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鳞状肺癌治疗方案

鳞状肺癌治疗方案
1.诊断评估
(1)临床表现
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2)影像学检查
(3)病理学检查
2.分期与预后评估
依据AJCC分期标准,对鳞状肺癌进行准确分期,评估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治疗策略
(1)早期鳞状肺癌(Ⅰ期)
a.手术治疗
推荐采用根治性手术,如肺叶切除、楔形切除等,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
(3)晚期或转移性鳞状肺癌(Ⅳ期)
a.系统治疗
以化疗为主,结合免疫治疗,旨在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b.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提供相应的支持治疗,如疼痛管理、呼吸困难缓解等。
c.姑息性手术
对于严重并发症,如大气道阻塞,可考虑姑息性手术以改善症状。
4.随访与评估
治疗结束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或进展。
b.术后管理
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或放疗。
(2)局部晚期鳞状肺癌(Ⅱ期、Ⅲ期)
a.新辅助治疗
对于Ⅱ期和部分Ⅲ期患者,可考虑术前化疗或同步放化疗,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
b.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c.术后辅助治疗
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病理结果,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
第2篇
鳞状肺癌治疗方案
一、引言
肺癌作为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类型多样,鳞状细胞癌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针对鳞状肺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状况,包括肿瘤的分期、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可能的并发症。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份详尽且符合医疗伦理的治疗计划,以指导临床实践。

肺癌 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肺癌 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肺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肺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为题,为读者呈现一篇自然流畅的文章。

一、引言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地治疗肺癌患者,医学界提出了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旨在根据肿瘤的严重程度和扩散程度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肺癌分级肺癌分级是根据肿瘤组织的特征和病灶扩散情况来确定肺癌的严重程度。

通常将肺癌分为四个阶段:0期、I期、II期和III期。

0期表示肿瘤仅局限于肺部,尚未扩散;而III期则表示肿瘤已经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器官。

三、诊疗技术方案1. 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常规体检、X 线检查、CT扫描等手段,可以尽早发现疑似肺癌的病灶,进一步确诊和分期。

2.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可以根治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化疗和放疗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差,此时化疗和放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放疗则利用高能射线来杀灭癌细胞,缓解患者的症状。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的新突破。

通过针对特定的癌细胞分子靶点,使用靶向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四、结语肺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出现,为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精确和个体化的方案。

通过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范围】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一)高危人群有吸烟史和/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 胸痛。

(4) 发热。

(5) 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了最新的肺癌诊疗指南,该指南主要针对2022年。

第一部分:诊断与分期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建议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肺癌筛查,如长期吸烟者、家族遗传史和其他高危因素存在的人群。

筛查方法包括低剂量CT(LDCT)扫描和支气管镜检查。

一旦发现可疑病灶,进一步的诊断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来确认病理类型和分期。

CSCO指南推荐尽量使用活检来获取组织样本,以便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第二部分:治疗策略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范围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来确定,可能包括肺叶切除、肺叶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

2. 放疗与化疗放疗和化疗常常在手术之前或之后用于治疗晚期肺癌或存在局部晚期侵袭的早期肺癌患者。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提供了详细的放疗和化疗方案,根据不同分期和病理类型进行选择。

3.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变异基因或蛋白的药物。

对于肺癌患者,在进行基因检测后,如果发现存在特定的靶向基因突变,则可以选择靶向治疗。

CSCO指南列出了常见的靶向药物及其应用指南。

第三部分:随访与管理肺癌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对于预防复发和实施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强调了定期的随访和体检,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监测和肺功能评估等。

指南还建议在随访期间进行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

第四部分:创新技术和展望肺癌的治疗领域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演进,包括免疫治疗、基因编辑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对这些创新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总结: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给出了全面且针对性的肺癌治疗建议,旨在引导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22

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22

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22引言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的趋势。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肺癌病患的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系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肺癌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诊断根据中医理论,肺癌是由于体内的痰热郁滞、气血不畅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中医的诊断方式较西医更加注重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症状和体质,以及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

下面是常用的中医诊断方法: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情况,辅助判断肺癌的发展程度和体质情况。

2.闻诊:通过闻取患者身上的气味,判断体内是否有湿热痰浊等问题。

3.问诊:与患者进行详细交流,了解发病的过程、症状、疼痛情况等,综合判断病情。

4.切诊:通过对患者的脉象进行触诊,判断气滞血瘀、津亏燥热等证候。

综合以上诊断方法,可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分期和体质,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肺癌的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缓解治疗的副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等具有益气固表、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川贝母、葶苈子、苦杏仁等具有化痰止咳、止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咳嗽、咯血等症状。

中药的用法通常是煎煮服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方剂,每日分次服用。

中药治疗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耐心坚持。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肺癌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起到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晚期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晚期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晚期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晚期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一、前言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

晚期肺癌患者因其病情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故诊疗方案的制定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

中医治疗晚期肺癌注重辨证论治,整体调养,本文档旨在为临床中医医师提供一套系统的诊疗方案。

二、诊断2.1 临床表现晚期肺癌患者常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气短、乏力、体重下降等。

根据中医理论,肺癌属于“咳嗽”、“肺积”、“咯血”等范畴。

2.2 中医辨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脉象等,中医将晚期肺癌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气虚型:表现为咳嗽无力、痰稀、气短、乏力、舌淡、脉弱。

- 阴虚型: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口干、咽燥、舌红、脉细数。

- 痰湿型: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脉滑。

-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胸痛、舌暗、脉涩。

2.3 西医诊断晚期肺癌的西医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病理学和生物标志物等手段。

胸部CT扫描是诊断肺癌的首选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转移情况。

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肺癌的类型和分化程度。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SCC等对肺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有一定帮助。

三、治疗原则晚期肺癌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攻补兼施。

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同时结合西医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四、治疗方法4.1 中医辨证治疗1. 气虚型: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

2. 阴虚型:滋阴润肺,化痰散结。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

3. 痰湿型:燥湿化痰,散结通络。

代表方剂:二陈汤、温胆汤。

4. 气滞血瘀型: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失笑散。

4.2 西医治疗1. 化疗:晚期肺癌患者可选用顺铂、卡铂等联合紫杉醇、docetaxel等药物进行化疗。

2. 靶向治疗: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可选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靶向药物。

肺癌有哪些治疗方案

肺癌有哪些治疗方案

肺癌有哪些治疗方案肺癌有哪些治疗方案作为一名职业策划师,针对肺癌这一严重疾病,我们需要提供一系列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尽早恢复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详细阐述肺癌的治疗方案,分别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肺癌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将肺癌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手术适用于早期肺癌,对于晚期肺癌效果较差。

手术分为肺叶切除和肺全切除两种,具体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手术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和耐受力,手术后恢复期较长,也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使用高能射线或粒子束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适用于早期肺癌和转移灶较少的晚期肺癌。

放射治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也可以单独作为治疗手段。

副作用包括皮肤瘙痒、口干、恶心、呕吐等,放射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化疗化疗是通过给予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化疗适用于晚期肺癌和转移灶多的肺癌患者。

化疗副作用较明显,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剂量的控制。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它是通过靶向药物来针对特定的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靶向治疗适用于EGFR、ALK 等癌细胞表达基因突变的患者。

靶向药物可以控制肺癌的生长和扩散,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治疗费用较高。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主要适用于晚期肺癌和转移灶多的患者。

免疫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免疫反应过度,导致免疫性炎症等,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调节。

六、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杀死癌细胞,同时也可以辅助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需要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并遵循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肺癌早期治疗最佳方案

肺癌早期治疗最佳方案
3.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执行。
4.监测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五、方案总结与评估
1.定期对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分析治疗结果,为后续患者提供参考。
2.评估方案实施效果,包括患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生活质量等方面。
3.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
-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分期。
2.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对于Ⅰ期和部分Ⅱ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包括肺叶切除、楔形切除等。
-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理结果,给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
-综合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免疫治疗: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选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
4.心理干预与支持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鼓励患者参加病友会、康复活动等,促进身心健康。
四、方案执行与监测
1.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明确治疗时间、药物剂量、检查项目等。
4.心理干预与支持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3)鼓励患者参加病友会、康复活动等,促进身心健康。
四、方案执行与监测
1.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明确治疗时间、药物剂量、检查项目等。
2.定期评估患者病情、治疗反应及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
六、结论
本方案为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套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治疗个体化、人性化,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本方案还需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临床实践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病理学诊断无明显可确认之肺外原发癌灶,必须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方能确立病理学诊断:(1)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2)行开胸探查、肺针穿刺或经纤维支气管镜检采得肺或支气管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支气管肺癌者;(3)颈和腋下淋巴结、胸壁、胸膜或皮下结节等转移灶活检,组织学表现符合原发支气管肺癌,且肺或支气管壁内疑有肺癌存在,临床上又能排除其它器官原发癌者。

2.细胞学诊断痰液、纤维支气管镜毛刷、抽吸、冲洗等细胞学标本,镜下所见符合肺癌细胞学标准者,诊断可以确立。

需注意除外上呼吸道甚至食管癌肿。

3.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可以确立临床诊断:(1)X线胸片见肺部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阴影,其边缘呈脑回状、分叶和细毛刺状,并在短期内(2-3个月)逐渐增大者,尤以经过短期积极药物治疗后可排除结核或其它炎性病变者;(2)节段性肺炎在短期内(一般为2-3个月)发展为肺不张,或肺叶不张在短期内发展为全肺不张者,或在其相应部位的肺根部出现肿块,特别是生长性肿块者;(3)上述肺部病灶伴远处转移,邻近器官受侵或压迫症状表现者,如:邻近骨破坏、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短期内发展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同侧喉返神经麻痹(排除结核和主动脉病变后)和颈部交感神经节(排除手术创伤后)、臂丛神经、膈神经侵犯症等。

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

(二)证候诊断1.肺脾气虚证:久嗽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脉沉细。

2.肺阴虚证:咳嗽气短、干咳痰少、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声音嘶哑、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咳嗽气短而不爽、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痞块疼痛拒按、唇暗,舌紫暗或有瘀血斑、苔薄、脉弦或涩。

4.痰热阻肺证:痰多嗽重、痰黄黏稠、气憋胸闷、发热、纳呆、舌质红、苔厚腻或黄、脉弦滑或兼数。

5.气阴两虚证: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口干发热、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有时心悸、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有齿痕、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清半夏、陈皮、桔梗、生苡仁、川贝、杏仁等。

2.肺阴虚证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推荐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

麦冬、生地黄、牡丹皮、山萸肉、五味子、盐知母、浙贝母、全瓜蒌、夏枯草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尾、赤芍、仙鹤草、苡仁、夏枯草、元胡、贝母、莪术等。

4.痰热阻肺证治法:清热化痰,袪湿散结。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党参、生苡仁、杏仁、瓜蒌、黄芩、苇茎、金荞麦、鱼腥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

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生黄芪、沙参、麦门冬、百合、元参、浙贝、杏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

6.对症加减咳嗽:加杏仁、桔梗、贝母、紫菀、甘草等。

咳血:加仙鹤草、茜草、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炭等。

胸痛:加元胡、威灵仙、白芍、白屈菜、白芷、徐长卿等。

胸水:加葶苈子、茯苓、猪苓、龙葵、车前草、椒目等。

发热:加银柴胡、丹皮、地骨皮、青蒿、知母等。

7.辨病用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2~3味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白石英、半枝莲、半边莲、鱼腥草、金荞麦等。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益肺清化膏/颗粒、金复康口服液、鹤蟾片、威麦宁胶囊、康莱特软胶囊、紫龙金片、消癌平片、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养正消积胶囊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等。

(四)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五)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

(六)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如足浴法治疗肢体麻木,耳穴埋豆法治疗恶心呕吐等,也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适当的中医诊疗设备以提高疗效,如射频肿瘤治疗仪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拟订。

(八)护理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治疗情况根据根据症状出现的情况记录。

详见附件1。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疗前/疗后)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1/32.生存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详见附件2。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评分情况比较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分或没有变化;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3.客观疗效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评定标准:a.目标病灶的评价CR完全缓解: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

PR部分缓解: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PD病变进展: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SD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

b.非目标病灶的评价:CR完全缓解: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IR/SD未完全缓解(incomplete response)/病变稳定: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持续存在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

PD病变进展:出现新病灶和/或非目标病灶明确进展。

(二)评价方法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中医证候中医证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肺癌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评价,详见附件1。

2.生存质量主要采用KPS评分评价,也可以通过观察美国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L4.0版)、ECOG评分等作为参考。

详见附件3、4。

3.客观疗效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详见附件5。

4.化验指标血象、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的相关要求执行。

附件1.症状分级量化—6 —附件2.KPS评分标准附件3.美国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L4.0版)【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7 —【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附件4.ECOG评分标准—8 —附件5RECIST评价标准⑴肿瘤病灶的测量①肿瘤病灶的定义:a.可测量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常规检测条件下病灶最大径≥20mm或螺旋CT检测最大径≥10mm。

b.不可测量病灶:小病灶(常规检测条件下直径 <20mm或螺旋CT检测最大径<10mm )和其它真正不可测量的病灶,包括骨病变、脑膜病变、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炎性乳癌、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肿块、囊性病变等。

注:不再沿用“可评价病灶”概念。

所有数据使用标尺或卡尺测量并记录,并以公制米制表示。

所有基线测量应该尽可能在接近治疗开始前完成,至少要在治疗开始前4周内。

②测量方法:基线状态和随诊应用同样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病灶评估。

如果影像学方法和临床查体检查同时用来评价疗效时,应以前者为主。

临床查体:可触及的表浅病灶如浅表淋巴结或皮肤结节,皮肤病灶应用标尺标记大小制成彩色照片存档。

a.X片胸片:肺实质内清晰明确的病灶可作为可测量病灶,但仍推荐CT扫描的方法。

b.CT和MRI:是目前最可靠、重复性最好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于胸、腹和盆腔,常规CT和MRI用10mm或更薄的层厚连续扫描,螺旋CT用5mm层厚连续重建模式完成,而头颈部及特殊部位的扫描方案应个体化制定。

注:CT扫描原则上要求最小的病灶不应该小于2倍的扫描层厚。

没有禁忌症的一般应给予静脉对比增强,以区别血管和软组织与邻近肿瘤组织。

每次必须再相同的窗位进行病灶测量。

建议使用螺旋CT扫描。

c.超声捡查:当试验研究的终点目标为客观肿瘤疗效时,超声波不能用来作为评价手段。

仅可用于测量表浅可扪及的淋巴结、皮下结节和甲状腺结节,亦可用于确认临床查体后浅表病灶的完全消失。

d.内窥镜和腹腔镜:作为客观肿瘤疗效评价至今尚未广泛应用。

但这种方法取得的活检标本可证实病理组织上的CR。

e.肿瘤标志物:不能单独用来评价疗效。

但治疗前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水平时,治疗后评价CR 时,所有的标志物需恢复正常。

⑵肿瘤治疗疗效评价—9 —①基线状态评价:为了评价客观疗效,对基线状态的肿瘤总负荷进行评估,以便与治疗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对于临床药物研究来说,只有在基线状态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才能进入研究。

如果可测量病灶为孤立性病灶需要组织/细胞病理学证实。

a.目标病灶:应代表所有累及的器官,每个脏器最多选择5个可测量的病灶,全身病灶数最多10个,作为目标病灶在基线状态评价时测量并记录。

目标病灶应根据可测量病灶最大径和可准确重复测量性来选择。

所有目标病灶的长度总和称为基线状态的最大径之和。

b.非目标病灶:所有其它病灶(或病变部位)作为非目标病灶并在基线状态时记录,不需测量的病灶在随诊期间要注意其存在或消失。

②疗效评价标准a.目标病灶的评价CR完全缓解: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

PR部分缓解: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SD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

PD病变进展: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b.非目标病灶的评价:CR完全缓解: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IR/SD未完全缓解(incomplete response)/病变稳定: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持续存在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

PD病变进展:出现新病灶和/或非目标病灶明确进展。

—10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