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 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 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 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 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 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 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的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 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 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 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 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绿阴,遮 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 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 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 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里,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
例2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 “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解析】联系前文看:“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 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不难看出所谓的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 应是指破坏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结尾采用第二人称,与读者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更易于沟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答案】指的是针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 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 【技巧点拨】 明确思路,把握方法,事半功倍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各有侧重。明确了思路,把握相应的方法,能收事半功 倍之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作品的观点态度,甚至于作 者本人的风格。鉴赏文章风格,既要综合分析文章结构、表达、语言等各个方面,又要结 合作品甚至时代文风。鉴赏评价文章语言技巧,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 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文章具体的语境中分析,通过横向纵向比较,体会其用法意义, 进而总结了语言运用技巧、语言风格。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赏析之语言风格、特色1〕语言与文体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一样。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
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
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
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
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在社科类文本中去考察鉴赏语言。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2〕鉴赏语言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鉴赏语言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察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的根底。
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
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暴,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例:⑧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区别于野蛮的文明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的人只是士人,读书是文化人的事情,今天的中国人,除知识分子外,一般普通家庭过就没有藏书的习惯,倒是有相当多的人以藏书来装潢门面的。
四⑨让一个本来不爱读书的民族改变习惯热爱读书,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发号召是不管用的。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作用PART 1:表达方式1.议论(表达方式一)论证方法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事实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
引用论证增强说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而提高说服力。
对比论证使论点更鲜明,更突出,增强论辩的逻辑力量。
备注:各种论证方法均要理会对于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
2.记叙(表达方式二)(1)手法一:记叙方式顺叙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脉络分明,线索清晰。
插叙内容与主要事情有关,但不是主要事件,可以丰富作品内容,深化主题,调整叙述节奏,使行文跌宕多姿。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起兴趣;使情节更曲折,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补叙补充说明,起到诠释作用;使行文更缜密。
关于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2)手法二:人称手法第一人称联系自我直接抒情,感情真挚;能够真切自然地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更加亲切感人;制造气氛;抒发感情,呼告抒情更强烈。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反映客观现实。
(3) 手法三:叙述线索 明线和暗线:以事件、事物、人物、感情或某句话、某个行动为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而且使主旨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3. 描写(表达方式三) (1)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人物描写细节 更加准确传神地反映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白描 抓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特点进行描写。
正侧面描写 正面实写和侧面虚写相结合,侧面描写有衬托、映衬和烘托的效果。
[全]文学类文本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全]文学类文本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d238c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0.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其他方面偶有涉及。
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1.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两处写〃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
这两处细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发。
2.说说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分)(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
(2)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1)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3.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6分)(1)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
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2)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美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的一种方式。
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艺术家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以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艺术语言是艺术家用来表达其创作主题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艺术语言包括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等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和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例如,艺术家可以运用明亮的色彩来表达喜悦和活力,运用柔和的色调来表达温暖和宁静。
线条的运用可以表达动态和静态,强调形状和结构。
形状的选择和组合可以传递出物体的特征和意义。
质感的描绘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触感。
通过这些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表现手法是艺术家用来传达其创作意图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表现手法包括构图、透视、光影、笔触等技巧,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构图是指艺术家在画面中安排元素的位置和比例,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透视是指通过远近关系和大小比例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
光影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笔触是指艺术家用画笔或刻刀的运用方式,通过不同的笔触技法来表现不同的质感和材质。
通过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表现力的作品,使观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在美术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也是观者理解作品和与之产生共鸣的媒介。
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可以创造出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作品,从而引发观者的思考和感受。
此外,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也反映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理念。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语言和手法的运用,艺术家可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观点和情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属于对作品内容的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属于对作品形式的鉴赏。
作品的形式具体包括作品结构、体裁、语言、表现技巧等。
一、高考现代文涉及的表现技巧,有下列三方面:(一)运用修辞手法及技巧;见第五册课本129页。
常见修辞方法(12种):比喻、比拟、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二)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叙述:如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叙述人称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描写描写的对象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对话、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3)细节描写:对象可以是人、物、景,作用: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4)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
描写的角度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3)远与近、高与低;4)实与虚抒情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三)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动静相衬。多是以动衬静。 8.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 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 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 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 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9.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 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 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 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方法(12种):
比喻、比拟、对比、对偶、排比、反复、 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
1.叙述
(二)表达方式
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 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 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 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0.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 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
2013 年
《舒卷的粉墙》 6.本文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 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4分)
《惠特曼访问记 》 10.第⑤段所写的“阳光”对刻画惠特曼的
形 象有什么用?(4分)
2014年
《宁静 》
考纲要求:
社科类现代文: Ⅱ.6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Ⅱ.7 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
文学类现代文: Ⅲ. 1 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 Ⅲ. 3 赏析作品使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 效果。 Ⅲ. 5 评价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 Ⅲ. 6 评价作品使用的手法。
【考点解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高考中的重 要考点,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不断得到加强的一个考点, 也是与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得十分紧密的一个重要考 点。
2.描写 描写的对象: 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 理、对话描写等等。 2)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 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 间和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 想;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3)细节描写:对象可以是人、物、景, 作用: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4)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文章的篇章结构、运用的表达 方式和语言技巧。
高考真题
2011年
《又见鹭鸶》
12.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 诗句的好处。(4分)
2012 年
《冬阳·童年·骆驼队》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 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 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 慢慢的,……
4.借物喻理。借某种事物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 道理的写作方法。 5.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人物、事物或情形作对照, 以突出特点,或抒发情感,或揭示道理。 6.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 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主要的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 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 蓄,独具风格。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运用衬托手法的两个对象之 间是一主一次的关系,而运用对比手法的两个对象是 对等关系的主体。
8.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写。(4分) 12.分析作者描写多种声音的意图。(5分)
2015 年
《地图与理论模型》
3.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 。(2分) 5.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 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
2015年
《雪天》
8.赏析第(8)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 的表达效果。(4分)
9.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14)段画 线句。(4Leabharlann )2016 年《湖殇》
11.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 运
用上的特点。(5分)
赏析作品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的重要特点: 1.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即生动描绘出客观 事物的特征。 2.形象的情感性。艺术形象是从生活中的客 观事物上提炼而来,但它又饱含着作者的思 想感情,表现着个人的褒贬和爱憎,所以它 又带有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因素。 3.形象的典型性。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根 据生活素材经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因 而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 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 它需要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体味这种形象 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具体丰满。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 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具有准 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 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 突出人物、事物。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 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
描写的角度 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3)远与近、高与低; 4)实与虚
3.抒情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
(三)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或感情,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 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 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3.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 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 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10.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 征,作感情铺垫,使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 11.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2.虚实结合。作者描写的现实客观的景、物、事与 作者通过联想、想象而虚拟的景、物、事互相映衬, 表达更为浓烈的情思。 13.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或引用或化用前人语句来 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用典可收到表意含 蓄、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