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工程

合集下载

现代生物技术第六章 蛋白质工程

现代生物技术第六章 蛋白质工程

金属硫蛋白的作用与结构特点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是一类 小分子量的球蛋白,大量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其 他低等动物如鱼、螃蟹、海胆中也有分布,在植物 和微生物中也发现有各种不同亚型的金属硫蛋白。 这类蛋白质分子中半胱氨酸的含且极高,约占全部 氨基酸总量的1/3左右,在分子中以与金属原子相结 合的方式存在。金属硫蛋白参与微量元素锌、铜等 的贮存、运输和代谢,参与重金属元素铜、汞、铅 等的解毒以及拮抗电离辐射和清除羟基游离基等, 在改善健康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分子设计 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 三维结构 折叠 预期功能 生物功能
DNA
mRNA 转录 翻译
多肽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


基因工程通过分离目的基因重组DNA分子,使目的 基因更换宿主得以异体表达,从而创造新类型,但 这只能合成自然界固有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则是运用基因工程的DNA重组技术,将 克隆后的基因编码序列加以改造,或者人工合成新 的基因,再将上述基因通过载体引入适宜的宿主系 统内加以表达,从而产生数量几乎不受限制、有特 定性能的“突变型”蛋白质分子,甚至全新的蛋白 质分子。

将金属硫蛋白的β结构域改造成为α结构域需 要利用蛋白质工程中的分子设计技术,对分 子改造的设计思想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 具体的改造方案。首先,应在大量生物学实 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金属硫蛋白的结构特 点和生物功能,并利用贮存于计算机中的生 物大分子信息数据库和序列分析、分子模型 等计算机软件,确定金属硫蛋白的氨基酸序 列、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
金属硫蛋白α结构域多倍体的构建 用MT的α结构域二倍体代替天然MT,有可能使其结 合重金属能力提高一倍。我们知道,无论是天然MT, 还是人工构建MT的α结构域二倍体,在将其转人植 物中时,都需要用环状的DNA质粒作载体。如果能把 MT的α结构域二倍体首尾相接,构建MT的α结构域 多倍体,将有可能使表达产物成倍增加,消除镉金 属的能力也就会相应的成倍提高。 根据以上设想,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金 属硫蛋白α结构域多倍体。

蛋白质工程四个基本步骤

蛋白质工程四个基本步骤

蛋白质工程四个基本步骤蛋白质工程,听起来是不是很高深莫测呀?嘿嘿,其实没那么难理解啦!蛋白质工程有四个基本步骤,就好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砌墙、封顶、装修一样。

第一步呢,就是目标蛋白质的确定。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得先知道目的地是哪儿呀!你得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改造什么样的蛋白质,它有啥特点,要实现啥功能。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哦,得经过深思熟虑呢!要是选错了目标蛋白质,那不就像在沙漠里挖井,白费力气嘛!接下来第二步,是蛋白质结构的分析。

哎呀呀,这就好像给蛋白质做个全身检查一样。

要仔细研究它的结构,看看哪里是关键部位,哪里可以动手脚。

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一样,只有清楚了蛋白质的“脾气”,才能更好地对它进行改造呀!你想想,如果对蛋白质的结构都不了解,那不是瞎折腾嘛!然后到了第三步,设计改造方案。

这可就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啦!根据蛋白质的结构分析,想出各种奇妙的办法来让它变得更好。

这就好比给一个普通的东西加上各种新奇的功能,让它变得与众不同。

你可以想象一下,把一个普通的蛋白质变得超级厉害,那得多有成就感呀!最后一步,就是实施改造啦!这就像是把设计图变成现实一样。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之前设计的方案付诸实践。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哦,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和耐心。

要是不小心出了差错,那可就前功尽弃啦!就像做一道精致的菜肴,稍有不慎味道就变了。

蛋白质工程的这四个基本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呀!每一步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用心去做。

只有这样,才能让蛋白质工程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你说是不是呢?这四个步骤就像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只有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上去,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四个步骤哦,它们可是蛋白质工程的精髓所在呢!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住呀,说不定哪天你也能成为蛋白质工程的大师呢!哈哈!。

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工程: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定点改造蛋白质结构的一门学科。

它运用基因工程手段,通过有控制的基因修饰和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定向改造,以期获得性能更加优良、更符合人类社会需要的蛋白质分子。

2.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 人-鼠嵌合抗体:用鼠可变区和人恒定区融合形成的抗体。

4.人源化抗体:将鼠杂交瘤抗体的超变区嫁接到人抗体上形成的抗体。

5. 一级结构:是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从N-末端到C-末端的排列顺序及二硫键的位置。

6.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借助氢键排列成特有的规则的反复构象。

7.超二级结构(结构模体):一级顺序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在三维折叠中,彼此靠近、按特定的几何排布形成排列规则的、在空间结构上可以辨认的、可以同一结构模式出现在不同蛋白质中的二级结构组合体,称为结构模体。

8.发夹式β模体(或ββ组合单位):两段相邻的反平行β链被一环链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组合单位,其形貌与发夹相似,称为发夹式β模体。

9.希腊钥匙模体:四段紧邻的反平行β链以特定的方式来回往复组合,其形貌类似于古希腊钥匙上特有的回形装饰纹,故称为希腊钥匙型模体。

11.结构域:二级结构和结构模体以特定的方式组织连接,在蛋白质分子中形成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以明显区分的三级折叠实体,称为结构域。

12.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结构模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的,涉及主链、侧链在内的所有原子和基团的空间排布。

13.四级结构:是指在多条肽链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单位在寡聚蛋白质中的空间排布及亚单位间的互相作用。

14.优势构象:任何氨基酸侧链中的组成基团都可以绕着其间的C-C单键旋转,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构象。

AA分子的各种构象异构体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总是以其最稳定的构象为重要的存在形式即为优势构象。

15.交错构象:是能量上最有利的排布,在这种构象中,一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正好处在另一个碳原子的两个取代基之间。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一门应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物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蛋白质结构基因进行修饰或改造,生物表达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的技术。

它是基于已知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生物化学和晶体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物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蛋白质结构基因进行修饰或改造,生物表达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药物研发、食品工业、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药物研发中,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和理解蛋白质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特性,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在食品工业中,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和保质期。

在生物制药中,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抗体等生物制品。

在环境保护中,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等环境污染物。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
蛋白质工程是将基因工程原理应用于蛋白质的研究和开发中,基本的流程如下:
1.确定目标蛋白质:定义需要被改造的目标蛋白质及其功能。

2.选择基因:从已知蛋白质序列的氨基酸基础上,选择相关的基因。

或着设计突变的基因,用于相应的目标蛋白质的生产。

3.制备表达载体:将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并通过转化技术将其导入到宿主生物体中。

4.表达目标蛋白质:宿主生物体繁殖时可表达目标蛋白质。

5.蛋白纯化:蛋白质经过纯化工艺,去除其他杂质,获得高纯度蛋白质。

6.检测蛋白质:利用相应的技术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定量、质量和活性检测。

7.改造蛋白质: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如点突变、插入或缺失等。

8.检测改造结果:对经过改造的蛋白质进行检测,确定改造是否成功。

9.应用:最终将改造后的蛋白质用于相关应用领域。

高三知识点生物蛋白质工程

高三知识点生物蛋白质工程

高三知识点生物蛋白质工程生物蛋白质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出现对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医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三生物知识中的蛋白质工程,深入了解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

一、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和原理蛋白质工程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创造具备特定功能和特性的新型蛋白质,或者改进现有蛋白质的性质和表达方式。

其原理主要通过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关联,以及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来实现。

二、蛋白质工程的应用1. 药物研发:蛋白质工程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和毒性,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2. 农业领域:蛋白质工程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表达,使其在抗病虫害、抗逆境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工业应用:蛋白质工程在工业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改造微生物菌株的基因,制造出能够高效产生酶的工业微生物,用于生产生物降解剂、生物染料等工业原料。

4. 环境保护:蛋白质工程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例如,通过改良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从而实现土壤和水体的修复和净化。

三、蛋白质工程的挑战与前景尽管蛋白质工程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不完善,目前的技术存在着剪切效率低、难以定点编辑等问题;其次是目前对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限制了蛋白质设计和修饰的效果;此外,生物安全问题也是蛋白质工程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然而,蛋白质工程仍然被广泛认为是生物技术的热点领域,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蛋白质工程有望为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疫苗的研发、治疗性蛋白质的生产和应用,都将得到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结语蛋白质工程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名词解释

蛋白质工程名词解释

蛋白质工程名词解释
蛋白质工程是一门应用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原理,通过对蛋白质的基因序列进行改变和重新组合,来设计和制造具备新功能或改良功能的蛋白质的领域。

在蛋白质工程中,用于改变蛋白质的基因序列的方法包括基因突变、插入或删除特定基因片段、以及不同蛋白质之间的基因互换。

这些方法旨在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范围广泛。

例如,在医药领域,蛋白质工程可以用来改良药物的效力和安全性,设计更有效的抗生素或抗癌药物,甚至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质药物。

在农业领域,蛋白质工程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蛋白质工程在工业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开发新型生物催化剂、生产工艺中的酶和蛋白质纳米材料等。

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对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了解,科学家能够精确地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性能和特征的蛋白质,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之,蛋白质工程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领域,其研究和应用有助于创造出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生物技术产品,并在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做出贡献。

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步骤

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步骤

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步骤
蛋白质工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蛋白质进行人工改造,以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它在药物研发、工业生产和农业改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目标设定
在蛋白质工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确定想要改造的蛋白质的特性和功能。

这可以是增强蛋白质的稳定性、改善其活性、增加结合亲和力等。

第二步:设计变异
根据目标设定,设计需要引入的变异或改造。

这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技术来实现,如点突变、插入、删除、置换等。

第三步:构建表达载体
将设计好的蛋白质基因插入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以便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

表达载体通常包括启动子、转录终止子、选择标记等。

第四步:转染或转化
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通过转染或转化的方法,使其进入细胞
质中。

第五步:蛋白质表达和纯化
经过转染或转化后,宿主细胞开始表达目标蛋白质。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选择适当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目标蛋白质。

第六步:功能验证
对蛋白质进行功能验证,例如酶活性分析、结合亲和力测定、药物筛选等。

这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来进行。

第七步:优化改良
根据功能验证结果,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良。

这可以包括重复前面的步骤,或者采用互补的改造策略。

蛋白质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可以获得具有特定功能和优良性能的蛋白质,为科学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工程的现状发展及展望摘要: 蛋白质工程是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蛋白质进行分子改造的技术。

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工程;定点诱变; 定向进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 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渐渐进入研究领域, 通过对蛋白质分子进行突变, 得到具有新的表型和功能或者得到比原始蛋白相对活力更高的突变体,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技术逐渐纯熟。

蛋白质工程的主要技术分为理性进化和非理性进化,已经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理性进化理性进化主要是利用定点诱变技术, 通过在已知DNA序列中取代、插入或缺失一定长度的核苷酸片段达到定点突变氨基酸残基的目的。

运用该技术已有不少成功改造蛋白质的例子。

Markus Roth通过同源性比对和定点突变技术, 对EcoR DNA甲基化酶进行改造,使其对胞嘧啶的亲和性增加了22倍。

定点突变还主要应用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面。

酰基载体蛋白(ACP)的主要作用是在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特定位置引入双键, Caho通过定点突变研究, 发现将五个氨基酸残基置换之后的酶, 由6- 16 : 0- ACP脱氢酶变成9- 18 : 0- ACP脱氢酶。

Van den Burg利用蛋白同源建模和定点突变技术结合的方法将从Bacillus stear other mophilus分离出来的嗜热菌蛋白酶突变, 得到的突变体稳定性提高了8倍, 100 在变性剂存在的情况下还能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对于整个蛋白的影响比较小,很难在高级结构上改变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从而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定点突变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 用于改造蛋白质分子。

[1] DNA改组( DNA shuffling)技术克服了随机突变的随机性较大的限制,能够直接将多条基因的有利突变直接重组到一起, 它的原理是使用DNase I酶切或超声波断裂多条具有一定同源关系的蛋白编码基因, 这些小片段随机出现部分片段的重叠, 产生的片段在不加引物的情况下进行几轮PCR,通过随机的自身引导或在组装PCR过程中重新组装成全长的基因, 由于存在不同的模板, 使得到的全长基因具有不同谱系之间的重组, 再进行最后一轮PCR,加入全长引物, 扩增得到改造过的全长基因。

利用DNA改组已成功进化了编码内酰胺酶、葡萄糖苷酶、脂肪酶、绿色荧光蛋白、烷基转移酶、苯甲基脂酶基因以及编码砷酸盐和阿特拉津降解酶的整个操纵子。

[3]在DNA改组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外显子改组(exon shuffling)和家族改组(family shuffling)。

外显子改组是靠同一种分子间内含子的同源性带动, 而使DNA改组不受任何限制, 发生在整个基因片段上, 更适用于真核生物,并可获得各种大小的随机文库。

交错延伸重组(stagger edextensi on process , StEP)是一种简化的DNA shuffling方法,是在PCR 反应中, 将含不同点突变的模板混合, 随之进行多轮变性、短暂复性及延伸反应, 在每一轮中, 那些部分延伸的片段可以随机地杂交到含不同突变的模板上继续延伸,由于模板转换而实现不同模板间的重组, 如此重复直至获得全长基因片段。

RPR 法(Random-Prmiing Recombi nation DNA Shuffling)是以单链DNA为模板, 配合一套随机序列引物, 先产生大量互补于模板不同位点的短DNA片段, 由于碱基的错配和错误引发, 这些短DNA片段中也会有少量的点突变,在随后的PCR反应中, 它们互为引物进行合成, 伴随组合, 再组装成完整的基因长度。

过渡模板随机嵌合(random chmiera genesis on transient templates, ACHITT)技术是改进的基因改组技术, 不包括热循环、链转移或交错延伸反应, 而是将随机切割的基因片段杂交到一个临时DNA模板上进行排序、修剪、空隙填补和连接, 其中的悬垂切割步骤可使短片段得以重组,提高重组的频率和密度。

体外异源杂交和体内修复,这种方法首先在体外进行异源杂交DNA双链, 转化细菌, 在胞内完成修复, 同时产生出一种新的以亲本DNA为模板的杂交DNA文库,这是对DNA Shuffling等已存在的基因重组方法的补充, 特别适用于大片段DNA和整个操作子的重组,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亲本基因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而且每次重组只能进行两个亲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4] -[5]通过同源重组或随机突变产生的蛋白突变体一定程度上都是依照模板蛋白进行的,它们与模板蛋白的相似程度较大, 而非同源重组(Non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能够产生完全不同于模板的新的蛋白质, 新的蛋白可能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为研究进化蛋白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很多种方法可以进行非同源重组, 如杂交酶递增切断技术( Incre mental truncati on for the creation of hybrid enzymes ,I TCHY)可以产生由基因氨基端和羧基端杂交形成的嵌合体基因库。

该法首先用核酸外切酶代替DNase I分别消化两种基因建立ITCHY库(I TLs) , 对靶序列末端基因完全删除, 并通过降低切断温度、改变消化缓冲液浓度和加入酶抑制剂等方法改变外切酶在37℃消化过快的问题。

最后将两种I TLs混合后进行DNA改组建立SCRATC HY库(shuffled I TC HY libraries)。

[5]这项技术降低了家族改组对同源性的要求, 使家族DNA改组的概念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延伸, 并在其他领域得到有效的运用。

Griswold等将序列同源性仅54.3%、且对底物的专一性不同的人类和大白鼠类GST酶进行家族改组,利用I TCHY技术对两者的同源编码基因进行融合重组, 获得的重组表达蛋白SCR23活性是人类GST酶的300倍, 时突变体酶还获得了催化谷胱甘肽和利尿酸结合的合成酶活性。

[6]- [7]3. 展望蛋白质工程作为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的手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 并且其应用广泛, 目前已经在蛋白质药物、工业酶制剂、农业生物技术、生物代谢途径等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分子生物学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 新的蛋白质工程手段逐渐面世, 对于蛋白质分子改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种手段提高蛋白质的特性如热稳定性、耐酸性、耐碱性等仍然是目前的重要研究方向。

[8]3.1医用蛋白质工程利用生物细胞因子进行人类疾病治疗的独到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基因工程技术诞生后首先就被用于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胰岛素等医用蛋白质产品开发,大大降低了用于治疗的成本。

利用大肠杆菌进行真核生物蛋白质表达会遇到生物活性低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一是研究开发新的表达系统, 如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这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效。

另一方面就需要借助蛋白质工程, 如利用分子设计和定点突变技术获得胰岛素突变体的工作国内外都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此外, 干扰素、尿激酶等蛋白质工程也都取得进展, 即将得到长效、速效、稳定、作用更广的蛋白质药物。

医用蛋白质的市场广大, 待开发的产品也非常之多。

此外, 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进行分子设计, 通过肽模拟物(peptidomimetics)构象筛选药物等方面研究更加丰富了蛋白质工程的内容。

[9] 3.2工业用酶的蛋白质工程以酶的固定化技术为核心的酶工程是本世纪继生物发酵工程后又一次创造出巨大工业应用价值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蛋白质工程在这一领域应用可以说前景最看好。

通过酶的结构或局部构象调整、改造, 可大大提高酶的耐高温、抗氧化能力, 增加酶的稳定性和适用pH 范围, 从而获得性质更稳定、作用效率更高的酶用于食品、化工、制革、洗涤等工业生产中, 这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先例, 如食品工业中用于制备高果糖浆的葡萄糖异构酶, 用于干酷生产的凝乳酶, 用于洗涤工业的枯草杆菌蛋白酶等蛋白质工程产品都将开发使用。

[10]3.3病毒疫苗的蛋白质工程疫苗在病毒等病原引起的人及畜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制备疫苗的途径来说已有几代产品, 目前如乙肝等基因工程疫苗已开始得到应用。

通过抗原移植、构建各种颗粒体、活载体及多价疫苗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但也遇到一些问题, 主要是移植抗原三级结构没有完全恢复天然状态, 因而使得抗原性不够理想。

蛋白质工程技术将在今后的疫苗改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但可使抗原性得到最大的提高, 还可使重组疫苗抗病作用更加广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病毒精细结构的阐明正在为开展蛋白质工程奠定基础。

3.4抗体的蛋白质工程抗体不仅在哺乳动物机体中担负着重要的体液免疫功能, 还在医学、生物学免疫诊断中被广泛地应用。

本世纪证明了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 并相继阐明了抗体产生及其多样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使免疫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前沿领域。

同时抗体的制备技术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革命, 由血清抗体到杂交瘤单克隆抗体, 再到基因工程抗体库技术, 可谓日新月异。

单克隆抗体给人类疾病的药物导向治疗带来了曙光, 但应用上遇到鼠抗体对人具有免疫原作用的问题, 蛋白质工程已成功用于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结构分析表明, 抗体可变区内具有 6 个互补决定区(CDR )起与抗原结合作用, 其它区域做为支架(FR )维持构象, 通过CDR 移植已构建了30多种改型的人源化鼠抗, 并通过序列分析比较和计算机模拟进行分子设计, 对FR 区特定碱基进行替换, 保证了改型后抗体亲和力不下降, 这种抗体有人称之为第二代基因工程抗体, 亦即蛋白质工程抗体。

可以相信, 蛋白工程在未来改造抗体中还将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有人研究通过抗体的多样性从抗体库中筛选具有酶活性的分子, 从而得到抗体酶。

[11]3.5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及其它以上提到的只是蛋白质工程应用上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 实际上它的作用远非如此。

随着蛋白质工程研究对象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 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宽, 除用于直接生产蛋白质产品外, 也将通过操作生物体内蛋白质而获得特定的生物性状。

有人根据植物叶绿体中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双重活性, 提出通过蛋白质工程途径提高其还原能力、降低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光合效率的设想, 目前进行了大量探索工作, 一旦成功必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1] Roth, M and A Jeltsch , Changing t he target base specificity of the EcoRV DNA methyltrans ferase by rational de novo protein - design 2001: 3137- 3144[2] Cahoon , E B , et al , Redesign of soluble fatty acid desaturases from plants for altered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double bond position 1997: 4872- 4877[3] Van den Burg , Betal , Engineering an enzyme to resistboiling 1998: 2056- 2060[4] 孙毅. 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09) .[5] 唐建国,茹炳根,徐长法,胡美浩,朱圣庚. 蛋白质工程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Z1) .[6] 李强,施碧红,罗晓蕾,左祖祯,邢佩佩,刘璐. 蛋白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5) .[7] 林瑞凤,舒正玉,薛龙吟,江欢,黄建忠. 微生物脂肪酶蛋白质工程[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09) .[8] 王娇.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J]. 河南化工, 2010,(04) .[9] 殷震, 等.免疫原移植与病毒载体疫苗.生物工程进展,1993114 (2) :23 ~26[10] 刘喜富, 等.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进展,1994114 (1) :54 ~58[11] 李雄彪, 等.与粮农相关的植物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进展,1993114 (3)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