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析参数

合集下载

正常血常规参数

正常血常规参数

正常血常规参数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参数,以下是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
1.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是(4~10)×10^9/L。

2. 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值为50%\~70%。

3. 淋巴细胞比例正常值为20%\~40%。

4. 单核细胞比例正常值为3%\~8%。

5. 嗜酸粒细胞比例正常值为1%\~5%。

6. 碱粒细胞比例正常值为0%\~1%。

7. 红细胞计数,成年的女性正常值为(~)×10^12/L,成年的男性正常值为(4~)×10^12/L。

8. 血红蛋白,成年女性正常值为110\~150g/L,成年男性正常值为
120\~160g/L。

9. HCT(红细胞压积),成年女性正常值为35%\~45%,成年男性正常值为40%\~55%。

10.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在男女的比例都一样。

11.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是(100\~300)×10^9/L。

对于正常血常规,主要看的指标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

病人出现贫血之后,除了红细胞,还要看其他指标,如HCT、MCV、MCH、MCHC还有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血小板主要是看血小板的基数,如果血小板的功能有问题,可能会看血小板的体积或者血小板分布宽度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需求建议咨询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白细胞分析参数

白细胞分析参数

白细胞分析参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白细胞的数量和特定参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白细胞分析参数,并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总白细胞计数(WBC)总白细胞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总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000至11,000个/μL。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的计数可能是某种疾病或感染的指标。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提示有感染、炎症或肿瘤存在,而降低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下降。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主要负责体内细菌和真菌的消灭。

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是总白细胞计数的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绝大多数。

在诊断感染和炎症时,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非常有参考价值。

例如,在细菌感染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增加。

3.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是另一类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

淋巴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计数的一定比例。

淋巴细胞计数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免疫功能异常或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总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约为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约为20-40%。

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诊断信息。

例如,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可能下降。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另外两种类型。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是衡量这两种细胞数量的指标。

它们的增加通常与某些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在某些特定的疾病诊断中,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白细胞分析参数提供了评估免疫功能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三)血液分析参数检测原理和临床意义

(三)血液分析参数检测原理和临床意义


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6
<80
<正常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8.PLT: 血小板计数(63.PLT-I;64.PLT-O)
原理: 1. 阻抗法:根据体积大小将小颗粒计数为血小板(PLT-I) 2. RET通道:FSC+SFL根据荧光强度和大小与红细胞白细胞区分,从而准 确计数PLT(PLT-O)(XT-2000i,XE-2100,XE-5000开通RET通道时,根 据如下九条: 规则报告PLT) PLT-I转换为PLT-O报告PLT的9条规则: (1)RL(%) > 10% (2) PL(%) > 9% (3) PU(%) > 39% (4 )PU < 23fL and PU > 20% (5) 出现 “Fragments?”报警 (6) 出现 “RBC Agglutination?”报警 (7) PU% > 13% and PLT 35fL>45% and PLT-I#>=80x109/L (8) PLT-I < 50x109/L (9) PLT-I/PLT-O > 115%
红细胞研究参数
50.LScRBC%:弱前向散射光的红细胞百分比 51.HScRBC%:强前向散射光的红细胞百分比 52.MicroR%:小 RBC 百分比。 53.MacroR%:大 RBC 百分比。 54.RBC-O:光学分析中的 RBC 计数。 55.RBC-He: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CH) 56.D-He:是RET-He与RBC-He的差值 57.RET-Y:网织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 58.RBC-Y:成熟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 59.IRF-Y: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 60.FRC#:红细胞碎片计数 61.FRC%:红细胞碎片百分比 62.RPI: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血细胞分析仪参数

血细胞分析仪参数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是一个近似正态分布的单个峰的 光滑曲线,通常位于36~360fL, X轴表示红细胞体 积,Y轴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
Ⅱ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①小细胞不均一性 特征:直方图上波峰左移,峰底变宽。血
涂片镜检: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小细胞 为主。
②大细胞不均一性
特征:直方图上波峰右移,峰底变宽。血涂 片镜检: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
4. 血小板成分平均浓度(MPC):反映血小 板内的密度,减低表示血小板激活,与反 映血小板活化的表面抗原CD62P定量(金 标准检测)有很好的相关性。
三)白细胞系列参数
1、中间细胞群(MID):包括正常时的M、E、 B;病理时的各种原始幼稚细胞、异型淋巴 细胞、浆细胞等。MID异常,必须进行复检。
性白血病、艾滋病。
(2) 评价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 ①局部炎症:MPV正常;败血症:MPV减低。 ②白血病缓解:MPV增高。 ③MPV和PLT持续减低:骨髓造血衰竭;骨
髓功能恢复:MPV增高。
(3) MPV与血小板功能关系:明显相关, 大血小板代谢活跃,粘附聚集力强。
(4) MPV与PLT:两者呈非线性负相关, 随PLT计数增高,MPV变小;骨髓受抑时, MPV减低早于PLT减少;骨髓受抑恢复时, MPV增高又早于PLT增高。
③WBC体积直方图不完全相同,但电阻抗法 各类仪器白细胞直方图病理变化趋势是一 致的,因此,在分析各种病理变化的图形 之前,必须先掌握自己实验室所拥有的白 细胞正常直方图。
Ⅲ 报警
如果被检测的标本异常,不能满足实验室已 设定的各项规则,则仪器出现报警。此时, 工作人员必须特别注意复核标本。
总之,检测结果出现报警,意味着仪器检测 结果可靠性已经明显降低,需复核确认。

白细胞分析参数

白细胞分析参数

机理:缺氧、细菌内毒素、肿瘤坏死产物等 边缘池 骨髓产生、释放增加
2024/2/7
8
白细胞分析参数
(3)N减少(neutropenia) ①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 ②某些血液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WBC<1×109/L ③慢性理化损伤:X射线、氯霉素 ④脾功能亢进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26
③ 其它 口型,镰型,泪滴型棘细胞等
2024/2/7
DIC
27
3.染色异常
(1)低色素性(hypochromatic) (2)高色素性(hyperchromatic) (3)嗜多色性(polychromatic)
2024/2/7
28
hypochromic 缺铁 地贫
2024/2/7
hyperchromic
2024/2/7
30
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 wright染色, 深兰色颗粒,是核
糖体变性聚集所致,属未完全成熟的 红细胞
增多见于:
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溶贫。
2024/2/7
31
见于: 溶贫、巨贫、红白血病等
2024/2/7
32
2024/2/7
nucleated erythrocyte 正常成人外周血无
【诊 断】 缺铁性贫血
2024/2/7
17
第二节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2024/2/7
18
CONTENTS
➢红细胞形态 ➢白细胞形态 ➢血小板形态
2024/2/7
19
一、红细胞形态检查 p71
(一)正常红细胞形态 无核 双凹圆盘状 向心性浅染 具可塑性 直径6~9μm,平均7.2μm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全血中的各种参数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疾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8×10^12/L,女性为3.9-5.6×10^12/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心病、高原适应、肺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出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贫血程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失血、贫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障碍、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感染、白血病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范围是82-92fL。

MCV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如果MCV增高可能是宏细胞性贫血的表现,而MCV降低可能是微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是11.5-14.5%。

RDW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如果RDW增高可能是由于不同大小的红细胞比例的改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范围是7.2-11.0fL。

MPV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如果MPV增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产生增加,例如炎症、感染等。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感染等病情,提供有关疾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血检尿检分析报告参数说明

血检尿检分析报告参数说明

血液分析报告单参数说明参数参考范围WBC白细胞数目 4.0-10.0LYMPH# 淋巴细胞数目0.8-4.0MID# 中间细胞数目0.1-0.9GRAN# 中性粒细胞数目 2.0-7.0LYMPH% 淋巴细胞百分比20.-40.0MID# 中间细胞百分比 3.0-9.0GRAN#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0-70.0HGB血红蛋白110-160RBC红细胞数目 3.5-5.0HCT红细胞压积37.0-50.0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2.0-95.0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7.0-31.0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0-360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11.5-14.5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35-56PLT血小板数目100-300MPV平均血小板体积7.0-11.0PDW血小板分布宽度15.0-17.0PCT血小板压积0.108-0.282血糖(GLU或Bs)参考值及其检测临床意义一般空腹血糖为3.89~6.11mmol/L。

饭后1小时,血糖可上升到10 mmol/L,于餐后2小时恢复至7.8~8.9 mmol/L。

所以人们每天三顿饭后,各有2小时血糖升高(共6小时),其余18小时都在空腹血糖水平。

血糖过高或过低是危及生命指标之一,须予以重视。

其临床意义如下:(1)空腹血糖≥7.0 mmol/L,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2)当空腹血糖超过11.1 mmol/L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

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血糖在6.4 mmol/L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倘若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应先做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4)正常人在餐后2小时的血糖不超过6.4 mmol/L。

若餐后2小时的血糖≥11.1mm ol/L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TG:空腹血脂(正常小于1.8);SGPT:是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小于40单位是正常;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小于 1 正常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肝脏检查)正常值1-6尿检参考值葡萄糖 GLU(阴性);尿液白细胞LEU;(阴性)胆红素BIL(阴性);酮体(乙酰乙酸)KET:阴性;比重SG(参考值1.005~1.030) 正常潜血/血红细胞BLO、(阴性)酸碱度PH (参考值5.0~9.0) 正常蛋白质PRO:(阴性)尿胆原URO(UBG)(参考值0~131)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WBC :(阴性)尿常规潜血ERY:(阴性)NEGATIVE(阴性(NEG))为正常的意思Norm(Normal):正常,标准之意。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分类
一、必须牢记以下的基本概念:
1、白细胞总数(WBC)和分类(包括绝对值和相对百分数)值反映的是炎症指标,换言之,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均可以引起上述参数的变化。

2、在儿科发热的患儿,白细胞和分类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为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即:细菌性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升高。

3、但是在复杂性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疾病(如哮喘、过敏咳嗽、过敏肠病等)和重症感染又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如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时,上述数值的判断必须慎重,因为它既受感染性炎症,又受非感染炎症的影响。

4、病毒感染时通常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但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5、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作为血常规三项重要信息之一(其他二项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也是血液病和骨髓功能重要指标。

如白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等。

二、当前儿科门诊对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分析的常见偏移和误区有:
1、以成人的白细胞和分类正常值来判断小儿的化验值。

小儿各年龄段血常规中白细胞级分类有很大的不同(见下表);白细胞主要分粒细胞(包括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白细胞的
分类中以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比较突出:生后4-6天至4-6岁期间以淋巴细胞(lymphocyte,L)占优势约占60%为主,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约为30%;而在出生后4-6天前和4-6岁后直至成人则以中性粒细胞为优势,约占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各种炎症:急性细菌性炎症, 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时
2020/3/7
40
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WBC增高, 骨髓造血旺盛,抵抗力强
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WBC不高或减低, 骨髓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
2020/3/7
41
核左移可分为: 轻度核左移:仅见杆状核粒细胞>6%。 中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
粒、中幼粒细胞。 重度核左移(类白血病反应):杆状核粒细胞>25%,
【诊 断】 缺铁性贫血
2020/3/7
17
第二节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2020/3/7
18
CONTENTS
➢红细胞形态 ➢白细胞形态 ➢血小板形态
2020/3/7
19
一、红细胞形态检查 p71
(一)正常红细胞形态 无核 双凹圆盘状 向心性浅染 具可塑性 直径6~9μm,平均7.2μm
见于:健康人、再障、急性失血性贫血和白血病等
白细胞分析参数
一、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
p69
【定 义】 是指单位体积的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参考范围】
成人
(4.0~1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109/L
初生儿 (15.0~20.0) ×109/L
2020/3/7
2020/3/7
46
类白血病反应(leukermoid reaction):
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 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WBC↑↑, 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当病因去除后, 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感染、恶性肿瘤最多见。
注意与白血病区别。
2020/3/7
47
根据WBC、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毒性变判断 病人感染的严重性、抵抗力及预后:
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尤其溶贫
33
CONTENTS
➢红细胞形态 ➢白细胞形态 ➢血小板形态
2020/3/7
34
二、白细胞形态检查 (morphology of leukocyte) 73
(一)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二)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
2020/3/7
35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P256 【定义】
22
microcyte
① 缺铁、地贫
② 单纯小红细胞
溶贫
megalocyte
急性失血贫
2020/3/7
巨幼贫
anisocytosis
低色素性贫血 溶贫 失贫 巨幼贫
23
2.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 (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 (3)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 (4)镰形红细胞(sickle cell) (5)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 (6)棘形红细胞(acanthocyte) (7)裂片细胞(schistocyte) (8)红细胞形态不齐(poikilocytosis)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2020/3/7
53
【临床意义】 缺乏特异性
1.生理性血沉增快
老年人(纤维蛋白原逐渐增高) 妇女月经期(与子宫内膜损伤及出血有关) 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逐渐增快可达30mm/h
(可能与生理性贫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
2020/3/7
54
2.病理性血沉增快
WBC 毒性病变 核象 感染程度 病人抵抗力 预后判断
轻 左移或N 轻


明显 明显左移 重

尚可
明显 明显左移 严重


明显 右移
严重
很差
很差
2020/3/7
48
第三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P80
2020/3/7
49
【定 义】
37
2.其他异常白细胞:
(1)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超过5叶,巨幼贫
(2)棒状小体(auer bodies) 急性白血病(粒、单)
2020/3/7
38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P74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分叶核
为主,且以2~3叶为主。
2020/3/7
39
(1)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 定义:p74 核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等毒性变化。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出现更幼稚粒细胞,伴明显毒性变。
Hale Waihona Puke 2020/3/742
(2)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 定义:p74
常伴有WBC减少,造血功能衰退表现。 主要见于巨幼贫、恶性贫血。
一过性核右移
2020/3/7
43
3.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 (1)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 定义:p75
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
2020/3/7
36
(1)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2)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s) (3)空泡 (vacuoles) (4)杜勒体(Döhle bodies) (5)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
2020/3/7
①某些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肺结核
②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 淋巴瘤及MDS
(2)M减少(monocytopenia) 意义不大。
2020/3/7
15
【病例】
患者田××,女性,28岁,职业导游。头昏、 乏力一年余近日加重入院。平时饮食以素食 为主,月经不规律,持续时间较长,量较多。
②成熟池(maturation pool):晚幼、杆状
③储存池(storage pool):分叶、部分杆状
是外周血中的10倍左右
外 周
④循环池(circulating pool)
血 ⑤边缘池(marginal pool)
2020/3/7
5
白细胞分析参数
1.WBC与N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P76 多数情况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严重的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急性溶血 ③急性大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破裂 ④急性中毒:化学药物、代谢性中毒 ⑤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机理:缺氧、细菌内毒素、肿瘤坏死产物等 边缘池 骨髓产生、释放增加
2020/3/7
8
白细胞分析参数
(3)N减少(neutropenia) ①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 ②某些血液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WBC<1×109/L ③慢性理化损伤:X射线、氯霉素 ④脾功能亢进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2020/3/7
9
白细胞分析参数
2.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P78 (1)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
婴幼儿期较成人高 ①绝对增多: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 某些慢性感染的恢复期 肾移植排异反应前期 急淋、慢淋 ②相对增多:再障、粒缺
2020/3/7
10
白细胞分析参数
(2)L减少(lymphocytopenia) 放射线、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 N↑可导致L↓(相对)。
2020/3/7
24
① 靶型红细胞(target cell) p72 中央浅染区扩大,中心部位着色 见于:地贫、异常血红蛋白病、缺铁、溶贫
2020/3/7
25
②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 直径< 6um,圆球形,着色深,
中央浅染区消失。 >20%有诊断价值
见于:遗球、自身免疫性溶贫
2020/3/7
Downey分型: Ⅰ型(空泡型): Ⅱ型(不规则型): Ⅲ型(幼稚型):
一般病毒感染异淋<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异淋常>10%
2020/3/7
44
2020/3/7
45
(2)具有卫星核(satellite nucleus)的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主核旁另有一游离小核, 见于放射性损伤、抗癌药物 。
26
③ 其它 口型,镰型,泪滴型棘细胞等
2020/3/7
DIC
27
3.染色异常
(1)低色素性(hypochromatic) (2)高色素性(hyperchromatic) (3)嗜多色性(polychromatic)
2020/3/7
28
hypochromic 缺铁 地贫
2020/3/7
hyperchromic
2020/3/7
20
(二)异常红细胞形态
1.大小异常 2.形态异常 3.染色异常 4.异常结构
2020/3/7
21
1.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microcyte) (2)大红细胞(macrocyte) (3)巨红细胞(megalocyte) (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2020/3/7
2020/3/7
30
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 wright染色, 深兰色颗粒,是核
糖体变性聚集所致,属未完全成熟的 红细胞
增多见于:
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溶贫。
2020/3/7
31
见于: 溶贫、巨贫、红白血病等
2020/3/7
32
2020/3/7
nucleated erythrocyte 正常成人外周血无
1
白细胞分析参数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
(differential count,DC)p75
对各种白细胞分别计数,即分类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