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主备:刘云飞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重点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学习扩散现象1、举例说明什么是扩散现象?2、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物质的那些状态中?3、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4、什么叫热运动?5、通过讨论说明扩散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二、学习分子间的作用力1、那些例子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2、结合课本的13.1—4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什么时候表现为引力、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你学到了什么?1、2、3、巩固训练:1、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过程越快。
2、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
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
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的更快,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
4.往一杯水中放入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这一现象说明,物体的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热运动是指的运动。
物体分子这种运动越剧烈,则物体的温度越。
6.分子热运动是指()(A) 物体中部分分子的运动(B) 物体中单个分子的运动(C) 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物体的运动7.分子间的距离恰好使分子处于平衡位置,那么()(A) 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B) 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C) 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D) 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气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B) 只有气体或液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C)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9.下述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事例是()(A) 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皮里面也有些发黑了(B) 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C) 在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杯子都变红了(D) 在医院治疗室里能嗅到酒精味。
最新分子热运动——_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有答案)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解释扩散现象4.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重点分子热运动难点用分子热运动解释有关现象一.分子热运动1.常见物质是由极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__分辨不出,但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
通常以________为单位度量分子。
2.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_____________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______扩散最快。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_____,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
这也是______现象的产生原因4.扩散现象表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泉城四季,风景迥异。
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A. 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 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C. 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 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6.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它们的体积小于两升,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比较合理的是()A. 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种分子渗入另一种分子中间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 扩散现象7.如图所示,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2个玻璃瓶的四种放置方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甲图放置最合理B. 乙图放置最合理C. 丙图放置最合理D. 四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8.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B. 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C. 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 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9.将体积分别为、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_____(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掌握物体温度和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了解物体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导引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指的是物体中分子不断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具有质量和速度,它们在物体内不断碰撞,从而产生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2.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是物体微观粒子热运动状态的度量。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部分分子速度较慢,一部分分子速度较快。
温度高时,分子热运动速度较快的分子数量多;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速度较慢的分子数量多。
3.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的联系物体的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物质的分子热运动速度不同,因此物体的性质也不同。
•物体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等,取决于分子热运动的紧密程度。
•物体的热导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热导率越高。
•物体的膨胀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物体膨胀越明显。
四、学习要点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的联系。
•分子热运动指的是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有密切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性质相关,包括物体的状态、热导性和膨胀性等。
五、学习拓展1.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本概念。
2.深入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研究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如热膨胀性和热容量等。
以上是本节课的学习导学案,请同学们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组成及运动情况。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学习难点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知识链接物体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导入新课我们的鼻子能闻到各种不同的气味,这些气味是怎样传播到我们鼻子里的呢?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通常以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构成物体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二、扩散现象仔细阅读课本P3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如图所示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2、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这些实验演示的是一种现象。
小结:不同物质在________时彼此______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扩散。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⑴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
⑵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
学法指导:所有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说明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5、检测:(1)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港D.亲戚远来香(2)小明学习分子动理论后,先在试管底部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水面上注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原卷版)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3页及第4页“扩散现象”内容,并完成下面填空:1.物质是由__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__,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中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 。
4.图13.1-4能说明什么?__ __。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__ _。
6.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均选填“引力”、“斥力”)7.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
【合作探究】【实验1】气体扩散实验: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
【实验2】液体扩散实验: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__。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2.此实验说明了___ 。
【实验3】固体扩散,观看金和铅的扩散视频小组讨论:学生交流观看的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__ 。
【实验4】在分别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注意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__ __。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分子很小,直径大约是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____________;(2)分子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既可以在____________发生,还可以在____________中发生,也能够在____________中发生。
4.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_____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___,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______有关。
5.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
6.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 。
二、课内探究一、演示二氧化氮扩散到空气中的实验(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演示硫酸铜溶液扩散的实验(课本图13.1—3)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会看到的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分子热运动

学科:物理(九上)编写:严军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一、示标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学习重点:分子动理论内容。
学习难点:会解释分子热运动现象。
二、导学(一)、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
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1、扩散现象[生活实例剖析]:打开一盒香皂或风油精,很快就会闻到气味。
为什么?[现象1]课本P124图16.1-2演示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2]向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3]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
说明: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____________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发生范围:可以在_______________间进行。
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探究]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向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红墨水,观察扩散现象,得出结论。
(2)、扩散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
________越高,扩散越快。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这种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
且温度越高,____________越剧烈。
实例剖析:1、能说明分子不停运动的现象是()A、花香四溢B、漫天沙尘C、落叶纷分D、细雨绵绵2、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3、分子间的作用力(1)、引力: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13.1分子热运动

4.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A.风吹时,风车转动B.滴在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C.水往低处流D.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三、达标检测
1.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______________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5.阅读教材分之间的作用力,总结分之间作用力有哪些特点?
6.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包括哪些?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扩散现象
1.课本探究扩散现象的实验为什么要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颠倒放置有什么不好?
2.根据扩散的概念,举出并分析生活中扩散现象的例子。
知识点二: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3.能够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的例子很多,如: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炒菜比腌菜咸的快、蒸发等,试解释一下。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3.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_________时候溶解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知道分子运
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生活中的物质通常分为 、 、 。
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人眼 直接观察到。
所以分子很小,通常以 做单
位来量度。
3.用 来观察分子。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运动 实验一:气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取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
的集气瓶用玻璃板盖住瓶口。
(2)取一盛有空气瓶的“空”瓶倒扣 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
(3)抽掉玻璃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液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一半清水,用长劲漏斗小心地讲装有硫酸铜溶液
注入水的下面,观察界面情况。
(2)静放几天后,观察界面变化。
空气
二氧化氮
玻璃板
注意: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放下面? 答:
实验现像:
实验结论:
注意:水与酒精的混合后体积怎么变?
实验三:固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将一铅块和一金块表面磨光,将磨光的两个面紧压在一起。
(2)在温室下放置5年再将它们切开,观察它们的切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总结归纳:
2.由以上三个实验可看出:
(1)扩散:指
(2)扩散现象说明:A:
B:
注意:说出三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3.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杯中盛适量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盛等量的凉水。
(2)用滴管分别在两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的引力作用
现象分析:(1)用力拉绳子,观察到绳子不易断裂。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
后紧紧的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
甚至咋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铅块实验)
结论:
2.分子间斥力作用
现象分析:(1)用力挤压桌子,观察到桌面没有发生明显的形变。
(2)将粉笔折断后,在用力挤压在一起,松手后观察,两部分没重
新结合在一起。
结论:
3.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分析:
知识点四: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 2. 3.
同步训练:
1、为什么在树下就会闻到槐花的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
2、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 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3、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A 、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 、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
度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分子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5、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C、当物体被拉伸分子间只有斥力。
D、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同时存在。
6、将两块干净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并能吊起一定重量的物体,该实验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没有斥力。
C、分子间有引力
D、上说法都不对
7、往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较快的变成红色,这是因
为。
8、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说,物体可以被压缩是由于,物体压缩很困难是由
于。
9、常言道:“破镜不能重圆”,这是由于镜子被打破后再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之间距离
变,分子之间几乎没有作用的缘故。
拓展提高
1.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石灰层的外表面会变黑,若剥下一块石灰层会发现里面也变黑了,此为现象,说明了。
2.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内,装有50ml的水,然后再轻轻地注入同体积的酒精,堵住管口,使管在竖直方向晃动几次,让液体充分混合,结果混合液体的体积将100ml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说明了。
3.将两块糖分别同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则发现水中的糖化得快,说明影响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4.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5.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
6.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易被拉断,这是因为()
A.棉线分子间无引力,铜丝有
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没有
C.棉线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D.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棉线的分子间引力
7.如图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度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