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家园六年级下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海西教案

六年级下册海西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下册海西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海西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2. 学生能够掌握描述海西地区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对海西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海西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海西地区的地图和图片。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大屏幕或投影仪展示一幅海西地区的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海西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思考海西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二、讲解(15分钟)1. 利用图片和地图,向学生介绍海西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2. 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让学生对海西地区的特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教师提供词汇和句型的解释,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表达。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活动,利用学生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海西地区的特点。
3. 教师巡回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
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西地区的自然资源如何影响当地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海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海西家园教学计划

海西家园六年级下册教案

海西家园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专题:绿色海西第一课世界公园丹霞美教学内容:世界公园丹霞美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丹霞美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泰宁县的初步认识,进而深入了解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泰宁的图片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丹霞美有一定的认识,一定很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分组交流,共同探讨以四人为一组,共同交流已收集的材料;组长总结,汇报本组情况;老师将主要内容板书,并合并同类项,将各组的观点清晰化。
2、聚焦“天下第一湖山”,深入探究出示丹霞美的邮票、照片,让学生结合已收集的图片,进行简要地说明过渡: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丹霞美体现在哪里吗?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习阅读文本总结:山和水的完美结合升华:到泰宁不但可以欣赏到山水美景,享受优良的生态换进,还可以获得地质科学知识。
当然,同学一定要学会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3、拓展延伸,实践说话让学生运用学习丹霞美的方法,介绍自己家乡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并写成小作文。
第二课时1、回顾巩固“天下第一湖山”的特殊之处。
2、作文比拼随机抽取,10小篇作文由作者登台演讲,并发表见解。
其他学生当评委,给演讲者打分。
结合老师的点评,评出三名优胜者。
二、作业设计写写自己对学生介绍的动植物的认识,形成作文交上来。
三、课后反思课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
应该注重课外迁移,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
第二课人间仙境桃源洞(上课时间:2011-3-11 周五第五节)教学内容:人间仙境桃源洞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桃源洞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具体了解何谓“一线天”,它的美具体体现在哪里?教学准备:图片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一线天认识较少,课前一定得让学生通过网络充分自学。
海西家园 教案

海西家园教案教案标题:海西家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海西家园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海西家园的历史和文化。
3. 海西家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西家园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海西家园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包括地理坐标、气候、地貌等。
2. 讲解海西家园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历史名人、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等。
第三步:阅读理解(20分钟)1. 分发海西家园的相关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步:思维拓展(15分钟)1.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海西家园的旅游景点?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第五步:合作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海西家园的旅游景点。
2. 学生们需要合作完成景点的名称、特点、景点图、宣传口号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进行评选。
第六步:总结回顾(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海西家园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你们对家园的保护有什么想法?教学评估: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和小组设计的质量来评价。
2.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通过思维拓展和小组合作实践来评价。
3.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设计和展示的过程来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海西家园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文化。
2. 组织学生参加海西家园的保护活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六年级海西家园教案

六年级海西家园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海西家园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并运用英语单词和短语,包括家庭成员、家居环境等;2. 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2. 学习描述家居环境的英文表达;3. 听力和口语训练。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学生教材和练习册;3. 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他们认识的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
-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之前学过的家庭成员的单词。
Step 2: 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10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并教授相关的英文表达,如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etc.- 跟读和模仿练习,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这些单词的发音和拼写。
Step 3: 学习描述家居环境的英文表达(15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家居环境的图片,并教授相关的英文表达,如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etc.- 跟读和模仿练习,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这些单词的发音和拼写。
Step 4: 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提问。
- 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进行描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Step 5: 听力和口语训练(15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的对话或短文,要求学生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对话中的情景,练习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Step 6: 小结和延伸(5分钟)- 总结所学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的重要性。
小学海西家园六年级下册《放眼世界第一人》教案与反思

第4周
星期
学科
海西
年级
六
班级
6
授课内容
放眼世界第一人
课前
目标
1、了解林则徐是历史上著名的禁烟英雄,也是近代中国“放明出”一人”,他也是爱国主义者。
2、 让学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道“虎门销烟”就是林则徐销毁鸦片的情景,并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四、拓展阅读
魏源与《海国图志》
说一说魏源是什么人,他有什么贡献?
五、背一背
理解如下林则徐的诗联,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背下来。
教学反思
让学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道“虎门销烟”就是林则徐销毁鸦片的情景,并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
与
学
设
计
一、师提问导入你知道林则徐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伟大的林则徐一生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休则徐是放眼世界第一人?读了故事后你就知道了,阅读课文 P40-42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三、阅读加油站
独立阅读“虎门销烟”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师:说一说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林则徐敢这么做,说明了什么?
海西家园四至六年级上下册全套教案(是全套哦!)

海西家园四年级上册教案1、武夷山水双世遗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武夷山水奇特自然风光。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武夷山是一张赠给世界各国朋友的“名片”。
这张“名片”记录着武夷山奇特自然风光的美誉,还记录着武夷山获得的世界级荣誉。
国际友人有了这张“名片”,将对武夷山更回充满向往之情,武夷山的知名度也将随之提高。
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武夷山的地理位置。
(2)武夷山水有哪些奇特自然风光。
(3)武夷山地名的由来。
3、请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
4、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名胜?5、总结课题,课后延伸请收集有关资料,为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制作一张名片。
2、石鼓名山多史迹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石鼓名山有哪些景点。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石鼓名山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出示资料。
鼓山,耸立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离市区仅17公里。
据传山上有巨石如鼓,每当风雨大作,便簸荡有声。
鼓山海拔969米,它既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也是福州主要风景区。
鼓山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计一百六十多景。
鼓山有历代名人摩崖题刻约四百段,集中在灵源洞深处,真、草、隶、篆皆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
涌泉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
因寺中有一泉水涌出,故名。
该寺已具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现寺门上的匾额“涌泉寺”三字为清康熙皇帝所书。
涌泉寺掩映在层峦叠嶂,苍松翠柏之中,游客来此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感。
主体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以及藏经阁、钟楼、鼓楼、明月楼、白云堂、香积厨、圣箭堂等25个殿堂,构成完整的建筑组群,布局精巧,规模宏伟,有“闽刹之冠”的美称。
2、阅读课文,思考问题:3、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的填一填。
4、说一说:在鼓山涌泉寺的石墙上,“知恩报恩”四个字。
你知道其间的意思是什么吗?结合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一说你对这四个字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海西家园科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海西家园科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心和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海西家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海西家园的好奇心。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呈现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相关信息。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文字,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2)讲解重点:重点讲解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
(3)互动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深入了解海西家园的特点。
比如,为什么海西家园的气候温和湿润?为什么海西家园的生态环境良好?(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一些与海西家园相关的任务,比如制作海西家园的地图、写一篇关于海西家园的介绍等。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拓展延伸(10分钟)(1)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到海西家园进行观察和体验。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西家园的特点。
(2)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进一步了解海西家园的相关知识,并写一篇小结或心得体会。
4. 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海西家园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西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一专题:绿色海西第一课世界公园丹霞美教学内容:世界公园丹霞美一、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丹霞美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泰宁县的初步认识,进而深入了解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教学准备:泰宁的图片四、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丹霞美有一定的认识,一定很感兴趣。
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分组交流,共同探讨以四人为一组,共同交流已收集的材料;组长总结,汇报本组情况;老师将主要内容板书,并合并同类项,将各组的观点清晰化。
2、聚焦“天下第一湖山”,深入探究出示丹霞美的邮票、照片,让学生结合已收集的图片,进行简要地说明过渡: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丹霞美体现在哪里吗?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习阅读文本总结:山和水的完美结合升华:到泰宁不但可以欣赏到山水美景,享受优良的生态换进,还可以获得地质科学知识。
当然,同学一定要学会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3、拓展延伸,实践说话让学生运用学习丹霞美的方法,介绍自己家乡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并写成小作文。
第二课时1、回顾巩固“天下第一湖山”的特殊之处。
2、作文比拼随机抽取,10小篇作文由作者登台演讲,并发表见解。
其他学生当评委,给演讲者打分。
结合老师的点评,评出三名优胜者。
六、作业设计写写自己对学生介绍的动植物的认识,形成作文交上来。
七、课后反思课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
应该注重课外迁移,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
第二课人间仙境桃源洞一、教学内容:人间仙境桃源洞二、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桃源洞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具体了解何谓“一线天”,它的美具体体现在哪里?四、教学准备:图片五、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一线天认识较少,课前一定得让学生通过网络充分自学。
六、教学过程:1、教师罗列几种一线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一种进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来理解。
2、让学生带着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简要的说明。
3、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借助幻灯片重点讲解。
七、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进行自我探究。
第三课天下奇景白水洋一、教学内容:天下奇景白水洋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白水洋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进而深入了解保护自然天然浅水广场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具体掌握“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名称,激发珍惜、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图片四、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浅水认识较少,学生可以较好地联系生活实际。
五、课前准备:网络收集图片,还有动画。
六、教学过程1、播放白水洋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以及游客对白水洋的评价,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白水洋的美。
2、让学生看完动画的感受,并提出自己该怎么做的实际行动。
3、成立保护白水洋的保护组以及破坏白水洋的残暴组,让双方进行激烈的辩论赛。
4、教师小结:保护大自然的浅水广场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六、教学反思:课堂应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
第四课东南屋脊黄岗山一、教学内容:东南屋脊黄岗山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黄岗山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珍惜、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图片四、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山有一定的认识,可让学生通过询问朋友或者家人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五、课前准备:网络收集的图片,还有动画。
六、教学过程1、让学生自学课文,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为何称之为“东南屋脊”?2、分组讨论,交流答案。
3、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发言,评选最佳小组合作奖。
4、教师小结:站在黄岗山上,大自然的雄姿风采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
六、教学反思:课堂应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
第二专题蓝色海西第五课海峡风情惠安女一、教学内容:海峡风情惠安女二、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惠安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进而深入了解惠安女的精神本质------勤劳简朴、吃苦耐劳。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向惠安女学习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图片四、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惠安女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较少进行思考,可让学生通过询问朋友或者家人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五、课前准备:网络收集图片,还有动画。
六、教学过程1、让学生自学课文,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为何称之为“惠安三宝之一”?2、分组讨论,交流答案。
3、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发言,评选最佳小组合作奖。
4、教师小结:惠安女的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惠安女身上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六、教学反思:教学应更多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介绍当地人的美德,并且进行对比。
第六课海滨皇城赵家堡一、教学内容:海滨皇城赵家堡二、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让学生进入对赵家堡的赞美和讴歌。
三、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四、教学准备:图示五、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赵家堡认识较少,课前一定得让学生通过网络充分自学。
六、教学过程:1、让学习自读课文两遍,并且思考:为什么赵家堡被称为“宋城”?2、学生分组回答,老师适时点拨并总结,使观点明晰化3、让学生欣赏图片,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4、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链接”中的“赵家堡”。
5、让学生说身边的特色建筑物,并说与课文所讲的不同之处。
七、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进行自我探究。
第七课崇武古城观海景一、教学内容:崇武古城观海景二、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让学生进入对崇武古城的赞美和讴歌。
三、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四、教学准备:五、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古城认识较多,课前可让学生前往惠安县观赏,此外一定得让学生通过网络充分自学。
六、教学过程:a)让学习自读课文两遍,说说观赏崇武古城之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先互相交流,之后在全班交流。
b)学生分组回答,老师适时点拨并总结,使观点明晰化c)让学生欣赏观赏时所拍摄的照片,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d)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链接”中的“明初福建海防”。
e)让学生说身边类似的文化现象。
七、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进行自我探究。
第八课海边奇观“兵马俑”一、教学内容:海边奇观“兵马俑”二、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兵马俑”产生喜欢之情,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四、教学准备:实地考察五、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兵马俑”认识较多,课前可让学生前往云霄县观赏,此外一定得让学生通过网络充分自学。
六、教学过程:a)让学习自读课文两遍,说说观赏之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先互相交流,之后在全班交流。
b)学生分组回答,老师适时点拨并总结,使观点明晰化c)让学生欣赏观赏时所拍摄的照片,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d)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链接”中的“北有五大连池,南有牛头山”。
七、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进行自我探究。
充分就身边的事件,让学生说说切身的感受,就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大。
第三专题:人文海西第一课八闽文化先驱者一、教学内容:八闽文化先驱者教学目标:欧阳詹的地位---“开八闽文化风气之先”,具体体现在哪里?二、教学重难点:为何欧阳詹的地位---“开八闽文化风气之先”,具体体现在哪里?三、教学准备:收集欧阳詹的事迹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通常只是听过欧阳詹而已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分组交流,共同探讨以四人为一组,共同交流已收集的材料;组长总结,汇报本组情况;老师将主要内容板书,并合并同类项,将各组的观点清晰化。
2、聚焦事迹,深入探究出示欧阳詹的事迹,让学生进行简要地说明过渡: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说为何欧阳詹“开八闽文化风气之先”?首先你请同学在文章当中寻找答案。
学习阅读文本总结:向往读书,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大鼓舞了周遭的人,儒学风气开始振兴。
升华:《闽政通考》写道:“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
”3、拓展延伸,实践说话让学生结合作品,说说对作品的理解。
第二课时1、回顾巩固欧阳詹的贡献,学生口头表述。
2、作文比拼随机抽取,10小篇作文由作者登台演讲,并发表见解。
其他学生当评委,给演讲者打分。
结合老师的点评,评出三名优胜者。
八、作业设计写写自己对学生介绍的动植物的认识,形成作文交上来。
九、课后反思课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
应该注重课外迁移,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
第十课开闽圣王王审知一、教学内容:开闽圣王王审知二、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学习名人的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学,重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a)让学习自读课文两遍,说说读之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先互相交流,之后在全班交流。
b)学生分组回答,老师适时点拨并总结,使观点明晰化c)让学生自由读书,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d)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链接”中的“开漳圣王陈元光”。
e)让学生说身边类似的名人效应的现象,尤其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名人世界不可避免的忽视现象,让学生说说自己切身的感受。
六、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进行自我探究。
充分就身边的事件,让学生说说切身的感受,就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大。
第十一课朱熹理学传四海一、教学内容:朱熹理学传四海二、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通过对个别图片进行交流,让学生加深对理学的认识。
八、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九、教学准备:图片十、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对朱熹认识较多,课前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此外一定得让学生通过网络充分自学。
十一、教学过程:a)让学习自读课文两遍,说说读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先互相交流,之后在全班交流。
b)学生分组回答,老师适时点拨并总结,使观点明晰化c)让学生欣赏图片,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d)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链接”中的“朱熹吟诗分水关”。
e)让学生说身边类似的文化现象。
十二、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进行自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