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原电池中的盐桥换成铜导线后电流表指针还会偏.
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反偏的原因

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反偏的原因
当我们闭合一个开关时,有时会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出现反偏的情况。
这种现象
通常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初始电流:当我们闭合一个开关时,电路中的电流并不会立即达到稳定状态。
在闭合瞬间,电流会经历一个瞬时的上升过程。
这时电流表指针可能会显示一个较高的数值,然后逐渐回到稳定的数值。
这种反偏现象是由于电流瞬间增大所引起的,但通常只会持续很短的时间。
2. 电源电压:电流表的读数是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降实现的。
如果在闭合开
关时电源电压有所变化,电流表指针可能会出现反偏。
例如,如果电源电压有瞬时的波动,导致电流表读取到一个较低或较高的值,这将导致指针的反向偏移。
3. 电流方向:电流表指针的偏移可能也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如果电流方向与电
流表的预设方向相反,指针将会指向反方向。
这可能是由于电路中其他元件的配置或接线错误所导致的。
4. 故障电路:电流表指针的反偏还可能是由于电路中出现故障引起的。
例如,
电流表内部元件的损坏、触头接触不良或线圈短路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指针显示错误的读数。
综上所述,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反偏的原因可能涉及电流的初始瞬时变化、
电源电压波动、电流方向与预设方向的不一致,以及电路的故障。
如果我们遇到了电流表指针反偏的情况,需要仔细检查以上可能的原因,并逐一排除,以确保读取准确的电流值。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4章 《电化学基础》测试试题(含答案)

II.(1)氨化硅抗腐蚀能力很强,但易被氢氟酸腐蚀,氨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一种铵盐,此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
D.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3
9.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3)③中被腐蚀的金属是__________。比较①、②、③中纯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用序号回答)
19.如图所示的装置,电源为Zn-MnO2干电池,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甲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e极附近显红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3.蓄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分别起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作用,某电池分别在放电和充电时发生的反应:Fe+NiO2+2H2O Fe(OH)2+Ni(OH)2,下列对该电池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放电时,Fe是负极,NiO2是正极
B.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Fe+2OH-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电极是(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新教材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检测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新教材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卷I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下列事实可证明NH3·H2O是弱碱的是()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铵盐受热易分解C. 0.1 mol·L-1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D. 0.1 mol·L-1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和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滴定结果无影响B.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都需要润洗,否则引起误差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加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D.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会引起误差3.盐类水解的过程中,下例说法错误的是()A.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B.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C.溶液的pH发生改变D.生成了弱电解质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 +12X 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
若将1.0 mol 的HX(g)通入体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 . 5%B . 17%C . 25%D . 33%5.氯原子对O 3分解有催化作用:①O 3+Cl===ClO +O 2 ΔH 1,②ClO +O===Cl +O 2 ΔH 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③O 3+O===2O 2 ΔH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反应O 3+O===2O 2的ΔH =E 1-E 3B . 反应O 3+O===2O 2的ΔH =E 2-E 3C . O 3+O===2O 2是吸热反应D . ΔH =ΔH 1+ΔH 26.在2A +B===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 )A .v (A)=0.5 mol·L -1·s -1B .v (B)=0.3 mol·L -1·s -1C .v (C)=0.8 mol·L -1·s -1D .v (D)=1.0 mol·L -1·s -1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正确的是(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8.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则25 ℃时,反应X +3Y2Z的平衡常数为()A. 500B. 600C. 1 200D. 1 600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有发光现象B.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燃烧一定要放出热量10.关于下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 2H(g) +2X(g)===2HX(g)ΔH3<0B.途径Ⅰ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C. 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D.途径Ⅰ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11.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X和Y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 (g),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X和Y的物质的量之和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的转化率为()A. 40%B. 50%C. 60%D. 70%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在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问题的背后

实验中,还可以用干电池、水果电池代换锌铜原电池,结果依然类似。 可见,实践是获取真知的最可靠途径,其过程也并不复杂。这不禁让人想起 《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反思上述教学现象,为什么会有人“想了好久没有头绪”,却始终没有想着 去做个实验看看呢? 应该说,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影响。 首先从客观方面看,某些教辅书刊以及网络信息的表述不一,是产生误导的 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右面这个为许多中学师生熟悉的 实验装置图,其中象征“电流表的指针”就很容易使人 误以为是该电池工作时“指针”的实际偏转方向,甚至 这种认识被“以讹传讹”不断扩散并强化。 此外,就是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中,忽视了动手实验 对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常常被无意中虚化。我们不能不感谢现代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所带来的巨大便捷,
A
×
2、为介绍金属的电化学防护原理,有书上介绍检测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的方法时采取电压表与原电池串联的方式(见右 图),这显然不合适。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通 常大于几千欧),这就相当于使电路“断路”。
如果想测定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是想间接 证明该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应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电压表。(如下图)
2/4
可同时我们也不能不谨防对“科技、文化快餐”的过分依赖和盲从。科学教育的 目标不仅仅是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或实验的操作要领,更重要的是以 科学的态度去学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事实上,任何理 论一旦脱离实践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没有科学价值可言。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电能专题训练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模拟——化学能与电能一、选择题1.(2022·浙江金华·二模)固体电解质是具有与强电解质水溶液相当的导电性的一类无机物,一种以RbAgals 晶体为固体电解质的气体含量测定传感器如图所示,固体电解质内迁移的离子为Ag +,氧气流通过该传感器时,2O 可以透过聚四氟乙烯膜进入体系,通过电位计的变化可知2O 的含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银电极为负极,多孔石墨电极为正极B .2O 透过聚四氟乙烯膜后与3AlI 反应生成2IC .多孔石墨电极附近发生如下反应:2I 2Ag 2e 2AgI +-=++D .当传感器内迁移2mol Ag +时,有标准状况下222.4LO 参与反应2.(2022·江苏·模拟预测)利用电解可以实现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同时可以将甲烷转化成乙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时,电极A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B .电解时,O 2-由电极B 向电极A 迁移C .电极B 上的反应式为:2CH 4+4e −+2O 2-=C 2H 4 +2H 2OD .若要脱除1mol NO 2,理论上需通入CH 4的物质的量为2 mol3.(2022·河南郑州·二模)钛铁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航天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下图是以二氧化钛、氧化亚铁混合粉末压制的块体和石墨坩埚分别做电极材料,以CaCl 2熔盐为离子导体(不参与电极反应)制备钛铁合金的电解装置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坩埚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B.通入Ar气主要是为了保护石墨坩埚不被氧化C.TiO2发生的电极反应为:TiO2-4e-=Ti+2O2-D.每生成16.0g TiFe2时,流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大于4.48LMoS)中的钼4.(2022·辽宁·模拟预测)天津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吡啶()中的氮原子与二硫化钼(2原子可结合形成的复合体系,该复合体系可用作全pH范围内的电解水析氢催化剂,某电极的催化原理如图所示(Pyridinic N表示吡啶中的氯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复合催化剂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B.催化过程中钼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C.该复合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也能起催化作用D.图中表示的过程是阴极的变化过程5.(2022·广东·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一模)利用电解法将CO2转化为CH4的原理如图所示(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且完全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H O+4e=4H+OA.电极a上的反应为-+22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Na2SO4溶液浓度增大C.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每转移1 mol电子,此时生成的O2和CH4的质量比为4∶16.(2022·河北·模拟预测)某Li—CuO二次电池以含Li+的有机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时的工作原理为2Li+CuO=Li2O+Cu。
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的原因

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的原因
嘿,你问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的原因啊?这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呢。
一种可能呢,是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了。
就像电池装反了一样,那肯定不行嘛。
电流本来应该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果接反了,电流表指针可不就反向偏转了。
比如说,你在做实验的时候,一着急就把电流表的接线给接错了,那指针很可能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跑。
还有啊,可能是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发生了改变。
比如说,有个电路里有个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电流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时候电流表没调整好,指针也可能反向偏转。
就好像一辆车本来朝着一个方向开,突然掉头了,那车上的指南针可能就会乱指。
另外呢,电流表本身可能有问题。
比如说,电流表内部的线圈或者指针出了故障,也可能导致指针反向偏转。
这就像一个手表坏了,指针可能就会乱转。
给你讲个例子哈。
我有个同学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电流表的指针突然反向偏转了。
他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
还以为是电流表坏了。
后来仔细检查了一下,才发现是自己把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了。
他赶紧把线换过来,指针就正常了。
从那以后,他做实验就特别小心,每次都要检查好几遍接线是否正确。
所以说啊,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的原因有很多呢。
咱在使用电流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接线是否正确,还要注意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如果发现指针反向偏转,不要慌张,好好检查一下,肯定能找到原因。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实际应用中,都要小心谨慎,这样才能用好电流表,不出错哦。
原电池“盐桥”实验异常现象的思考

原电池“盐桥”实验异常现象的思考原电池“盐桥”实验异常现象的思考论文导读::中学教材中介绍的原电池,主要侧重于讲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强调电解质导电、电子产生及在导线中流动的回路,实际使用中还要考虑许多复杂因素,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异常现象。
通过对原电池电流逐渐减弱的探讨,引入盐桥的知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引发了“盐桥”与“金桥”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原电池,虹吸管,盐桥,金桥原电池“盐桥”实验是原电池工作原理中的一个台阶,按照探究教学模式,引发了一系列异常现象的思考。
1原电池实验存在的异常现象探究[实验1] [1]: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导线中间连接灵敏电流计,再将锌片与铜片插入稀硫酸的烧杯中(如图1),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中我们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开始时偏转很大,然后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最终又没有电流通过;若接入小灯泡重做此实验,同样发现,小灯泡开始很亮,然后慢慢变弱,一会儿就熄灭了。
这是为什么?在高一必修2的教学中,老师只讲授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强调了电子在导线中流动的回路。
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
1.1单液原电池Zn∣H2SO4∣Cu电流逐渐减弱的原因[实验1]的实验为什么电子流出的越来越少?分析其原理(如图1),学生很容易发现氢气小气泡在铜片上的汇聚虹吸管,阻碍了铜片上的电子与溶液中的H+接触。
有学生提出改用不生成气体的电解质,如CuSO4溶液。
1.2单液原电池Zn∣CuSO4∣Cu电流逐渐减弱的原因[实验2]:将图1实验中的电解质稀硫酸改为CuSO4溶液(参见图2),实验发现仍然存在同样问题:电流计指针开始时偏转很大,然后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最终又没有电流通过;同时发现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
分析:教师教学用书[2]介绍:“由于锌片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难以避免溶液中有Cu2+在锌片表面被直接还原,一旦有少量铜在锌片表面析出,即在负极(锌)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负极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
电流表指针反偏的原因

电流表指针反偏的原因
电流表指针反偏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原因:
1、将电表接反,即没有按照电流自“+”接线柱进入,从“-”接线柱流出。
2、实际电流和电压超出电表的最大量程所致。
电流表是指用来测量交、直流电路中电流的仪表。
在电路图中,电流表的符号为"圈A"。
电流值以“安”或“A"为标准单位。
电流表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而制成的。
电流表内部有一永磁体,在极间产生磁场,在磁场中有一个线圈,线圈两端各有一个游丝弹簧,弹簧各连接电流表的一个接线柱,在弹簧与线圈间由一个转轴连接,在转轴相对于电流表的前端,有一个指针。
指针偏转。
由于磁场力的大小随电流增大而增大,所以就可以通过指针的偏转程度来观察电流的大小。
这叫磁电式电流表,就是我们平时实验室里用的那种。
一般可直接测量微安或毫安数量级的电流,为测更大的电流,电流表应有并联电阻器(又称分流器)。
主要采用磁电系电表的测量机构。
分流器的电阻值要使满量程电流通过时,电流表满偏转,即电流表指示达到最大。
对于几安的电流,可在电流表内设置专用分流器。
对于几安以上的电流,则采用外附分流器。
大电流分流器的电阻值很小,为避免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附加于分流器而引起误差,分流器要制成四端形式,即有两个电流端,两个电压端。
例如,当用外附分流器和毫伏表来测量200A的大电流时,若采用的毫伏表标准化量程为
45mV(或75mV),那么分流器的电阻值为0.045/200=0.000225Ω(或0.075/200=0.000375Ω)。
若利用环形(或称梯级)分流器,可制成多量程电流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把原电池中的盐桥换成铜导线后电流表指针还会偏转
增城市仙村中学 汤燕春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中,有一个丹聂耳电池――锌铜电池。
其实验步骤如下:用一个装有饱和氯化钾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 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 4溶液连接起来,将锌片和铜片
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取出盐桥,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并附有一个实验装置图。
我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步骤以及装置图进行实验,可以观察到:有盐桥存在的时候,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即有电流通过电路,取出盐桥则无电流通过。
然而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将盐桥换成铜线,电流表是否偏转?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我也搞不清楚,因为从来没有尝试过。
带着疑问,我马上进行实验。
当把盐桥换为铜导线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电流表指针同样发生偏转,且产生的电流较大。
面对学生那疑惑而渴求的目光,我是爱莫能助,因为我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根据电解质溶液导电理论,电解质溶液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导电。
换成铜导线后,难道阴阳离子能通过铜导线而使溶液保持电中性或者电子能通过溶液而导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后我又重新设计了实验来验证。
[实验一]装置及溶液见下图,将图1中的盐桥换为铜线,并接上电流表,发现两个电流表都有读数,且指针都向相同的方向偏转,且电流表上的读数一样,此实验证明了铜导线中确实有电流通过,且电子由锌片流出(a →b ),铜导线中电子流向为c →d
ZnSO 44溶液-
锌铜原电池装置图1
-
ZnSO 44溶液
是否由于ZnSO 4溶液中Zn 2+水解溶液呈酸性,而此时原电池实际上是由Zn 片
作负极,Cu 片作正极,H 2SO 4溶液构成原电池呢?所以我又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装置及溶液如下图,此时电解质溶液就只有ZnSO 4溶液,此时
电流表同样偏转,此实验证明由锌作负极,铜作正极,ZnSO 4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组成了原电池。
我又将ZnSO 4溶液换成了KCl 溶液,即实验三,发现电流表仍有读数。
[实验三]
在这个实验条件下,没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上述实验说明了电流的产生并不是ZnSO 4溶液中Zn 2+水解溶液呈酸性而由锌
作负极,铜作正极,ZnSO 4溶液组成了原电池。
但是为什么还产生电流呢?是不是还存在别的反应?联想到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不是跟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呢?于是又设计了实验四进行验证。
此时同样有电流产生,且电子方向也是从锌片流出(a →b ),铜导线中电子流向是c →d 。
[实验四]
后来我又做了大胆的尝试,将铜导线导线换成镁片,为了防止镁片跟CuSO 4溶液反应,故将CuSO 4
溶液的烧杯一边与电流表相连的镁片换成铜导线。
装置如
图4KCl
下图:
[实验五]
此时观察到电流的方向跟实验四的方向相反,即电子从镁片流出(d→c)。
并且观察到镁片快速溶解,很快有白色沉淀生成。
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并加少量蒸馏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白色沉淀是Mg(OH)。
并且右边烧杯中与
2
镁片相连的铜导线上有铜析出,与锌片相连的铜片溶解。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到:此时左边烧杯中同样是一个原电池,因为镁比锌的金属性活泼,所以此时镁作负极,电子从镁流出(d→c),锌作正级。
跟实验四中电流方向相反。
右边烧杯中与镁片是相连的铜导线作为电解池的阴极有铜析出,与锌片相连的铜片作为阳极铜片溶解。
证明了左边就是一个原电池右边是溶液电解池。
一个含有CuSO
4
实验四和实验五证明了实验一中,即将盐桥换上铜导线产生电流确实跟锌片的吸氧腐蚀有关。
我的实验探究也到此为止,没有深究下去了,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彻底弄清楚:为什么把原电池中的盐桥换成铜导线后电流表指针还会偏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