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_第1节_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合集下载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导学案导学目标: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导学过程: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生活中的物质通常分为 、 、 。

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人眼 直接观察到。

所以分子很小,通常以 做单位来量度。

3.用 来观察分子。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1.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运动 实验一:气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取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用玻璃板盖住瓶口。

(2)取一盛有空气瓶的“空”瓶倒扣 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

(3)抽掉玻璃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二:液体分子运动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一半清水,用长劲漏斗小心地讲装有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观察界面情况。

(2)静放几天后,观察界面变化。

空气二氧化氮玻璃板注意: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放下面? 答:实验现像:实验结论:注意:水与酒精的混合后体积怎么变?实验三:固体分子运动实验步骤:(1)将一铅块和一金块表面磨光,将磨光的两个面紧压在一起。

(2)在温室下放置5年再将它们切开,观察它们的切面。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总结归纳:2.由以上三个实验可看出:(1)扩散:指(2)扩散现象说明:A:B:注意:说出三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3.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杯中盛适量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盛等量的凉水。

(2)用滴管分别在两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作用现象分析:(1)用力拉绳子,观察到绳子不易断裂。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的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咋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研究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的尺度。

2.认识扩散现象,理解其背后的道理。

3.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1×10^-10m,需要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①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接触时自发地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称为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2.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这表明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知识点三: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巩固诊断1.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

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的现象表明分子不断运动。

3.XXX同学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发现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自查记录今日之事,日积月累成大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2节内能一、研究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认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区分。

3.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知识点一:内能是指物质分子内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热运动、势能和化学能等。

检测及课堂展示分子具有分子能是因为热运动,同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具有分子势能。

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扩散现象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新知识探究:一、扩散现象1.观察图1,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呢?。

观察图2,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把玻璃板抽调后,发现了。

说明了。

图3、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静放几天后,发现了。

那么固体分子是否也能运动?总结:(1)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这样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了。

分子看不见,但我们却可以研究它,这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研究方法。

我们把一切物质的,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例1. 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例2.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这是______现象,打开衣柜门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例3. 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猜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影响扩散是主要因素是。

物体的越高,其分子的热运动越。

例4.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例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最新分子热运动——_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最新分子热运动——_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有答案)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解释扩散现象4.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重点分子热运动难点用分子热运动解释有关现象一.分子热运动1.常见物质是由极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__分辨不出,但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

通常以________为单位度量分子。

2.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_____________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______扩散最快。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_____,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

这也是______现象的产生原因4.扩散现象表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泉城四季,风景迥异。

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A. 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 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C. 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 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6.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它们的体积小于两升,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比较合理的是()A. 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种分子渗入另一种分子中间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 扩散现象7.如图所示,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2个玻璃瓶的四种放置方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甲图放置最合理B. 乙图放置最合理C. 丙图放置最合理D. 四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8.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B. 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C. 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 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9.将体积分别为、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_____(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掌握物体温度和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了解物体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导引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指的是物体中分子不断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具有质量和速度,它们在物体内不断碰撞,从而产生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2.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是物体微观粒子热运动状态的度量。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部分分子速度较慢,一部分分子速度较快。

温度高时,分子热运动速度较快的分子数量多;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速度较慢的分子数量多。

3.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的联系物体的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物质的分子热运动速度不同,因此物体的性质也不同。

•物体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等,取决于分子热运动的紧密程度。

•物体的热导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热导率越高。

•物体的膨胀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物体膨胀越明显。

四、学习要点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的联系。

•分子热运动指的是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有密切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性质相关,包括物体的状态、热导性和膨胀性等。

五、学习拓展1.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本概念。

2.深入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研究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如热膨胀性和热容量等。

以上是本节课的学习导学案,请同学们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是由、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m为单位来量度。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有;②分子在不停的做。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体中发生,还可以在体中发生,也能够在体中发生。

3.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原因是:香水里的运动到鼻子里去了。

4.课本图-4能说明:。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这是因为分子间还存在力,由于该力的存在,使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6. 铁棒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力;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力(均选填“引”、“斥”)。

7.“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选填“存在”、“不存在”)。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质的构成【做一做】①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分析归纳】会看到炭笔形成的笔迹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说明物质是由组成的。

【做一做】②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分析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化情况。

【分析归纳】会看到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说明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 ,酒精与酒精之间有 。

【想想议议】下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

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模型一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二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模型三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答案】选择模型 . 物质是由 组成的,微粒之间有 .1.分子、原子(1)科学研究发现: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3.1分子热运动教材分析: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的热运动.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班级:姓名: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学习目标1、我们要知道物质的构成,并了解分子的尺度。

2、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并理解扩散现象说明的道理。

3、我们要知道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我们要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检测及课堂展示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课本第2页)①一切物质都是由或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m。

注意分子很小,单凭肉眼无法看到,要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课本第3页至第4页)①扩散现象:互相接触的不同的物质的彼此自发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③物理学中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跟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的现象,说明了分子在。

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

该现象表明,分子的热运动快慢跟有关。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得越。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课本第4页至第5页)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下列的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

三、巩固诊断1、下列现象属于分子扩散现象的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这一现象表明。

3、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他将100ml水跟100ml的酒精混合后,结果发现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

4、固体和液体均不容易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四、自查(今日之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日清情况记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班级:姓名:第2节内能一、学习目标1、我们要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 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8.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D.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9.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2)阅读课本P3文字。小结:之间、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3)看P4上的演示。
(4)小结: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的扩散现象说明了
。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越高,热运动越。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思考: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日常生活我们见到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
巡检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姓名:
课题: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物理
设计者:
阳德虎
内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知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技能: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4.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
5.把磨得很光的两块不同金属紧压在一起,经很长时间后,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对方,说明固体分子之间也能发生。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二)聪明的选择(4分×5=20分)
6.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7.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A.一阵风吹来,刮得尘土满天飞扬 B.将糖加入开水中,使之成为甜水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一股饭菜香味
10.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
A.仍然是运动的 B.处于静止状态
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三)简答题(8分)
11.同学们写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抹几下使之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这是为什么?
1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放入糖块,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品尝杯中的水,哪一个更甜?为什么?
反思:
审批意见:审批签字:年月日
重点: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知识提要: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非常微小的。
(2)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一、创设情境
(1)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
(2)阅读课本P2第二段,回顾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通过数据我们认识到分子。
下面我们将研究与分子运动有关的现象。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扩散现象
(1)思考: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看课本P3中间的演示,这个实验演示的是一种。
(4)扩散现象说明了: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2.分子热运动
(1)定义: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内容
学习注解
的体积呢?阅读P4-5这部分内容
小结: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分子间既有又有。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可以忽略。
三、当堂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想一想,填一填(4分×18=72分)
1.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扩散现象表明。
2.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
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3.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的时候溶化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分子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