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子热运动学案

合集下载

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4.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导学过程】第1节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二:分子的热运动1.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知识点四: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一.围绕问题,自主学习。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和构成的。

2.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分子热运动》学案

《分子热运动》学案

《分子热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并且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学习过程:一、扩散现象:观看微课“观察扩散现象”,并阅读课本75页,完成并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实现目标1、2)1、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将空瓶倒置在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这一现象表明。

3、将煤堆在墙角处,过一段时间墙皮深处也变黑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4、大量事实说明、、都有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都在。

议一议:利用新知小组交流以下问题并准备回答(1)在气体的扩散实验中,能不能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倒置在空瓶子的上面?为什么?(2)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花香四溢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各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将现象记录下来,分析得出结论,交流并准备回答。

(实现目标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同时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个烧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实验拓展:实验桌上有两个量筒,分别装有少量的水和酒精,请同学们记录水和酒精的体积,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酒精中,测量下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说明了什么问题?5、结论:(1)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2)由实验拓展可知,分子间有________。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阅读课本76-77页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交流并准备回答。

(实现目标4)1、图19-2-7说明。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附导学案)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附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神奇的软蛋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质的构成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活动一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

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二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第1节分子热运动出示目的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2.能识别分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念停止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学习指点一分子热运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3页落第4页〝分散现象〞的内容,并完成下面填空: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2.分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分散.3.为什么翻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缘由是:香皂的分子运动到鼻子里去了.小组讨论【实验1】气体分散实验1.过了一会儿以后,在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去行吗?这外面有什么迷信道理?3.既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什么在实验中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会上升到上方的空气中,而使空气的颜色发作了改动?4.这实验能说明什么效果?(组内交流,共同处置效果)【实验2】液体分散实验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实验能说明什么效果?.【实验3】固体分散,观看金和铅的分散视频说明了什么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4】在区分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区分滴入一滴墨水,留意比拟两杯水中墨水的分散现象(温馨提示: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只滴一滴即可)说明了什么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员点拨1.分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2.影响分散快慢的要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越快,分散越快.3.分子热运动: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同.跟踪练习1.吸烟有害身体安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需有一团体吸烟,一会儿房间就会充溢烟味,这是分子的分散现象.2.往一杯水中放入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这一现象说明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水的温度越高,水变甜得越快,又说明了分子分散现象与温度有关.3.以下现象不能说明是分散现象的是( D )A.在一杯静的热水中滴入两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B.向教室空中喷洒消毒药液,在教室内能闻到药味C.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D.狂风转起空中上的尘土学习指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5页有关分子间的作用力内容,并回答下面的效果:如图——分子作用力模型: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距离很小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距离稍大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假设分子间距很大,那么作用力十分微弱.小组讨论1.分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同坚持一定的体积呢?2.图13.1-4能说明什么? 分子间有引力.3.分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紧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这是由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的缘故,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分子曾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紧缩.教员点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设分子间的平衡距离为r.那么当分子间距离r> r0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当r< r0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当r=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当r>10 r0时,作用力可疏忽不计.跟踪训练1.以下现象中能用分子动实际解释并正确的选项是( C )A.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B.热水瓶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D.紧缩弹簧需求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2.把萝卜腌成咸菜需求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反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形成这种差异的缘由是( D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分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3.常言道:〝破镜不能重圆〞,这是由于镜子被打破后,再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少数分子之间距离变大,分子之间简直没有分子力的作用的缘故.4.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添加零件外表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并适当加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较快地渗入到零件的表层,试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当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时,碳分子会运动到钢铁零件的表层.当降高温度时,分子的内能添加,运动速度加快,碳分子填充在铁分子间,使分子与分子之直接触严密,有更多的分子间作用力作用在那里,所以,外表的强度更大了.。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分子的热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

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

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

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

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一、扩散运动1、演示实验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2、概念: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二、布朗运动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一、课程背景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内容,热力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热力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分子热运动是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关键。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及实验操作,帮助高中学生全面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能的表现形式。

2.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宏观性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性质(如体积、压强等)的影响4.实验操作:热胀冷缩实验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出规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导入:通过插入一段描述粒子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互动中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讲授: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其中包括分子热运动对物质的内能的贡献、与温度的关系等。

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导入:通过将温度计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来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是温度的表现形式,温度的高低是由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所决定的。

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导入:通过实验操作,呈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是由什么引起的。

讲授:通过讲解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体积、压强等。

4.实验探究: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的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热水和冷水两个水槽,分别将向钢质棒直接加热后,浸入冷水。

2.调整热水和冷水的温度,使两个水槽的水温分别为60°C和10°C。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案

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扩散现象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新知识探究:一、扩散现象1.观察图1,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呢?。

观察图2,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把玻璃板抽调后,发现了。

说明了。

图3、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静放几天后,发现了。

那么固体分子是否也能运动?总结:(1)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这样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了。

分子看不见,但我们却可以研究它,这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研究方法。

我们把一切物质的,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例1. 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例2.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这是______现象,打开衣柜门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例3. 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猜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影响扩散是主要因素是。

物体的越高,其分子的热运动越。

例4.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例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子热运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子热运动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自制铁树、酚酞试液、氨水、红墨水、烧杯、冷水和热水、胶头滴管、粉笔、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铁树开花吗?学生回答没见过。

然后接着说“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演示铁树开花并让学生观察。

接着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请学生打开课本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让学生回顾“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学到的关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并提问学生能否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感知分子很小,且在一个物体中分子数目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 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考点1:人们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

考点2:分子极其微小,人肉眼看不见,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电子显微镜看得见。

考点3:物质通常由分子或者原子组成,但是分子或者原子都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练习题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练习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有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它们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将一块铁磨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练习题3:2014年全国各地又发生雾霾天气,也引发了大众对PM2.5的关注。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

下列对于PM2.5的认识合理的是()
A.PM2.5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PM2.5的直径介于分子和原子之间C.PM2.5悬浮在空气中时不受重力作用 D.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
二、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

例如:两个铅块放在一起,时间久了,“粘”在一起。

这不是扩散,因为不是不同物质。

例如:糖放入热水中,水变甜了。

墨滴入水中,谁变黑了。

(这都是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我们用肉眼不可能直接看到分子的运动,
尘土飞扬、粉笔灰飞舞、雪花漫天飞舞、太阳出来,雾霾消散都不属于扩散现。

①分子间有间隙
-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分子间间隙不同
气体分子间的间隙 > 液体分子间的间隙 > 固体分子间的间隙
练习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刮起沙尘暴,飞沙漫天 B.三九寒天下雪时,雪花飞舞
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D.槐树开花时,周围香气弥漫
练习题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练习题3:在长约60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装约一半容积的水,然后再轻轻注入酒精,直至装满,堵住管口,使管在竖直方向转动几次,让液体充分混合,结果混合液体的体积缩小了,这一现象能间接说明()
A.液体分子有扩散现象
B.液体分子之间有引力
C.液体分子之间有斥力
D.液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练习题4: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练习题5: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正确的是( )
A.0①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气中
C.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练习题6: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练习题7: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三、分子间有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1.分子间存在引力
宏观表现: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体积,不致散开,例如水珠。

2.分子间存在斥力
宏观表现: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考点: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正确)
说只有斥力/只有引力,一定是错的。

分子引力和斥力一定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分子平衡距离时,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平衡距离时,相当于压缩弹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平衡距离时,相当于拉伸弹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分子直径时,相当于弹簧断开,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

考点: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错误)
(镜子破了后,镜子之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
练习题1: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水很难压缩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

练习题2: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

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

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练习题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

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练习题4:表示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时的分子间距离,r 表示分子间距,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一直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来的为它们的合力
B.当0r r <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0r r >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D.当0r r <时,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练习题5:寒冷的冬季用潮湿的手摸放在户外的金属管,手会“粘”在上面,这是由于手上的水分遇冷后结成冰,使分子间 增大。

“破镜重圆”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 是 (填“不能够”、“能够”)实现的。

因为破镜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动理论综合
练习题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练习题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碎玻璃不能重新拼成整块; 推测:分子之间有斥力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花香扑鼻;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练习题3: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练习题4: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发生了改变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