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02
03
04
献血的意义
保障血液安全供应、促进社会 公益事业等。
献血的条件和流程
年龄、健康状况、献血间隔等 规定,以及献血前的准备和献
血后的注意事项。
输血的原则
根据病情和血型进行匹配,避 免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的风险
感染、过敏、溶血反应等潜在 风险,以及输血后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
THANKS
谢谢
血液检测的意义
评估健康状况、诊断疾病、监测治疗 效果等。
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血液疾病,使 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
手术治疗
如骨髓移植、脾切除等 ,用于治疗某些血液疾
病。
放疗和化疗
针对特定类型的血液肿 瘤进行治疗。
支持治疗
如输血、营养支持等, 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
活质量。
献血和输血
01
白血病
总结词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异常白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生,影响正常血细胞 的生成,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
详细描述
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其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症 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骨痛等。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骨髓 移植等。
血小板减少症
总结词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止血功能下降,容易出血和止血 困难。
03
02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电解质 、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等 ,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 义。
03
CHAPTER
血液的功能
运输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液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输送到肺部进行排出。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
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图)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4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5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6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P76表)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A、B、O 、AB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三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功能:① 运输O2、CO2 ② 缓冲pH
(二)
红细胞生理特征
1.可塑性变形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血沉): 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男性:0 15mm/h 女性:0 20mm/h
影响ESR因素: 白蛋白减少 球蛋白增多 纤维蛋白增多
没有天然抗体,通过体液免疫获得抗R h抗体
第一次输血:
R h阴性 R h抗体 R h抗原
第二次输血:
R h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 R h抗原 血液凝集
2 ABO血型的分子学基础
血型是先天遗传的,A与B基因是显性,O基因是隐 性.一对染色体中只能有三个中的两个基因.A型血, 表现型是A,基因可能是AA或AO
凝集素(agglutinin) :
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
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
抗A血清
抗B血清
抗A血清
抗B血清
A型血
抗A血清 抗B血清
B型血 抗A血清 抗B血清
O型血
AB型血
(二)R h 血型系统
R h阳性:红细胞上含有D 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99%属R h阳性
R h阴性:红细胞上缺乏D 抗原 R h 血型特点:
(二)血小板生理特性
1、粘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2、释放
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α-颗粒 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
3、聚集 血小板相互粘着 4、收缩 5、吸附 吸附血浆中的凝血因子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
一、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 (1) 血管收缩 (2) 血小板血栓形成(初步止血) (3) 血液凝固(加固止血)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
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
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
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
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1. 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忽见一个叫化子,一条腿肿得如腰一般粗大,并且烂的血液淋漓,当路躺着。
”许地山《空山灵雨·鬼赞》:“我们赞美你,因为你听见赞美的时候再没有血液在你底脉里颤动。
”2. 比喻主要的成份或力量。
张长弓郑士谦《边城风雪》第八章:“这是革命肌体里的新鲜血液。
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与水相比,以水的粘滞度为1
血液相对粘滞度为4 5,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 血浆相对粘滞度为1.6 2.4 (血浆蛋白含量)
(三)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能力。
晶体渗透压 组成 主要为Na+、Cl-、糖 压力 • 大(300 mOsm/kg) 占99.6%
释
放
肝素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
4、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最 强。
巨噬细胞主要功能: ①吞噬细菌和异物以及体内衰老和受损的细胞; ②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③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5、淋巴细胞
主要功能:
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白细胞渗出: 伪足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白细胞通过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并 伪足 借助这种运动,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 趋化性: 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发生运动的特性。
(三)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1.中性粒细胞 主要功能:吞噬和清除外来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急性化脓性炎症。
血量:全身血液的总量。
循环血量:血量中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
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处,流动很 慢。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1.050 1.060
(红细胞多,比重大)
血浆比重: 1.025 1.030 (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
(二)血液的粘滞性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①释放缩血管物质,使受损血管收缩,裂口缩小,有 利于出血停止; ②粘着、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堵塞出血口; ③释放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基本组成 (一)组成:血浆+血细胞 组成:血浆+ 血量(blood volume): 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 总和。 8%,体重为60kg的人 血量约5L 体重为60kg的人, 总和。7- 8%,体重为60kg的人,血量约5L 。
内环境(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运输功能: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功能 物质和 等 缓冲功能: 2)缓冲功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理化 环境(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 环境(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 蛋白质、离子) 值、糖、蛋白质、离子),是维持内 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
(一)形态 结构和数量 形态,结构和数量 形态
血小板
我国健康成人,血小板数量约为 万 我国健康成人 血小板数量约为10万-30万/ 血小板数量约为 万
(二)血小板的功能 二 血小板的功能
1 生理特性
(1) 黏附
(2) 聚集 生理性致聚剂: 生理性致聚剂: ADP、肾上腺素、5-HT、 、肾上腺素、 、 组胺等
2 红细胞渗透脆性
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 用的各种溶液中, 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 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0.85%NaCI溶液),高 溶液), 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85%NaCI溶液),高 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高渗或 低渗溶液。 低渗溶液。 临床上将以0.45 0.45临床上将以0.45-0.3% 的氯化钠溶液为正常 人红细胞的脆性。 人红细胞的脆性。 衰老RBC>刚成熟RBC RBC>刚成熟RBC; 衰老RBC>刚成熟RB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
血液与保健(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医学资料
1
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 胞组成。 血液的功能
概
述
(1)运输功能: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及代谢产物, 也是药物的载体。
(2)缓冲功能:含有多种缓冲物质。
(3)参与体温维持
(4)免疫防御功能: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 (5)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资料
28
血细胞的起源与分布示意图
医学资料
29
血细胞的起源与分布示意图
医学资料
30
3. 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红系祖细胞项红系钱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关 键环节: (1)受爆发式促进激活物(BPA)调节, 为一类糖蛋白。 (2)受红细胞生成素(EPO)调节,可促 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
医学资料
31
5
一、血液组成和血量
红细胞
血细胞(45%) 白细胞
血小板
水(91%) 蛋白(7%) 血浆(55%) 脂质(1%)、糖类(0.1%) 无机盐类(0.9%) 代谢产物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压积)
医学资料 6
血液各成分的比积
医学资料
7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液: 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
最小脆性 反映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医学资料
全部溶血
最大脆性
24
脆性范围
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1.概念: 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
下沉的特征。 男:<3mm/h 血沉:单位时间内红细胞沉降的距离 女:<10mm/h (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的指标
医学资料 25
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等渗溶液:以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此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0.9% NaCl称为生理盐水. 低渗溶液高渗溶液2.等张溶液: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等张溶液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
3.造血过程(hemopoiesis)及调节:造血过程也就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4.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简称纤溶: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5.血型(blood group)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6.凝集(agglutination) ----将血型不相容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其中RBC聚集成簇的现象(抗原抗体反应)。
7.凝集素(agglutinin)---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
主要由γ球蛋白组成,存在于血浆中。
8.循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
9.循环系统: 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10.渗透脆性:临床上以0.45% NaCl到0.3% NaCl溶液为正常人红细胞的脆性范围二、大题1.血液功能概述:①运输功能②缓冲功能③参与体温的维持④免疫防御功能⑤生理止血2.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运输作用③免疫作用④参与生理止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3.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吞噬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肝素、组织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 ,吞噬和消化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特异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体疫免疫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①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②参与血液凝固:局部凝血因子浓集,血小板磷脂表面(PF3)、抗肝素因子(PF4)、纤维蛋白原激活因子(PF2)③促进生理性止血5.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6.纤溶系统组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简称纤溶酶原,又称血浆素原纤溶酶(plasmin),又称血浆素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两个基本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血红蛋白(HB)
90g /升
诊断结果
贫血 炎症 流血不止 缺铁性贫血
版权所有
自我评价
1、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 B ) A、血红蛋白和血浆 B、血浆和血细胞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白细胞和红细胞 2、某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头晕无力。经血常规化验, 他的红细胞计数为5.5×1012 /L,那么,该患者可能患有什么 病?试说明理由。该患者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分?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1.5×10 11 ~ 最小 3.5×10 11
止血和加 速凝血
版权所有
技能训练: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患者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 A 红细胞计数(RBC) 3.0×10 12 升
/ B 白细胞计数(WBC) 15×109 升
/ C 血小板计数(PLT) 0.5×1011 升
功能:防御和保护 版权所有
功能:止血和凝血 版权所有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血细胞
结构体积(有无Fra bibliotek胞核)成年人正常值/升
红细胞 无核
3.5×1012 ~ 较大 5.5×1012
功能
运输氧气
白细胞 有核 血小板 无核
最大 5.0×10 9 ~ 防御功能 10.0×109
血液 的组成和功能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功能:运载血细胞, 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浆成分示意图
版权所有
1、哪种血细胞的数量最多? 2、各种血细胞分别有哪些形态特征?
版权所有
功能:运输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