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统计数据2015:四大功能区_7-8生态涵养发展区基本情况(2013-2014)
北京功能区

北京功能区四大城市功能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简介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是首都功能和“四个服务”的最主要的载体,承担国家政治文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同时具有服务全国的会展、体育、医疗、商业和旅游等功能。
该区域是全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集中了大部分的市级和一些重要的区级商业中心。
城市功能拓展区简介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外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著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也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节点。
该区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教文化产业等发展迅速,文化旅游产业发达。
城市发展新区简介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所在。
该区涵盖多个规划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同时是全市重要的农副食品生产基地。
生态涵养发展区简介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也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该区域生态质量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
该区域大多处于山区或浅山区,六大产业功能区商务中心区简介商务中心区简称CBD,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朝阳门至建国门,东二环至东三环一带,规划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
1998年,市规划局在《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2000年6月5日,第76次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将商务中心区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五”计划。
2000年8月8日,北京市政府第82次市长办公会决定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并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前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尚有294.91万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0.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成立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规划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拟定我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布局和对策措施,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系统开展的国家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
规划基础数据来源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等工作成果,国家和地方已公布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相关批复规划成果等。
201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3月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3BEIJING ENVIRONMENTAL STATEMENT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北京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新期待,将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首都建设和发展大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市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响了治理空气污染的攻坚战,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单位施治、全民参与、社会监督、区域联动的新格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3年,不利气象条件频发、区域污染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带来较大污染“增量”,经过全市共同努力,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比上年分别下降7.25%、6.29%、4.30%和3.80%,提前两年动态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 2.5)年平均浓度值为89.5微克/立方米, 超过国家标准156%;二氧化硫(SO 2)年平均浓度值为26.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二氧化氮(NO 2)年平均浓度值为56.0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40%; 可吸入颗粒物(PM 10)年平均浓度值为108.1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54%。
全市空气中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值为3.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臭氧(O 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的第90百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变化趋势*空气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 3095-2012)规定的二级标准和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 J 663-2013)进行评价。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在学习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之后,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追求自然天成的基础上,要将“诗情画意”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从而提高景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园林文化,学校开展了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内容的宣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画”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
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A.AB.BC.CD.D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
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在yuán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国的古典园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古时的文人雅士追求“天人合一”,既要欣赏自然山水,造景要浑.然天成,从中获得“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高雅xiǎng受;更追求透过亭台楼阁、牌匾对联等人文景观,去领悟人生真谛。
(1)材料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卓zhuó浑hùnB.卓zhuó浑húnD.卓zhuō浑hùn C.卓zhuō浑hún(2)材料中根据拼音依次填入汉字,恰当的一项是()A.源亨B.渊亨C.源享D.渊享(3)为了向参观者讲解“真谛”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谛”字的两个解释。
A仔细;B.道理。
能够帮助他正确解释“真谛”的一项是()3.下面选择了三块同学们制作的展板,其中的文字内容如下,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2012)一、北京市水资源基本情况北京境内由西向东共分布有5大水系,分别是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河蓟运河水系。
除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外,其他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
为了支撑不断扩大的用水需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务建设。
先后建设了88座水库,300余座大中型闸坝,30多座大中型自来水厂,30多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历了30多年长期、快速的发展时期。
跨入新世纪以来,更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标志,北京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北京的水资源就处于长期入不敷出的状态: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连续干旱更加剧了北京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为保障城乡用水需求,我们不得不大量动用水库蓄水和超采地下水,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代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务部门积极应对持续干旱,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由于自然禀赋不足、连年干旱和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越来越突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
以下四方面来看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一)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首先,从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分析。
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特点:年内6月-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几场暴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积水。
降水年际间丰枯交替,连丰、连枯时有发生。
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近4倍。
水资源:根据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年-2000年),全市降水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6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亿立方米)。
201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5年北京市地区⽣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5年末,北京全市常住⼈⼝2170.5万⼈,⽐上年末增加18.9万⼈。
其中,常住外来⼈⼝822.6万⼈,占常住⼈⼝的⽐重为37.9%。
常住⼈⼝中,城镇⼈⼝1877.7万⼈,占常住⼈⼝的⽐重为86.5%。
常住⼈⼝出⽣率7.96‰,死亡率4.95‰,⾃然增长率3.01‰。
常住⼈⼝密度为每平⽅公⾥1323⼈,⽐上年末增加12⼈。
年末全市户籍⼈⼝1345.2万⼈,⽐上年末增加11.8万⼈。
表1 2015年末常住⼈⼝及构成指 标⼈数(万⼈)⽐重(%)常住⼈⼝2170.5100.0 按城乡分:城镇1877.786.5 乡村292.813.5 按性别分:男性1113.451.3 ⼥性1057.148.7 按年龄组分:0-14岁219.110.1 15-59岁1610.974.2 60岁及以上340.515.7 其中:65岁及以上222.810.3按功能区分:⾸都功能核⼼区220.310.1城市功能拓展区1062.549.0城市发展新区696.932.1⽣态涵养发展区190.88.8“⼗⼆五”时期,全市⼈⼝增速、增量“双下降”,常住⼈⼝年均增长2.0%,⽐“⼗⼀五”时期低3个百分点;累计增加208.6万⼈,增量⽐“⼗⼀五”时期减少215.3万⼈。
常住⼈⼝增速呈放缓态势,常住⼈⼝增量逐年减少。
图1 2011-2015年常住⼈⼝增量及增长速度 ⼆、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产总值(GDP)22968.6亿元,⽐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下降9.6%;第⼆产业增加值4526.4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2亿元,增长8.1%。
按常住⼈⼝计算,全市⼈均地区⽣产总值达到10628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7064美元)。
表2 2015年北京地区⽣产总值(GDP)数据指标绝对数(亿元)⽐上年增长(%)⽐重(%)地区⽣产总值22968.6 6.9100.0按产业分第⼀产业140.2-9.60.6第⼆产业4526.4 3.319.6第三产业18302.08.179.8按⾏业分农、林、牧、渔业142.6-9.50.6 ⼯业3662.90.915.9 建筑业965.913.3 4.2 批发和零售业2400.3-1.21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57.9 4.0 4.2 住宿和餐饮业412.60.3 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72.712.010.3 ⾦融业3926.318.117.1 房地产业1438.4 4.2 6.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66.8-1.77.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20.614.17.9 ⽔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80.513.30.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5.0 2.00.5 教育965.511.8 4.2 卫⽣和社会⼯作577.613.7 2.5 ⽂化、体育和娱乐业527.8 3.5 2.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35.28.6 3.2“⼗⼆五”时期,全市地区⽣产总值年均增长7.5%,低于“⼗⼀五”时期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 境 保 护 部中 国 科 学 院二〇一五年十一月—3—目录前言 (6)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8)1.指导思想 (8)2.基本原则 (8)3.目标 (9)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9)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9)2.生态敏感性评价 (1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13)4.全国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特征 (16)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7)1.分区方法 (17)2.区划方案 (17)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18)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19)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20)3.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21)4.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22)5.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23)6.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23)—4—7.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4)8.大都市群 (25)9.重点城镇群 (25)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26)六、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 (29)附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1)附2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43)—5—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点拨高考】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概括,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国家战略主要有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一路一带、亚投行等。
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是考查重点,如京津冀协调发展、雄安新区等。
【知识梳理】一、主体功能区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如京津冀地区、东北平原主产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三、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1、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
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3、京津冀地区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4、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5、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
7、京津冀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元) 93761 84433
83.3
82.8
11.0
星级饭店个数
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 现价计算。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按产业在地原则核算。
(个)
80
90
13.8
14.7
-11.1
1
8.0
8.0
-1.0
商品房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210.6
306.9
6.9
11.5
-31.4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50.3
165.8
10.3
8.7
-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17.1
380.0
4.3
4.3
9.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283.4 1234.6
7.0
7.1
4.0
民俗旅游收入
(万人)
31.4
31.7
3.8
3.9
-0.9
(人/平方公 里)
218
217
(亿元)
848.3
785.6
4.0
4.0
8.0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55.1
58.6
34.6
36.7
-6.1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411.4
374.6
9.1
8.7
9.8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381.8
352.4
2.3
2.3
8.3
7-8 生态涵养发展区基本情况
项
目
2014
2013
占全市比重(%)
2014
2013
增长速度 (%)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8746.7 8746.7
53.3
53.3
户籍人口
(万人)
164.6
163.9
12.3
12.4
0.5
常住人口
(万人)
190.4
189.9
8.8
9.0
0.3
#常住外来人口 常住人口密度 地区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395.6
219.3
5.5
3.9
80.4
地方财政支出
(亿元)
706.4
586.1
9.9
9.7
20.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44.7
769.9
11.2
10.9
9.7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397.8
249.6
10.2
7.2
59.4
商品房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1095.6 1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