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法治疗肿瘤

合集下载

电化学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电化学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蒋大宗 .电化学治疗肿 瘤基础与临床 j京 :人 民军 医出版社 20 . 3 E 08 ( 收稿 1期 : 0 00 .2 3 2 1. 5 1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 . 3 例中,恶性肿瘤均系 中、晚期病例 , 患者 年龄 以 4 6 岁 居多 ,平 均 年龄 5. ,全为 女 . 0— o 34岁 陛。 12 治 疗 效 果 资 料 统 计 表 明 ,11例 肿 瘤 的 近 期 疗 效 为 : . 3 肿 瘤 完 全 消 失 ( R) 15例 , 占 9 . % ;肿 瘤 缩 小 大 于 1 C 2 54 / 2(R P )6例 , 占 4 6 ;有 效 率 ( R+P .% C R) 为 10 0 %。 13例肿瘤 电化 学治疗 远期 效 果 :1年 13例 ( 0 % ) 2 2 10 ;2 年 18例 ( 6 0 ) 1 9 . % ;3年 1 8例 ( 7 8 ) 0 8 . % ;4年 以 上 8 6 例 (9 6 ) 6 . % 。最长生存期有 的已超 过 2 0年。 治 疗 近 期 疗 效 见 表 1 。
2 治 疗 方 法
采 用 局 麻 ,病 人 取 卧 位 以 保 持 安 静 ,治 疗 时 根 据 患 者 情况可肌 肉注射哌替啶 5 0—10 ,或者吗啡 5—1 m 。用 0 mg 0g 利多卡因局部浸 润麻 醉 ,在无 菌操 作下 ,将 塑料 套管 针经 皮刺人肿瘤 内并 贯穿 横径 ,再 拔 出针芯换 上 电极针 ,同时 将 塑料套 管退 到要保 护 的皮肤 及皮 下组织 ,最后 将 电极针 连接在治癌仪 上即可 进行 治疗 。在 治疗 中应严 防电极针 移 位或 塑料套 管脱 出 ,以免影 响 治疗和 损伤 皮肤 ,根 据肿 瘤 生 长 的部 位 与 大 小 ,合 理 设 置 电极 ,可 以 1 、 1 、3 :1 :3 : 6 :6安 放 正 负 电 极 ,最 多 可 设 置 2 、6 O根 以 上 电 极 ,亦 可 双排设置 电极 ,正 负 电极 各 一 排 ,间 距 2 m,治疗 电量按 c 肿 瘤 大 小 而 定 , 肿 瘤 小 于 5 m、 10/ m, 大 于 5m、 c 0 cc c

电化学治疗体表肿瘤19例临床疗效

电化学治疗体表肿瘤19例临床疗效

的优 势 性, 对 于年老 体 弱, 不 能耐 受 手术 , 病 期 晚, 失去 手 术时 机, 治 疗 复发 转 移 , 特 殊 部 位 手 术创 伤 大 , 术 后局 部 畸 形 、缺 失 , 功 能 受损 等 患 者体 现 了 电化 学治 疗 的 高效 、安 全 、微 创 的优 势 , 度 。术 后给 予抗 炎 , 止 血 ,部 分 联合 相 应 化疗 。 使 部分 肿 瘤 明显 缩 小, 症 状 减 轻 、 缓解 , 提 高 患 者 的 治疗 信 心 , 1 . 3 疗 效评 价 提 高晚 期 癌 症 患者 的生 活 质 量 , 起 到 了关键 作 用 。 [ 3 甚 至 使 部 按 1 9 9 8 W H 0 标 准, 完全 缓解 ( c R ) , 部分 缓解 ( P R ) , 稳定 M R , 进 分肿 瘤 完全 消失 , 起 到 了 与手 术 同样 的效 果, 而且 结 合 中 药、 化 疗 、生 物 治疗 , 进 一 步提 高恶 性体 表 肿 瘤 的疗 效 , 部 分病 人 得 到 长 期 生存 。总 之 , 电化 学 治 疗 体表 肿 瘤 操 作 简便 , 副 作用 小 , 安 全 、可 靠 、 费用 低 ,适 用 范 围广 ,给 予 已失去 手 术 时机 ,手 术 风 险 大, 创 伤 大 的体 表肿 瘤 提供 了一 种新 的、有 效 的 治疗 方 法 。 [ 3 ]
部 组织 水 肿 压迫 血 管 , 使 肿瘤 血 供 减少 , 氧 氢 离 子等 电离 作用 直 接 损伤 肿 瘤 细 胞 , 促 使 蛋 白质 凝 固、 坏 死, 组 织 内微血 检 形 成 , 使 肿瘤 细 胞 分解 , 破 坏 、 死亡 。 [ 1 作 为 电化 学 治疗 在 肿 瘤 治疗 横 式 的 补 充 、物 理 治疗 的一 种 手 段 , 特 别对 体表 肿 瘤 显 示 出相 当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和患者的生存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成为肿瘤检测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肿瘤检测技术的诸多局限性,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是指将生物物质与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利用生物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对电化学传感器进行信号转化的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生物物质的分子识别特性和反应活性,采用分子修饰技术将生物物质修饰在电化学传感器的表面上,在生物物质与待测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的过程中,使传感器产生相应的电化学信号,进而实现对待测物的测定。

二、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1.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在肿瘤标记物检测中的应用肿瘤标记物是指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体液或组织中出现的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物质。

肿瘤标记物的测定是肿瘤检测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肿瘤标记物检测技术主要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技术,这些技术具有检测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的特点,但是它们存在操作复杂、特异性差、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试剂等诸多问题。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生物传感器,实现对肿瘤标记物的高效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2.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在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传统的肿瘤细胞检测技术通常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这些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特异性差的问题。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可以利用细胞表面特定分子与传感器上的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实现肿瘤细胞的高效检测。

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实现对低浓度肿瘤细胞的检测。

3.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在肿瘤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传统的肿瘤治疗监测通常采用放射学和临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这些方法存在检测周期慢、副作用大的问题。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标记物CEA的比较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标记物CEA的比较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标记物CEA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放射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了解两种方法的检测特点及两者对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5份血清标本的CEA含量进行检测,应用SPSS V11.5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

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其相关性良好,但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检测速度等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均显著优于放射免疫法。

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是一种工作效率高,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放射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癌胚抗原临床上癌胚抗原(CEA)测定主要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判断肿瘤分期和病变程度、监测治疗和预报复发等[1,2],因而通过检测血液中癌胚抗原的含量,对动态监测跟踪结、直肠癌的病情变化和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实验室用于检测CEA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RIA),酶联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等检测方法,其中放射免疫分析(RIA)由于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密度精并可测定小分子量和大分子量物质,所以多年来一直在医学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量技术,具有更高灵敏度、稳定性和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超过了上述传统的检测方法。

为进一步了解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的特点,我们首先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做了线性比较,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并采用对15份合格血清标本的CEA含量进行对比实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旨在进一步了解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特点及这两种方法对结、直肠癌检出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从大连港医院住院病人和门诊送检血清标本中获得,如果标本超出仪器检测范围或者明显异常的标本不予统计,最后经过筛选,获得15份合格血清标本。

1.2仪器与试剂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Elecsys2010及其配套试剂,购自罗氏公司。

电化学在生物和医学中的应用

电化学在生物和医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电化学方法可用于控制药物的传输和释放,实现药物的定向 输送和精确控制。
详细描述
通过电场作用,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释放速度。例 如,电穿孔技术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更容易进入 细胞内。电场作用还可用于靶向输送药物,将药物输送到病 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电化学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总结词
电化学在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例如,电化学方法可用于制造具有特定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生物材料,如钛合金、生物陶瓷等,这些材料在人工关 节、牙科植入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此外,电化学方法还可用于医疗器械的表面处理和抗菌涂层,以提高设备的 耐久性和降低感染风险。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新材料与技术研发
随着新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化学方法将更加精准、高效和 灵敏,以满足更广泛的生物和医
学应用需求。
集成化与微型化
未来电化学技术将朝着集成化和微 型化方向发展,实现多通道、便携 式和实时监测。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为电化学 在生物和医学应用中提供强大的分 析处理能力,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电化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电化学技术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生物电信 号或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改善疾病的管理和治疗。
例如,心电图(ECG)和脑电图(EEG)等生理信号的检测 依赖于电化学原理。此外,电化学方法还可用于癌症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通过电泳、电穿孔等技术将抗癌药物或基因导 入肿瘤细胞,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同时,电化学反应还可 用于生成具有诊断或治疗作用的物质,如用于检测血糖的电 化学传感器或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电化学疗法。

ect化放疗方案

ect化放疗方案

ect化放疗方案概述ECT(电化学疗法)化放疗方案是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将电化学原理与放射治疗相结合,为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从ECT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ECT的原理ECT化放疗方案基于电化学原理,通过施加电场作用于癌细胞,在放疗的同时利用电化学反应对癌细胞进行杀伤。

ECT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穿孔和电活性药物。

1. 电穿孔:ECT通过施加电流改变细胞的渗透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在电场的作用下,细胞膜的脂双层结构发生变化,使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受到破坏,导致细胞膜上发生孔洞的形成。

这些孔洞使药物能更容易地进入细胞内部,加强对癌细胞的作用。

2. 电活性药物:ECT不仅仅是一种电穿孔治疗方法,还涉及到使用电活性药物。

这些药物在电场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电活性药物通过电流产生的电化学反应,使药物分子在细胞内释放出有害的自由基,破坏细胞的DNA等重要结构,实现对癌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二、ECT的应用范围ECT化放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广泛,各种类型的癌症均可受益于此。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癌症的ECT治疗应用:1. 皮肤癌:ECT可用于非黑素瘤型皮肤癌的治疗,如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由于ECT具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无创伤的特点,对于治疗皮肤癌有着独特的优势。

2. 癌肿肿瘤:ECT对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均具有治疗潜力,包括乳腺癌、肺癌、肝癌等。

与传统的放疗治疗方法相比,ECT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疗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3. 脑肿瘤:ECT在治疗脑肿瘤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通过将电极导入肿瘤组织内,施加电场和电活性药物,能够实现对脑肿瘤的全面杀伤,减少复发风险。

三、ECT的优势ECT化放疗方案相比传统的放疗治疗方法,具有以下的优势:1. 精准定位:ECT充分利用了电穿孔和电活性药物的作用,能够精确地定位和杀伤癌细胞,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电穿孔疗法效应及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电穿孔疗法效应及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电穿孔疗法效应及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用电穿孔方法结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给予相对较少剂量的化疗药物就能杀死肿瘤细胞,这两者的结合称为电化学疗法(ECT),其优势是疗效提高、同时毒性降低。

ECT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电穿孔治疗仪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了这种治疗方法的进步。

研究者们还探索高强度电场的陡脉冲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穿孔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现象,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poration treatment of cancer chemotherapy drugs, given the relatively small doses of chemotherapy drugs can kill tumor cells, called electrochemical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reatments (Eletrochemotherapy, ECT), its advantage i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while reduced toxicity. EC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the experiment, the cells of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trial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poration therapy device to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this treatment. The researchers also explore the steep high-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 causes the tumor cells leading to irreversible phenomenon perforation death of tumor cells and show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Key words] Electroporation; Electric chemotherapy; Cancer treatment; Iirreversible breakdown惡性肿瘤近年来在人群的发病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成为当之无愧的“死亡杀手”。

电化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仪器分析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电化学分析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RNA)和细胞等生物样品中的化学物质,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手段。

电化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常规电化学以及电化学发光等几种方法。

下面,本文将具体介绍这些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1. 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基于交流电流下样品的电阻和电容等电化学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细胞膜功能研究、生物传感器开发、肿瘤检测等生物医学研究中。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开发了一种快速检测肿瘤的方法。

他们通过将抗体固定在电化学传感器表面上,利用阻抗谱技术检测样品中的癌细胞,从而实现了对癌细胞的快速、准确检测。

2. 循环伏安循环伏安是一种同时测量电流和电势变化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电子器件制备等领域中。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循环伏安主要用于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药物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

他们将药物和蛋白质混合后进行循环伏安测量,通过分析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电化学响应曲线,揭示了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常规电化学常规电化学是一种用于分析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化学物质的检测、分析和计量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常规电化学主要用于血液中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检测。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常规电化学技术检测了妊娠期女性血液中的汞含量。

他们通过对血样进行样品前处理后,使用常规电化学技术测定了血液中汞的含量,并发现汞含量过高的妊娠妇女容易出现流产和早产等症状。

这为妊娠期妇女的健康保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电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是一种将分析样品通过电化学方法产生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发光信号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疗合并电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结果 本组结果说明,方法A可用于治疗宫颈 癌,但负极的放置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方法B治疗浅表肿瘤引起的皮肤损伤,对 放疗的进行有一定影响,对再程放疗的 皮肤损伤不易愈合。而用于宫颈癌疗效 显著。

电化疗合加味桔梗汤治疗肺癌


治疗方法 (1)体外CT观察下电极针刺入肿瘤或开胸直视 电极针刺入肿瘤进行电化疗。治疗量,每立方 厘米80 - 1 00库仑。 (2)电化疗后局部病灶分点注入顺铂,总量40一 80 mg;再注入卡介苗,总量5mg。电化疗后, 服加味桔梗汤(桔梗25g甘草15g鱼腥草30g),水 煎服,每日1剂,服用3个月。
放疗合并电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材料与方法 自1995年3月至1996年4月,经病理学或 细胞学证实的38例病人,其中男性4例, 女性34例;年龄35一47岁,中位年龄42岁, 宫颈鳞癌III A期12例,IIIB期22例,软组 织肉瘤4例,锁骨上转移癌2例。患者分 为两组,分别接受两种方式治疗。

放疗合并电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1.放疗采用8m v-x线或C 060- r线宫颈癌 常规分割量全盆腔照射DT 40Gy,保护直 肠膀胱后加DT 20-25GY,同时Cs腔内照 射,DT 6-7GY/次,每周一次,共6-7次。 软组织肉瘤及锁骨区转移癌,采用常规 分割量放疗DT 60-70GY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放疗合并电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肝癌电化疗及伍用其它局部治疗失误

电化疗治疗肿瘤,是将铂金电极正极插入肿瘤 中心,负极插入肿瘤边缘,用外电源对肿瘤施 加一定的直流电,使肿瘤组织在电场中发生变 化,以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正确的操作是 肝癌电化疗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由于肝脏位 于上腹腔,腹腔内还有胆囊、肝外胆管及肠管, 肝的深邻是右肾。肝癌电化疗中的一个重点是 要防止伤及其它脏器,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场作用和脉冲电场联合化疗药物 这两类方法,而电场又以直流电 场和脉冲电场最为常见。
机理

化疗药物如博莱酶素、顺铂等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物,具有浓度存在性,难以大量扩散通过细胞脂质双 分子层膜的缺陷影响了其临床效果。Mir等人率先采用 高强度的脉冲结合上述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治疗机理 是利用高强度的脉冲电场促使细胞膜电穿孔 ( electroporation),提高化疗药物渗入癌细胞的数量, 药物毒性大大增强。Cemazar等人发现当施加瞬时电场 强度高达1一10 kV/cm、持续时间为us-ms级的电脉冲 于移植了SA一1肿瘤的A/ J鼠时,能增加肿瘤细胞内顺 铂的含量,顺铂的细胞毒性比未加脉冲作用时高20倍。
方法

脉冲结合化疗药物法是经静脉给药、肌 肉注射或者肿瘤局部给予一定剂量(通常 为1一10mg/kg)的化疗药物,4一30 min后 通过电极针引入高强度脉冲,脉冲瞬时 电场强度高达1一10 kV/cm,脉冲宽度为 us -ms数量级。
临床应用研究

辛育龄等人在1987一1990年对216例多种恶性肿瘤进 行直流电化学法治疗,病人平均年龄58岁,治疗有效 率达77.7 %,177例随访1 ,2 ,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 .4 % .75 .3 % .67 .2 %。对105例中晚期乳癌(74例为原发 性乳腺癌,31例为术后局部复发癌)进行直流电化学治 疗,1年内近期疗效PR+ CR为79 %,5年随访录:1年生存 率为89 .5 % ,2年为69.5 %,5年为50 .4 %。可见,该疗法 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性小、并发症少,使那些 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放疗、化疗无效的病人,特别是 术后或放疗、化疗后再复发的病例具有一定独特的治 疗意义,为治疗中晚期癌症提供了新方法。
机理

Cemaza等人还比较了3种治疗手段:a.单用 药物;b.单用脉冲;c.采用联合治疗(脉冲+ 顺铂)。发现与对照组相比b ,c两种疗法均 增加了肿瘤的生长延迟时间,而且对A/ J 鼠无暂时或长期的副作用。
方法

直流电化学法是将电压可调(0一25V),电流可 调(0一250 mA)的直流电通过铂金电极施加于 肿瘤组织,治疗时间通常为2一4h。电参量由 肿瘤的大小和性质而定,大约直径1 cm的肿瘤 需要100 c能量。电极最大可能杀伤范围的半径 约1 .5 cm,因此阳、阴极相距3 cm左右较为合 适。对较大面积的肿瘤组织,要求多支电极组 成针阵以达到较佳的疗效,相邻两电极距离不 超过3一3 .5 cm。
电化学法治疗肿瘤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赵成
概述

电化学法(ECT, electroche motherapy)是近 20年发展起来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 对人体深部和浅表的肿瘤破坏性强,且 破坏肿瘤的范围受到有效控制,在肿瘤 的局部治疗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类
目前为止,电化学法主要分为电
电化疗合加味桔梗汤治疗肺癌


(3)体外进针电化疗,在完成治疗后应再次CT检查其液 化程度,如果液化程度差,可再次加量进行治疗,这 样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4)经过电化疗后局部分点注入顺铂、卡介苗。比不注 用此药效果好,而且缓解期长。 (5)电化疗后,局部病灶被液化后,患者咳吐铁锈状痰 血物。临床观察同时服用加味桔梗汤,能促进液化物 的排泄与吸收。《中药大辞典》记述桔梗有“祛痰排 脓”的功效。《金医要略》曰:“咳而胸闷..…时出浊 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笔者取桔梗汤具有“排脓血,补内漏’,的作用,又 加用鱼腥草消炎抗癌,以促进电化疗后液化浊物的排 泄吸收与防止肺癌复发。
临床应用研究

Mchel Belehradek等人采用脉冲ECT对8例头颈部鳞型 细胞癌进行了Ⅰ/Ⅱ期临床实验。8名患者平均年龄55 岁,共有40个肿瘤结节。对每个结节局部注射BLM药 物10 mg/cm3, 3.5 min后,施与100 us ,1 300 kV/cm、1 Hz的EP刺激4或8次,实验结果表明最小的抗肿瘤效应 为阻止了结节的增长,在观察的250 d内有CR(结节完 全消失)57 % .PR(结节比治疗前至少缩小50 %)15%在此 实验过程中,治疗1一2 h后治疗区域有红斑和轻度水肿, 但24 h内即消失;第二天结节呈白色坏死状,几天后形 成结痂;所有患者无全身性毒副作用,无任何意外事故 发生。
肝癌电化疗及伍用其它局部治疗失误

某男,62岁。肝癌右肝叶不规则切除术 再发入院。B超显示右肝叶残留肝组织有 3. 0 cm X 3. 9 cm及4.5 cm X 5. 6 cm大小 的肿瘤病灶,即在B超引导下于右肋下经 腹壁向肿块内置入导针及护套,回病房 后换成铂金电极进行了1400库仑的治疗。 术后6h病人出现腹痛、腹膜刺激症状, 腹胀渐加重。术后12 h左右出现呕吐、发 热及肠麻痹,于电化疗治疗后3 d死亡。


2.电化学治疗采用国产DL-2型直流电疗机。 方法A:正极为自制铜头园柱体,负极为4个 面积各为16cm,厚度1.5mm铝片组成,治疗时 将正极放置阴道内和肿瘤表面充分接触。将负 极放置盆腔外侧皮肤上,电压4-17V,电流520m A,时间30-60分钟,每周一次,共3-4次。 方法B:正负极均为直径0. 5m m的铂金电极, 长约10-15cm,按肿瘤大小深度插置2-4根电极, 电极间1 cm,电压5-7V,电流40-1 OOm A,治 疗电量根据肿瘤直径大小,以100库仑/cm计算, 治疗时间为60-120分钟,每周一次,共1-3次
电化疗合加味桔梗汤治疗肺癌
电化疗合加味桔梗汤治疗肺癌


体会 (1)电化疗治疗对肺癌病灶液化作用快,即使 经化疗、放疗无效者,再用电化疗治疗也同样 有效。 (2)即使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如果进行电化 疗治疗后,再采用其他措施配合治疗,较未采 用电化疗治疗者,更容易达到缓解的效果。电 化疗治疗肺癌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 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