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手法基础(材料相关)

合集下载

针灸推拿基础ppt

针灸推拿基础ppt
治疗方法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缓解疼痛;推拿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胃肠道痉挛和疼痛,改善消化功能。
慢性胃肠疾病的针灸推拿治疗
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激素水平变化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表现为潮热盗汗、情绪波动、失眠多梦等。
更年期综合症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缓解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症状;推拿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推拿基础ppt
xx年xx月xx日
针灸推拿简介针灸基本技法推拿基本技法针灸推拿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针灸推拿在四季养生中的应用针灸推拿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contents
目录
01
针灸推拿简介
起源
针灸推拿起源于远古时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发展
针灸推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和特色。
起源及发展
中医学理论
针灸推拿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经络腧穴理论
经络是针灸推拿的核心理论,腧穴是针灸推拿的治疗部位。
理论基础
针灸推拿具有简、便、效、廉等特点,对一些疼痛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疗效显著。
优势
针灸推拿对一些器质性病变、急性炎症等疗效有限,有时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局限
针灸推拿的优势与局限
02
针灸基本技法
保持治疗环境干净、舒适和温暖,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危险因素。
针刺前准备
环境准备
根据治疗需要和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
患者体位选择
对针具、患者皮肤和医生双手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准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进针手法
使用合适的进针手法,如快速进针、缓慢进针、垂直进针等,减轻患者疼痛感和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推拿资料PPT精品课件

针灸推拿资料PPT精品课件

2021/3/1
19
三、常用腧穴
手三阴经的常用腧穴 (见图8—6)
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
②咽喉肿痛; ③肘臂挛痛。
2021/3/1
20
少商
【定位】在手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发热,咽喉肿痛
②昏迷、急救穴之一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睛明位于眼区,主治 眼病;中脘位于胃部,主治胃病。
2021/3/1
7
2.远治作用
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 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 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 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 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三 里不仅能治下肢病证,还能治疗消化系统的 疾病,并且具有强壮保健作用。
2021/3/1
8
3.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对机体不同状态起双向性的良 性调整作用。如针刺天枢既能止泻又可通便。 针刺内关穴既能使过快的心率减慢,又能使 过慢的心率增快。此外,某些腧穴对某种病 证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曲池退热; 至阴矫正胎位。
2021/3/1
9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位置大多在人体肌肉和骨节的空 隙所形成的凹陷处,按压到腧穴处时,患者 往往有特殊感应或舒适感。腧穴定位的准确 与否,直接影响疗效。因此,腧穴的定位方 法极为重要。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
2021/3/1
16
2.中指同身寸 以中指中节屈曲时内 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食指、中 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 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针灸推拿基础知识点

针灸推拿基础知识点

针灸推拿基础知识点
针灸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针灸推拿的基础知识点:
针灸:
1、针灸是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针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针灸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状态,以恢复健康。

3、针灸可以用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4、针灸穴位是人体表面上特定位置的一些点位,每个穴位有各自独特的功能。

推拿:
1、推拿是通过手法按摩和推压来调整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2、推拿可以刺激和调整经络,改善气血运行和身体的能量平衡。

3、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灵活性、调整脊椎姿势等。

4、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

安全注意事项:
1、针灸推拿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或针灸师进行操作,不建议自行操作。

2、在使用针灸推拿前,应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病史和药物过敏情况,并告知医生或针灸师。

3、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针灸推拿中心,确保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卫生与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对针灸推拿的反应因素较多,建议在接受针灸推拿疗法时,一定要选择合格的医生或针灸师,并将个人情况告知他们,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第二章 针灸推拿技术基本操作

第二章  针灸推拿技术基本操作

木兰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第四季度)主讲人:何勇二O 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针灸推拿技术基本操作针刺疗法1、毫针的选择与保养毫针在使用及消毒前必须认真检查。

针尖必须尖而不锐、圆而不钝、形如松针。

针身必须光滑挺直、弹性适中、韧性良好。

针柄要固而不松,针根要滑而无锈、便于捏持施术。

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体形胖瘦、病情虚实及针刺部位的不同,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毫针在使用后,必须用棉球清洗干净,放在垫有纱布的针盒内,并在针尖端放置棉花防止针尖受损。

毫针必须认真消毒,常见的消毒方法有高压蒸气灭菌法、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

2、针刺体位选择的原则选择体位的原则以患者自然舒适、医师操作方便、便于正确取穴、持久留针为度。

尽可能采用卧位以防止晕针。

临床常用的体位,一般以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为主。

3、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常用进针法主要为以下5种:①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于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

此法适用于短毫针针刺入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②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此法适用于3寸以上的长毫针针刺入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③舒张进针法:以左手五指平伸,左手拇食二指或食中二指置于穴位上,分开两指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之间刺入皮下。

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

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皮下。

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特别是面部穴位的进针。

⑤管针进针法:用金属管或特制的进针器代替押手,选用平柄或管柄的毫针,从管中拍入或弹入穴位内,进针后将套管抽出。

4、行针基本手法及操作行针技术是指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这是针刺的基本手法。

主要有两种:①提插法:针尖进入皮肤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即将针从浅层插入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的纵向行针手法。

《推拿手法技术》学习指南

《推拿手法技术》学习指南

《推拿手法技术》学习指南教学模块一:推拿基础知识中医推拿是中医传统医学中的一种外治方法,在当今属于“绿色”治疗了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医传统推拿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不单纯是在医疗临床优势病种的治疗方面能发挥作用,尤其是在“亚健康”调理中,更能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现在普遍被国人看好,甚至被国际友人重视,因此,对推拿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作为专科层次的学校,教学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成为社会“用得着、留得住”的医疗社区、卫生康复、养生保健等行业基层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教学要求]《推拿手法技术》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块一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让学生解推拿手法发展简史,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熟悉推拿手法的命名与分类,了解推拿手法的作用,记住推拿手法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首先重点解释推拿与推拿手法的概念。

简要讲授推拿手法发展简史,重点让学生记住魏晋隋唐时期推拿发展鼎盛的特点和理解为什么明清时期小儿推拿能形成独特的体系。

2.通过历史学习,熟悉传承推拿手法下来的命名与分类,重点掌握记住根据动作形态、操作部位、着力部位的命名与分类方法3.重点记住并理解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和稳、准、巧、快的特点。

4.了解推拿手法的作用,记住推拿手法的教学模式是模仿中医传统“师承相授(初与师合、形神相似、终与师离)”三步教学方法,并理解推拿手法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十字诀好记,但在今后的学习手法和实训过程中始终要贯穿在操作过程中就难,需要随时提醒同学们记住十字诀,指导我们实训。

2.中医推拿手法的传承过去来讲一直是“师承相授”,现在仿照中医传统“师承相授(初与师合、形神相似、终与师离)”三步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模式,并不是要求学生叩头拜老师为师,而是要求学生“尊师重道”,要想学好“技术”,首先就要学会“做人”。

中医针灸及推拿 常用推拿手法

中医针灸及推拿 常用推拿手法
18
(三)临床应用 摩法刺激舒适和缓,临床应用广泛,常
用于治疗胃肠道疾患。顺时针摩腹为通便, 逆时针为止泻。
19
擦法
(一)概念: 用指掌的一定部位附着于体表,稍向
下用力,作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于体 表发生摩擦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之为擦法。
20
分类
指擦法


大鱼际擦
掌擦法 小鱼际擦
全掌擦
21
(二)动作要领: 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前后摆动,带 动前臂、掌或指共同做快速直线往返运动。
22
(三)临床应用 1、特点:具有明显的温热效应与推荡消散作用 2、应用: 掌擦--常用于体表面积较宽阔的部位,如肩、胸、腹
部; 大鱼际擦--常用于体表面积较宽长的部位,如四肢部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小鱼际擦--常用于体表较狭窄部位,如项、肩、脊柱
及两侧和腰骶部; 指擦--鼻周、耳周
23
(四)注意事项
1.少量润滑介质 2.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可歪斜 3.施加压力要均匀而适中 4.操作时要自然呼吸,不可屏住呼吸 5.频率稍快 6.通常作为结束手法,以免皮肤破损
24
搓法
(一)概念: 用双手指、掌或指掌相对紧贴于受术
部位或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作 方向相反,自上而下地来回摩擦揉动的 手法称为搓法。
15
二、 摩擦类手法
含有摩擦运动的手法被归类为摩擦手法 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等。
16
摩法
(一)概念: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并的罗纹面
或掌面为着力点,以腕关节为中心使之 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摩动的手法。
17
(二)动作要领: 肘关节自然屈曲,沉肩,腕关节放松 压力轻柔,指掌接触体表部位自然贴附 皮动而肉不动

针灸推拿面试赠送资料

针灸推拿面试赠送资料

针灸推拿面试赠送资料1.试述针灸取穴的原则,并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针灸临证选穴的基本法则,也是配穴的基础、前提。

包括局部邻近取穴、远部取穴、辨证取穴、随症取穴等。

(1)局部邻近取穴:在病变部位的局部或邻近范围选取穴位来治疗。

(2)远部取穴: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取穴位来治疗。

(3)辨证取穴: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

(4)随症取穴:是针对个别突出的症状或疾病的特殊症状选取治疗的方法。

如:发热:大椎、曲池;咽喉肿痛:少商、商阳。

2.请简要说明耳穴的分布规律【参考答案】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

具体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耳穴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3.试述晕针的症状、处理对策及如何预防【参考答案】(1)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导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2)现象: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线,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智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

(3)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艾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

若仍然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4)预防:对于晕针应注意预防。

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呢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

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若饥饿、疲劳。

大渴时,应让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在针刺。

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

针灸推拿基础

针灸推拿基础

刺激强度与时间
根据患者体质及治疗需求 ,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与 留针时间。
针刺后的调理
留针时间与起针方法
根据治疗需要及患者情况,确定留针时间及起针方法,确保治疗 效果。
针后护理
针刺治疗后,应注意保持施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针刺治疗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进食辛辣、刺激性 食物。
神经再生
针灸推拿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 生和修复,对于神经损伤或病变
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保护
针灸推拿可以保护神经系统免受 外界损伤和疾病的影响,预防神
经系统的病变。
针灸推拿的免疫学基础
免疫调节
01
针灸推拿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活动,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从而改善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抗炎作用
02
针灸推拿的关键在于找到并刺激身体中的 特定穴位。穴位是身体经络上的关键点,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 功能。
手法按摩是针灸推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和力度,可以放松肌 肉、促进气血流通,并缓解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
针灸推拿中,调整呼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 环。通过深呼吸和放松练习,可以帮助患 者放松身心,增强治疗效果。
针刺前应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适宜接受针刺治疗。
确定穴位与刺入深度
根据治疗需要,确定合适的穴位及刺入深度,确保针刺效果。
消毒与清洁
对针具、施术部位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施术过程的安全与卫生。
针刺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持针姿势
采用正确的持针姿势,确 保针刺过程中稳定、准确 。
进针方法
根据穴位及刺入深度选择 合适的进针方法,如直接 进针、透皮进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理论部分)
一、经络总论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组成详见附表),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十二经脉偱行分布规律基本上按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居中,太阳、少阴在后排列。

但足三阴经在下肢部内踝上八寸下处,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居中,足少阴肺经在后。

3、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为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4、十二经脉偱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末端衔接 b、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衔接c、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
6、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7、经络的生理功能a、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b、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二、腧穴总论
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2、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自然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法三种。

(详见附表)
三、十四经络偱行及常用腧穴的定位
1、手太阴肺经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列缺: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少商: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段,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合谷:位于第1、2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足阳明胃经
承泣: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四白:当眶下孔凹陷处
地仓: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与瞳孔直对处颊车:咀嚼时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下关: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4、足太阴脾经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屈膝髌骨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
内侧的隆起处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隐白:脚趾甲内侧1寸
5、手少阴心经
少海: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神门:位于手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6、手太阳小肠经
听宫: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天宗: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处
后溪:位于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7、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位于面部,当眉头处,眶上切迹中精明:当目内眦稍上方凹陷处
肺腧: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腧: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腧: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腧: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腧: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
下旁开1.5寸处委中:位于腘窝部,腘横纹中点
至阴:小脚趾末节,指甲角旁开0.1寸
承山: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8、足少阴肾经
涌泉:位于足底部,卷足时前部凹陷处
太溪:位于足内侧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照海:位于足内侧,当内踝尖直下凹陷处
9、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池和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劳宫:握拳屈指时当中指尖到处。

10、手少阳三焦经
翳风: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肩髎:位于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方呈凹陷处
支沟: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外关: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11、足少阳胆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