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9年建国——现在)

专题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9年建国——现在)一、分期1、过渡时期: 1949年建国——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66年文革前3、十年文革时期: 1966年——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现在二、成就:(一)、过渡时期(1949——1956)或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A经济成就(一)实施一五计划(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成就: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建成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川藏、青藏公路全新通车1956年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验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2、三大改造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方式: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
改造的目的: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改造的实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
意义: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政治建设成就①举行开国大典,成立了新中国。
②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③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政权。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⑤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经济建设: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失误: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农村公社化运动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等左倾错误。
中考政治知识点民族精神

中考政治知识点民族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存。
前人的体会是可以鉴戒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政治知识点民族精神,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政治考点复习: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与表现01(一)原因精神的气力是无穷的。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核,面临种种灾害,但从来没有在艰巨困苦眼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溺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养、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坚固精神纽带,是鼓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02(二)表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奋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中考政治考点复习:民族精神的品行民族精神的品行、丰富和发展01(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行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期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02(二)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3. 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中考政治考点复习:民族精神的内容与作用01(一)民族精神的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光辉光辉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大胆、发奋图强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企图精神的人民。
02(二)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二 政治——从专制到民主

历史专题复习二政治——从专制到民主专题解读:世界古代史上,在大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君主专制制度,以中国秦朝为代表。
在海洋文明为代表的古希腊古罗马诞生了奴隶制民主共和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之源。
近代欧美,通过资严经济革命形成了北较民主的政治制度。
伴随着西方工业化对世界的影响,建立民主制度成为世界制流。
新中国成生后,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改革开技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发展。
从古代到近现代,从西方到东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
一、古代中国专制思想与实践线索一战国末期法家——韩非子1.主张法治、改革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思想集大成,其理论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线索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1.专制主义: 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 思想上,“焚书坑儒”政策。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服从中央。
2.秦朝是封建专制国家(国体),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政体)。
3.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近现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实践线索一戊戌变法一一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著书立说,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深的因循守旧,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维新变法思想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但百日维新的政治实践中,未能体现。
线索二辛亥革命一一民主共和的实践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人人心。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0.桥梁不但连接交通,有的还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 下列桥梁中,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辛的有( B ) ①赵州桥 ②泸定桥 ③卢沟桥 ④武汉长江大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 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 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 国”的含义是( D )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16.张敏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 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 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了拉 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精锐师团,取得抗战 以来最大胜利。该战役为( B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考点五 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 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 神
1. 台儿庄 战役(国民党抗战战例):1938年春,日军从 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 指挥军队将一路日军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 阻止在山东台儿庄。经过激战,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 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 百团 大战(共产党抗战战例):为粉碎敌人的“囚 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 彭德怀 指挥下,在 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 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这是抗战 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 最大规模 战役。
1.背景:日本占领东北,又侵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 中共长征到达陕北,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 联共抗日,遭拒绝。 2.概况: 1936 年12月12日, 张学良 、杨虎城扣 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结果: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 周恩来到西安 调停,西安事变得到 和平 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 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4.影响(历史作用):十年内战(1927~1936年)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物和民族精神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物和民族精神⼀、主要⼈物活动及评价1、孙中⼭——中国民主⾰命的伟⼤先⾏者①⾟亥⾰命前:a、1894年创建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团体——兴中会;b、1905年建⽴起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制定民主⾰命纲领——三民主义;②⾟亥⾰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妥协退让,辞去临时⼤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命胜利果实。
④第⼀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年召开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次合作;c、1924年建⽴黄埔军校;d、1925年孙中⼭逝世。
2、邓⼩平——中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①⼟地⾰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别⼭,开辟了⼤别⼭⾰命根据地。
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实⾏改⾰开放政策,提出“⼀国两制”的构想,形成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于⼀切,坚定⾰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主、实事求是,⼀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民群众,同⼈民群众⽣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的精神。
4、抗⽇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延安开始成为中国⾰命的重⼼是在( A )红⼀⽅⾯军到达陕北后7、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民利益⾼于⼀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忘死的⾰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昂⼠⽓的⾰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切的⾰命忠诚精神;⑤为了⼈类和平与正义事业⽽奋⽃的国际主义精神。
2019-2020年中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9-2020年中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1、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2、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分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
二、列强侵华与抗争(1840—1953)1、手段: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2、军事侵略----近代六次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南京条约》,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150多万平方公里)③《马关条约》向中国资本输出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南京条约》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灭亡中国条约。
4、经济侵略:①甲午战争前,商品输出②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方法:开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5、文化侵略--设教堂、传播宗教、办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推行殖民奴化教育。
6、百年巨变启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部抗争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是一部探索史,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初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梳理

初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梳理初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梳理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政治网为大家整理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梳理,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1.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团结,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3.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4.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6.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考验,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苦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7.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精神有哪些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9.培育民族精神如何才能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10.青少年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梳理,大家一定要仔细琢磨,理解,才能取得好成绩哦!。
中考政治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复习

一次, 一次,小雅和同学们在一起辩论什么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小刚提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①小刚提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小 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 乐的崇高志趣; 小华提出:死生有命, 乐的崇高志趣;③小华提出: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思想; 小洁提出: 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思想; ④小洁提出: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请你 帮助小雅作出正确的选择( B 帮助小雅作出正确的选择(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 . . D.①②③ .
10.同学甲的说法是错误的,同学乙的 说法是正确的。 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 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 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来感受体验 一、下面是中国设计师孙明设 计的含有“汉字书法元素”的奥运 招贴画《更高、更快、更强》。 1.对这一 幅招贴画 的风格你 欣赏吗? 为什么?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 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 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 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5年现众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 年现众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 评选中,由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 评选中,由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以极高 的得票率获得一等奖,并荣获特别大将。 的得票率获得一等奖,并荣获特别大将。许多 人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观看感受, 人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观看感受,还有不 少人为之感动落泪。《千手观音》的成功,你 少人为之感动落泪。 千手观音》的成功, CD 受到的启示是( 受到的启示是( ) A.我国已形成全社会同情残疾人 A.我国已形成全社会同情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我国已形成全社会同情残疾人、 的氛围 B.弘扬民族文化就要抵制外来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就要抵制外来文化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 的花园中的一颗璀璨的奇葩 D.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的精神财富 具有强大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一、主要人物活动及评价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①辛亥革命前:a、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1905年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d、1925年孙中山逝世。
2、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土地革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延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在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
5、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6、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7、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9、“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10、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舍生取义、自觉奉献。
11、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2、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13、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