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细胞骨架
细胞生物学 第七章 细胞骨架[可修改版ppt]
![细胞生物学 第七章 细胞骨架[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14218abe23482fb5da4c98.png)
MAP2
*参与某些细胞结构的形成
MAP1
*参与胞内物质运输
MAP1C
*控制微管定位
+端追踪蛋白
、
4.微管的组装及其调节: (1)微管的体外装配 (2)微管的体内装配 (3)微管装配的调节
(1)微管的体外装配
(1)微管的体外装配
微管体外装配的过程与踏车现象
(2)微管的体内装配
微管组织中心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 )
(1)肌肉收缩系统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2)非肌细胞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1)肌肉收缩系统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1)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 2)肌钙蛋白(troponin) 3)肌球蛋白Ⅱ (myosin Ⅱ)
(1)肌肉收缩系统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Tn-C(钙结合亚基) Tn-I(抑制亚基)
肌动蛋白 肌钙蛋白 原肌球蛋白
Tn-T(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
细肌丝的结构的分子结构
(1)肌肉收缩系统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肌球蛋白Ⅱ (myosin Ⅱ )
由两条多肽重链和两对轻链组成
肌球蛋白纤维
肌球蛋白的组装机制及两极纤维电镜照片
(2)非肌细胞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4.微丝的组装及其调节
肌动蛋白纤维的装配(踏车现象)
5.微丝的主要功能
肌动蛋白皮层
片状伪足 基质
(2)参与细胞运动 ——变形运动
回缩
+端肌动蛋白聚合, 使伪足向前延伸
非聚合态肌动蛋白的移动
变形运动
点接触
噬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
细胞变形运动模式图
5.微丝的主要功能
(2)参与细胞运动 ——胞质分裂
5.微丝的主要功能
[新版]细胞生物学第七章试题
![[新版]细胞生物学第七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8e1b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3.png)
第七章细胞骨架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抑制微管解聚的是()A秋水仙素 B 长春花碱 C 紫杉醇 D 鬼笔环肽2 . 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以()纤丝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
ADNA蛋白质和DACRNAD蛋白质和RNA3研究细胞骨架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技术是()。
A冰冻蚀刻电子显微镜 B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C 暗场电子显微镜技术D 整装细胞电子显微镜技术4.下列哪条能够将所给的句子补充完整且无误,“肌收缩中,钙的作用是()”。
A是肌球蛋白的头与肌动蛋白脱离B 将运动潜力从质膜扩大到收缩肌C 同肌钙蛋白结合,引起原肌球蛋白的移动,结果使肌动蛋白纤维同球蛋白头部接触D 维持肌球蛋白丝的结构5 微丝结合蛋白中,使肌动蛋白单体稳定的蛋白是()A a-辅肌动蛋白B 细丝蛋白C 抑制蛋白D 溶胶蛋白6. 下列有关核基质叙述正确的是()A.是细胞核内的液体成分B.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并有少量RNA和DNAC.是由核纤层蛋白与RNA形成的立体网络结构D.是由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联系的以蛋白质为主的网架结构。
7. 角蛋白分布于A.肌肉细胞B.表皮细胞C.神经细胞D.神经胶质细胞8. 以下关于中间纤维的描述哪条不正确?A.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B.直径略小于微丝C.具有组织特异性D.肿瘤细胞转移后仍保留源细胞的IF9. 中间纤维之所以没有极性是因为其A.单体不具有极性B.二聚体不具有极性C.三聚体不具有极性D.四聚体不具有极性10. 鞭毛的轴丝由A.9+0微管构成B.9+1微管构成C.9+2微管构成D.由微丝构成11. 鞭毛基体和中心粒A.均由三联微管构成B.均由二联微管构成C.前者由二联微管、后者由三联微管构成D.前者由三联微管、后者由二联微管构成12. 微管α球蛋白结合的核苷酸可以是A.GTPB.GDPC.A TPD.ADP13. 以下关于微管的描述那一条不正确?A.微管是由13条原纤维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B.紫杉酚(taxol)能抑制微管的装配C.微管和微丝一样具有踏车行为D.微管是细胞器运动的导轨14.细胞骨架是由哪几种物质构成的A.糖类B.脂类C.核酸D.蛋白质15.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由细胞中的微管组成A.鞭毛B.纤毛C.中心粒D.内质网16.关于微管的组装,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微管可随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断的组装与去组装B.微管的组装分步进行C.微管的极性对微管的增长有重要意义D.微管两端的组装速度是相同的17.在电镜下可见中心粒的每个短筒状小体A.由9组二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B.由9组单管微管环状斜向排列C.由9组三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D.由9组外围微管和一个中央微管排列18.组成微丝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A.球状肌动蛋白B.纤维状肌动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19.能够专一抑制微丝组装的物质是A.秋水仙素B.细胞松弛素BC.长春花碱D.鬼笔环肽20.在非肌细胞中,微丝与哪种运动无关A.支持作用B.吞噬作用C.主动运输D.变形运动二、名词解释1. 微管组织中心MTOC2. 应力纤维(stress fiber)3. 细胞骨架cytoskeletion4.网格蛋白clathrin5. 中心体centriole6. 基体basal body7. 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8. 动力蛋白dynein9. 驱动蛋白kinesins10. 微管结合蛋白(MAP)三简答题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细胞骨架.docx

第七章细胞骨架-、A 型题1. 细胞骨架的化学成分为A 、蛋白质B 、脂质C 、核酸D 、多糖E 、无机离子 2. 微管不构成下列哪种结构A 、纤毛B 、 纺锤体C 、鞭毛D 、染色体E 、中心粒 3.鞭毛中央有A 、无微管B 、 —根单管C 、 一对单管D 、二联管E 、三联管4.屮心粒亚微结构横切面的壁可见:A 、无微管B 、 -•根单管C 、i 对单管 D 、二联管 E 、三联管5. 微管是中空柱状结构,组成成分为:A 、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B 、微管蛋白+结合蛋白C 、微管蛋白+分泌蛋白D 、微管蛋白E 、微球蛋白6. 鞭毛和纤毛轴部横切面结构是 A 、九组单管环列B 、九组二联管环列C 、九组二联管坏列+两条中央管D 、九组三联管坏列E 、九组三联管环列;两条中央管 7. 哪种结构不是由MT 构成 A 、屮心粒 B 、纺锤丝C 、分裂沟D 、鞭毛E 、纤毛8. 下列那种结构不具MTOC 作用: A 、着丝点 B 、中心粒 C 、纤毛基体 D 、核糖体 E 、鞭毛基体9. 鞭毛的轴丝由 A 、9+0微管构成 D 、9+3微管构成 1().鞭毛基体和屮心粒C 、 前者由二联微管、后者由三联微管构成D 、 前者由三联微管、后者由二联微管构成B 、9+1微管构成 E 、由微丝构成C 、9+2微管构成A 、均由三联微管构成B 、均由二联微管构成E、前者由二联微管、后者由单微管构成11.秋水仙素可抑制染色体的分离是因为它能破坏哪一种细胞骨架的功能A、微丝B、微管C、中间纤维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2.以下关于微管的描述那一条不正确A、微管是由13条原纤维构成的屮空管状结构B、紫杉酚(taxol)能抑制微管的装配C、微管和微丝一样具有踏车行为D、微管是细胞器运动的导轨E、微管组装的基本亚单位是a B异二聚体13.构成细胞中微管组织中心的结构是A、动粒微管B、星体微管C、极微管D、中心体E、随体14.由二联管构成的结构是A、纤毛B、纺锤体C、基毛D、微绒毛E、屮心粒15.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分裂停止在A、间期B、分裂前期C、分裂屮期D、分裂后期E、分裂末期16.影响微管组装的因素不包括A、GTP浓度B、ATP浓度C、温度D、pH值E、离子浓度17.组成微丝的基木单-位是A、结合蛋白B、肌球蛋白C、肌动蛋白D、角蛋口E、结蛋白18.可被细胞松弛素B破坏的结构是A、核骨架B、MTC、MFD、IFE、ER19.MF的主要成分是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脂蛋白D、糖蛋白E、载体蛋白20.细胞的变形运动与哪一类骨架成分有关A、微丝B、微管C、屮间纤维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21.以卜•哪一类药物可以抑制胞质分裂A、紫杉酚B、秋水仙索C、长春花碱D、细胞松弛索E、长春新碱22.应力纤维是由哪一类细胞骨架成分构成的A、微丝B、微管C、中间纤维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23.与纤毛运动产生无关的成分是A、动力蛋白B、ATPC、GTPD、辐射丝E、连接蛋白24.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是A、微丝B、微管C、肌原纤维D、张力纤维E、肌球蛋白纤维25.完整的屮间纤维横切而可见到蛋白单体数是:A、64B、24C、32D、16E、826.细胞骨架的三种类型中,没右极性的是哪一项A、微丝B、微管C、屮间纤维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27.角蛋口分布于A、肌肉细胞B、表皮细胞C、神经细胞D、神经胶质细胞E、骨骼细胞28.以下关于中间纤维的描述哪条不正确A、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B、直径略小于微丝C、具有组织特异性D、肿瘤细胞转移后仍保留源细胞的IFE、分为头状区、杆状区、尾部区29.卜'列成分中不能构成中间纤维的是A、角蛋白B、结蛋白C、波形蛋白D、绒毛蛋白E、神经丝蛋白30.'I1间纤维组装的动态调节主要以何种方式进行A、聚合B、解聚C、A+BD、磷酸化E、甲基化31.屮间纤维参与的细胞活动是A、肌肉收缩B、维持细胞机械强度C、胞质分裂D、染色体分离E、纺锤体形成32.恶性细胞转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微管聚合B、微管解聚C、微丝增加D、肌动蛋白磷酸化E、中间纤维减少33.细胞质骨架的主要组织者是A、纺锤体B、中心体C、细胞核D、微体E、微粒体A型题答案:1.A2. D3. C4. E5.A6. C7. C8. D9. C 10. A11.B 12. B 13. D 14. A 15.C 16.B 17. C 18. C 19. B 20. A 21.D 22. A 23. C 24. C 25. C 26. C 27. B 28. B 29. D 30. D31. B 32. B 33. B1. 微管组织屮心A 、 是细胞内富含微管的部位B 、 是细胞内装配微管的部位C 、 貝有Y 微管球蛋口D 、 包括中心体和鞭毛基体 E^包括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 2. 肌动蛋口结合的核甘酸可以是A 、ATPB 、ADPC 、GTP 3. 促进微管解聚的因素有: A 、紫杉醇 B 、秋水仙索D 、细胞松驰素BE 、鬼笔环肽X 型题答案:1. BCD2. AB3. BC三、判断题1. 微绒毛是微丝形成的细胞特化结构2. 秋水仙素和长春花碱可抑制微管和微丝的聚合。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1.名词解释: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MTOC)、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TuRC)、中心体、踏车运动、驱动蛋白、动力蛋白。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由3种不同的蛋白纤维结构组成——微管、微丝、中间丝。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聚合从特异性核心形成位点开始,主要是中心体、纤毛的基体。
帮助微管装配的成核。
※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可形成10~13个γ-微管蛋白分子的环形结构(螺旋花排列),组成一个开放的环状模板,与围观具有相同直径。
可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渗入。
还能影响微管从中心粒上释放。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旁物质。
两个桶状、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包埋在中心粒旁物质中。
在细胞间期,中心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
※踏车运动:微管的聚合与解聚持续进行,经常是一端聚合,为正端;另一端解聚,是负端,这种微管装配方式,称“踏车运动”。
※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或马达蛋白)完成,共有几十种,可分为三大家族: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nein和肌球蛋白myosin家族(肌球蛋白以肌动蛋白纤维为运行轨道)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的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
驱动蛋白: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
一对与微管结合的球状头部——ATP水解酶,水解ATP产生能量进行运动;将货物由负端运输向正端。
动力蛋白: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最快的分子运输蛋白。
由两条重链和几种中等链、轻链组成,头部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沿着微管的正端向负端移动。
为物质运输,也为纤毛运动提供动力。
在分裂间期,参与细胞器的定位和转运。
2.三种骨架蛋白的分布如何?微丝: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第七章 细胞骨架

1、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
• 用秋水仙素处理培养细胞,发现细胞丧失原有的形 态而变圆。说明微管对维持细胞的不对称形状是重 要的。
• 微管具有一定刚性,可自然取直,在保持细胞外形 方面起支撑作用。
• 细胞突起部分,如伪足、 鞭毛、纤毛、神经轴突的 形成和维持,都是微管在 起关键作用。
(线粒体、分泌小泡前体)
③中间纤维的亚基并不与核苷酸结合,而微管的亚基与GTP 或GDP结合,微丝的亚基则与ATP或ADP结合。
一、中间纤维的分布、结构和类型
(一)分布: 中间纤维是一类丝状蛋白多聚体。分布于细胞
质中常形成精细发达的纤维网络,外与细胞膜与细 胞外基质相连,内与核纤层有直接的联系。中间纤 维与微丝、微管及其他细胞器也有着错综复杂的纤 维联络。
微丝是比微管细的实心纤维状结构
一、肌动蛋白与微丝的结构
形态:是一类由肌动蛋白纤维组成的实心螺旋状纤 维细丝。 5-8nm,长短不一。
在细胞中:微丝横向连接聚合成束。
肌细胞:肌动蛋白占细胞总蛋白10%,微丝形成特定的稳定结 构; 非肌细胞:肌动蛋白占1%~5%。微丝常分布在细胞膜下方,大 多呈现一种动态结构。
γ-TuRC组织微管在体内的装配在时间和空间是高度有序的。 间期:微管与微管蛋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γ-TuRC组织微管
形成的能力被关闭; 分裂前期:γ-TuRC磷酸化,开放γ-TuRC 组织形成微管的能力;
四、微管的功能
• 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 • 参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形成 • 参与胞内物质运输 • 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 • 参与染色体运动,调节细胞分裂 • 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微管的装配主要表现为动态不稳定性(dynamic instability),即增 长的微管末端有微管蛋白-GTP帽,在微管组装期间或组装后GTP 被水解成GDP,从而使GDP-微管蛋白成为微管的主要成分。微管 蛋白-GDP帽及短小的微管原纤维从微管末端脱落则使微管解聚。
第7章 细胞骨架

二 、微管的化学组成
2、微管相关蛋白:
三、微管的组装和极性
微管本身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稳定的,以 异二聚体为单位,可自由组装和拆卸即进 行装配和去装配-----动态结构。
(一)微管的体外装配
微管的体外组装条件 1、微管蛋白的浓度 2、pH值,pH =6.9 3、温度是主要条件,37 C聚合;(4 4、GTP是微管合成时的供能物质 5、离子:存Mg2+(Ca2+解聚)
(一)微管的体外装配
(一)微管的体外装配
-
+
引言
概念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 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 体系。它对于维持细胞 的形状结构、细胞的运 动、染色体的分离和细 胞分裂等起着重要的作 用。包括微管、微丝、 中间纤维。
引言
细胞骨架的发现过程 1928年,人们提出了细胞骨架的概念。 1954年,在电镜下首次看到了细胞中的微
管,但此时,电镜制片还只能用锇酸或高锰酸 钾在低温条件下来固定,在这样的条件下细胞 骨架常被破坏。
本章内容安排
掌握: 1.细胞骨架、踏车现象、微管组织中心的概念及细
胞骨架分类。 2.微管的结构及功能。 3.微丝的结构及功能。 4.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主要特征的比较。 熟悉: 1、微管、微丝组装的过程及其特点。 2、影响微管、微丝组装的特异性药物。 3、中间纤维的结构及功能。
第七章 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微管的极性:
微管蛋白异二聚体首尾 相接决定微管具有极性。
+极生长速度快,-极生长速 度慢,也就是说微管蛋白 在+极的添加速度高于-极。
第7章 细胞骨架

和微管的细胞内物质运输)。
成纤维细胞爬行与微丝装配和解聚相关
Achard et al.3 propose that, after a primer has been captured at a surface, branches form in all directions. Outward-facing branches grow until capped. Forward-facing branches stall, escape and eventually grow tangentially. Tangential filaments act as primers for explosive actin-network growth. Capped parts of the network constitute the dead zone, whereas the active polymerizing zone is constrained to the surface.____Nature 464, 365-366 (18 March 2010) | doi:10.1038/464365a; Published online 17 March 2010: Cell biology: Actin filaments up against a wall
α β 球蛋白 2GTP/α β 二聚体 ~22nm
13 根源纤丝组成空心管状纤维
有 无 有 动力蛋白,驱动蛋白
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紫杉酚
中间纤维
杆状蛋白 无 10nm 8 个 4 聚体或 4 个 8 聚体 组成的空心管状纤维 无 有 无 无
思考题:
1、概念:细胞骨架 2、三种胞质骨架的单体及装配特点、特
第七章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一、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2.微管( microtubule)3.微管组织中心(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4.中心体( centrosome)5.马达蛋白( motor protein)6.微丝( microfilament,MF)7.细胞皮层( cell cortex)8.应力纤维( stress fiber)9.中间纤维( intermediate filament)10.Y-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 tubulin ring complex,γ-TuRC)二、单项选择题1.细胞质中,组成单管管壁的原纤维根数是A.9B.13C.23D.26E.332.细胞骨架不参与下列细胞活动或细胞结构的是A.细胞迁移B.有丝分裂C.胞吞作用D.有被小泡E.信号转导3.下列不属于中间纤维蛋白的是A.单体隔离蛋白B.结蛋白C.波形蛋白D.角蛋白E.核纤层蛋白4.下列不属于微管的功能的是A.参与色素颗粒的运输B.参与构成鞭毛、纤毛C.构成伪足D.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E.维持高尔基复合体的位置5.中间纤维装配最常见的调节方式是A.磷酸化B.糖基化C.泛素化D.甲基化E.羟基化6.核纤层蛋白属于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中间纤维蛋白D.驱动蛋白E.动力蛋白7.微管体外装配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中为微管的限速过程的是A.成核期B.聚合期C.延长期D.稳定期E.平衡期8.微丝在聚合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形式是A. ATPB. ADPC. CTPD. GDPE. CTP9.下列以微丝为运行轨道的马达蛋白是A.微管蛋白B.动力蛋白C.驱动蛋白D.肌动蛋白E.肌球蛋白10.使用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并使其停滞于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11.下列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是A. GLUT-1B. SGLTC. keratin-5D. tauE.. LDL-R12.可作为细胞中微管组织中心的结构是A.星体微管B.中心体C.中心粒D.纤毛E.鞭毛13.微丝组装过程中,当微丝长度基本不变,正端延长长度等于负端缩短长度时,微丝处于A.成核期B.聚合期C.延长期D.限速期E.平衡期14.微管在聚合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形式是A. ATEB. ADPC. GTPD. GDPE. CTP15.具有组织特异性分布的细胞骨架成分是A.a管蛋白B.β管蛋白C.y微管蛋白D.G-肌动蛋白E.角蛋白16.影响微管组装的主要条件中,不包括A.GTP浓度B.微管蛋白的浓度C.秋水仙素D.温度E.压力17.纤毛和鞭毛体部的微管均以“9+2”形式构成,其中A.“2”表示2个单管B.“9”表示9个单管C.“2”表示2个二联管D.“9”表示9个三联管E.“2”表示2个三联管18.构成细胞皮层的主要成分是B.核纤层蛋白C.肌球蛋白A.微管蛋白D.马达蛋白E.肌动蛋白19.主要由微管构成的细胞结构是A.鞭毛B.伪足C.核纤层D.微绒毛E.细胞皮层20.影响微丝组装的最关键的因素是A.ATP和肌动蛋白的浓度B.ATP和温度C.GTP和温度D.GTP和肌动蛋白的浓度E.肌动蛋白的浓度和温度21.能够促进微管聚合的药物是A.紫杉醇B.长春花碱C.秋水仙素D.细胞松弛素BE.鬼笔环肽22.关于细胞松弛素B的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微丝聚合B.对微管没作用C.可抑制细胞的吞毒D.去除药物后细胞功能可恢复E.可影响肌肉收缩23.导致人纤毛不动综合征的结构异常是A.动力蛋白臂缺失B.中央微管缺失C.中央微管异常D.轴丝缺乏E.tau蛋白过度磷酸化24.可介导物质沿微管负端向正端运动的马达蛋白是A. MAP-1B. MAP-2C.tauD.驱动蛋白E.动力蛋白25.构成微丝的主要成分是A.肌球蛋白B.交联蛋白C.肌动蛋白D.毛缘蛋白E.结蛋白26.鞭毛和纤毛基体的微管排列方式是A.9+2B.9+0C.9×2D.9×3E.9×2+227.细胞分裂进入末期时,核纤层蛋白发生A.磷酸化B.去磷酸化C.甲基化D.去甲基化E.泛素化28.影响微管组装的最关键的因素是A.ATP和微管蛋白的浓度B.ATP和温度C.GTP和温度D.GTP和微管蛋白的浓度E.微管蛋白的浓度和温度29.下列关于中间纤维的组装的正确叙述是A.受ATP调节B.受中间纤维单体浓度的影响C.受 Triton X-100的影响D.受浓盐溶液的影响E.受丝氨酸残基磷酸化的调节30.下列参与构成有丝分裂器的细胞骨架结构是A.核纤层B.核基质C.中心体D.动粒E.收缩环31.波形蛋白主要分布于A.肌细胞B.表皮细胞C.血管内皮细胞D.神经细胞E.成纤维细胞32.可介导物质沿微管正端向负端运动的马达蛋白是A. MAP-1B. MAP-2C.tauD.驱动蛋白E.动力蛋白33.下列以微丝为主要组成的细胞结构是A.纤毛B.鞭毛C.细胞皮层D.核纤层E.纺锤体34.γ-微管蛋白位于A.细胞膜B.细胞核C.中心体D.线粒体E.鞭毛体部35.肌动蛋白不参与的细胞结构是A.微绒毛B.粗肌丝C.应力纤维D.片状伪足E.收缩环36.使用细胞松弛素B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发现细胞突起回缩,细胞形状变圆;经充分清洗、继续培养2h后,发现细胞形状又接近正常,表明细胞松弛素BA.不可逆地抑制微管聚合B.不可逆地抑制微丝解聚C.抑制微丝解聚且具有可逆性D.不可逆地抑制微丝聚合E.抑制微丝聚合且具有可逆性37.下列属于微管功能的是A.参与错定连接的形成B.参与核孔定位C.参与细胞运动D.参与肌肉收缩E.参与胞质分裂38.下列关于中间纤维极性的错误叙述是A.中间纤维蛋白具有极性B.螺旋二聚体具有极性C.四聚体不具有极性D.中间纤维的两端是相同的E.中间纤维沿纤维长轴上具有不对称性39.关于肌动蛋白的错误叙述是A.由两个亚基组成B.装配时蛋白单体首尾相接C.含有阳离子结合位点D.有GTP结合位点E.蛋白单体具有极性40.关于微丝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细胞的迁移B.参与染色单体的分离C.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D.参与微绒毛的组成E.参与胞质分裂41.在体内装配时,微丝的成核作用发生在A.中心体B. MTOCC.细胞核D.星体E.质膜42.中间纤维在组装过程中,非极性结构起始于A.单体B.二聚体C.四聚体D.八聚体E.原纤维43.下列影响微丝装配的因素是A. ATPB. GTPC.紫杉醇D.秋水仙素E.长春新碱44.下列关于中间纤维的错误叙述是A.可见于细胞核中B.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C.参与构成锚定连接D.由管家基因编码E.参与核膜崩解和重建45.非稳态动力学模型认为影响微管组装的主要因素是A. ATPB. GTPC.PHD.温度E.离子浓度46.下列可用于特异性地显示微丝在细胞内分布的是A.紫杉醇B.长春新碱C.细胞松弛素BD.肌动蛋白抗体E.肌球蛋白抗体47.能够与微丝结合而抑制微丝解聚的药物是A.紫杉醇B.长春新碱C.秋水仙素D.鬼笔环肽E.细胞松弛素B48.中间纤维组装的基础亚单位是A.七位复件B.中间纤维蛋白单体C.螺旋二聚体D.四聚体E.八聚体49.在白细胞变形游走的过程中,涉及A.微丝和微丝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B.微管和微管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C.钙黏着蛋白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D.通过微管的解聚促进细胞变形E.中间纤维蛋白的磷酸化作用50.下列关于细胞骨架在有丝分裂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微丝在染色单体分离中起主要作用B.微丝参与纺锤体的形成C.微管和微管结合蛋白参与收缩环的形成D.中间纤维参与核膜的崩解E.微管参与胞质分裂51.角蛋白主要分布于A.肌细胞B.表皮细胞C.神经细胞D.白细胞E.成纤维细胞52.关于细胞运动的正确叙述是A.细胞通过纤毛摆动进行游走B.细胞通过鞭毛摆动清除细胞表面异物C.精子细胞运动涉及二联管间的滑动D.细胞运动与微丝无关E.微管聚合可促进细胞伪足的形成53.关于 Rho GTP酶家族的错误叙述是A.Cdc42的活化可促进肌动蛋白聚合B.Cdc42的活化可促进丝状伪足的形成C.Rac的活化可促进片状伪足形成D.Rac的活化可促进微绒毛的形成E.Rho活化可促进应力纤维的形成54.动物细胞中微管的负极位于A.内质网B.中心体C.细胞膜D.细胞核E.线粒体55.核纤层蛋白主要分布于A.肌细胞B.神经细胞C.神经干细胞D.表皮细胞E.各种类型细胞56.与游离的肌动蛋白单体结合后使其聚合的是A. GTHB. GDPC. ATPD.ADPE.UTP57.只存在于轴突中的微管结合蛋白是A. MAP-1B. MAP-2C. MAP-4D.tauE.肌球蛋白58.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错误叙述是A.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可见不溶性神经纤维缠结B.与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有关C.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微管蛋白数量显著减少D.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存在微管聚集缺陷E.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微管稳定性降低59.下列关于中间纤维结构的错误叙述是A.均含4段高度保守的α-螺旋B.亚基装配时靠a-螺旋配对形成二聚体C.均含有中间杆状区D.均含3段间隔区E.N端和C端均呈无规则卷曲状60.下列关于培养细胞爬行过程的错误叙述是A.通过肌动蛋白聚合形成伪足B.通过微丝与微丝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介导微丝生长C.肌动蛋白在中心体处成核D.ARP2/3复合物促进片状伪足的形成E.需要整联蛋白的参与三、多项选择题1.中间纤维组装过程中,具有极性的是A.单体B.二聚体C.四聚体D.八聚体E.原纤维2.下列属于细胞中微管组织中心的结构是A.纺锤体B.中心体C.纤毛基体D.鞭毛基体E.鞭毛3.以下药物可以直接抑制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的是A.秋水仙素B.肌球蛋白抗体C.细胞松弛素D.微管蛋白抗体E.肌动蛋白抗体4.下列属于马达蛋白的是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驱动蛋白D.动力蛋白E.肌球蛋白5.中间纤维组装的动态调节方式包括A.甲基化B.磷酸化C.泛素化D.去甲基化E.去磷酸化6.参与构成细胞连接的细胞骨架成分是A.微管B.微丝C.中间纤维D.钙黏着蛋白E.整联蛋白7.中间纤维组装过程中,呈非极性的结构是A.单体B.聚体C.四聚体D.八聚体E.原纤维8.鬼笔环肽可影响的细胞活动是A.胞质分裂B.肌肉收缩C.纺锤体的形成D.变形运动E.肠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9.动物细胞中微管的负极位于A.鞭毛基体B.中心体C.纤毛基体D.纤毛E.鞭毛10.下列药物只抑制胞质分裂的是A.长春花碱B.紫杉醇C.秋水酰胺D.细胞松弛素E.鬼笔环肽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对于细胞的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起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神经细胞正在伸 长的轴突部分的荧光照片 (红色荧光显示的是细胞 骨架成分之一微管)
小肠上皮 细胞微绒毛
突起的电镜 照片
人血红细胞的 电镜扫描照片
7.1 细胞骨架的结构和组成
微丝 (microfilament, MF) 实心丝状纤维,最细(直径7nm); 有极性(正极、负极) 细胞骨架 微管 (microtuble, MT) 中空的管状纤维, 最粗(外径24nm); 有 极性(正极、负极)
(p124)
7.2.2 微管(microtubule, MT)的装配
微管蛋白异二聚体(,-tubulin)是微管(MT)装配的基本单位 —: -tubulin上有一个GTP结合位点, 不可逆结合, 不能水解; 第2 个GTP结合位点在, 可水解GTP(exchangeable-site) -tubulin + -tubulin ,-tubulin二聚体 2个GTP结合位点, -tubulin上, 可逆结合 首先装配成原纤维(protofilaments) 侧面增加扩展为片层(sheet assembly) 13根原纤维时合拢形成一段中空的微管 新的游离的GTP- ,-tubulin不断加到微管的两端使之延长
肌球蛋白家族 驱动蛋白 动力蛋白
7.5.1 微丝的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 -肌球蛋白(myosin
肌球蛋白(myosin II)-肌肉总量的一半, 已发现十多种 头部 2结合位点(ATP-binding site, actin-binding site), 产生能 量, 最保守区域; 所有myosin头部都是一个ATPase, 水解ATP, 并且ATPase活性actin-activated 颈部(-helical neck region): -螺旋, associated with the
7.5.2.1 驱动蛋白(kinesin)
tail
驱动蛋白:两条重链、 两条轻链构成,MW为 380 kD 的四聚体。 两个球状头部,一个柄, 一个尾组成。
head
CK-MT
mutation
CK-Mito.
缺少驱动蛋白(kinesin superfamilly)的成员,细胞表型的变化: 9天的老鼠胚细胞,a为绿色微管, c为红色线粒体,明显说明线 粒体是沿着微管的走向在细胞中定位的。缺少kinesin 家族成员 KIF5B后,线粒体成簇排列在细胞的中央。
control
taxol teatment
The natural source of taxol
Figure 16-19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7.5 马达蛋白 Motor protein: p133-137
与微管、微丝结合的一类蛋白,具有ATPase活性, 水解ATP,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沿与微管、 微丝有关的细胞内物质运输或运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 运动-微管、细胞变形运动-微丝等)。
组成成分
(p120表7-1)
•角蛋白(keratin): 上皮细胞,如表皮细胞衍生的指甲、 毛发及体内组织的表皮
• 波形蛋白(vimentin): 间质细胞、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中,如白细胞、血管内皮、成纤维细胞等 •结蛋白(desmin): 肌细胞
•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 神经元轴突
神经胶质蛋白:神经胶质细胞 •核纤层蛋白(lamin) :各种类型细胞的细胞核 不同种类的中间纤维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
7.2 细胞骨架的组装及其模式图
微管(MT)
组成蛋白tubulin
微丝(MF)
中间纤维(IF)
组成蛋白actin 组成蛋白多种
成核阶段
延长阶段
表观稳定阶段
微丝/微管体外的装配(聚合) 的三个阶段
微丝
肌钙蛋白
原肌球蛋白
-Ca2+
off
+ Ca2+ on
3-dimensional electron-microscopic reconstructions of the TM helix (yellow) on a thin filament (F-actin) from scallop muscle. Tm in its “off” state shifts to the “on” state when the Ca2+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light chains, 调节头部的活性(activity)
尾部(tail domain)
特异性区域(determine the specific role of particular myosin), 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结合不同的东西
Myosin体外运动实验模式图
纯化的myosin头部固定在盖玻片上,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的 微丝,当加入ATP时,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微丝在玻片 上的滑动。
Actin/myosin相对滑动:水解ATP,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If Ca2+ still 存在继续下一个循环, myosin沿肌动蛋白细丝滑动 Ca2+回收:神经冲动一经停止, 肌质网主动运输回收Ca2+, 收缩周 期停止。
p122
7.2.1 微丝(MF)的装配
微丝是由G-actin单体形成的多聚体 F-actin
体外
通常高盐浓度聚合,低盐条件解聚
MF/F-actin G-actin临界浓度, ATP Ca2+, Mg2+,Na+, K+离子浓度 G-actin
体内 永久性微丝: eg. 肌肉中细丝MF; 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中MF
典型的肌细胞是圆柱形多核长细胞,在细胞质中有成 束的肌原纤维(myofibril)。
肌肉收缩系统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1) myosin II-粗肌丝
2)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Tm):肌肉细肌丝中actin的结合蛋 白,封闭actin and myosin头部的结合 3) 肌钙蛋白(troponin, Tn) 含3个亚基,其中Tn-C: 特异地与Ca2+结合;高浓度的Ca2+ 解除Tm对actin的抑制;Tn-T: 与原肌球蛋白Tm有高度 亲和力;
鞭毛、纤毛中的轴丝动 力蛋白Axonemal dynein, 主要在鞭毛运动中起作用。
dynein 3 heavy chains 2 intermediate chains Several light chains
7.6 细胞骨架的功能
1 肌肉收缩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 肌原纤维(myofibrils) 它由2种类型的长纤维构成: 粗肌丝-肌球蛋白 myosin II 细肌丝-肌动蛋白 actin(主)+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肌肉收缩
来自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冲动 轴突传递 肌肉细胞膜去极化(动作电位产生) 质膜向cytosol内陷所形成的横管T-小管,其末端靠近ER 肌质网: 肌细胞中特化的光面内质网(钙库),
释放Ca2+至肌浆中
Ca2+/肌钙蛋白Tn结合引起构象变化解除原肌球蛋白(Tm) 对actin的抑制,使actin与myosin头部结合。
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Microtubule dynamic instability)
(p124)
微管的脚踏车运动 (Microtubule treadmilling)
微丝特异性药物
I 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s)
—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物 —切断MF, 阻抑actin聚合 —破坏微丝的网络结构
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 IF)
实心线状,粗细居中(直径10nm), 无极性
7.1.1 微丝(Microfilament, MF)
*直径7nm
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 F-actin) 组成蛋白:球形肌动蛋白(G-actin)
G-actin and F-actin
7.5.2 微管的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
具有ATPase活性, 水解ATP,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驱 动与微管有关的物质运输(intracellular transport)。
(1)驱动蛋白(kinesin, is a (+) end-directed microtuble motor protein); (2)动力蛋白(dynein, is a (-) end-directed MT motor protein):有两种 细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 鞭毛、纤毛中的轴丝动力蛋白Axonemal dynein
暂时性微丝, 只在需要时装配: eg. 胞质分裂环中MF;
• 微丝是由G-actin单体形成的多聚体 • actin单体具极性, 装配时头尾相接微丝(F-actin)也具极性; G-actin可加到MF两端,但其正极装配速度比负极快
微丝的脚踏车模型(treadmilling)
0.60M
0.12M
基体:鞭毛、纤毛根部类似结构
微管结构示意图
7.1.3 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 IF)
—直径10nm vs (MF 7nm, MT 24nm) 其组成蛋白不与核苷酸结合 (tubulin-GTP/GDP; actin-ATP/ADP) 结构很稳定,在去垢剂、高盐作用下仍保持完整 (MTs/F-actin则解聚并溶解)
谢产物, 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 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
◆秋水仙素(colchicine)
秋水仙素结合到游离的微管蛋白二聚体, 阻止微管聚 合 长春花碱(vinblastine)、除草剂(植物细胞微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