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词汇1.常用的古文词汇1.瘦:动词,指人体瘦弱。

2.硕:形容词,指人高大。

3.耿: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4.贪:动词,指人对财物等过分追求和爱护。

5.怜:动词,同情抚慰。

6.婉:形容词,温顺委婉。

7.淑:形容词,品德美好。

8.肃:形容词,严肃庄重。

9.悼:动词,悲痛哀悼。

2.生僻的古文词汇1.侑:助动词,表示请客或相劝。

2.旷:形容词,指空旷、空虚。

3.僇:形容词,指傲慢自大。

4.诎:形容词,指狭小、狭隘。

二、文言文语法1.句式1.兼语句:在一个谓语下面,有两个或以上的宾语,如“吾赏古人言非其人之言,即其迹之高也。

”2.排比句:由多个词、句相同、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表达强烈的语气,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修辞手法1.夸张:用夸张的语言表达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达到一种情感的效果。

2.比喻:通过比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形式相近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情感或启示读者。

3.借代:在文章中,将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

常用的代表是“指事字”。

3.句意成分1.主语:句子的中心,动作的发动者。

2.谓语:动作的执行者或完成者。

3.宾语:接受动作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语。

三、课内知识1.课文题目1.《孔乙己》:讲述了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无赖拿起了琴,为大家奏起了感人的音乐。

2.《韩愈自叙》:讲述了韩愈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创作心得。

2.课文概括1.《孔乙己》:一名酒店的熟客孔乙己因为如厕久而被勒令离场,无奈之下拿起了掌中的一把琴,弹奏起悲凉激昂的曲子,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2.《韩愈自叙》:韩愈在自叙中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如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名言警句1.唐代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袁中郎诗》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卜算子•咏梅》2.宋代名句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蚁穴之可凌也。

—《林则徐全集•学政篇》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一】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吻合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展翅欲飞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吉田犹然笑之/且航空界誉之而不加劝/而文王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内容学好语文文言文第一、学好每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篇1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 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4、难句翻译:1、其如是,孰能御之?译: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他呢?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译:(梁襄王)突然问(我)说:“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6、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7、文学常识: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8、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9、文言虚词-则。

(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0、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1、,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12、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13、《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

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14、五步一楼,十步一*;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15、艾:[艾ài]方兴未艾;少艾(年轻漂亮的人)。

必修五文言文部分复习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部分复习梳理

2)以
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3)见 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8)先 先是庭中南北为一(先前) 先妣抚之甚厚(去世)
举止动作、言语神情以及生活琐事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角度点拨:①动人的情感无须惊天动地,平平常常才是真;②生活就是由点点滴 滴琐事组成;③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家园是一辈子的行囊。
3.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角度点门,急于星火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5.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得不焚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其制稍异于前
教以慎于接物 受械于陈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终不可用 下流多谤议 不信,适足取辱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游于江潭 欣于所遇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倜傥(tì tǎnɡ) 轩辕(xuān yuán)
枯槁(ɡǎo)
歠(chuò )其醨(lí) 濯(zhuó) 夭阏(yāo è) 晦朔(huì shuò ) 泠(línɡ)然 流觞(shānɡ)曲水
凝滞(zhì)
莞(wǎn)尔 北冥(mínɡ) 决(xuè)起 蟪蛄(huì ɡū) 修禊(xì) 殇(shānɡ)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重为乡党所笑 是以见放 屈原既放 圣人不凝滞于物 自令放为
6.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语未毕,余泣 读书轩中 行吟泽畔 遂去,不复与言 引以为流觞曲水 (二)特殊用法 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3.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一生4.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5.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将要5.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三、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四、一词多义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五、虚词积累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六、特殊句式1.介宾结构后置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2.宾语前置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3.省略句寓形于宇内复几时4.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5.固定句式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宇1.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二、词类活用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三、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2.一介书生古:量词;个今:介绍;介于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4.盛筵难再古:第二次.. 今:又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语气词;用在句尾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7.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今:数量8.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9.序属三秋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10.路出明区古:过今:向外走四、一词多义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潦人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2.胜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3.穷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4.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5.怀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有怀投笔名词;心思6.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序文五、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2.宾语前置童子何知六、名言警句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二、词性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名词作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不过数仞而下降落3.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使……到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三、古今异义的词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腹犹果然古:食饱之状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匹之古:一般人今:多数人..4.之二虫又何知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毛;指草林.. 今:头发..6.小年不及大年古:寿命.. 今:时间单位7.野马也;尘埃也古:流动的雾气.. 今:野生之马..8.蟪蛄不知春秋古:四季.. 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9.我决起而飞古:快速的样子今:决定10.枪榆枋而止古:触;碰今:枪械11.适莽苍者古:往今:刚好12.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13.行比一乡古:合今:比较四、虚词积累1.之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穷发之北助词;的2.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此小大之辩也..2.省略句翱翔于蓬蒿之间..3.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 / 莫之夭阏者 / 彼且奚适也/ 之二虫又何知 / 彼且恶乎待哉4.介词结构后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翱翔于蓬蒿之间陈情表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躬亲抚养亲自则病日笃一天天地2.形容词作名词夙遭闵凶忧患凶丧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3.动词作名词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4.使动用法无以终余年使……结束保卒余年使……终了谨拜表以闻使……知道三、古今异义1.至于成立古:成人自立今:创立2.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3.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4.则告诉不许古:申诉今:让别人知道5.臣之辛苦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6.除臣洗马古:授予官职今:不包括在内7.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8.晚有儿息古:子今:气息;停止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今:少;不重要10.人命危浅古:不长今:和深相对11.日薄西山古:迫近今:轻微;少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停止今:没有用的四、一词多义1.行行年四岁动词;经历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犹蒙矜育动词;怜惜不矜名节动词;自夸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3.至至微至陋副词;极其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4.见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5.亲躬亲抚养代词;亲自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6.日日薄西山名词;太阳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7.当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死当结草副词;应当8.薄日薄西山动词;迫近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9.拜拜臣郎中动词;授官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0.夙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夙夜忧叹名词;早晨五、虚词积累1.以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猥以微贱介词;凭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2.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六、特殊句式1.介宾短语后置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2.判断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省略句谨拜表以闻陛下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则告诉陛下不许少仕于伪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5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词类活用: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三、一词多义:1、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2、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3、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四、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六、补充:《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

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

几点规律: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

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

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

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

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

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

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一、字音及文学常识:1、字音:瓯(ōu)越翼轸(zhěn)睇眄(miǎn)捧袂(mèi)台隍(huáng)舸(gě)舰遄(chuán)飞潦(láo)水簪(zān)笏桑梓(zǐ)帝阍(hūn)懿(yì)范彭蠡(lǐ)虢(guó)州2,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3,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二、重点字词: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三、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的、原来的)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完)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四、词类活用: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五、特殊句式: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六、本课成语: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兴尽悲来高朋满座命运多舛达人知命天高地迥人杰地灵老当益壮《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 三餐而反(返) (2) 小知不及大知(智)(3) 此小大之辩也(辨) (4) 而御六气之辩(变)(5) 而征一国者(耐) (6) 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今将图南(南:向南飞)2.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3.形容词作名词鲲之大(大:庞大的体形)志怪(怪:怪异之事)三.古今异义: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通常的用法是气愤之意。

不过:不超过范例讲解:不过数仞而下的意思,现代汉语是转折连词。

四.一词多义: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2、名: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3、图: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图谋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谋划、筹划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促织》图画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谋取、设法对付4、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放下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肃公翱事》摆、设5、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尽、止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不得志,与“达”相对6、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7、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8、且: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⑥彼且奚适也,将要⑦且适南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