松果体钙化移位 • 很少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 • 松果体瘤不具有生殖细胞瘤侵犯三脑室后部形成的“蝴蝶征” • 鞍上池、基底节区及脑实质内有肿瘤病灶时考虑生殖细胞瘤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生殖细胞瘤确诊标准

生殖细胞瘤确诊标准
生殖细胞瘤的确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可能出现与生殖细胞瘤相关的症状,如腹部肿块、头痛、视力障碍、内分泌异常等。
2. 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肿瘤的存在、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病理检查: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确诊生殖细胞瘤的重要依据。
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性质。
4. 生化检查:某些生殖细胞瘤可能会导致特定的生化指标异常,如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等的升高。
5.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6. 医生综合判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最终确诊生殖细胞瘤。
需要注意的是,确诊生殖细胞瘤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和医生的经验判断。
此外,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可能需要进行专家会诊或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怀疑有生殖细胞瘤,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颅内生殖细胞瘤MRI诊断

颅内生殖细胞瘤MRI诊断目的分析颅内生位细胞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痛6例;男4例,女2 例,年铃6~45 岁,平均20.5岁。
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位于松果体区3 例,鞍区l 例,基底节区1 例,松果体与鞍区同发1 例。
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MRI上常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结论生殖细胞病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MRI是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标签:松果体;鞍区;基底节区;MRI;增强扫描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
最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区,少数发于丘脑和基底节区。
有时此二个或三个地方同发。
而发于大脑半球的额题叶和脑干就更少见。
多发于儿童、青少年,男>女。
本文收集了近3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鞍区及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6例。
对其临床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6~45岁。
平均年龄20.5岁。
其中5例18岁以下,仅1例为45岁。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4例,复视视力下降2例,尿崩癥3例,消瘦2例,肢体无力1例,呕吐1例。
1.2 影像检查方法均采用GESign1.5T高场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专用头部线圈,常规行轴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
T1WI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TR440~560ms,TE12~15ms;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R4000-5000ms,TE98-110ms。
扫描层厚:轴位5~10mm,矢状面和冠状面3~4mm;层间距:轴位7.0~12mm,矢状面和冠状面3~4mm;扫描矩阵:256*256,512*512,增强扫描使用Gd-DTPA,对比剂用量为0.2mmol/kg体重静脉注射,注药后即行T1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
2结果MRI上6例患者均显示肿瘤病灶,平扫均为稍低或等低信号,其中2例伴有钙化,1例伴有坏死囊变。
脑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GE占原发颅内肿瘤的0.5%-2%,是GCT最多见的类型,占65% 年龄: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高峰是10-14岁 性别:男女比例约为2.24:1;鞍上区GE则以女性多见 部位: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区、丘脑和基底节区,也可松
果体区和鞍上同时受累 组织学:恶性肿瘤,可沿室管膜和脑脊液播散 实验室检查:AFP;β-HCG;PLAP;CEA 治疗:对放疗、化疗敏感,生存率较NGGCT高
大部分停留在中线附近,发病率按部位依次为骶骨、腹膜后、 纵隔、松果体、鞍区等,少部分由于第三脑室发育而移动至丘 脑、基底节区
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小叶状或间质促纤维反应性增生成条索 状或梁状。细胞呈圆型、泡状、位于中央, 核仁明显, 胞质丰富, 色淡或略透亮。细胞核分裂易见, 但坏死少见, 常见特征是数量 不等的小淋巴细胞在纤细的纤维血管间隔中浸润。
男,7岁,视物模糊2月余 鞍上区生殖细胞瘤
女,5岁11月,嗜睡半月余,加重伴呕吐4天 鞍上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基底节区-丘脑生殖细胞瘤
双侧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鉴别诊断
颅咽管瘤 松果体细胞瘤 垂体瘤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鞍区脑膜瘤
两个发病高峰:5-14岁及40-60岁;囊性或部分囊性为多;多数 出现钙化,蛋壳样钙化为其特征;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部分强化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囊肿型、囊肿结节型、实性肿块型 DWI呈等-稍低信号 视交叉的毛星呈前后方向生长,即肿块长轴与视觉通
路一致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女,34岁,头痛头晕2天余
好发于40-60岁中年人,无性别差异 宽基底与邻近硬脑膜呈钝角 以鞍结节或床突尖为附着点, 向四周匍行生长 T2信号不高 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4岁,头痛伴恶心、呕吐
松果体母细胞瘤
女,17岁,头痛、呕吐及复视
o 起源于松果体区脑室管膜连合下器官的 特殊的室管膜细胞;
o 组织学检查肿瘤表现出乳突状特点、线 团及血管周围假菊形团
松果体乳头状瘤
脑膜瘤
胶质瘤
• 主要位于松果体周围脑实质结构,若能发现肿瘤 来自胼胝体、顶盖等松果体周围结构时,鉴别意 义更大
生殖细胞瘤
对白质纤维素影响
生殖细胞瘤
同侧皮层萎缩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术后复查
2M 10M 33M
男,24岁 胶质母细胞瘤(含少突细胞瘤成分)
淋巴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发病年龄较大 • 囊变坏死少 • 强化明显
小结
• 三个发病部位(临床,影像,鉴别)
– 松果体区 – 鞍区 – 基底节-丘脑区
谢谢聆听!
– 三脑室内:
• 体积大,出血坏死、囊变
– 视交叉、漏斗、垂体柄
• 体积小,形态多样,少出血、囊变,神经垂体信号改变
– 蝶鞍内
• 与微腺瘤不能区分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女,1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停经半年,双下肢 乏力、自觉视力减低2月
生殖细胞瘤
女,9岁,渐进性视物模糊1年,加重半年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导致视力和视野障碍
可表现为发育迟缓
基底节区
肢体活动障碍
松果体区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
松果体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 50%松果体肿瘤 • 软组织肿块
– CT高密度 – 增强明显,“V” 字征
• “Engulf” 松果体,中心钙化 • 囊变,出血少见
男,15岁,头痛
Two cell pattern
颅内生殖细胞瘤
影像诊断及鉴别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魏新华
纲要
• 概述 • 影像诊断及鉴别
– 松果体区 – 鞍区 – 基底节-丘脑区
• 小结
概述
• 原始生殖细胞残余组织 • 部位
– 中枢神经系统中线部位
• 松果体区及鞍上区
– 偏离中线而异位
• 基底节、丘脑和大脑半球等
• 流行病学
– 亚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 – 10-12岁(90%<20岁) – <1%颅内肿瘤 – 3-5儿童肿瘤 – 0.4-1成人颅内肿瘤
• 临床
– 性别特征
• 松果体区男性多见(M:F= 5-22:1) • 鞍上区女性多于男性(F:M= 1:1.3) • 基底节、丘脑和大脑半球几乎为男性
– 治疗: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 – 临床表现
松果体区
鞍区
中脑导水管受压
下视丘—垂体系统
颅内高压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癫痫发作
可表现为性早熟
尿崩症最常见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 生殖细胞瘤10%;儿童基底节肿瘤25% • 与松果体区不同
– 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体积大 – 囊变坏死、出血多见 – 斑片状、分隔状强化,斑点状强化(播散) – 同侧皮层萎缩- 内囊受累
相对局限生长
弥漫性生长
CT表现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肿瘤播散
颅咽管瘤
• 颅咽管胚胎残余上皮/鳞 状上皮细胞化生
• 儿童鞍区肿瘤50% • 高峰:5-10/40-60岁 • 囊实性、囊性、实性 • 钙化常见 • 分型
女,10岁,阵发性呕吐2年
颅咽管瘤
男,51岁
颅咽管瘤
鞍区脑膜瘤
男,1岁,自发眼震3个月
视交叉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鞍区脊索样胶质瘤
基底节区
• 浸润性生长 • 增强检查,良性可不强化,恶性强化明显
其它生殖细胞肿瘤
• 生殖细胞瘤-60% • 畸胎瘤-33% • 内胚窦瘤-AFP升高 • 绒毛膜癌-HCG明显升高 • 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影像表现 无特异性
畸胎瘤
畸胎瘤
鞍区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
鞍区生殖细胞瘤
• 女性多见,70%;尿崩症-下丘脑 • 不同类型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男,11岁,头痛6月,加重伴恶性呕吐4天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男,19岁
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
• 发病年龄较生殖细胞瘤大 • 呈“爆炸”钙化灶 • 多见于女性 • 很少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 • 患者性征发育迟缓或不发育
松果体细胞瘤
男,39岁,视力模糊
中等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