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2.2血液和血型-冀少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

考点梳理

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的为血浆(约占55%);下层红色的为红细胞,中间交界面还有很薄的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浆

成分: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血细胞

项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形态特点较大,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比红细胞大

呈圆球状

最小的血细胞

形状不规则

结构特点没有细胞核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

正常值男:5.0×1012个/升

女:4.2×1012个/升

4~10×109个/升100~300×109个/升

功能运输氧气防御疾病止血、加速凝血病症过少:贫血过多:发炎过少:血友病

图示

【要点诠释】

1.血红蛋白

①特点: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血红蛋白。

②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 贫血

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一般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3. 发炎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

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

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二、血量与输血

1. 血量:成年人体内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 输血: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三、安全输血

1.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 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的人除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A型血和B型血。

四、倡导义务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典例剖析

例题1如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 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增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A B C D

思路分析:往新鲜的血液中放入抗凝剂后静置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最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应该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B试管中不增加任何物质,不分层,周围渗出的是血清。

答案:D

例题2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①的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

B. ②的数量最多,能够吞噬病菌

C. ③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 ①②③三种细胞中,只有③没有细胞核

思路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中,③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①个体最小,是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②是个体较大的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

答案:C

例题3 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血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我们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答案:C

例题4(昆明中考)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A. 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 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 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显红色

D. 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思路解析: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②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①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③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A错误;

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③血小板,B错误;

①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C错误;

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只有②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能用来做DNA 亲子鉴定,所以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是正确的。

答案:D

知识点晴

习题指导

5 白细胞必做(图线题)

6 血细胞必做(知识迁移)

7 红细胞选做(基础巩固)

8 血型选做(基础巩固)

9 义务献血选做(识记题)

10 综合必做(联系实际生活)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1. 小华从湛江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

A. 温度太低,保暖不足

B. 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

C. 营养补充不及时,能量不足

D. 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

2. 下图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正接受治疗的一幅图片,据央视新闻台报道:目前张丽莉语言流畅,情绪稳定,面带微笑,正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但体温稍高,伤口有点炎症。你认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时血液中()

A. 红细胞增多

B. 白细胞增多

C. 血小板增多

D. 血红蛋白增多

3.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患者要多吃的食物是()

A. 含钙和糖类较多的食物

B. 含铁和脂肪较多的食物

C. 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D. 含铁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4. 下图为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 ①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 ②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 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③的功能

D. 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5. 经医生确诊某患者为急性炎症,然后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则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象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白细胞数目)()

A

B

C D

6. 下表为某一学生的血液化验报告单,根据数据判断该生情况为()

医院检查科报告单No:0801008

姓名:康健性别:男年龄:16

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参考值

RBC(红细胞)4.2×1012个/L 3.5~5.5×1012个/L

WBC(白细胞)7.0×109个/L 4.00~10.00×109个/L

PLT (血小板)1.5×1011个/L 100.0~300.00×109个/L

A. 正常

B. 患缺铁性贫血

C. 出现炎症

D. 患白血病

7. 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缺乏、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主要原因是()

A. 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B. 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C. 血液中动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D. 血液中静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8. 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造成多人受伤、一些人遇难,大量伤员急需进行输血抢救。各大城市出现了踊跃为灾区人民献血的热潮。在ABO 血型系统中,下面四种输血方案最佳的是()

A. O型血输给A型血患者

B. O型血输给AB型血患者

C. O型血输给B型血患者

D. AB型血输给AB型血患者

9.我国提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是()

A. 未成年人

B. 体弱多病者

C. 老年人

D.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10.下表是对某高校高三学生进行体检后,发现部分同学被检测指标出现异常(-表示无,

样品检测项目部分学生检测结果

正常参考值范围甲乙丙

尿检葡萄糖----

蛋白质++---

红细胞+---

水95 96 95 95~97(g/100mL)无机盐 1.4 1.2 1.5 0.9~1.6(g/100mL)尿素 1.9 1.8 2.0 1.8~2.0(g/100mL)

血检

白细胞 6.8 5.3 13.0 4.0~10.0(×109个/L)红细胞 4.8 3.0 5.1 3.5~5.5(×1012个/L)血红蛋白130 80 140 110~160(g/L)

(1)正常尿液中除了大量水外,主要还有和。

(2)甲的尿液中出现了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处。

(3)医生依据乙血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都偏低,判断他可能患有。从平时的饮食方面,你给他的建议是。

(4)丙自述体检时扁桃体发炎,至今“嗓子”还疼。血检显示其,说明炎症仍存在,还需继续治疗。

答案

1. D 解析:西藏拉萨空气稀薄,氧气不足,使得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

2. B 解析:本题考查血液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白细胞是血细胞中个体最大的,能包围、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保护作用。教师张丽莉的伤口有点炎症,她的体内白细胞会增多。

3. D 解析: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与血量的多少、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多少无关,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只与血红蛋白有关,因此贫血患者要多吃含铁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4. D 解析:①是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病菌;②是血浆,能运输养料和废物;③是红细胞,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严重的还会造成贫血;④是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的功能;输血时血型不合③(红细胞)会凝集成团,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5.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患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变化。患炎症后,白细胞数目增加,消炎后下降到正常值。

6.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化验报告单的应用。RBC、WBC、PLT的检查结果均在参考值的范围内,所以属于正常。

7. A 解析:贫血患者是因为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其运输氧的能力差,影响体内正常生理活动,从而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

8.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应输同型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非O型血病人才能少量输O型血。

9. D 解析: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和发育的时期,不适合献血,55周岁以上的人群,体质开始下降,也不适合献血,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身体正处于壮年,各方面机能都较好,血液的质量也高,献血后恢复较快,适合献血。

10.(1)无机盐尿素(2)蛋白质肾小球(答肾小囊壁也可)

(3)贫血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答出吃含铁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答出具体的含铁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的名称,答出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蘑菇、芹菜、韭菜、菠菜、洋葱等任意一种都可)(4)白细胞数量增多

解析:(1)尿液的成分为水、无机盐、尿素,所以尿液中除了大量水,还有无机盐和尿素。

(2)尿液的形成中第一步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正常的原尿中没有蛋白质和血细胞,一旦出现则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3)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会导致贫血;由于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而且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人应当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白细胞可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当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复习提纲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2、这些营养物质是怎样在人体运输?(循环系统) 3、血液是什么组织?血液有什么功能? 4、为了科学研究,如何防止血液凝固? 5、加入防凝剂后,血液分哪几层?如何区别这两层?可以从颜色、 比较、透明度等方面考虑。可以找两个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代表血细胞和血浆,说出各自的组成和特性。 6、知识抢答,请看书回答:血浆有哪些物质组成?有什么功能? 7、血液有血腥味是什么原因? 8、血液有咸味是什么原因? 9、血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10、观察“人血涂片”,你能够找出不同血细胞的区别吗?先由三个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说说各自的特征,夸夸各自的作用。 11、下面开展小组间抢答竞赛,答案在书本上。红细胞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没有细胞核?三种血细胞中,哪个数量最多?哪个形状大?哪几个血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有什么 功能? 12、人体的红细胞缺少了会患什么病?白细胞有什么功能?白细胞多了说明了什么?白细胞少了,有可能患什么疾病?血小板有什么功能?血小板多了,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血小板多了,人体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 13、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贫血是什么回事?如何预防? 14、谁能够完成下表: 形状 大小 细胞核

数量 功能 异常情况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15、什么是血清? 16、如何区分血清和血浆? 17、人体中血细胞数量是相对稳定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数量是多少? 18、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讨论:红细胞数量与正常值相比较,是多了还是少了?说明该人可能患什么疾病?白细胞数量与正常值相比较,是多了还是少了?该人可能患什么疾病?血小板数量与正常值相比较,是多了还是少了?说明了什么?血红蛋白数量与正常值相比较,是多了还是少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这次解读,你会看懂自己的血液常规化验单了吗? 第二课时输血和血型 血液占体重比例是多少? 一次失血超过多少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 大量失血后,应该如何进行抢救? 人的血型会遗传吗?随着人的生长,你的血型会变吗? 人的常见血型分哪几种? 如何来鉴定人的血型?原理是什么? 我们在输血时,首先要做什么? 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2.2血液和血型-冀少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 考点梳理 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的为血浆(约占55%);下层红色的为红细胞,中间交界面还有很薄的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浆 成分: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血细胞 项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形态特点较大,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比红细胞大 呈圆球状 最小的血细胞 形状不规则 结构特点没有细胞核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 正常值男:5.0×1012个/升 女:4.2×1012个/升 4~10×109个/升100~300×109个/升 功能运输氧气防御疾病止血、加速凝血病症过少:贫血过多:发炎过少:血友病

图示 【要点诠释】 1.血红蛋白 ①特点: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血红蛋白。 ②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 贫血 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一般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3. 发炎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 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 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二、血量与输血 1. 血量:成年人体内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 输血: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三、安全输血 1.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 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的人除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A型血和B型血。 四、倡导义务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血型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血型知识点在生物学的学习中,血型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知识点。它不仅在生物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深入到医学、法律等各个领域。当我们谈论血型时,我们通常要涉及的是ABO和Rh 因子。 一、ABO血型 ABO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上存在的血型抗原,即A抗原和B抗原,这两种抗原与血清抗体产生的反应就构成了人的ABO 血型。目前人类共有四种基本ABO血型:A型、B型、AB型、O 型。 A型血:红细胞表面带有A抗原,血清中有B抗体。 B型血:红细胞表面带有B抗原,血清中有A抗体。 AB型血:红细胞表面带有A和B抗原,血清中没有抗体。

O型血:红细胞表面没有A、B抗原,血清中既有A抗体又有 B抗体。 二、Rh因子 Rh因子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上存在的抗原,能够与血清中相应的抗体产生反应,它是人类第二种常见的血型,在人类的出生率 问题上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Rh+:A、B和O三种血型分别带有Rh血型抗原。 Rh-:A、B和O三种血型都不带有Rh血型抗原。 三、血型的遗传规律 父母双方的基因决定了孩子的血型,血型的遗传规律非常简单,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A、B、O血型及Rh+、Rh-血型的基因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符号,如:A、B、O血型的基因符号分别是I A、I B、i,Rh+、Rh- 血型的基因符号是D、d。 2. 所有的基因有两个,从父母那里分别遗传一个,如:I A I B 表示A、B血型的双重等位基因,i i表示O型血的双重等位基因。 3. A、B血型的基因是等位基因,不互生,它们又均为隐性基因,只有在双重等位基因为I A I B时才能表现出来。而O型血的 基因为i i,为显性基因,所以只要拥有一个O型血的基因,就能 表现出O型血。 4. Rh+和Rh-也是遗传规律中的一部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 Rh+,则孩子有可能是Rh+或Rh-;如果父母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Rh-,则孩子可能是Rh-。 总的来说,了解血型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医学治疗以 及法律诉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相 关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血液——流动的组织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2)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含铁)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 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数量 细胞核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小,两面凹的圆盘状 最多 成熟后无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过少:贫血 白细胞 个体最大,可变形 最少 有 吞噬病菌, 防御和保护作用 过多:发炎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较多 无 止血和加速凝血 过多:血栓; 过少:异常出血 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是否低于正常值而判断患者是否贫血 第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血 液

注意: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把脉”“切脉”指动脉,四肢的“青筋”是静脉,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②血液的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①管壁极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③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 2.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的比较 3.不同类型血管出血情况及处理方法 4.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①注意: 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的原因: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只有活小鱼血管内的血液才流动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的目的: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的目的: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②实验结论:看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②毛细血管,这种血管是由①动脉分 支而来的,汇入到③静脉中(如图4-4-6)。 第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 一、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有本人拳头大小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腔之间左右相隔,上下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 2.心房、心室及其相连的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初中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下)知识点

1 第一章 平衡营养 合理膳食 能提供能量的:蛋白质、糖类、脂肪 一、营养物质 二、六种营养物质的功能 1、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2、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3、脂肪: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4、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5、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6、无机盐: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五、1 2、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长,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适于吸收营养物质)。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3、贫血:血液中血细胞数目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4、人体白细胞数量少,抵抗能力低;白细胞多,有炎症。 5、输血的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 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6、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气体重的7%~8%。一次失血超过30%(1200mL~1500mL )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400mL 以下),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7、三种血管的特点

8、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9、通过比较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10、联系实际了解心率和心输出量 1、心率: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2、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是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11、通过实验了解血型鉴定的方法 用A 型标准血清(含抗B 凝集素)和B 型标准血清(含抗A 凝集素),分别与受血者血液相混合, 12 13、心脏内血液流动方向:都是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14、淋巴循环的特点:单向流动 第三章 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 1

七年级生物血液的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血液的知识点 生物是一门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血液作为人体重要的 生命液体,在生物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那么,作为七 年级生物学的学生,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关于血液的知识呢?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七年级生物血液的知识点。 1.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四部分组成的。其中,血浆是由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电解质等物质组成的液体。 红细胞是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细胞,白细胞是维护人体免 疫系统的一类细胞,而血小板则是负责血液凝固的小型细胞片断。 2. 血液的功能 血液在人体内有多种重要的功能。首先,血液可以为身体各个 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其次,白 细胞可以为人体免疫系统提供保护,保障身体的健康。最后,血 小板则可以在创伤发生时凝结成血块,防止大量的血液流失。

在人类种群中,有4种主要的血型:A型、B型、AB型和O 型。这些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上不同的血型抗原所决定的。此外,每种血型还有相应的血型抗体,通常人体不会产生和自己血型相 同的血型抗体。 4. 血型配对原则 在献血或输血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血型配对原则来选择合适的 血型。通常来说,O型血可以给任何血型接受输血,而AB型血则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但是,A型血只能接受A型和O型血,B型血也只能接受B型和O型血。 5. 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精液、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其中, 血液传播是被认为最容易发生传染的一种途径,通过血液传播感 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主要有输血感染、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等。

血压是指血液对于动脉血管壁的压力。正常血压范围应该是收缩压120mmHg以下,舒张压80mmHg以下。当血压过高时会导致高血压,这会增加心脏疾病、肾脏疾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7.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铁元素而导致的一种贫血病。铁元素是红细胞中重要的成分,如果人体长期缺乏铁元素,就可能会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形成,最终导致贫血状况。因此,我们在饮食中应该多摄取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肉、肝脏、蛋黄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生物血液的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当然,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深入地了解血液的知识以及它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血液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血液 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具有多种重要作用。在七年级生物学中,我们需要了解血液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成分、功能和疾病等方面。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学中血液的相 关知识点。 一、血液的成分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是血液中液态成分,由水、蛋白质、盐和营养物质等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 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和抵御疾病;血小板则 是血液凝块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止血。 二、血液的功能 血液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运输氧气和 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废物从身 体中排出。此外,血液还可以在免疫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抵

御疾病和感染。血液还可以参与体温调节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机能。 三、血液疾病 许多血液疾病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损害导致体内氧气不足,从而出现头晕、乏力、心跳加速等症状。血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于白细胞过度增殖造成异常细胞的大量出现,从而抑制正常的免疫功能。血小板缺乏症是另一种疾病,缺乏血小板会导致血液不易凝结,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 四、血型的基本知识 人类血液被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基本类型。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浆中抗体的特征所决定的。如果身体内血型与输血时血型不一致,就会出现输血反应等严重后果。因此,血型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之,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七年级 下生物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关于血液的基本知识,了解 其成分、功能和疾病等方面。同时,血型也是生物学学习中不可 忽略的一个部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体医学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型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型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血型知识点 血型是指血液中存在的不同抗原和抗体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A、B、AB、O四种。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血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应用。 一、人类血型的科学体系 1. 血型分类 人类血型的科学体系是由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泰纳于1900年提出的。他根据人体血液中存在的不同血红蛋白的基本结构,将人体血型分成了ABO、Rh等多种类型。ABO和Rh是目前公认的两种最为重要的血型分类体系,其中ABO血型又是最常见的血型分类。 2. ABO血型分类

ABO血型分类共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A、B 抗原是两种不同的糖蛋白,AB型则同时具有A、B两种糖蛋白,O型则不产生A、B糖蛋白。每个个体人体细胞的表面都有着一种指定的血型,这种血型通常由基因控制。 3. Rh血型分类 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类型,人体细胞表面有时也会带有Rh抗原。Rh阳性和Rh阴性与ABO血型的不同之处在于,Rh阳性和Rh阴性不是由单一基因遗传确定的,而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二、不同血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1. ABO血型对应关系 血型是由两个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大写字母代表具有糖蛋白抗原的基因,小写字母代表不具有糖蛋白抗原的基因。以A型的基因为例,AA代表双倍A型基因,AO代表一倍A型和一倍O 型基因,AB则代表一倍A型和一倍B型基因。

2. Rh血型对应关系 Rh血型的对应关系更加复杂,由于其受多基因共同控制,因此Rh阳性和Rh阴性之间并不存在像ABO血型那样的简单遗传关系。 三、血型在孕妇与胎儿之间的互动 1. ABO血型在孕妇与胎儿之间的互动 当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同,且母亲为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 孕妇体内抗体会与胎儿血液中的Rh阳性抗原结合并形成重组物, 给胎儿造成危害。为避免此类危害,孕妇需要尽早接受抗Rh抗体 治疗,抑制产生抗体,以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2. Rh血型在孕妇与胎儿之间的互动 当母亲与胎儿血型中存在相互不兼容的情况时,母亲血液中的 抗体可以穿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危害。唯一预防此类危害的方法

七年级下册生物输血与血型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输血与血型知识点生物输血与血型知识点 在人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工作或者生活后,会产生疲劳和 虚弱的感觉,这时就需要输血来补充氧气和能量。生物输血作为 一项复杂而又敏感的医疗技术,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成功治疗。而其中的血型知识点就是一项至关 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围绕此进行详细论述。 一、人类血型的分类 人类血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已经被科学家们分为了四个 主要类型,分别是A型、B型、AB型和O型。其中,A、B、AB 三种血型的人群属于有抗原血型,而O型则为无抗原血型。此外,人类血型中还分为RH阴性和RH阳性两种类型。 二、生物输血前的血型鉴定

在进行生物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一般情况下,医生会 抽取患者一定量的静脉血。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和研究,确定患者的血型,以选择相应的血液进行输血。 三、血型配对原则 血型配对是生物输血中的重要步骤,依据匹配原则,可以确保 输血的安全和成功。血型配对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A型血只能输给A型或AB型血液,否则会导致严重的排异 反应; 2. B型血只能输给B型或AB型血液,否则也会引起排异反应; 3. AB型血只能输给AB型血液,因为AB型血既有A抗原, 也有B抗原,所以兼容性较好; 4. O型血可以输给所有类型的血液,因为它不含有A、B抗原,但也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输血。

四、输血后的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生物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又敏感的医疗技术,输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发热、过敏、出血、肺栓塞等。对此,医生应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 发热:如果患者发热,医生可以给患者用降温药物降温; 2. 过敏:过敏反应严重时,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和肾上腺素进行治疗; 3. 出血:出血一般是由于输血时血管被损伤所引起,应及时进行修补; 4. 肺栓塞:输血后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五、生物输血注意事项 在进行生物输血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知识点 汇总 学习流程;认真阅读本76-77页→完成“轻松起航”→完成“试试身手”→完成“能力提升”→实际应用→小展现→小结 总结: AB型是全能受血者, 型是全能供血者, 题444输血和血型型预习+展现 学习目标:1列举AB血型的类型。 2了解人体的血量,和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 轻松起航 1AB血型分为、、、四种类型。不同血型相遇,可能会黏结在一路,发生凝集。 2大量输血是应以输入血为原那么,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型血外,还能够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4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能在短时期内自然恢复正常,如一次失血超过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志愿献血。 试试身手 1一个AB血型的病人需要大量的输血,原那么上应给他输入的血为 A型血BA型血B型血DAB型血 2某人是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形紧急时,可输入少量的 AA型血B型血AB型血D以上三种都能够 3能够同意任何血型的输血是 AA型BB型型DAB型 4健康的成年人假设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其结果是 A对人体健康无阻碍B一个月能够恢复 三个月能够恢复D造成终生的损失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引发生命危险? A1200-100毫升B800-1000毫升 600-700毫升D400-00毫升 能力提升 1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发生凝集反映,凝集现象是 A白细胞黏结在一路B红细胞破裂 红细胞黏结在一路D血液凝固 2小明被车撞伤住进医院,需要输血,小明的血型是A 型血,那么适合小明的血型有

河北省七年级生物下册2.2.1血型和输血导学案冀教版

2.2.1.2 血型和输血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知道ABO血型系统的分类。 2.能够说出输血的原则。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31页到第34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人类ABO血型系统包括四种血型、、、.输血时应该以输为原则. 2. 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毫升~毫升。 三、自主学习检测. 1.输血时应以输入血为原则.在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型血。 2.小李同志在一次见义勇为行动中不幸受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O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能是() A.B型 B.A型 C.AB型 D.O型 3.某人因车祸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原则上应该给他输()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血型

阅读教材29——30页文字资料,思考: 1、血液类型? 探究二:输血原则 阅读教材30页文字资料,思考: 1、输血原则? 2、无偿献血的意义? 二、随堂检测 1.甲、乙、丙三人同行,丙受伤急需输大量血,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甲的血型为AB型,乙为B型,可以给丙输血的是() A.甲 B.乙 C.甲、乙都可以 D.甲、乙都不可以 2.小明同学说:“我是万能输血者”,小华同学说:“我是万能受血者”,小明、小华的血型分别是() A.A型血、B型血 B.A型血、O型血 C.O型血、AB型血 D.O型血、B型血 3.一个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健康成年人,若一次失血1400毫升,其结果是() A.对身体毫无影响 B.对健康有影响,但可很快恢复 C.并不影响健康,可以很快恢复 D.危及生命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知识点汇总 学习流程;仔细阅读课本76-77页(4分钟)→完成“轻松起航”(5分钟)→完成“试试身手”(5分钟)→完成“能力提升”(6分钟)→实 际应用(5分钟)→小展示(13分钟)→小结(2分钟) 总结: AB型是万能受血者, O型是万能供血者, 课题 4.4.4输血和血型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 轻松起航 1.ABO血型分为、、、四种类型。不同血型相遇,可能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 2.大量输血是应以输入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4.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能在短时期内自然恢复正常,如一次失血超过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5.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试试身手 1. 一个AB血型的病人需要大量的输血,原则上应给他输入的血为() A.O型血 B.A型血 C.B型血 D.AB型血 2.某人是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输入少量的() A. A型血 B.O型血 C.AB型血 D.以上三种都可以 3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是()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4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其结果是()

A.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B.一个月可以恢复 C.三个月可以恢复 D.造成终生的损失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引发生命危险?() A.1200-1500毫升 B.800-1000毫升 C.600-700毫升 D.400-500毫升 能力提升 1. 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凝集现象是() A.白细胞黏结在一起 B.红细胞破裂 C.红细胞黏结在一起 D.血液凝固 2.小明被车撞伤住进医院,需要输血,小明的血型是A型血,那么适合小明的血型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在无同型血的情况下,危险性最大的病人的血型是() A. A型 B.B型 C.AB型 D.O型 4.将下列患者症状与该输入的血液成分用直线连接起来。 严重贫血者血浆 身体大面积烧伤者浓缩血小板悬液 出血不易止血者浓缩红细胞悬液 实际应用 讨论:(先讨论后总结) 1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分?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鉴定血型和输血教案冀教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鉴 定血型和输血教案冀教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介绍了与血型和输血有关的知识。课本通过不同血型的人之间不能随便输血进行引入。通过“鉴定血型实验”,学习鉴定ABO血型的方法;直接分析得出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并联系实际# 2000 828;明献血的重要性和对献血者身体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义务献血的意义。 通过本节教学,应当使学生在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本节课可以上成一节有关知识的抢答课或竞赛课。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本节的课文内容并收集当地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中有关通过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的事例,课堂上请同学们介绍这些事例。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放映有关鉴定血型和无偿献血的短片,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血型的有关知识和ABO血型的鉴定;解释ABO血型的输血原则。 能力目标 1.模仿鉴定ABO血型。 2.运用ABO血型的输血原则,模仿进行输血。 情感目标 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三、重点难点 重点:输血的原则。 难点:不同血型血液中所包含凝集元和凝集素的种类,及其关系。 难点解决办法: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准备竞赛过程,学生基本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各种血型的血液中凝集元和凝集素之间的关系。在知识竞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理解的实际情况,结合挂图加以讲解。 四、教学媒体 相关教学录相,收集整理的报刊杂志资料,教学课件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附导学案)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 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 学生 1、上网查找“血型的发现”有关资料。 2.准备“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 探究学习内容学生探究过程教师引导活动 复习提问 (2分钟) 巩固已学知识思考回答: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其中血 浆是运载血细胞和输送养料和废 物,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有免 前面我们学习了血液,请同 学们回顾思考:血液由哪几 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 是什么?

引入新课 (1分钟) 模拟凝集反应实验 (2分钟) 凝集反应演示课件 (2分钟) 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疫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思考回答: 输血(输同型血)。 方案一:防止输血时发生凝集反应。 方案二:思考回答: 动物和人血液成分不同,人与人血 液成分(血型)间往往有差别,输 血会发生凝集反应。 模拟实验: 模拟A型血与B型血混合发生凝集 反应。(要同学们取一滴唐氏血和一 滴李氏血于载玻片上混合,观察现 象并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 当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 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 同学们认真思考。 (等同学们学了本节内容后自己得 出答案:唐氏和李氏的血型不同; 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 况下、在输血量少、速度慢时可可 适当异型输血。) 各组同学跃跃欲试。 血液的成分有如此重要的作 用,如果某人因某种原因大 量失血该怎么办? 方案一:若同学们回答的是 输同型血,就直接进入:为 什么要输同型血? 方案二:17世纪时,医生就 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 的血管,来抢救大出血的病 人,但是不成功。后来,又 尝试给病人输入人血,结果 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 后能够起死回生,多数病人 输血后却会产生严重的反应 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凝集反应课件,提问: 什么叫凝集反应? 唐氏跟李氏的血为什么会发 生凝集反应?若唐氏需要输 血应该怎样输血呢?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探究学习的问 题。 教师首先检查课前布置的作 业,并按要求展示。 若同学们在再三启发的情况 下仍不提问,则将对抗答辩 赛改为必答题,教师问,学 生答。

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清单

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2.1合理膳食与平衡营养 2.1.1食物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为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为有机物。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作用很大)。 60%~70%。

抗力降低,易患感冒 维生素D 儿:佝偻病、成:骨质疏松症肝、鸡蛋、牛奶 含量少。 维生素:含量少,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缺乏维生素会引发疾病。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简记:夜A ;脚B ;坏C ;佝D。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 磷的吸收,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二、怎样实现合理膳食 1.热价:1g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 糖和蛋白质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 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2.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要保持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平衡和食物种类的多样 化。早、中、晚三餐的比例应为3:4:3。 2.1.2食物的消化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2.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 小辞典: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没有甜味,淀粉遇碘会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的作用下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现象结论 A淀粉糊+2mL唾液37℃不变蓝淀粉被消化分解 B淀粉糊+2mL清水37℃变蓝淀粉没有被消化分解唾液是由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又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 糖。 3.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实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