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目录

第一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1

一、毕业生的基本情况-----------------------------------------------------------------------------1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1

(二)毕业生的结构分布-----------------------------------------------------------------------1

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5

(一)毕业生的就业率--------------------------------------------------------------------------5

(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情况分析-----------------------------------------------------------6

(三)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8第二章毕业生的就业分析-----------------------------------------------------------------------------------9

一、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10

二、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流向对比分析-----------------------------------------------------------10

三、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区域对比分析-----------------------------------------------------------11

四、近五年毕业生升学情况对比分析-----------------------------------------------------------12第三章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13第一部分全日制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13

一、调研方案及数据处理情况--------------------------------------------------------------------13

二、就业决策及规划指标频数分析--------------------------------------------------------------13

(一)关注因素--------------------------------------------------------------------------------13

(二)求职途径--------------------------------------------------------------------------------14

(三)工作规划--------------------------------------------------------------------------------14

(四)现工作求职所需时间-----------------------------------------------------------------15

(五)其他就业想法--------------------------------------------------------------------------15

三、影响求职因素指标频数分析-----------------------------------------------------------------16

(一)求职困难影响因素--------------------------------------------------------------------16

(二)求职成功影响因素--------------------------------------------------------------------16

(三)求职竞争实力影响因素--------------------------------------------------------------17

(四)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18

四、就业质量指标频数分析-----------------------------------------------------------------------18

(一)工作状态分析--------------------------------------------------------------------------18

(二)工作岗位分析--------------------------------------------------------------------------18

(三)工作满意度-----------------------------------------------------------------------------19

(四)专业与工作相关度--------------------------------------------------------------------20

五、对学校研究生工作的评价与反馈-----------------------------------------------------------20

(一)对本校研究生工作的评价--------------------------------------------------------------21

(二)希从学校获得哪些帮助与指导--------------------------------------------------------21第二部分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23

一、调研方案及数据处理情况--------------------------------------------------------------------23

二、就业决策及规划指标频数分析--------------------------------------------------------------23

(一)关注因素--------------------------------------------------------------------------------23

(二)求职途径--------------------------------------------------------------------------------24

(三)工作规划--------------------------------------------------------------------------------24

(四)现工作求职所需时间-----------------------------------------------------------------24

(五)其他就业想法--------------------------------------------------------------------------24

三、影响求职因素指标频数分析-----------------------------------------------------------------24

(一)求职困难影响因素--------------------------------------------------------------------24

(二)求职成功影响因素--------------------------------------------------------------------25

(三)求职竞争实力影响因素--------------------------------------------------------------25

(四)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25

四、就业质量指标频数分析-----------------------------------------------------------------------26

(一)工作状态分析--------------------------------------------------------------------------27

(二)工作岗位分析--------------------------------------------------------------------------27

(三)工作满意度-----------------------------------------------------------------------------27

(四)专业与工作相关度--------------------------------------------------------------------28

五、对学校研究生工作的评价与反馈-----------------------------------------------------------28

(一)对本校研究生工作的评价-----------------------------------------------------------29

(二)希从学校获得哪些帮助与指导-----------------------------------------------------29第四章就业现状及工作展望----------------------------------------------------------------------------30

一、毕业生就业现状--------------------------------------------------------------------------------30

二、工作展望-----------------------------------------------------------------------------------------30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同合作-----------------------------------------------------------30

(二)完善制度保障,加强队伍建设-----------------------------------------------------31

(三)搭建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31

(四)提升就业创业精准服务工作水平--------------------------------------------------31

第一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2020年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为409人,毕业人数较去年增加140人,2020年相比2019年人数增加了近52%,就业压力刻不容缓。

图1.1近五年毕业生人数

(二)毕业生的结构分布

(1)毕业生性别分布

本届毕业研究生中,总毕业人数为409人,其中男生116人,女生29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1.6%和28.4%。男女性别比例为1:2.52,男生毕业生规模较去年有所上升,但较女生毕业人数相比依然失衡。

图1.2毕业生性别对比

(2)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总体来说,2020年毕业研究生生源分布较广,分布在29个省份。其中江西本省人数最多,毕业人数为167人,占毕业人数的40.8%;其余外省生源分布零散,其中河南省生源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多,为40人,占总人数的9.7%;山东为21人,占总人数的5.1%;安徽为23人,占总人数的5.6%;其他25个省份的毕业研究生人数较少。

图1.3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3)毕业生民族分布情况

本校2020年毕业研究生共11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人数为377人,占总人数的92.1%;少数民族人数为32人,占总人数的7.9%。其中,苗族8人,占少数民族人数的25%;蒙古族和土家族各5人,占少数民族人数的31.2%;壮族4人,占少数民族人数的12.5%;满族、布依族、侗族、彝族各2人,占少数民族人数的25%;藏族、瑶族各1人;相比2019年毕业的少数民族人数增加11人。

图1.4毕业生少数民族人数图

(4)毕业生研究生专业类别

2020届毕业研究生专业设置广泛,共有教育学、艺术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6个学科门类,共49个专业。

教育学类毕业人数221人,其中教育学术型硕士56人,专业硕士156人;艺术学类毕业人数53人,其中学术型硕士14人,专业硕士39人;理学类毕业人数86人,较去年增加1人;管理学类毕业人数19人,较去年增加12人;工学类毕业人数24人,较去年增加13人;文艺类毕业人数6人,为2020年新增毕业科目类别。

图1.5各专业毕业生人数比例分割图

图1.62019-2020分学科人数对比图

图1.7各专业毕业人数图

(5)毕业研究生政治面貌

2020届毕业生政治面貌多样,有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其中,中共党员有100人,与2019年毕业生相比增长43人,占总人数的24.4%;中共预备党员为19人,与2019年毕业生相比增长5人,占总人数的4.6%;综合来看,我校入党竞争激烈,毕业生始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图1.8毕业研究生政治面貌分布图

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毕业生的就业率

2020年毕业生总人数为409人,其中全日制毕业研究生294人,非全日制115人。初次就业人数为350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为59人。其中全日制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为317人。2020毕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85.33%。超过全省平均一次性就业率82.34%。其中考取国内外知名院校博士毕业生28人,升学率达9.52%。

(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情况分析

(1)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20届毕业研究生中,考取机关单位和事业编制毕业生有21人,进入高等教育单位就业毕业生有66人;中初教育单位就业毕业生有86人;进入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及其他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54人;考取国内外知名院校博士毕业生28人;部分学生签约其它事业单位。经分析可以看出,我校研究生有较正确的就业观,就业领域广,但也有偏向教育单位的特点。

图1.9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就业单位区域分布

全省毕业研究生中留在本省就业的人数高达4837名,占总毕业人数的39.1%。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区域分布较广,分布在25个省份,3个直辖市,比去年增加1个省,毕业生就业领域更加广泛。

图1.10江西省毕业研究生留赣就业流向分布图

其中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了在江西省进行签约就业,就业人数高达140人,占总签约人数的39.4%;外省占60.6%,除去江西省本省就业外,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上海市就业人数相对较多,分别是32人、23人、22人、13人和15人。

图1.11我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区域分布图

《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异地

就业十大热门目标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

京、重庆。近年来,各城市的“抢人大战”可谓打得火热。大城市目前并非是研究生就业首选,而更多毕业生选择相对稳定的二三线城市。同时,我校的职教特色使得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学校就业,充实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

图1.12江西省毕业研究生外省就业流向分布图

(三)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分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20年毕业生男生占28.4%,女生占71.6%。我校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为89.6%,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为85.6%。就目前来看,男女生就业率不相上下。

(2)分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总体良好。继续教育学院、法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就业率均为100%。多个学院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基数扩大,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整体就业质量下滑的前提下,我校今年就业率也是呈现稳定良好发展趋势。

(3)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教育学门类为我校特色优势专业门类,其下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学科教学、教育技术学、成人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德育学等专业就业率均达到国家要求。

图1.13教育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

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也一定程度的影响到我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如信号与信息处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制药化学等理工科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国家要求。

我校2020年考取博士的28名毕业生中,理工科毕业生占大多数,升学比例为78.5%,相比于去年26名毕业生全是理工科类毕业生来说,今年文史类毕业生升学率成明显上升趋势。

图1.142020考取博士毕业生专业分布图

(4)贫困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20年毕业研究生为贫困生55人,占总人数的13.4%。贫困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0.9%,大部分贫困生签约方向多为教育单位与其他企业单位。总体来说,我校贫困生就业率较高且就业质量较好,可见,贫困并不是影响成功就业的最主要阻碍。

(5)党员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20届党员毕业生为100人,其就业率为87%。就业率由此可见,相对于普通毕业生而言,党员毕业生更具竞争优势,较非党员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并且,党员毕业生的大多在教育单位,签约高等教育单位的党员毕业生人数有23人,其余进入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

(6)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本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比去年有所增加,就业情况良好。2020年我校少数民族毕业生32人,占总人数的7.9%,就业率为79%,升学3人,其他单位25人。

第二章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一、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2010年—2020年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就业率有所浮动,但就业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就业率为94.29%。除此之外,我校升学率依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图2.1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分析图

二、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流向对比分析

从就业行业分析来看,2020年毕业生签约教育单位的有157人,占总就业数的44.85%;2019年毕业生签约教育单位的有117人,占总就业数的43.4%;2018年毕业生签约教育单位的有72人,占总就业数的33.96%;2017年毕业生签约教育单位的有112人,占总就业数的37.5%;2016年毕业生签约教育单位的有64人,占总就业数的32.16%。

数据显示,我校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侧重于教育行业,这与我校的各专业培养方向相契合,其中本省生源毕业生居多,这也补充了我省的教育师资力量。同时,这一趋势再次表明,未来硕士研究生教育应继续坚持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条腿”并行发展的战略,在坚持学术型硕士“学术标准”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型硕士教育,探索灵活多样、各具特色、与社会和企业界密切结合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型人才旺盛需求的新趋势。

从这五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及对毕业生后期就业跟踪调查来看,毕

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稳定较好,半年内跳槽率极小,这说明我校历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在稳步发展。

图2.2十三五时期从事教育事业占比

三、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区域对比分析

从工作地点来看,2020届毕业研究生留在本省人占总就业数40%,相较于往年有明显下降;2019届毕业研究生留在本省人占总就业数49.42%;2018届毕业研究生留在本省人占总就业数50.2%;2017届毕业研究生留在本省人占总就业数55.8%;2016届毕业研究生留在本省人占总就业数55.28%;近五年中部地区就业的人数变化不大。

图2.3十三五时期本省就业人数占比

四、近五年毕业生升学情况分析对比

2020年升学人数28人,占全日制就业人数的11.43%,全省平均升学率还未公布。2019年升学人数26人,占总就业人数的9.7%,高于全省平均升学率5.06%。

2018年升学人数16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17%,高于全省平均升学率4.15%。2017年升学人数13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34%,高于全省平均升学率3.86%。2016年升学人数18人,占总就业人数的9.04%,高于全省平均升学率3.62%。

图2.42016-2020毕业生升学率

第三章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

第一部分全日制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研方案及数据处理情况

分析数据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届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跟踪调查表的统计结果,以电话访谈、问卷星和电子邮箱发放线上问卷等多种形式随机抽样调查了289名2020届毕业生,收集调查问卷272份,回收率为94%。问卷调查共包含五大类,分别为就业决策及规划指标、影响求职因素指标、就业质量指标和征取建议指标,通过运用统计对这些变量的频数进行分析,以了解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为今后完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二、就业决策及规划指标频数分析

(一)关注因素

了解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关注因素,可以提高我们在就业服务中搜寻、提供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在问卷中,我们设计排序题型来了解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各因素的关注程度,各选项所得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本题目共7个选项,共有272人参与填写,选项A被选中并排在第一位置130次,第二位置24次,第三位置28次,第四位置17次,第五位置11次,第六位置13次,第七位置0次,那选项A的平均综合得分=(130×7+24×6+28×5+17×4+11×3+13×2+0×1)/272=4.88分。

根据下图表(图3.1)所示,“单位性质、规模”是毕业生在选择应聘单位中最关注的因素,该选项平均综合得分4.88分,说明毕业生更重视就业单位所提供的的发展平台。“岗位级、薪酬福利”、“工作地点及环境”和“个人发展空间”等软性要素的平均综合得分分别为4.37分、3.72分和3.1分,均为毕业生选择应聘单位的重要关注因素。相较于其他因素,毕业生对“个人兴趣”和“是否与专业相关”的关注度较低,表现出务实、灵活的择业观。

图3.1毕业生就业关注的因素

(二)求职途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就业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和途径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本校全日制研究生最主要的求职途径是“直接应聘”,占52.42%,就统计数据所呈现的结果而言,毕业生通过直接应聘获得工作的比重仍占较大比重,直接应聘的方式更具可靠性、安全性,同时也能增强毕业生对就业的直观感受;其次是“通过媒体网络”,占15.32%,互联网求职招聘平台日渐成熟,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除了上述求职渠道外,6.05%的毕业生通过“学校提供就业信息”找到工作;通过“人才市场应聘”和“经亲朋好友介绍”的方式找到工作的比率都为5.24%;有10.48%的毕业生尝试过其他就业途径。

从就业途径的丰富性可见,我国就业市场机制日益成熟、高效且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国家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地出台的丰富多样的创业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梦提供了坚实保障。我校近年来在创新创业能力竞赛中也斩获佳绩,“自主创业”这个词激励着许多追求理想的学子们,越来越多的地毕业生投入创业队伍。

图3.2毕业生求职渠道

(三)工作规划

关于毕业生工作规划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92%的毕业生希望“在目前的工作中历练自己,再换一个更好的工作,较去年上升0.5个百分点;有35.48%的毕业生期待“在工作上有所突破”,较去年有所下降;只有少数毕业生表示对当前工作不满意。

图3.3毕业生工作规划

(四)现工作求职所需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约42.34%的毕业生现工作是毕业前就找到,但有部分同学在半年内有更换过工作;有部分毕业生工作约35.89%的毕业生在毕业后1-3个月就找到了工作;而有8.47%甚至是在毕业后4-6个月才找到工作。此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毕业研究生就业难的严峻趋势,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部分学生研二起就开始在各单位实习,通过实习能够在正式工作之前了解工作内容,锻炼并提高工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和节奏。而招聘单位也更愿意招聘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因此,实习经验已经成为就业力中的重要资本。

图3.4毕业生求职所需时间

(五)其他就业想法

根据图表(图3.5)可以看出,有43.15%的毕业生曾想过在“国内读博深

造”,表明进一步提升学历也是毕业生的一个理想选择;有35.48%的毕业生表示“只想尽快参加工作”;也有6.85%的毕业生想过“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可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的来说,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务实、灵活,就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不仅反映出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反映出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趋势。

图3.5毕业生其他就业想法

三、影响求职因素指标频数分析

(一)求职困难影响因素

研究生培养队伍的逐年扩大使得研究生学历层次的人才稀缺程度降低,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约51.61%的毕业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的最大挑战是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第一学历限制、学校知名度不高、专业设置的问题、就业指导工作的欠缺等也是毕业生求职困难的重要因素。有37.9%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冷门难对口就业”是求职的主要阻力;约33.47%的毕业生认为“缺少社会关系”是求职过程的最大的困难,有研究表明,通过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人有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离职率。

(二)求职成功影响因素

本问卷用排序题型收集毕业生关于影响求职的重要因素的认识,各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影响求职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所学专业”,以平均综合得分7.77排名第一;其次是“个人能力”,平均综合得分7.33分;再次是“毕业学校知名度”,平均综合得分6.9分;只有少部分人觉得“性别”和“婚姻状况”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校生需要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学好自己的所学

专业,并增加工作经验、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图3.6求职成功影响因素

(三)求职竞争实力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约77.42%的毕业生认为最具有求职竞争力的要素是“个人能力”,也说明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约46.77%的毕业生认为“科研水平”是最有效的竞争力,说明在学科领域深耕并且有一定成果的毕业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约42.74%的毕业生认为拥有相关“行业资格证书/技能认证”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校学生应该关注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并有计划地考取证书。

图3.7求职竞争实力影响因素

(四)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约51.61%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重视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其次,有37.9%的毕业生认为应关注所学专业对应岗位群能有效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再者,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应争取优质的实习机会,以满足招聘方对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学校与社会应提供更好的

就业服务、政府通过出台相关就业政策予以就业帮助,也能够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四、就业质量指标频数分析

(一)工作状态分析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约有37.5%的毕业生当前尚处于“职业适应期”;约26.21%的毕业生处于“职业稳定期”。处于这两个阶段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6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目前工作状态良好,并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但依然有部分毕业生出现了职业徘徊阶段,也反映出毕业生感知到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又不愿屈就不喜欢的工作,因此选择了用“慢就业”来暂时规避现实的竞争。

图3.8目前工作状态分析

(二)工作岗位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约35.08%的毕业生从事“高校、科研机构”相关工作,表明我校优势热门的教育专业就业形势较好;其次是“其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一直是毕业生们普遍的求职选择,这类型工作稳定性较强,且福利待遇可观。但并不是毕业后都能当上编制内教师,还有一些从事代课老师、私立培训机构老师等。有约19.76%的毕业生流向“民营或外资企业”就业;约12.50%的毕业生从事“其它”工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届优秀毕业生公示名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届优秀毕业生公示名单 材料与机电学院(25人) 2014级材料化学1班(分析质检) 周梦瑶王菲菲 2014级材料物理1班(电子材料) 林敏 2014级机械电子工程1班(含职教师范) 郑德亮周润 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职教本科)林海鹏黄观洪 2014级金属材料工程1班(材料设计) 林洁邢雪琦 2015级电气自动化技术1班(专科) 肖婷林菁曾家辉万可熊彩云 2015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专科) 黄圆水 2015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班(专科) 杨忠亭 2015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班(专科) 邓毅张佳倩唐佳玲钟恬 2015级模具设计与制造1班(专科) 周爱娣 2015级模具设计与制造2班(专科) 解颖夏谦谢志娟朱芷芬 法学院(24人) 2014级法学1班邹芳芳陈嘉琳黄雅倩廖汉中李雄范珠燕 李姝慧 2014级法学1班(企业法律实务) 李胜男上官秀蓉陈飞琴欧阳钱芳 2014级法学2班曹红艳桂芳玲王思琪 2014级法学2班(企业法律实务) 贺慧敏叶丽萍胡方圆黄辉郭敏彭烽烽2014级社会学1班王梦婷季雅玲马文利程梦瑶 国际教育学院(10人) 2014级财务管理1班(中英合作) 吴昕蕾胡鑫苏玲 2014级财务管理2班(中英合作) 蔡子微黎文嘉 2014级财务管理3班(中英合作) 严静怡闵志刚昌钰瑶伍赛琪刘璐玥 化学化工学院(23人) 2014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班林媛葛福明 2014级化学1班(师范) 杨娇李芬范嘉瑶程美凤 2014级应用化学1班(含职教师范) 张旖旎利冬元 2014级应用化学1班(涂料) 王佳慧刘旭 2014级应用化学1班(职教本科) 苏红红甘兰兰范丽朱佳雯杨小梅李小琴 饶英 2015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1班(专科) 邵婷婷 2015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2班(专科) 韩哲栗迎袁恬汪双萍甘露 建筑工程学院(18人) 2013级建筑学1班(五年制) 喻明明郝珊 2014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班(含职教师范) 殷俊席佳丁磊芳 2014级土木工程1班(含职教师范) 王健奋戴宇经秀英刘琛 2014级土木工程2班(含职教师范) 李佳敏陈慧敏屈利群肖婉青李晟 2015级建筑工程技术1班(专科) 谢克城黄俊付伟民孙梦瑶 教育学院(13人) 2014级教育技术学1班(师范) 王美萍邓五香刘小茜黄玲娟 2014级学前教育1班(师范) 王力范亚邹琬琳谢君晴 2014级学前教育1班(职教本科) 温金曹海燕谢林秀熊雪朱林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目录 第一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1 一、毕业生的基本情况-----------------------------------------------------------------------------1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1 (二)毕业生的结构分布-----------------------------------------------------------------------1 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5 (一)毕业生的就业率--------------------------------------------------------------------------5 (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情况分析-----------------------------------------------------------6 (三)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8第二章毕业生的就业分析-----------------------------------------------------------------------------------9 一、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10 二、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流向对比分析-----------------------------------------------------------10 三、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区域对比分析-----------------------------------------------------------11 四、近五年毕业生升学情况对比分析-----------------------------------------------------------12第三章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13第一部分全日制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13 一、调研方案及数据处理情况--------------------------------------------------------------------13 二、就业决策及规划指标频数分析--------------------------------------------------------------13 (一)关注因素--------------------------------------------------------------------------------13 (二)求职途径--------------------------------------------------------------------------------14 (三)工作规划--------------------------------------------------------------------------------14 (四)现工作求职所需时间-----------------------------------------------------------------15 (五)其他就业想法--------------------------------------------------------------------------15 三、影响求职因素指标频数分析-----------------------------------------------------------------16 (一)求职困难影响因素--------------------------------------------------------------------16 (二)求职成功影响因素--------------------------------------------------------------------16 (三)求职竞争实力影响因素--------------------------------------------------------------17 (四)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18 四、就业质量指标频数分析-----------------------------------------------------------------------18 (一)工作状态分析--------------------------------------------------------------------------18 (二)工作岗位分析--------------------------------------------------------------------------18 (三)工作满意度-----------------------------------------------------------------------------19 (四)专业与工作相关度--------------------------------------------------------------------20 五、对学校研究生工作的评价与反馈-----------------------------------------------------------20 (一)对本校研究生工作的评价--------------------------------------------------------------21 (二)希从学校获得哪些帮助与指导--------------------------------------------------------21第二部分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23 一、调研方案及数据处理情况--------------------------------------------------------------------23 二、就业决策及规划指标频数分析--------------------------------------------------------------23 (一)关注因素--------------------------------------------------------------------------------23 (二)求职途径--------------------------------------------------------------------------------24 (三)工作规划--------------------------------------------------------------------------------24 (四)现工作求职所需时间-----------------------------------------------------------------24

2018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升本

(一)报考条件: 根据文件规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升本,本次考试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 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历要求:具有本科专业对口,无重考无重修记录,身心健康。 3.平时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和综合素质好。 4.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5.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在名额外的学生按顺序递补。 (二)报考事项: 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各相关学院成立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的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根据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 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大学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 1.要点内容考生贯彻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因此整个阶段应该以真题为主,以精读的方式对考试的章节相关要点,对教程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对课后题必须要掌握,很多知识点题都出自课后。专业基础知识、该专业关注的研究方向。较为系统的了解都要以记忆为基础一定要做到对书的大体框架有全面的把握,把整个原理的前后概念贯穿起来。 2.在复习充分的情况下做完后对照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要根据专业课的真题都会出什么题型,总结其考察重点是什么是哪一章节。把握这些之后安排,一定要必须的题目都整理出来行理解背诵。根据科目的先后顺序,因为通常前几年出现的题目会出现,根据政策方向考核对照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存量,正确的安排答题技巧针对有限的知识来最好地回答。专业课的难度绝不亚于英语,对掌握的侧重点范围解题思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

特别说明 本书严格按照该复试笔试科目最新考试题型、试题数量和考试难度出题,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复试五套终极预测模拟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该套模拟题涵盖了这一考研复试笔试科目常考试题及笔试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考研报考本校复试笔试复习的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一) (4)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二) (8)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三) (13)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四) (17)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五) (21)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一) 说明:本书由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分离焦虑 【答案】“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2.活动目标 【答案】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3.保育员 【答案】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答: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 4.教育目的 【答案】指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管理教育最高决策层规定的,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5.结构游戏 【答案】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6.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答案】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7.智力 【答案】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8.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新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说不痛苦都是假的,但其实最多的是辛苦。下定决心准备考研是从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的,所以想说:只要努力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在这场考试中,我确实也发挥出了最佳实力,多少也算是逆袭,成功上岸。对于开始的过程来说谁也做不到完美,所以只能在有限时间内,争取做最有效的提升,更要关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避免在不擅长的地方出现更大的问题。话说回来,对于所有科目来说,付出与分数是成正比的,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学习!一定要掌握好基础,循序渐进的努力用功才行! 对于备考策略,之前从很多学长学姐经验贴里学到的再加上自己这几个月的经验,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我不是什么大神级别的人,也不能够帮助自认为是学渣的孩子复习没几天就能逆袭成学神,但是我的这些经验对于跟我一样,资质普通的考生来讲应该还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首先,我不鼓励大家去经历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学习的刻苦,都什么年代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远比头悬梁锥刺股来的让人开心。 下面就讲讲我的备考经验吧,也希望大家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5)普通生物学 (825)生物化学(生科院) 参考书目为: 1.《生物化学》王镜岩、朱圣庚、许长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增阅普通生物学》(第三版) 吴相钰高等教育出版社 跟大家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吧。 学英语免不了背单词这个难关,词汇量上不去,影响的不仅是考试成绩,更是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背单词也是学习者最感到头痛的过程,不是背完了转身就忘,就是背的单词不会用,重点单词主要是在做阅读的时候总结的,我把不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全都挑出来写到旁边,记下来反复背直至考前,总之单词这一块贵在坚持,背单词的日程一定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 因此,学会如何高效、科学地记忆词汇,养成良好的记单词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用的是《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里面的高频词汇都给列出来了,真的挺方便的,并且刷真题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这本书,我感觉对我帮助特别大,里面的知识点讲解的通俗易懂,而且给出的例子都很经典,不容易忘记。 前期,在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积累,也就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背考研单词,而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同学考研单词相对于你来说就会比较简单,这时就不必浪费时间,可以进行外刊阅读。由于考研英语阅读的文章全部都是从外刊中摘录的,所以进行外刊阅读就可以把其当作“真题”的泛读。 中期,在期末考试和小学期结束之后就要开始做真题了,我从最早的那年开始一路做下来,留了三套考前模拟,大概是有二十多套。我一般会第一天做一套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论文定稿格式要求及模版分解

分类号: 密级: U D C : 编号:2013010115 0115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部崛起视野中的 中东部互动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 □统招硕士 □在职硕士 学 院 学 生 姓 名 学 科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201 年 月 日

分类号: 密级: U D C : 编号:( Cooperation in Mid-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学科专业方向: 种类(在相应方框内打√): □统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书脊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导师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摘要 I 迄今为止,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差距拉大,地区之间竞争加剧,各地从本地利益出发,结果导致国内统一市场难以真正形成,区域间经济合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国家提出要统筹区域发展,“中部崛起”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看,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打破各个区域独立发展的思维方式,确立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已是时代的要求。为此,除政府应适时调整区域政策以外,还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倡导区际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中东部的经济合作为主线,提出了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实现中东部互动发展的理论、模式与对策。 …… 关键词:统筹区域发展;中部崛起;互动发展

2022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升本

根据教育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注意事项提示 1.我校不进行辅导。凡是打着我校名义的辅导,都是诈骗行为,希望广大考生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2.社会上的辅导班都是私人的。不要相信签订协议VIP包过、冲刺班集训营,全是骗人的。 二、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4.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相关专业内部试卷。 5.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6.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7.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专业课相关复习资料,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三、选拔对象条件 1.外语和专业主干课程优秀,无重修重考记录。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3.报考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委员会选拔专升本课程科目总表安排。 4.按照规定的时间制订相关科目的大纲,以及简章中对考核知识点的要求在大纲的范围内进行,对于部分专业需要进行实践环节的需要特殊说明备注,专业课要结合科目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考核。 5.相关专业的设置应当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兼顾学科的总体规划,不能仅仅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要充分发挥实践的要求,要按照大纲的目录划分的要点进行说明重点章节的内容可以适当的加强分值的比重。 6.需要进行实践环节的专业提前公示,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招收全日制考生的人数应当结合学科发发展总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升本《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系和方法,把握管理职能对于各种组织的重要作用,运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管理理论,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正确把握管理活动内在规律,能具体理解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结构、方法,同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管理学》赵伊川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参考教材: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二版。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理论 1.识记: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二重性的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2.理解:掌握管理二重性理论的现实意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者的主要角色类型,管理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管理原理 考核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管理原理概念,系统概念、特征,人本原理的涵义,责任原理的涵义,效益概念 第三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考核点及考核要求 1.识记:决策的定义和原则,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 2.理解: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3.运用:联系实际分析决策的一般过程;运用所学决策方法进行决策. 第四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考核点及考核要求 1.识记:计划的概念及其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类型。 2.理解:计划工作的重要性(计划的性质),计划编制程序。 第五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考核点及考核要求 1.识记:企业战略性计划的概念和内容,市场细分和“整体产品”的概念,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目标的性质。 2.理解: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与目的,重点掌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和波特的对竞争对手分析的基本内容,目标市场研究的基本框架;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3.运用:掌握各种企业战略选择类型的定义,了解其选择的原则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物理学期末考试A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A 卷 试卷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归属:通信电子学院 适用专业(班级):12电子信息等 开卷、闭卷:闭卷 是否可携带(填写计算器、词典等):计算器 出卷人: 院长: ―――――――――――――――――――――――――――――――――― 注意:答案请写在考试专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本卷考试时间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设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运动方程为j t i t r 22+=,则质点在任意t 时刻的速度矢量=)(t V _____ __;加速度=a ____ __ ;速率=V ;轨道方程 。 2.一质点从静止出发沿半径m R 1=的圆周运动,其角加速度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 是:t t 6122-=β (SI)。则质点的角速度=ω_____________,法向加速度=n a __________, 切向加速度=τa _____________。 3.一物体在外力N x F )54(+=的作用下,从0=x 移到m x 5=的位置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 功为 。 4.某舞蹈演员作自转运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0I ,角速度为0ω。当她将手臂收 回时,其转动惯量变为03 2I ,则此时其角速度=ω 。 5.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氢气的三种速率分别为: ; ; 。 (氢的摩尔质量为mol kg /1023-?) 6.在相同的温度下,1摩尔氮气和氦气的分子平均速率的比值H e N V V :为____ ________;氮 气和 氦气的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比值He N εε:为_____ _____。(已知氮的摩尔质量为 mol kg /10283-?,氦的摩尔质量为mol kg /1043-?) 7、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的数学表示为______________。该定理表明,静电场是_________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地改变,但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是:【 】 A 、匀速圆周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C 、平抛运动 D 、竖直上抛运动 2.已知两个物体A 和B 的质量以及它们的速率都不相同,若物体A 的动量在数值上比物体B 的大,则A 的动能KA E 与B 的动能KB E 之间的关系为: 【 】 A 、K B E 一定大于KA E B 、KB E 一定小于KA E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升本《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汉字系统的基本理论、Windows2000操作系统、Internet基础知识、Word2000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Excel2000、中文PowerPoint2000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要求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 4.掌握字表处理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地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 5.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能在互联网上浏览、检索信息,下载文件和收发E-mail。 6.具有计算机安全使用常识 (二)考试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构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应用领域、指令和程序的概念、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源程序、目标程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 2.数字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数制间的相互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的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数据单位(位、字节、字);编码(ASCII码、汉字国标码)。 3.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主要技术指标,微机硬件系统结构图;中央处理器功能;存储器功能和分类(内存储器、RAM、ROM;外存储器:软盘、硬盘、磁带);输入输出设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功能和使用方法。 4.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计算机通信的简单概念:Modem、网卡等,计算机局域网的特点,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拨号接入、电子邮件(E-mail)、万维网(WWW)等

20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文艺学 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 1.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1.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业目录........................ 1.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艺学初试科目解析...... 第二章文艺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 2.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业综合介绍................. 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业就业解析................. 2.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 第三章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 3.1报考数据分析.............. 3.2复试信息分析.............. 3.3导师信息了解........ 第四章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艺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 4.2真题分析................ 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第五章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艺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 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 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 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 第六章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艺学复试 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 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文理学科协调发展的涵盖文学、理学、医学、工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1]、“国培计划”、“江西省2011计划”、“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创办于1952年,是我国首批以培养职教师资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拥有招收培养博士后资格的高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的高校,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是一所主要培养各类师资、科技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被誉为“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 截至2019年5月,学校现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8.6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4],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职教论坛》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设有22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63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含一本、二本和留学生),各类硕士研究生1350余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业英语

1:The purification of chemica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obs for research chemist. 化学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家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工作之一。 2:Perhaps the most common purification technique in our organic laboratory is column chromatography. 也许在我们的有机实验室最常用的净化技术是柱色谱法。 3:This technique takes the manager of the different polarity of different compounds, just separate mixtures, frequently on the gram scale. 该技术以不同的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只是分离混合物,通常在克级。 4:Technically, column chromatography can be challenging. But with a little practice, you can be able to separate mixture compounds consistently and successfully. 从技术上说,柱层析是具有挑战性的。但稍作实践,你就能够成功的持续的分离混合物。5:As the name suggest, a common adsorbent,either silica or alumina is packed into a grass tube with the stopcock at the bottom. 顾名思义,常见的吸附剂,无论是二氧化硅或氧化铝将被装在带有旋塞阀的玻璃仪器的底部。6:The sample is applied to the top of the adsorbent and the solvent is ran through the column until the compound is flushed at the bottom. 样品加在吸附剂的顶部,溶剂流过柱直到混合物冲到底部。 7:In most cases, flash chromatography is used. 在大多数情况下,快速层析法是常用的。 8:Meaning that pressure is applied to the top of the column, result in faster running time and better separation.这意味着压力施加在柱上,导致更快的跑柱时间和更好的分离效果。9:Before you can run a column, you need to decide on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在过柱子之前,你需要决定合适的条件。 10:It is advised of you pick solvent system that will provide good separation 建议你选择溶剂体系,将提供良好的分离效果。 11:In general, you will use a mixture of two mixable solvent, one polar and one non-polar. 在一般情况下,你会使用两种溶剂的混合物,一种极性和非极性。 12:Luckily, TLC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deciding on the acceptable solvent system for your sample.幸运的是,TLC是有效的工具,它能够帮你找到你样品所接受的溶剂系统。 13:Make a TLC sample by dissolving a small amount of your material in approximately one milliliter of solvent. 用大约一毫升溶剂来溶解少量的物质作为TLC样品 14:Use the sample to spot several TLC plates and develop each plates in the different solvent system. 15:Make sure that the adsorbent on your TLC plates is the same as the adsorbent you will use on your column, either silica or alumina. 确保在你在薄层板上用的吸附剂和你将在柱子上使用的吸附剂相同,无论是二氧化硅或氧化铝。 16:Most commonly, you will use the solvent system composed of the mixture of ethyl acetate and hexane. 通常,您将使用由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混合而成的溶剂体系。 17:But when you purify a volatile compound, it is a good idea to use a lower boiling solvent system, such as the mixture of ether and pentane. 但当你净化挥发性的化合物,使用低沸点溶剂体系是一个好主意,如乙醚和戊烷的混合物。 18:Mixtures of methanol and dichloromethane are frequently used to purify highly polar compounds. 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物通常用于纯化高极性化合物。 19:When you are removing small amount of impurities from sample, focus on the major constituent. 当你除去样品中少量杂质时,得到一个主成分。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政

2014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政策 【- 考研院校】 出国留学网考研频道为您提供考研相关最新资讯。 2014年研究生招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260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中国教育在线资料显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每年给予每位研究生一定的科研、培养经费,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设立助教、助研、助管岗位,对特困学生给予困难补助,另外许多导师还有国家级、省级课题,导师每个月还会从课题经费中给研究生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科研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安心地度过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 1.设立国家助学金

学校给予每生每年国家助学金6000元。 2.设立新生奖学金 (1)第一志愿报考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业并被录取的考生,给予一次性奖励12000元。 (2)调剂并被录取的考生,入学考试综合成绩(初试、复试折后成绩)排名在本专业调剂考生中前30%的调剂考生,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0元,其他调剂考生给予一次性奖励8000元。 (3)定向就业和破格录取的考生不享受新生奖学金。 (4)新生奖学金可用于冲抵学费。 3.设立学业奖学金 为奖励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奖励覆盖面达70%(一、二、三等学业奖学金比例分别为15%、25%、

30%),奖励金额分别4000元、2000元、1000元,学业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 4. 开展国家奖学金评选 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国家奖学金评选,奖励金额为每人20000元。 5. 开展企业或校友资助设立的专项奖学金评选。 6.安排研究生培养经费 学校除各项正常教学经费投入外,每年另外给每位研究生培养经费2000元,资助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三年共计每生6000元。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MBA考研介绍、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分数线

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MBA考研介绍、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分数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现有瑶湖、青山湖和共青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04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5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哲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10个省级软件科学(高校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研究生人数达4500余人。 学校注重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0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6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选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2人,博士生导师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9人。 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9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1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江西省近两年来获得的唯一的国家科技奖;“863”计划重点项目(以高校为牵头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专项经费超过500万元的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均是全省高校“零”的突破;2011年,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8位,全国师范院校第9位。 学校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力推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在江西省高校率先实施了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工程,如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立项,开展创新研究;定期举办研究生论坛、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积极开展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