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17)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合集下载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资源丰富;靠近苏联。
武汉长江大桥
鞍山大型轧钢厂
(1)吸收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 (2)提高科技含量; (3)保留和吸收高科技人才,走科技创新之 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5、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现代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背景:
1953年—1957年底 3、时间:
重工业 4、基本任务: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 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为什么要优先 发展重工业呢??
材料一: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 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 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 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 挥的重要作用。
宝成铁路
川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开通) 青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开通)
新藏公路(1957年开通)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为什么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主要分 布在东北地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品种 粮 棉 钢 煤 原油 1957年产量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146万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6% 235% 经过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 我国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 产量比一五计划前有了大 幅度增长,特别是重工业 产品的产量。

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东北基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1桥:
武汉长江大桥
4厂:
①鞍山钢铁公司 ②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 ③沈阳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
5路:
①铁路:宝成、 鹰厦 ②公路:川藏、 青藏、新藏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 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中国在“一五”期间 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 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 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 美国2.8%,英国4.1%, 中国18%;钢为:美国 3.9%,英国5.7%,中国 31.7%;原煤为:美国 0.4%,英国负增长,中国 14.4%;发电量为:美国 9.1%,英国7.8%,中国 21.6%。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 业和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建设成就
(1)工业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鞍山钢铁公司(1953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红旗轿车
“解放牌”载重汽车
红旗轿车在中国是个家喻户 晓的名字。“红旗”二字已经远 远超出了一个轿车品牌的含义, 新中国发生的太多历史事件都与 “红旗”有关。在国人心里,它 有其他品牌所不能代替的位置。
沈阳机床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始建于1935年,解放后一五计划期间曾被列 为国家156 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六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技 术改造、技术创新,现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机床 制造厂和国家级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一二厂(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56年7月19日试制 成功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 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 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编版

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编版


课堂检测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A.①② B.①③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②大庆油田建成 ④京广铁路建成 D.③④

C.②④
课堂检测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 迈进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时期
总结
填写下列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开国 大典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7
课堂检测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1957年
◌ 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经济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
工业化的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 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 背景: ①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②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1953-195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概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们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பைடு நூலகம்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到快速高效和生动形象的效果。

材料分析题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 对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及综合性的运用具有独特优势。

通过以上方式方法的运用, 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等相关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

本课存在的不足:材料分析题考核的综合性方面有待提高, 小结绘制思维导图时有学生对各内容之间关系不能很好把握, 需在今后教学中强化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方面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使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一五”计划的具体内容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培养学生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制度中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史料、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制度中的地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工业化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一、工业化起步1.“一五”计划2.主要成就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标志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

在此期间,我国还召开了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具体内容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难点:一五计划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史料分析法:分析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史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具体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意义,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的具体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难点: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好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DD、优先发展重工业
时间 56年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 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 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 功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6.建设成就 (1)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检测题 3、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DD、实施“863”计划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的原因 结合P18及P19材料研读
比较内容 国民收入
粮食 钢
比较 内容
全国总产量 358亿元 1.1亿吨 15.8万吨
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A、三大改造 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 DD、“一五”计划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
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阅读P19-20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 2.中心任务 3.意义
1953—1957年底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阅读P21-22完成下列问题)
1.确立时间 2.确立标志 3.确立意义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苏联等国家的援助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
①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③党的正确领导 ④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全国人民的奋斗 ⑥苏联等国家的援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1949 比历史最高 年增加 水平增加
49% 193% 754% 105% 68.1% 272%
9.3% 53% 46.2% 7.4% 21.9%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的 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 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 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1、一批基础工业及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2.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 3.大批工业基地的出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纲管厂等三大工程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鞍山钢铁公司
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生产的我国第一台620-1普通车床
“一五”期间,全国重 点建设工程之一——沈 阳第一机床厂生产车间 一角
一一二厂(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56年7 月19日试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敬爱的毛主席和党中央,我们第一汽车制造厂全体职工怀着万分兴奋
的心情1向95您6报年告7:月党15中日央,关第于力一争汽三车年制建造成厂长生春汽产车的厂第的一指辆示“,解已经实现 了放!牌今”天载,重我们汽正车以披完红成挂建彩厂地任务开和出试一制汽出总一装批配国产线汽,车欢来快热的烈喇庆祝建厂
材料1:苏联专家在中国
(1)苏联帮助
(2)党的正确领导
材料3: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
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
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
感情的。”
(3)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此次会议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国务院总理
全国人大 常务委员会
委员长
材料一:《10货0元币法币体的系购崩买溃力》
[美] 伊佩 霞 《剑 桥插 图中 国史》
材料三:
落后的农业国
比较内容 全国总量 人均占有量
(建国初)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产量 1.1亿吨 209公斤
钢产量 15.8万吨 0.29公斤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工业强国梦——“一五计划”·内容
1、时间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 年计划
2、目的
3、基本 任务
为了有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
(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 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 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结果
到194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 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 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原油 146万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6% 235%
问题:一五计划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2: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 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 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 养成为领导骨干。
宪法中规定我国坚持人 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 道路,一切权力应属于人民。
那么,这部宪法 的内容都会有哪 些呢?
非常感谢您的介绍。听众朋友 们,看来这应该是我国有史以来 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感谢 您的收听,下期节目再见。
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1.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2.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利属于谁?我国的最高 权力机关是什么?
民主法治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 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创设情境一:现场新闻报道——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新闻直 通车”栏目。现在是北京时间1954年9月 28日,历时14天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即将闭幕。本次大会, 全国的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会在第一时间为您报道 大会的进程。
宝成铁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找出“一桥;二铁; 三公;四厂”。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纲管厂等三大工程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果
品种 1957年产量 粮 1.95亿吨 棉 164万吨 钢 535万吨 煤 1.3亿吨
记者
我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大会的一项重 要的议题就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下面来采访一位代表。这位同志 您好,请问您是哪个省份的人民代表?
人大代表
我是广东人。
哦,原来是家乡来的,太好了! 您能就此次颁布的宪法给我们 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好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治观念也在加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 人,如果没有一部符合民意的宪法是不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这部宪法在颁 布前就已经广泛地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本会期间也有近1.5亿人民参加讨论, 提出了118万条修改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大会又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应该说它非常充分地表达了我们人民的意志。
三叭周声年饱”含,着“我民们族正的在骄积傲极,作它好各向项全生世产界准宣备告,,组织中全国面不开能工制生造产,保证 以汽在车第的三历季史度内从生此产结出束25。0辆质量合乎要求的解放牌汽车的实际行动,迎接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并向今年的国庆节献礼。”
风樯(qiáng)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qiàn)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计划(2011年——2015年) “十三五”计划(2016年——2020年)
材料二: 国民党的潜在威胁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空袭。
材料四:
国民党退 往台湾时 带走的金 银
黄金 白银 美钞
经济基础 础27薄7万弱两
1520万元 1537万元
请用一句 话概括此 表格要表 达的内容?
产品
粮 棉 钢 煤 发电 原油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1952年产量
1.639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49万吨 72.6亿千瓦时 44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