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对联故事 - 对联故事 -
纪晓岚对联故事_对联故事

纪晓岚对联故事纪昀(1727——1805)字晓岚,河北献县人。
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学办大学士,总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等,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擅长联语,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楹联大师。
纪晓岚小时候就是一个对对子的能手。
一天中午,吃过了午饭,还不见哥哥回来,于是纪晓岚手舞着一根牛皮鞭子去学堂找哥哥。
原来哥哥正因对不上老师出的对子而犯愁,纪晓岚对严厉的守在一旁的先生说:“您别生气,我替哥哥对行吗?”先生看了看聪明可爱的纪晓岚点头答应了。
上联是:苇篾织席席盖苇纪晓岚思考了一会,摇摇手中的鞭子说出了下联:牛皮拧鞭鞭打牛先生大惊,……某年仲秋,纪晓岚去福建督学,途中渡江乘的是摇橹的船。
此时,一只帆船乘风追了上来。
帆船的人得知幸遇纪晓岚时,便传过来一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此联运用了谐音和双关。
“橹速”即三国东吴名臣,“帆快”西汉初大将。
联语“橹速不如帆快”意含文不如武,讥讽纪晓岚。
纪晓岚久久未能对出。
到了福建,在院试大典上,乐声四起,纪晓岚灵感忽现,对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何“笛清”宋代武将,“萧何”汉初丞相,当然,纪晓岚也不会忘了反驳“文不如武”。
纪晓岚长年在京城伴君为官,日子久了,不免思念家乡,因此闷闷不乐。
乾隆皇帝看出了纪晓岚的心事,一日,散朝后,乾隆对纪晓岚说“爱卿这几日气色不好,朕出一上联,猜猜。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晓岚连忙跪下,对道: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乾隆皇帝只好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也留下了这副巧妙的合字联。
相传,纪晓岚曾夸口说:“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句”。
他的妻子听后,在一个月夜指着纱窗难他: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
此联借他的姓名和字描绘了月光穿透纱窗所呈现的图景。
才思敏捷的纪晓岚当时居然被难住了,最终未能对出。
直到近代,才有人解答了这一难题: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梅兰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字畹华。
对联大王 纪晓岚 对遍天下无敌手

对联大王纪晓岚对遍天下无敌手
纪晓岚,清朝大学士、大才子,据说,纪晓岚对对联是一绝,有许多关于他对对联的传说,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对联故事,来见证纪晓岚的的对联才华。
一天,纪晓岚的老师请他去喝酒,桌上有父子两人,都是在戊子年同榜举人。
喝了几杯之后老师对纪昀说:“晓岚,我出个上联,你对对出下联,我送你个百金古砚,对不上来,就罚酒三杯!”
纪昀答应了,老师指着那对父子说: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这个下联是很难对的,因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为“父”一为“戊”,谐音(“父”音fu,“戊”读wu音)。
全句两“父”三“戊”五个“子”字,要对得字字工稳,确实很难!
纪晓岚想了一会,对道: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因为当时,他老师是户部尚书,纪晓岚是户部侍郎,这两个官职都俗称“司徒”,户部上书叫“大司徒”,户部侍郎叫“少司徒”。
父子对师徒,也是妙对。
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哑联兴味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纪晓岚释对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
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
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
民间流传的纪晓岚八大对联趣事

民间流传的纪晓岚八大对联趣事一提起纪晓岚,没有不知道的,此人乃清朝乾隆年间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著名才子。
他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出口成章。
特别是对楹联,更是拿手好戏。
下面给大家说说纪晓岚妙对楹联的逸闻趣事。
纪晓岚从小聪敏过人,素有小神童美誉。
他八、九岁上学时,学习间还在一墙洞里喂养了一个小麻雀,被老师石先生发现后将其摔死,并在堵墙洞的砖上戏题一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见麻雀已死,知道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对了一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后哭笑不得,叹道:真乃奇才、歪才。
纪晓岚才入宫时,有一老太监瞧不起他,冬天见纪晓岚身穿皮衣,手持扇子,感到十分可笑,便道:【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联中含春夏秋冬)。
纪晓岚听出老太监乃南方口音,便答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有吗?】(联中含东南西北)。
老太监听后愤愤离去。
一天,乾隆皇上和纪晓岚来到京城以东的通州游玩,问纪晓岚是否知道江苏还有个通州(现南通市),便即兴吟道:【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并让纪对出下联,纪晓岚抬头看到大街上有很多当铺,随口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道:妙。
有一次,乾隆和纪晓岚在荷花池边游玩,看到荷花含苞待放的花蕾,乾隆出上联曰:【池中莲苞攥红拳,揍谁?】,纪晓岚看到池岸上的蓖麻,答曰:【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纪晓岚下乡遇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认出了纪,并以两个小孩在树上折树枝玩耍为题,出一上联:【二猿伐木,看小猴子如何下锯】,这时,纪晓岚看到近处有一农夫耕地,对出下联:【一马犁田,瞧老畜生怎样出蹄】。
借此辱骂了这个老和尚。
纪晓岚到一小县衙巡视,县令想戏弄于他,说道:【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脱口而出:【鹦有雌雄都叫哥】。
小县令佩服道:不愧为才子。
纪晓岚有个郎中好朋友,脾气很倔犟。
有一次,纪到该朋友家中去看病,朋友笑道,我出一上联,你若对出下联,我给你看病不要钱。
与对联有关的故事

与对联有关的故事
关于与对联有关的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因为不喜欢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的古板,便在他的墙上写下了一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了这对联后感到愤怒,但纪晓岚解释说这是按照他的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所创作的,因为有“细”就有“粗”,有“羽”就有“毛”,有“家”就有“野”,有“禽”就有“兽”,有“砖”就有“石”,有“后”就有“先”,有“死”就有“生”。
因此,石先生只能接受这样的创作。
老地主改旧楹联:有一个老地主,他对自己的对联不满,因为他希望的对联是“春满乾坤爹满门”,但他朋友挂出的却是“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认为应该修改下联以保持工整,最终由账房先生完成了这一任务。
郑板桥联辱知府:郑板桥在担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板桥知道孙嘉新贪污受贿后,便写下了对联:“交忠朝庭因受百姓横批前程金修”,讽刺了孙嘉新的行为。
唐伯虎嘲商人:唐伯虎曾为一个商人写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商人喜欢这副对联,因为它表达了商业成功的愿望。
然而,唐伯虎随后又写了一副对联:“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摸越多”,这副对联反映了商人贪婪的本质。
这些故事展示了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人们对对联的不同解读和应用。
纪晓岚和乾隆的趣味对联故事

纪晓岚和乾隆的趣味对联故事《纪晓岚和乾隆的趣味对联故事》
话说有一天,纪晓岚陪着乾隆皇帝在御花园散步。
乾隆一时兴起,就想考考纪晓岚对对子的本事。
乾隆看着满园的花草树木,笑着说:“朕出上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哎呀呀,这可真是够特别的上联啊!
纪晓岚一听,心里琢磨了一下,然后不慌不忙地说:“万岁,那臣对‘两个黄蜂飞往花丛中’。
”哈哈,这回答多巧妙啊!
乾隆一听,不禁拍手叫好,说道:“好你个纪晓岚,还真有两下子!”接着,乾隆又出了一联:“山石岩下古木枯。
”
纪晓岚眨眨眼睛,立刻回道:“白水泉边女子好。
”瞧瞧,这反应多快呀!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又想了一个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可不好对呀!
但纪晓岚就是纪晓岚,他稍作思考,就笑着说:“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哇塞,这对得也太工整了吧!
乾隆皇帝哈哈大笑,说道:“朕真是服了你了,纪晓岚!”他们俩就这么一路走着,一路对对联,真是有趣极了,就像两个好友在玩游戏一样,不是吗?。
纪晓岚对对联_400字

纪晓岚对对联_400字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
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
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
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
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
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
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
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
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
帆快,暗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
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
)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
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
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
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
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
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
(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
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
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
)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
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
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山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说没钱,就要转身出门。
名人对联故事

名人对联故事
纪晓岚是清朝的才子,有一次,乾隆皇帝派他作为主考官,去主持考试。
纪晓岚在考场上,看着眼前的考生们,灵机一动,出了一个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
这个对联难度极高,许多考生绞尽脑汁也未能对出下联。
只有一位名叫刘铭传的考生,思考片刻之后,对出了下联:“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
”
纪晓岚听了大为赞赏,认为刘铭传的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具有豪迈的气魄。
他高兴地将刘铭传点为第一名。
这对名人对联的故事不仅展示了纪晓岚和刘铭传的才华,也揭示了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对联的平仄、对仗、意境都需要仔细斟酌,才能得出完美的作品。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平时注重积累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自己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晓岚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纪昀(1727 1805)字晓岚,河北献县人。
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学办大学士,总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等,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擅长联语,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楹联大师。
纪晓岚小时候就是一个对对子的能手。
一天中午,吃过了午饭,还不见哥哥回来,于是纪晓岚手舞着一根牛皮鞭子去学堂找哥哥。
原来哥哥正因对不上老师出的对子而犯愁,纪晓岚对严厉的守在一旁的先生说:您别生气,我替哥哥对行吗?先生看了看聪明可爱的纪晓岚点头答应了。
上联是:
苇篾织席席盖苇
纪晓岚思考了一会,摇摇手中的鞭子说出了下联:
牛皮拧鞭鞭打牛
先生大惊,
某年仲秋,纪晓岚去福建督学,途中渡江乘的是摇橹的船。
此时,一只帆船乘风追了上来。
帆船的人得知幸遇纪晓岚时,便传过来一上联: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此联运用了谐音和双关。
橹速即三国东吴名臣,帆快西汉初大将。
联语橹速不如帆快意含文不如武,讥讽纪晓岚。
纪晓岚久久未能对出。
到了福建,在院试大典上,乐声四起,纪晓岚灵感忽现,对出了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何
笛清宋代武将,萧何汉初丞相,当然,纪晓岚也不会忘了反驳文不如武。
纪晓岚长年在京城伴君为官,日子久了,不免思念家乡,因此闷闷不乐。
乾隆皇帝看出了纪晓岚的心事,一日,散朝后,乾隆对纪晓岚说爱卿这几日气色不好,朕出一上联,猜猜。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连忙跪下,对道: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只好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也留下了这副巧妙的合字联。
相传,纪晓岚曾夸口说: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句。
他的妻子听后,在一个月夜指着纱窗难他: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
此联借他的姓名和字描绘了月光穿透纱窗所呈现的图景。
才思敏捷的纪晓岚当时居然被难住了,最终未能对出。
直到近代,才有人解答了这一难题: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梅兰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字畹华。
此下联借他的姓名和字描绘梅兰怒放,香气袭人的妙境,可谓巧妙。
但,战某以为下联比出句太过斯文,是为微瑕。
同学们有兴趣,何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