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习题(2014版)
《生理学》练习题--(1~4章)

生理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型题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腔内空间B、组织间隙C、细胞外液D、细胞内液E、血液2、人体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部分是()A、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E、脑脊液3、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神经反射B、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远距分泌D、旁分泌E、自身调节4、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调节形式是()A、神经反射B、激素远距分泌C、活性物质旁分泌D、神经分泌E、自身调节5、肾血液量在肾动脉血压于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反射B、激素远距分泌C、神经分泌D、旁分泌E、自身调节6、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自主神经系统7、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神经和内分泌系统8、下列哪一生理或病理过程属于正反馈()A、体位由卧位转变为直立时,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回升B、激素水平降低时,相应受体的亲和力和在膜上表达的数量均增加C、大失血使血压降低,心脏血供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而进一步降低血压D、应激反应中,血中ACTH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持续升高E、有关寒冷信息通过视、听等感觉传入中枢即引起产热增加9、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C、负反馈控制D、正反馈控制E、前馈控制10、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A、快速生效B、产生震荡C、无预见性D、适应性差E、不会失误选择题答案:1、C2、C3、A4、B5、E6、B7、C8、C9、E 10、A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跨膜转运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C、动作电位频率D、静息电位水平E、引起兴奋的阈值3、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任何一处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可传遍整个细胞膜B、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D、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的不同而改变E、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快4、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离子通透性较大()A、K+B、Na+C、Ca2+D、Cl-E、H+5、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多巴胺D、Ca2+E、肾上腺素6、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A、收缩活动B、分泌活动C、静息电位D、跨膜物质转运E、动作电位7、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A、超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E、超射8、比正常兴奋性低,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时期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有效不应期9、下列生理过程需直接消耗能量的是()A、维持静息电位的钾外流B、引起动作电位去极相的钠内流C、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相的钾外流D、肌质网摄入钙E、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进入细胞10、下列有关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B、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C、双向传导D、不衰减扩布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少12、膜两侧电位倒转称为()A、去极化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极化13、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上镶嵌的各种膜蛋白及糖链中,具有主动转运功能的是()A、载体蛋白B、通道蛋白C、泵蛋白D、受体蛋白E、G蛋白14、生理情况下,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A、单收缩B、完全强直收缩C、等张收缩D、等长收缩E、不完全强直收缩16、下列哪项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A、肾小管重吸收尿素B、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C、血液中糖进入组织细胞D、二氧化碳排出细胞E、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17、骨骼肌发生完全性强直收缩是由于()A、连续的阈下刺激发生总和B、在收缩期发生的动作电位的复合C、在舒张期发生的动作电位的复合D、在收缩期发生单收缩的复合E、在舒张期发生单收缩的复合18、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A、属于神经纤维的跨膜电位B、具有“全或无”特征C、无不应期D、其幅度与刺激强度有关E、单向传递19、微终板电位是由()A、神经末梢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引起的B、是由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C、是由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D、是由一个ACh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E、神经末梢产生数次动作电位引起的21、减小神经纤维周围组织液中Na+的浓度,动作电位幅度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22、终板电位()A、有去极化的,也有超级化的B、幅度与ACh释放量有关C、是终板膜Ca2+内流引起的D、可沿细胞膜不衰减的扩布E、有不应期23、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主要是由于()A、安静时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B、安静时膜对Na+有较大的通透性C、Na+泵的作用D、Na+、K+易化扩散的结果E、兴奋时膜对Na+有较大的通透性2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A、递质是AChB、有时间延搁C、单向传递D、ACh大部分被轴突末梢重摄取取并反复利用E、ACh以量子式释放25、动作电位的哪一时相与兴奋后的低常期相对应()A、负后电位B、正后电位C、锋电位升支D、锋电位降支E、去极化期26、当前负荷不变而增大后负荷时,以下错误的叙述是()A、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B、肌肉缩短开始的时间推迟C、肌肉缩短的初速度减小D、肌肉缩短的程度增大E、肌肉缩短的程度减小27、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A、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B、初长度C、传导性D、兴奋性E、收缩能力2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与电流在导线上传导一样B、其锋电位的幅度不衰减C、只能由胞体传向末梢D、频率较高时可发生总和E、只能由末梢传向胞体31、与细胞因子跨膜信号转导有关的受体主要是()A、促离子型受体B、G蛋白耦联受体C、酪氨酸激酶受体D、促代谢型受体E、鸟苷酸环化酶受体35、生电性钠泵的活动可使膜发生超极化,出现()A、负后电位B、局部电位C、阈电位D、锋电位E、正后电位36、阈刺激最小的时相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静息期37、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位点在()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E、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38、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A、化学性突触传递B、局部电流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D、非突触性传递E、电传递39、下列关于Na+泵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将细胞内K+转运出去B、将细胞外Na+转运入细胞C、转运等量的Na+和K+D、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E、活动增强导致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反应40、在一定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决定锋电位幅度的主要离子是()A、K+B、Na+C、Ca2+D、Mg2+E、Cl-41、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呈正相关()A、Ca2+B、Mg2+C、Na+D、K+E、Cl-42、下列关于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43、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有()A、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B、神经干的动作电位C、锋电位D、终板电位E、后电拉44、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可兴奋组织将()A、不引起任何反应B、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反应C、引起衰减传导的动作电位D、引起可传导的局部电位E、引起可传导的动作电位45、阈电位是()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B、引起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C、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D、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的临界膜电位E、衡量传导性高低的指标46、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K+净外流为零47、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动作电位复极相与K+通道开放有关,与N a+离子通道无关D、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48、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E、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4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50、在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ATP酶B、单胺氧化酶C、磷酸二酯酶D、腺苷酸环化酶E、胆碱酯酶51、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A、只能在前一动作电位新引起的肌肉收缩期前后出现B、不发生叠加或总和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E、频率变低5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A、静息电位B、阈电位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速度E、刺激的频率54、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近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55、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主动张力B、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C、后负荷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56、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57、将骨骼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A、横管系统B、纵管系统C、肌浆D、纵管终末池E、三联管结构58、在前负荷固定的条件下,何种后负荷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初速度达最大值()A、无限大B、过大C、中等程度大D、过小E、为零59、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C、Ca2+与横桥结合D、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E、原肌球蛋白与Ca2+结合60、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幅度减小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无关E、传导速度与温度无关6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Ca2+的储存库B、动作电位期Ca2+进入肌细胞的通道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诱发CICR机制62、骨骼肌细胞静息时,阻碍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的物质是()A、肌球蛋白B、原肌球蛋白C、肌钙蛋白D、肌钙蛋白TE、肌动蛋白63、美洲箭毒能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的机制是()A、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B、抑制接头前膜Ca2+通道C、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D、稳定囊泡膜E、使终板膜周围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失活64、在离体实验中,如用胆碱代替浸溶液中Na+,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将()A、增大B、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E、消失65、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小于钾平衡电位的理论值,是由于静息时膜对()A、Na+有小量的通透性B、Ca2+有小量的通透性C、Mg2+有小量的通透性D、Cl-有小量的通透性E、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有小量的通透性70、下列哪项属于主动转运过程()A、氧气进入细胞B、二氧化碳排出细胞C、钾离子进入细胞D、钾离子排出细胞E、钠离子进入细胞(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
第1章 普通心理学(全文阅读)-第1节 绪论

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
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括自
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让狼叼走养大的孩子,他们有健全的人的大
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
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所以,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
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们获得这一正确的认识经历了几千年。现在,这一论断得到
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在人的发
展过程中,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
约的作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
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但是,影响最大的
要数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创建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这些人后
来到了世界各地,他还创办了《心理》杂志,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一代又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1-5章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2020.04第一章绪论1-1 简述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可分为电器装置和电子控制系统两大部分。
汽车电器装置主要由供电系统、用电设备、检测装置和配电装置四部分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分为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控制系统三个部分。
特点:1)低压汽油车多采用12V,主要优点是安全性好。
2)直流主要从蓄电池的充电来考虑。
3)单线制单线制即从电源到用电设备使用一根导线连接,而另一根导线则用汽车车体或发动机机体的金属部分代替。
单线制可节省导线,使线路简化、清晰,便于安装与检修。
4)负极搭铁将蓄电池的负极与车体相连接,称为负极搭铁。
第二章汽车供电系统1.汽车用蓄电池的功用有哪些?其主要功用是什么?对汽车用蓄电池有何要求?答:功用有(1)起动发动机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统提供电能。
(2)在发动机不工作或电压低时(发动机停转或怠速时)向用电设备供电。
(3)用电设备过多,超过发电机容量时补充供电。
(4)蓄电池电能不足时可将发电机电能储存起来。
(5)具有稳定电源系统电压的作用。
其主要功用是:(1)起动发动机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统提供电能。
要求:容量大、内阻小,以保证蓄电池具有足够的起动能力。
2.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用是什么?答:组成部件:1极板与极板组、2隔板、3电解液、4外壳5蓄电池技术状态指示器功用:同上3.什么是蓄电池的额定容量和储备容量?答:额定容量C20: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的温度为250C时,以20h放电率(If=0.05C)连续放电,当单格电压降至1.75V(12V蓄电池降至10.5±0.05V,6V蓄电池降至5.25±0.02V),蓄电池输出的电量。
储备容量Cm: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的温度为250C时,以25A电流连续放电,当单格电压降至1.75V所持续的时间,其单位为min.。
集美大学 船舶结构力学(48学时)第一章 绪论(2014年)

8、船体扭转强度:当船舶在 斜浪上航行,整个船体将发生 扭转,船舶抵抗发生过大扭转 变形或受到破坏的能力。
9、应力集中:在船体结构不 连续的地方,发生应力汇集或 突然增大的现象,将引起构件 裂缝形成或蔓延。(参见图16及图片)
注: (1) 船舶强度(或船体强度) 是泛指研究船体结构强度的科 学,它包括外力、结构在外力 作用下的反应即内力研究和许 用应力的确定等一系列的问题。
3、工艺力学; 4、船体结构强度分析的一些特 殊力学问题。
(船舶进坞及下水强度、温度对船体结构的作 用及船舶抗冰强度)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 握船舶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 法; 2、 力求培养学生船舶结构分析 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 能力,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通过自学不断地吸收新知识, 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探 求新的机理,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
2、骨架的计算模型(连续梁、 板架、刚架)
就整个船体来说,船体的骨架 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空间杆系结构。 在实际计算时,尤其是采用经典方 法计算时,常常把杆系简化成一些 形状比较规则的简单的计算图形。
1) 杆件(杆):细长的型钢 或组合型材如横梁、肋骨、肋 板、纵骨、纵桁等船体骨架。
2) 杆件系统(杆系):相互 连接的船体骨架系统。船体的 杆系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系统。 简化后的典型杆系:连续梁; 板架;刚架。
3)连续梁(刚性支座上的连续 梁):两端以一定的形式固定, 中间具有多个刚性支座,且在 横向荷重作用下的直杆。(注: 属多次静不定结构。)
以远洋干货船船体结构甲 板部分(图1-7)为例介绍连 续梁模型的建立: (参见图1-8)
甲板纵骨
当计算甲板纵骨在垂直于甲板 的载荷作用下的弯曲应力与变形时, 可将其取为图1-6 a所示的计算图 形——两端刚性固定、中间自由支 持在刚性支座上的连续梁。
会计学原理.第1章--绪论完整版本

B 会计 主体
A 会计 主体
C 会计 主体
D 会计 主体
编辑版pppt
46
第三节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与信息质量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 的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 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就是预算资金运动。 2.预算资金的一收一支,资金不能实现周转。
编辑版pppt
36
资
金 投
供应过程
入
现金等 货币资金
原材料 储备资金
生产过程
在产品 生产资金
资
销售过程
金
退
出
产成品 成品资金
现金等 货币资金
应付款项 结算资金
工资和其他成本费用
应收款项 结算资金
机器设备 固定资金
计算器
编辑版pppt
34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三、会计学及其学科体系 ✓ 基础会计学 • 财务会计学 • 成本会计学 • 管理会计学 • 税务会计学 • 财务管理学 • 审计学
编辑版pppt
35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与职能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指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 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 (一)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三、会计目标(P12)
(一)决策有用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 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受托责任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通过会计信息向委托 人(所有者)报告受托人(经营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 情况。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464159e8762caaedc33d400.png)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_____ 和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_____ 和_____ ,均属于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_____ 离子内流量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_____ 。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 A型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D.防御反应E.基础代谢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E.组织液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脑脊液E.房水10.内环境的稳态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11.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2.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13.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旁分泌调节D.自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4.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于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C.神经分泌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5.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自主神经系统16.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神经和内分泌系统17.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C.正反馈控制D.负反馈控制E.条件反射(二) B型题A.分子水平的研究B.细胞水平的研究C.器官水平的研究D.系统水平的研究E.整体水平的研究18.对心脏射血过程的研究属于19.研究低氧条件下循环与呼吸活动的改变及互相影响属于20.研究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受体蛋白的基因表达属于A.5%B.15%C.20%D.40%E.60%21.正常人体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22.正常人体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3.正常人体血浆约占体重的24.正常人体的体液约占体重的25.正常人体组织液月占体重的A.快速、精确而短暂B.快速、粗糙而广泛C.缓慢、持久而弥散D.缓慢、迟钝而局限E.相对局限和不灵敏26.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27.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28.自身调节的一般特点是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远距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29.肾上腺素促进糖和脂肪代谢,属于*30.进食时唾液腺分泌大量稀薄唾液以助消化,属于*31.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三) C型题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2 . 参与光照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的调节是*33.小动脉灌注压升高时口径缩小从而控制血流量的调节是34.参与胃液分泌的调节是35.参与育龄期妇女月经周期的调节是A.负反馈控制B.正反馈控制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6.属于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的是37.属于自动控制系统(闭环系统)的是38.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的是39.病理情况下出现的恶性循环是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40.伸手准确抓住某一目标物的动作调节中有41.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血压调节中有42.运动员进入运动场尚未开始运动时,循环、呼吸活动已开始增强的调节中有43.创伤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的调节中有(四) X型题(多选题)44.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包括A.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状态B.各器官和细胞的活动规律和相互作用C.各种生命现象及其内在机制D.内外环境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45.下列哪几项为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A.生理止血B.突触传递C.肾小球过滤D.应激反应*46.下列哪些器官活动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关?A.肺的呼吸B.肾的排泄C.胃肠消化吸收D.血液循环47.下列哪些生理功能调节属于负反馈控制?A.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B.胃酸分泌过多抑制胃液分泌C.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D.醛固酮增多引起血K+降低48.下列哪些生理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A.排尿反射B.牵张反射C.血液凝固D.分娩过程49.下列哪些调节过程可构成闭合环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非自动控制二、名词解释50.生理学51.内环境52.稳态53.反射54.体液调节55.自身调节56.正反馈三、问答题57.为什么生理学研究必须在三个不同水平进行?58.内环境的稳态具有什么生理意义?机体如何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59.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调节?60.举例说明体内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高分子化学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1. 说明下列名词和术语:(1)单体,聚合物,高分子,高聚物(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无机高分子(3)主链,侧链,侧基,端基(4)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5)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6)连锁聚合,逐步聚合,加聚反应,缩聚反应(7)加聚物,缩聚物,低聚物2.与低分子化合物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征?3. 从时间~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转化率关系讨论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别。
4. 举例说明链式聚合与加聚反应、逐步聚合与缩聚反应间的关系与区别。
5. 各举三例说明下列聚合物(1)天然无机高分子,天然有机高分子,生物高分子。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
(3)塑料,橡胶,化学纤维,功能高分子。
6.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和单体、聚合物的名称(1) CH2=CHF(2) CH2=CH(CH3)2CH3|(3) CH2=C|COO CH3(4) HO-( CH2)5-COOH(5) CH2CH2CH2O|__________|7.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单体、聚合反应式,并指明这些聚合反应属于加聚反应还是缩聚反应,链式聚合还是逐步聚合?-(1) -[- CH2- CH-]n|COO CH3(2) -[- CH2- CH-]-n|OCOCH3(3) -[- CH2- C = CH- CH2-]-n|CH3(4) -[-NH(CH 2)6NHCO(CH 2)4CO -]n - (5) -[-NH(CH 2)5CO -]n -8. 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和反应式: (1) 聚苯乙烯 (2) 聚丙烯(3) 聚四氟乙烯 (4) 丁苯橡胶 (5) 顺丁橡胶 (6) 聚丙烯腈 (7) 涤纶 (8) 尼龙610 (9) 聚碳酸酯 (10) 聚氨酯9. 写出下列单体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式。
指出形成聚合物的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和单体,并对聚合物命名,说明聚合属于何类聚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3、微观经济学4、宏观经济学5、实证分析6、规范分析7、均衡分析8、边际分析9、静态分析10、比较静态分析11、动态分析12、案例分析13、经济模型14、内生变量15、外生变量二、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6.对于“相对于人的需求,物品中是有限的”这个命题,以下表述中( ) 最符合经济学的思考范式。
A.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想获得更多的资源B.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问题在于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的方案C.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的欲望,资源迟早会被消耗光D.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考虑可持续性*7.经济学中对于土地、资本和劳动的描述,以下()选项是正确的。
A.数量是有限的,资源是稀缺的B.用来生产产出,属于生产要素的范畴C.决定这些资源产出的,是相关的技术含量D.以上选项都正确知识点:“看不见的手”8.最早在其理论体系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人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9.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11.经济学主要涉及()。
A.决定个人收支平衡的各种因素B.决定公司盈利或亏损的各种因素C.决定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各种因素D.决定政府调控经济及其有效性的各种因素知识点:机会成本12.机会成本是指()。
A.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的价格B.用来衡量次优选择的成本C.等同于会计成本D.对所有资源的利用必然存在机会成本*13.在直角坐标系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意味着( )。
A.机会成本递增的规律B.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的效率是递增的C.某种产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D.以上选项都正确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14.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5.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 000美元16.“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
A.规范的表述B.实证的表述C.否定的表述D.理论的表述*17.下列属于规范分析表述的是( )。
A.由于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越来越多C.鼓励私人购2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学习西方国家,不适于我国国情18.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包括价值判断B.研究对象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是否运用了归纳法知识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9.研究单个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20.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微观经济学所考察范围的是(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政府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21.以下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
A.纺织行业压锭B.增强中国电信业的竞争C.下岗职工再培训D.国务院精简机构22.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
A.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23.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微观经济学所考察范围的是( )。
A.影响消费者支出决策的各种因素B.影响厂商产量水平的各种因素C.决定某一企业雇佣劳动和使用资本的数量的因素D.决定经济体系中失业人数上升或下降的因素知识点:关于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理性人(经济人)”假设24.检验经济模型的方法是( )。
A.检验它的假设是否现实B.比较它的预期结果与经验事实C.由权威的领导人或经济专家作出结论D.以上各项都是25.下列假设中不属于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的是( )。
A.人们有偏好B.人们要实现最优化或经济化C.人们要受既定的资源与技术的限制D.人们的选择是不协调的26.在经济学中,下列情况中不具有“均衡”含义的是( )。
A.实际购买的数量等于实际卖出的数量B.一种稳定的状态C.愿意购买的数量等于愿意卖出的数量D.长期过剩或短缺27.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冰激凌价格上升,那么,需求量将会如何变化?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
A.静态均衡分析B.比较静态均衡分析C.动态分析D.一般均衡分析28.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发生于( )。
A.18世纪7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40年代29.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这是指( )。
A.人们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做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做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三、不定项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成()。
A.生产什么B.谁在生产C.怎样生产D.为谁生产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政府政策B.经济增长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3.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实证分析的结论可以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事实进行验证B.规范分析先检验假设条件,再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C.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规范分析研究“应该是什么”4.经济学的均衡分析主要包括()。
A.局部均衡B.绝对均衡C.一般均衡D.相对均衡5.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是()。
A.宏观侧重总量平衡关系,微观侧重经济行为B.微观分析结果的加总最终构成宏观分析结论C.宏观采用总量分析,微观采用个量分析D.二者的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不同四、判断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技术进步将彻底消除稀缺现象。
( )2.若各种经济资源都很充裕即不存在稀缺问题,那么就不需要经济学。
( ) 3.自由物品( free good ) 就是不要钱随便拿的物品。
( )4.经济物品就是需要节约使用的物品。
( )5.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现象。
( )6.沙特阿拉伯可以开采出它所需要的全部石油,因此,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石油在沙特应该是免费的。
( )7.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
( )8.从经济学角度看,竞争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
( )知识点:资源的配置与机会成本9.有选择就有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 )10.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于其他经济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
( )11.只有相对稀缺的资源才有机会成本,相对不稀缺的资源(包括取用不尽的资源和只有一种用途的资源)机会成本为零。
( )12.对所有资源的利用必然存在机会成本。
( )13.用来进行经济决策分析的成本通常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
( )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分类14.微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问题。
( )15.宏观经济学研究污染治理问题。
( )16.宏观经济学包括对通货膨胀原因的研究。
( )17.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 )知识点:三大基本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经济制度18.当生产力充分发达了,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就不存在了。
( ) 19.市场经济是一个分散决策体系,而计划经济是一个集中决策机制。
( )20.在一个由行政指令来协调经济活动的社会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决策是价格调节的结果。
( )21.在我国经济转型条件下,政府仍然会参与到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而随着转型过程的完成,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功能便会自行消失。
( )知识点:关于实证与规范分析的辨识22.经济学家的效率标准是国家财政收入最大化。
( )23.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科学。
( )24.实证经济学主要强调“应该怎么样”。
( )25.实证经济学给出的结果是能够验证的。
( )26.“所得税税率提高会引起总税收减少”,这是一个实证表述。
( ) 27.“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实证表述。
( ) 28.科学不涉及实证问题。
( )29.实证表述的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规范表述的是关于“将来是什么”的问题。
( )知识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0.理论就是在一组假设基础上得出的规律性结论。
( )31.边际分析就是增量分析。
( )32.均衡状态就是静止不变的状态。
( )33.比较静态分析就是相对较为静态的分析。
( )34.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指出事物变化的时间过程。
( )35.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和简化。
( )36.检验经济模型就要去比较它的预期与现实世界的情况。
( )37.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之一是,人们所做出的是预期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福利的选择。
( )38.经济模型对我们解释现实世界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这些模型是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 )知识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39.经济学家假设人们的经济选择是有目的的选择。
( )40.经济人假设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场合下都是自私自利的。
( )。
五、简答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如何理解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的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2.为什么说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 怎样看待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的定义? 3.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4.为什么稀缺性存在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出选择?5.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需要的无限性说明经济学的定义。
知识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6.如何理解经济学的前提假设条件?7.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8.理性选择的含义是什么? 分别举出一个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