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原理步骤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原理步骤蛋白质工程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化学技术对蛋白质进行设计、改造和优化的方法。
蛋白质工程的目的是创造新的功能蛋白质或改进已有蛋白质的性能。
下面将介绍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步骤。
一、蛋白质工程的概念蛋白质工程是一种科学技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性能,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重组蛋白技术、合成蛋白技术和改造蛋白技术等。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对蛋白质进行设计、改造和优化,从而实现蛋白质性能的改进和新功能的创造。
二、蛋白质工程的原理蛋白质工程基于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深入了解,通过蛋白质的DNA重组、氨基酸序列改变、蛋白质结构预测和模拟等技术手段,对蛋白质进行设计和改造,并通过生物表达、纯化和鉴定等实验手段验证蛋白质性能的改进和新功能的创造。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子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结构域、结构基元、功能位点等。
2. DNA重组技术:通过DNA重组技术,将感兴趣的蛋白质基因与载体进行重组,构建蛋白质表达系统。
这样可以实现对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设计和改变。
3. 氨基酸序列的改变: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增加、删除或替换氨基酸,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可以通过点突变、基因片段的插入或删除、全基因组的设计等方式来进行改变。
4. 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建模:通过软件工具和算法,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预测和模拟。
这能够帮助我们对蛋白质进行结构优化和预测性能变化。
5. 生物表达与鉴定:通过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验证蛋白质工程的效果。
通过比较重组蛋白与野生型蛋白的性能差异,评估蛋白质工程的成功与否。
三、蛋白质工程的步骤蛋白质工程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所要改进或创新的蛋白质性能。
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通过肽键 相连而成的多肽链,也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不考 虑空间的排列。
牛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于
氢键排列成具有周期性结构 的构象,是多肽链局部的空 间结构(构象) 主要形式: α-螺旋、β-折叠、 β-转 角、无规卷曲等
蛋白质工程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
系,然后人为地设计一个新蛋白质,并按这个设计
的蛋白质结构去改变其基因结构,从而产生新的蛋
白质或者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定向地
改造天然蛋白质的结构,特别是对功能基因的修饰, 也可以制造新型的蛋白质。
前提: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空间结构的测定:X射线晶体衍射法、 核磁共振 (一级结构的测定(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工程自问世以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已取得 了引人瞩目的进展,在医学和工业用酶方面也获得了 良好的应用前景。 提高蛋白的稳定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延长酶的半衰期; ②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③延长药用蛋白的保存期; ④抵御由于重要氨基酸氧化引起的活性丧失。
一、 消除酶的被抑制特性
1985年,美国的埃斯特尔借助寡核苷酸介导的定位 突变技术,用19种其他氨基酸分别替代枯草芽孢杆菌 蛋白酶分子第222位残基上易氧化的Met,获得了一系
胰岛素改造
天然胰岛素制剂在储存中易形成二聚体和六
聚体,延缓胰岛素从注射部位进入血液,从而延
缓了其降血糖作用,也增加了抗原性,利用蛋白
质工程技术将胰岛素B链由B28脯氨酸-B29赖氨酸 改为B28赖氨酸-B29脯氨酸,则可降低其聚合作用, 使胰岛素快速起作用。该速效胰岛素已通过临床 实验。
蛋白质工程介绍如何通过蛋白质工程改善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蛋白质工程介绍如何通过蛋白质工程改善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蛋白质工程是一门旨在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满足特定需求的科学领域。
通过蛋白质工程,可以改善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从而应用于生物医药、工业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蛋白质性质和功能改善方面的应用。
一、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1.1 定点突变定点突变是蛋白质工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人为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使其具备新的性质和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DNA重组技术来实现,即将目标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进行特定修改,以获取所需的突变蛋白质。
1.2 蛋白质重组蛋白质重组是通过将目标蛋白质的基因导入到其他生物表达系统(如细菌、酵母、昆虫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中,利用其表达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来制备目标蛋白质。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调节表达系统的条件来改善蛋白质的产量和纯度,从而实现对蛋白质性质和功能的调控。
1.3 结构改造结构改造是指通过人工设计和改变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质和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模拟计算、蛋白质折叠和细胞内修饰等方式来实现。
结构改造可以使蛋白质具备新的结构域或功能模块,从而扩展其应用领域。
二、蛋白质工程对蛋白质性质和功能的改善2.1 增强稳定性蛋白质工程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增强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例如,通过定点突变或结构改造,可以增加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或耐酸碱性,使其更适用于工业生产或医药应用中。
2.2 改善特异性蛋白质工程还可以改善蛋白质的特异性,使其更加准确地与目标分子结合。
通过定点突变或结构改造,可以调控蛋白质与底物或配体的亲和力,从而实现对特定分子的选择性识别。
2.3 提高活性蛋白质工程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氨基酸序列,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催化能力。
例如,通过定点突变或结构改造,可以增加酶的催化效率、选择性和稳定性,从而推动相关生物反应的进行。
2.4 扩展功能蛋白质工程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模块,赋予其新的功能。
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工程: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定点改造蛋白质结构的一门学科。
它运用基因工程手段,通过有控制的基因修饰和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定向改造,以期获得性能更加优良、更符合人类社会需要的蛋白质分子。
2.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 人-鼠嵌合抗体:用鼠可变区和人恒定区融合形成的抗体。
4.人源化抗体:将鼠杂交瘤抗体的超变区嫁接到人抗体上形成的抗体。
5. 一级结构:是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从N-末端到C-末端的排列顺序及二硫键的位置。
6.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借助氢键排列成特有的规则的反复构象。
7.超二级结构(结构模体):一级顺序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在三维折叠中,彼此靠近、按特定的几何排布形成排列规则的、在空间结构上可以辨认的、可以同一结构模式出现在不同蛋白质中的二级结构组合体,称为结构模体。
8.发夹式β模体(或ββ组合单位):两段相邻的反平行β链被一环链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组合单位,其形貌与发夹相似,称为发夹式β模体。
9.希腊钥匙模体:四段紧邻的反平行β链以特定的方式来回往复组合,其形貌类似于古希腊钥匙上特有的回形装饰纹,故称为希腊钥匙型模体。
11.结构域:二级结构和结构模体以特定的方式组织连接,在蛋白质分子中形成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以明显区分的三级折叠实体,称为结构域。
12.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结构模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的,涉及主链、侧链在内的所有原子和基团的空间排布。
13.四级结构:是指在多条肽链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单位在寡聚蛋白质中的空间排布及亚单位间的互相作用。
14.优势构象:任何氨基酸侧链中的组成基团都可以绕着其间的C-C单键旋转,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构象。
AA分子的各种构象异构体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总是以其最稳定的构象为重要的存在形式即为优势构象。
15.交错构象:是能量上最有利的排布,在这种构象中,一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正好处在另一个碳原子的两个取代基之间。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高中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高中生物学知识点之一就是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是一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蛋白质进行改造的方法,能够增强或改变其性质,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下面将从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技术流程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蛋白质进行改造的过程,旨在增强或改变其性质,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该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来实现目标。
二、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来制造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1982年,第一个人工合成的人类胰岛素被批准上市销售。
此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蛋白质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三、应用领域1. 医药领域: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如人类胰岛素、生长激素、白介素等,用于治疗疾病。
2. 工业领域: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制造出各种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等,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3. 农业领域: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制造出抗虫、抗病、耐旱等特性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四、技术流程1. 基因克隆:从目标蛋白质所在的组织或细胞中提取RNA或DNA,并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到载体中。
2. 转化表达:将克隆好的基因载体转化到宿主细胞中,并利用表达系统使其高效表达所需的目标蛋白质。
3. 纯化分析:通过离心、层析等技术对目标蛋白质进行纯化和分析。
4. 鉴定验证:对目标蛋白质进行活性测试和结构分析,验证其功能和性质。
五、未来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蛋白质工程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改进。
未来,蛋白质工程技术将更加注重对目标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精准设计,以满足更加复杂多样的应用需求。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也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蛋白质工程定义

蛋白质工程定义介绍蛋白质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
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合成或改造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在药物研发、生物能源、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蛋白质工程的起源和发展蛋白质工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尝试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来改变其性质。
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来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蛋白质。
1982年,第一个通过基因工程合成的人类蛋白质——胰岛素成功问世,这标志着蛋白质工程的重要突破。
蛋白质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蛋白质工程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实现对蛋白质的改造,其中常用的包括:1. 随机突变通过人工合成或随机突变的方式,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方法常用于寻找具有新功能的蛋白质。
2. 有针对性的突变通过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有选择性的突变,例如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稳定性、抗原性以及其他性质。
3. 蛋白质摘要和重组将两个或多个蛋白质的功能单元进行重新组合,可以获得具有新特性的重组蛋白质。
4. 手性选择通过合成手性选择性的氨基酸或引入特定的修饰基团,改变蛋白质的手性结构,并调节其生物活性。
5. 蛋白质折叠和组装通过调控蛋白质的折叠和组装过程,可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方法常用于改善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蛋白质工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蛋白质工程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药物靶点蛋白质的改造,可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疗效,减少副作用。
同时,蛋白质工程还可以用于合成新型药物载体和药物传递系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
蛋白质工程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蛋白质工程在生物能源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改造酶和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可以提高生物能源的产量和转化效率。
蛋白质工程还可以用于合成新型酶类催化剂,提高能源生产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蛋白质工程含义

蛋白质工程含义1.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一门高级分子生物学技术,它涉及许多方面,包括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化学和功能、蛋白质的设计、合成、表达和表征。
蛋白质工程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对其作用的调控。
有了蛋白质工程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以更简单、更快、更准确的方式来设计和合成新的蛋白质,从而更好地利用生物体的基因组。
2.蛋白质工程的设计:蛋白质工程设计包括两个主要部分:蛋白质结构设计和蛋白质功能设计。
蛋白质结构设计是指人工设计和合成新的蛋白质结构,使其最适合该蛋白质的应用领域;蛋白质功能设计是指根据特定应用的要求,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特性,实现蛋白质的功能调控。
3.蛋白质工程的表达:蛋白质工程表达是指将新设计的蛋白质通过受试生物系统表达出来,以便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测试。
常用的受试生物可以是真核生物,如果你要进行后续研究,可以有人工合成的抗原,也可以有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评价、基因组修饰或基因编辑等等,这些都是受试生物系统的表达。
4.蛋白质工程的表征:蛋白质工程的表征是指对蛋白质进行性状分析,具体包括测量蛋白质的纯度水平、分子量、细胞表达量、子实验和域结构等等,这些特性都都受到设计、表达、纯化和亲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有助于充分理解蛋白质的性质,并有助于新型蛋白质药物的开发。
5.蛋白质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它可以用于调控抗原的表达、发现新函数的蛋白质、改善蛋白质的特性、开发新的抗体药物、基因疗法的发现和分子诊断等,都有助于改善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由于蛋白质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在医学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以及环境污染控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蛋白质工程名词解释

蛋白质工程名词解释
蛋白质工程是一门应用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原理,通过对蛋白质的基因序列进行改变和重新组合,来设计和制造具备新功能或改良功能的蛋白质的领域。
在蛋白质工程中,用于改变蛋白质的基因序列的方法包括基因突变、插入或删除特定基因片段、以及不同蛋白质之间的基因互换。
这些方法旨在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范围广泛。
例如,在医药领域,蛋白质工程可以用来改良药物的效力和安全性,设计更有效的抗生素或抗癌药物,甚至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质药物。
在农业领域,蛋白质工程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蛋白质工程在工业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开发新型生物催化剂、生产工艺中的酶和蛋白质纳米材料等。
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对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了解,科学家能够精确地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性能和特征的蛋白质,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之,蛋白质工程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领域,其研究和应用有助于创造出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生物技术产品,并在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摘要: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中五大工程之一,本文对蛋白质工程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特点,并从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的创造和改造等方面对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以实力作了蛋白工程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应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生命的几乎体现着,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
在一切生物学过程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1983年,美国生物学家厄尔默首先提出了“蛋白质工程”的概念n],随即被广泛接受和采用。
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周密的分子设计,把蛋白质改造为舍乎人类需要的新的蛋白质。
人们利用分子遗传学的知识和对蛋白质结构的了解,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出垒新的优良蛋白质。
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
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目前,蛋白质工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
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
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1、蛋白质工程的由来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冲击下应运而生的。
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开发是以遗传基因,即脱氧核糖核酸为内容的。
这种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与开发诱发了另一个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研究与开发。
这就是蛋白质工程的由来。
它是以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和基因合成对现存蛋白质加以改造,组建成新型蛋白质的现代生物技术。
这种新型蛋白质必须是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因此,有学者称,蛋白质工程是第二代基因工程。
其基本实施目标是运用基因工程的DNA重组技术,将克隆后的基因编码加以改造,或者人工组装成新的基因,再将上述基因通过载体引入挑选的宿主系统内进行表达,从而产生符合人类设计需要的“突变型”蛋白质分子。
这种蛋白质分子只有表达了人类需要的性状,才算是实现了蛋白质工程的目标。
2蛋白质工程原理和基本操作2.1分子设计由于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运用基因重组等理论和方法去设计并制造出预想的各种性能的蛋白质。
这种改变蛋白质的操作可以在蛋白质水平上,也可以在基因水平上。
如基因水平的改变,是在功能基因开发的基础上,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小到可改变一个核苷酸,大到可以加入或消除某一结构的编码序列。
蛋白质水平的改变则主要是对制造出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等。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条件剧烈,无专一性,而基因操作则比较方便,在实施基因操作时,必须预先知道是哪个氨基酸或哪几个氨基酸影响着蛋白质的性状。
就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看,大量新蛋白质通过检测,来确定改变的蛋白质是否具有预期的性状,技术上已是可行的。
2.2定点突变技术目前,在蛋白质工程中最常采用的技术是定点诱变技术,即在特定的位点改变基因上核苷酸的种类,从而达到改变蛋白质性状的目的。
蛋白质工程发展至当代,利用专一改变基因中某个或某些特定核苷酸的技术,可以产生具有工业上和医药上所需性状的蛋白质。
一般来讲对蛋白质所作的改造包括增强酶蛋白的催化能力、稳定性、专一性以及改善酶蛋白质的反应条件等几个方面,已为其大规模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3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3、1在医药方面许多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设法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
在酶反应器中可延长酶的半衰期或增强其热稳定性,也可以延长治疗用蛋白质的贮存寿命或重要氨基酸抗氧化失活的能力。
在这个领域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用蛋白质工程来改造特殊蛋白质为制造特效抗癌药物开辟了新途径。
如人的β-干扰素和白细胞-2是两种抗癌作用的蛋白质。
但在它们的分子结构中,有一个不成对的基因,是游离的,因而很不稳定,会使蛋白质失去活性。
当通过蛋白质工程修饰这种不稳定的结构就可以提高这两种抗癌物质的生物活性。
美国的Cetus公司成功地修饰了这两种治疗癌瘤的蛋白质,大大提高了它们的稳定性,已用于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有抗癌作用的蛋白质工程产品免疫球蛋白质是一种高效治癌药物,它能成为征服癌症的“生物导弹”,即具有对准目标杀死特定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的特效。
近年来,澳大利亚医学科学研究所的一个微生物研究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了激发基因开始或停止产生癌细胞的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在癌细胞生长过程中对癌基因起着开通或关闭的作用。
这个发现,对于通过蛋白质工程研制鉴别与控制多种类型的血液癌、固体癌的蛋白质有很好的作用,并为诊断和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前,应用蛋白质工程研究开发抗癌及抗艾滋病等重大疑难病症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3、2 酶方面的应用酶是蛋白质工程研究的最佳对象之一,因为对酶的结构与功能的蓑系了解得较清楚,而且酶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枯草杆菌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的蛋白质工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包括改造酶的活性、结合专~性、摄适pH值和稳定性等涉及实际应用的性能,使其具有符合人们需要的多方面的优点。
在食品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加工的精度越来越高,食品加工的方法越来越多,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酶,作为具有高效性、专一性而且有非常安全的生物催化剂,在食品的加工和生产中备受关注。
蛋白酶是水解肽键的专一酶类。
蛋白酶广泛的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体内。
蛋白酶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动物的内脏和腺体, 以及某些微生物如酵母、霉菌和杆菌等。
目前已商品化的酶制剂中植物来源的蛋白酶有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生姜蛋白酶等。
动物来源的蛋白酶有从家畜胰脏和胃中提取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等。
微生物来源的蛋白酶是商品化酶的主体。
3、3蛋白质工程在农牧中的应用酶是生物体内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
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催化专一的底物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酶工程目前在农业中主要应用在饲料加工领域。
植物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大多是由生物多聚体组成,动物在其消化道利用这些物质之前必须消化它们,而动物本身的内源消化酶往往分泌不足或缺乏一些专一性酶,如果将一些酶作为添加剂混入饲料中,就可以帮助机体有效地将一些大分子多聚体消化成可直接供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或分解成为小片段,供其它酶进一步消化。
例如加入淀粉酶可提高饲养动物对淀粉的利用率。
加入蛋白酶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吸收率。
除将饲料分解为可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直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外,加入酶制剂,还可以去除抗营养因子,改善消化机能,间接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在玉米、大麦、小麦等饲料中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NSP),NSP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作用。
而将聚糖酶添加到饲料中分解NSP,可提高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植物中的磷大量以植酸的形式存在,极难被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同时植酸极易与钙、锌、铜、锰等离子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络合物,大大降低了这些矿物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如果利用植酸酶将植酸分解,不仅可提高单胃动物对磷的利用,而且可提高其它矿质元素的利用率。
利用酶制剂还可以扩大饲料的来源。
动物血制品是一种极有潜力的蛋白质原料。
从营养价值看,动物血粉可以和大豆相媲美,但由于存在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等问题,动物血粉在饲料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果利用酶的降解对动物血粉进行处理,就可开发出大量的蛋白质原料。
生产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它们中含有的NSP数量十分惊人,NSP在猪和禽体内的消化率非常低,大量的NSP被浪费了。
如果能利用酶分解它们,那么就可为养猪业、养禽业开辟广阔的饲料来源。
大量的试验表明使用酶制剂还具有改善动物的内分泌,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使用酶制剂增强了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动物排泄物的水分含量和体积会明显减少,缓解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除饲料加工领域外,酶工程在食品加工方面也有运用,如利用酶技术对食品原料进行脱毒处理,以除去棉酚、植物凝集素等等。
四、蛋白质工程的前景蛋白质工程取得的进展向人们展示出诱人的前景。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胰岛素的改造,已使其成为速效型药品。
如今,生物和材料科学家正积极探索将蛋白质工程应用于微电子方面。
用蛋白质工程方法制成的电子元件,具有体积小、耗电少和效率高的特点,因此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 胡学智王俊蛋白酶生产和应用的进展工业微生物2008年38期[2] 云琏,王肾舜.轱革杆菌碱性蛋白崞蛋白质工程进展.生特工程进展,1991,11(6):1 6~19.[3]誊晕.车采冉.枯革轩菌量白酶E的蛋白质工程.生特工程学报.1997,1 391):13~1 7.[4]凡强,马姜蒙.拈革杆菌蛋白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晨.生枷工程进展,2000,20(2):41一44.[5]张海银,叶言山.蛋白质工程[J].生物学通报,1995(1):21-22.[6]林学颜,张玲.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万海清.生命科学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