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本章共分3节: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第1节分子热运动…………………………1.5课时第2节内能……………………………………2课时第3节比热容………………………………2.5课时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相异性,进一步认识热运动是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微观分子运动.2.类比法:例如,将分子间作用力类比弹簧,使我们对分子作用力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3.转换法:水中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水分子的运动.4.模型法:固液气的特点也可以用模型法来解释:固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教室里坐着的学生,液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课间教室里走动的学生,气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操场上自由跑动的学生.第1节分子热运动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蜡烛、铅柱、一杯大米、若干条小鱼、两只温度计、洋葱、花露水、空气清新剂、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空瓶子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红墨水(或黑墨汁)等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课时1.5课时课前预习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固体、液体、气体.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课件1“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并提问:(1)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生:这是极细小的粒子的运动.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分子非常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即便使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所以能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例如,扫地时尘土飞扬,这里的尘土属于固体小颗粒.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的运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小组问题探讨:1.物质可以无限地分下去吗?2.有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微粒吗?新课导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师这些细小的粒子其实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新课物质的构成师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换句话说,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喷撒到眼睛里,可以用布包住玻璃杯后,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化?小组3:打碎冰糖(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小组代表回答: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味).师那是因为我们分得还不够细小,如果分到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细小微粒,它们会是如何呢?将纸、玻璃、冰糖等不停地分割下去,当分割到一定限度时,即它们的直径只有10-10米时(当然,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纸就不再是纸,玻璃不再是玻璃,冰糖不再具有甜味.因此,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这些粒子叫做分子.(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师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学习,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因此关于原子本课就不多讲了.板书: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大约是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了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约10-10m,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分子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答案:C分子热运动1.探究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师既然分子这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那怎么研究它的运动呢?我备课笔记课外拓展: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证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基础,它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它的剧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及液体(或气体)的温度有关.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就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就连悬浮在静止气体中的尘粒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微粒越小,运动越明显.从观察的结果可以知道,布朗运动是绝不会停止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悬浮微粒,随时都可以看到布朗运动.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虽然不是分子,但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间接表现形式.进行新课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解析:进入刚装修完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是由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答案: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师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的实验.(参照教材P4“演示”)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板书: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板书:(1)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多些,对外表现出斥力.(2)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些,对外表现出引力.(3)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大于10倍分子直径),那么引力和斥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吗?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会消失吗?课外拓展: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当分子间的距离为某一值r0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提醒: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例如,寒冷的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因结冰而胀破.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类比法.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能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教材习题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6)1.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解:正方形的边长为1cm=10-2m,分子直径约10-10m,每一排的分子数约为10-2m/(10-10m)=108个,所以正方形中的分子总数约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约70亿=7×109,所以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016/(7×109)≈1.4×106倍.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解:扩散现象有用的实例:用空气清新剂喷洒在房间,使房间空气变得清新;扩散现象有害的实例:房间内有人吸烟,其他人会吸二手烟.(答案合理即可)3.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解:热水中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扩散得更快.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因为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5.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课外拓展:油膜法是粗略测定分子直径的方法,其原理是测出一滴油的体积V,把这一滴油珠滴在较大的水面上,使其面积尽量扩散开,当扩散成单分子层油膜时,测出油膜的面积S,然后用公式VdS求出油膜的厚度d,即油分子的直径.解:固态:很小、有、有;液态:无、有;气态:很小、无、无.难题解答【例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解析:本题用排除法。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精讲展示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探究发现,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①1cm3水大约有×1022个水分子,若把它平均洒在地球表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有6000多个水分子。

②若把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

③1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任何气体约有×1019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s跑出1亿个,约需9000年才能跑完。

二、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录像:NO2气体与空气间的扩散过程(flash课件)录像:硫酸铜扩散过程。

录象:锌在铜表面的扩散过程。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学生设计: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比较。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生举例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小组讨论,解决组内疑难,准备展示师生精讲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板书设计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接触时,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学生归纳课堂小结、归纳重点、技能迁移同学们写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抹几下使之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这是为什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订正答案展示教后反思分子运动比较抽象,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由于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例题,使学生对分子运动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整个教学活动重点突出学生为主体,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高二物理38第7章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导学案

高二物理38第7章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导学案

课题:分子的热运动课型:新授课编号:时间: 2013-04-25主备人:_王会议二年级物理备课组第 10 周第7 课时总第 38 课时备课组长签字:王会议段长签字:学生姓名:学生层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 2 )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 3 )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唯物主义世界观,尊重事实二、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教学难点: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三、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1、认真自学阅读教材从第5页到第7页,用红色笔勾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探究题并总结规律方法。

2、通过预习完成教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3、根据自己基础情况完成部分当堂检测内容。

四、自主学习检测:一、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彼此的现象.2.产生原因:物质分子的.3.应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4.发生环境:物质处于、、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5.意义:反映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二、布朗运动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的不停的运动.它首先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1827年用观察悬在水中的花粉微粒时发现的.2.特点:(1)布朗运动.(2)布朗运动.(3)悬浮微粒,布朗运动.(4)温度,布朗运动.3.产生原因及微观解释(1)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造成的.(2)布朗运动的微观解释:悬浮微粒虽然很小,但是它周围包围着大量的液体分子,这些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每一瞬间对微粒的碰撞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不确定的(如图所示),由于这种,导致微粒做无规则运动.4.影响因素(1)固体微粒的大小.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少,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因而布朗运动越显著.(2)温度的高低.温度越,分子运动越激烈,液体分子对微粒的作用的不均衡性越显著,布朗运动越显著.5.揭示的问题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但是它地反映了的无规则运动.三、热运动1.定义:大量分子的叫热运动.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热运动越.3.宏观表现:布朗运动和现象.4.特点(1)永不停息;(2)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特别提醒】机械运动指宏观物体的运动,与热运动是两种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强烈的阳光射入较暗的房间内,在光束中可以看到有悬浮在空中的微尘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一种布朗运动D.因为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反思总结】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撞击固体微粒的结果,它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例题2. 关于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C.扩散现象可以停止,说明分子的热运动可以停止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例题3.关于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B.温度高的物体中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单个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D.大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思总结】要正确理解热运动的实质,不能从字面上去分析问题.温度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高,是对大量分子而言的,对单个分子没有意义.七、当堂检测1.(C级)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B.布朗运动反映了固体分子的运动C.布朗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它受到水分子有时吸引、有时排斥的结果D.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2.(C级)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B.扩散现象只能在液体中进行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D.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D.所散成的油膜的厚度和它的密度3.(C级)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 A.仍然是运动的B.处于静止状态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4.(B级)如图所示,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压在一起,五年后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属扩散现象,原因是由于金分子和铅分子的相互吸引B.属扩散现象,原因是由于金分子和铅分子的运动C.属布朗运动,小金粒进入铅块中,小铅粒进入金块中D.属布朗运动,由于外界压力使小金粒、小铅粒彼此进入对方中七、作业布置:1.(C级)布朗运动的发现,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A.说明了悬浮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B.说明了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说明了悬浮颗粒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D.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C级)扩散现象说明了(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物质内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C.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分了在做无规则的运动3.(C级)对“热运动”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运动越快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里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C.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里每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都越激烈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是热运动4.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C级)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盐的分子很小,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5.(C级)下列关于布朗运动与分子的运动(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B.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固体颗粒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因为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可以叫做热运动6.(C级)较大的颗粒不做布朗运动,是由于( )A.液体分子不一定与颗粒相撞B.各个方向的液体(或气体)分子对颗粒冲力的平均效果相互平衡C.颗粒质量大,不易改变运动状态D.颗粒本身的热运动缓慢7.(C级)在下列给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雨后的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B.海绵吸水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D.将大米与玉米混合均匀,大米与玉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8.(C级)下列有关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C.扩散现象突出说明了物质的迁移规律,布朗运动突出说明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规律D.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答案七、当堂检测1.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这个小颗粒不是固体分子,故A、B错;布朗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故C错;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D正确.答案: D2.解析: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且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故A、C正确.答案:AC3.解析:分子的运动虽然受温度影响,但永不停息,A对,B、C、D错.答案: A4.解析:属扩散现象,是由于两种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引起的,B对.答案: B1.解析:布朗运动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个是说明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另一个是说明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答案: B2.解析:扩散现象是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内部的现象,因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而物质混合达到均匀,则表明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答案:CD3.解析: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这是大量分子的平均效果,具体到每个分子的运动就不一定了,应选B、D.答案:BD4.解析:萝卜腌成咸菜或炒成熟菜,具有了咸味,是由于盐分子扩散引起的,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扩散得快,故只有D项正确.答案: D5.解析:微粒由大量分子组成,是一个小物体,它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A错;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引起的,它反映的是液体分子的运动特点,所以B错,C对;布朗运动的对象是固体小颗粒,热运动的对象是分子,二者不可能等同,D错.答案: C6.解析:较大的颗粒受更多的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来自各方向的撞击,使颗粒趋于平衡,而且较大的颗粒质量大、惯性大,在相同撞击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小,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所以选B、C.答案:BC7.解析: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很明显,A、B、D不是分子进入对方的现象,C满足扩散条件.答案: C9.解析: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是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对.扩散是物质分子的迁移,布朗运动是宏观颗粒的运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则B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运动的两个不同规律,则C正确.两种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所以都与温度有关.答案:ACD。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方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方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方案学科与课程标准•学科: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物质性质变化;3.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热量及状态变化的关系;4.能够解释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分子热运动与物质的性质变化;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热量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5.物质的状态变化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引入问题:热水和冷水会产生温度差,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学习新知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3.1节的内容,并进行重点标记。

2.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总结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在笔记中记录。

步骤三:讲解与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解读教科书的重点内容,并进行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物质的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探究活动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以下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温度和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热量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小组展示并讨论结果。

步骤五: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并进行概念讲解。

•学生将总结内容加入笔记,并进行课堂讲解。

步骤六: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练习,帮助巩固所学内容。

步骤七:拓展延伸•教师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导学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与温度、热量及状态变化的关系。

通过导入问题、学习新知、讲解与互动、探究活动、归纳总结、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整个导学过程,学生将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性质变化和状态变化的原因。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是由、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m为单位来量度。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有;②分子在不停的做。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体中发生,还可以在体中发生,也能够在体中发生。

3.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原因是:香水里的运动到鼻子里去了。

4.课本图-4能说明:。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这是因为分子间还存在力,由于该力的存在,使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6. 铁棒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力;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力(均选填“引”、“斥”)。

7.“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选填“存在”、“不存在”)。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质的构成【做一做】①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分析归纳】会看到炭笔形成的笔迹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说明物质是由组成的。

【做一做】②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分析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化情况。

【分析归纳】会看到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说明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 ,酒精与酒精之间有 。

【想想议议】下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

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模型一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二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模型三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答案】选择模型 . 物质是由 组成的,微粒之间有 .1.分子、原子(1)科学研究发现: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主备人:俞大忠九年级物理组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的】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能识别分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念停止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学习重点】:经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剖析、推理,了解分子动实际的初步知识。

【学习难点】:用分子热运动观念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进程】自学案1、分散现象:。

分散现象说明:⑴分子在不停的做;⑵分子间有。

2、分散现象既可以在发作,还可以在中发作,也可以在中发作。

3、分子动实际知识的内容:物质是由少量的、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力和力。

探究案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物质由或构成的,而分子又由构成,原子由和构成。

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由于分子的直径很小,大约只要10-10 m〕,那么你能否有较好的方法来看法分子的运动状况呢?知识点二:分子的热运动、分散现象1、为什么翻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缘由是什么?2、在课本图13.1—2的气体分散实验中,过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分散实验中,经过数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所以会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分散。

从分散现象可失掉的结论有⑴分子在不停地。

⑵分子之间有。

练习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分散现象的有〔〕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繁落下.练习2:将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充沛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2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docx

物理: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docx

第十六章《分子热运动》(备课者:刘景云)【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市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屮,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

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学生回答,点评)这个现彖说明分子是_____________ 。

二、导学1、扩散现象下面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吋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tl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儿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在一个烧杯屮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了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_________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演示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G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血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一一斥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分子热运动》导学案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分子热运动》导学案PPT课件

学生讨论,并进行实验: (1)在教室里喷空气清新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 进行); (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行); (3)堆放煤的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结论: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 之间进行. 教师总结:由于分子的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 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板书:(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行.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板书:(1)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 力增大得多些,对外表现出斥力.
(2)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 得快些,对外表现出引力.
(3)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大于10倍分子直径),那么引力和斥 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 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师 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师 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换句话说, 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 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 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2、扩散现象 教师请学生做实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的清水中,观察水颜色变化的快慢.(进一步强化学 生理解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教师顺便介绍,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教材P3“演示”中的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后 两个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了? 生:因为分子是运动的,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的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 对方.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举例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 生:(发言火热)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的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 闻…… 师 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行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的现象举例加 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分子热运动导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重点难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理解扩散现象
自主学习:
一、扩散现象
阅读课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2、在课本图气体扩散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液体扩散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

此实验说明了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6、图7.2-3说明了:
总结: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2、。

(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扩散越快。

2
二、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是什么在做无规则运动,它反应了什么?
2、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影响布朗运动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A、
B、
三、热运动
1、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的热运动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自主检测: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满架蔷薇一院香
C.数树深红出浅黄 D.纷纷暮雪下辕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不会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B.液体和气体分子问有间隙,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C.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人声鼎沸 D.花香扑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5、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
6、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空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房间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的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的知识有
4
当堂检测:
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
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
2.小阳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吸烟。

”这句话科学依据是()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很小
3. 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

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能反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诗句是()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4.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5. 小明放学回家,刚打开房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是现象,是由于饭菜经过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

6.空气清新剂能把香味散发到教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现象;卫生间的毛巾吊钩,用胶可以牢牢的粘在瓷砖的墙上,这是因为的缘故。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