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修读课程申请表
四川外语学院辅修专业与双学位(双专业)管理办法(试行) ,

四川外语学院辅修专业与双学位(双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决定充分发挥我校外语学科优势和多学科教育资源,加快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国际视野、交流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在重庆市高校范围内开展辅修专业与双学位(双专业)教育。
为规范辅修专业与双学位(双专业)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是指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或专业大类修读另外一个专业的课程,并达到相应的学分要求。
第三条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
具体规定如下:1、学校辅修专业与双学位(双专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以下简称“双学位办”),负责受理并审核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开设申请,组织招生,审核并确定录取名单,检查培养情况,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学籍管理,按规定撤销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资格等。
2、各院系负责本单位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的开设和撤销申请、招生宣传工作、组织教学、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档案建设等日常教学管理。
第二章专业开设及申请程序第四条我校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且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本科专业,均可申请开设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
第五条尚未获得学位授予权的新办专业,在获得学位授予权之前,只允许申请开设辅修专业。
在获得学位授予权后,院系可申报学校审批后,在已开设的辅修专业基础上开设双学位(双专业),原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可申请继续补修双学位(双专业)余下课程。
第六条申请开办的院系按照本办法,于学期第八周前向双学位办递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四川外语学院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开设申报表》(见附件1)、人才培养方案、招生简章和宣传资料内容。
大学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

大学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辅修学士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和实践性高素质人才,依据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辅修学士学位教育是指学生除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接受主修专业的教育外,跨本科专业大类接受我校开设的另一专业辅修学士学位的教育。
第三条申报资格与条件(一)XX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三年级学生。
(二)政治思想表现好,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
(三)学有余力,平均学分绩点在2.5及以上。
(四)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修读一个辅修学士学位。
第四条报名及审批序(一)学校每年秋季学期前公布接收攻读辅修学士学位的专业。
(二)修读辅修学士学位专业的学生于本科三年级秋季入学后第一周的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经主修专业所在学院和辅修学士学位承办学院审核、批准后,学生于规定时间内登录教务系统查询结果。
第五条教学管理(一)辅修学士学位专业的教学计划由承办学院根据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具体拟定。
辅修学士学位教学班的教师聘请及日常教学管理由承办学院具体负责。
(二)辅修学士学位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
辅修学士学位课程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自行选学课程跟班学习或单独开班,单独开班上课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双休日,教师的聘请及排课、课程考核等日常教学管理由承办学院具体负责安排。
(三)辅修学士学位的课程教学要求、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应与将本专业作为主修专业的要求相同。
(四)为保证教学的稳定性,计划一旦确定,学院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课程安排。
第六条学生注册(一)凡获准修读辅修学士学位的学生应在每学期开学后的规定时间内在学生系统中注册相应课程。
注册课程后,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财务处按规定的收费标准缴纳相关费用。
逾期未缴费将视为自愿放弃辅修学士学位修读,所有该学期辅修学士学位课程做注销处理,且不予补缴费用或补选课程。
(二)凡注册修辅修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必须按指定的班级上课学习,接受考勤,按规定完成作业、实验、上机等教学要求,并在学习结束时参加全部注册课程的考核(申请免修的课程除外)。
浙大机械学院历史唯一Harvard、MIT机械博士,我的跨专业申请总结(强烈推荐!)

浙大机械学院历史唯一Harvard、MIT机械博士,我的跨专业申请总结(强烈推荐!)【声明】本文由世毕盟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由世毕盟教育(微信公众号:gguconsulting)排版发布。
基本背景●本科: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主修)、物理学(辅修)、浙大竺可桢学院工程教育高级班(辅修)●TOEFL:102(口语20)●GRE:156+170+4.0●主修绩点:92.40/100;辅修绩点:93.08/100;总绩点:92.66/100 (4.72/5.03.99/4.0)(连续三年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学院第一名)●推荐信:浙大国创项目老板、浙大科研老板、哈佛暑研老板、哈佛另一位老板●文章:三篇第一作者文章,发表于固体力学顶刊JAM、JAP和EML●申请方向:固体力学、软物质力学(跨专业申请)●申请结果(暂时)- 哈佛大学机械工程PhD(浙大机械学院历史第一例)-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MS/PhD(浙大机械学院历史第一例)- Umich 机械工程PhD- UIUC机械工程PhD- UT Austin机械工程PhD【写在前面】回望这几年以来的努力,其实心中还是很感慨的,我感慨的不仅仅是自己居然能够做到那么多,还感慨于自己在每一个节点上都能遇到贵人相助,都能有惊无险地度过。
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已经暗暗地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而这些,在当时是我们感知不到的。
不过,既然运气和机遇是不可控的,那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努力做好自己,而这也是我对自己一贯的要求——永远斗志昂扬地往前走,不论身边是电闪雷鸣,还是晴空万里。
1、目标清晰,大一决定读博说实话,我的心中一直有着一种经世济民的情怀,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大侠金庸写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高中时期我曾经有过一次很深刻的思考,那次思考让我认识到,从唯物角度来说,人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而也是那次思考,让我明白了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所有让我走到今天的人和事的总和,这驱使着我用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去奉献,去报答这个世界,而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身科研,推动人类的知识边界,进而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河海大学跨专业选修课实施与管理方案(试行)

关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跨专业选修课选课的通知各学院: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努力培养多样化、复合型人才,根据《河海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现将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跨专业选修课选课工作通知如下:一、选课对象2013、2014、2015级全体本科生。
二、选课时间2016年9月19日上午09:00 - 9月21日上午12:00。
三、课程开设(1)本学期开设的、经过选课和补退选后仍有课余量的专业选修课程(本学期第4周开始上课的专业选修课程)。
(2)本学期继续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号:800804)”等4门跨专业选修课(网络课),具体名单见附件2。
四、课程考核(1)学生跨专业选修课选课结束后,应与专业内选课的学生一起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考核要求与专业内选课学生一致,考核成绩由任课教师录入教务系统。
(2)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考虑到跨专业选修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3)四门网络跨专业选修课(网络课)的学习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4)参加跨专业选修课的学生通过该课程考核后,即获得跨专业选修课学分,任课教师负责该成绩的录入,教务处负责在教务系统中将此成绩归入相应的成绩模块,毕业审核时学院对该课程类别是否符合毕业条件进行审核。
(5)跨专业选修课考核不及格,学生可报名参加重修,或下学期选课时另选其他跨专业选修课,不及格成绩计入学生成绩档案。
五、选课流程具体选课操作流程见附件。
六、注意事项(1)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充分考虑知识基础、确保上课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选择跨专业选修课,合理分配专业内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时间。
(2)跨专业选修课选课时不能跨校区选课,但允许跨年级选课,如水文院2014级的学生可选读水电院开设的2013、2014、2015级的开设的、有课余量的专业选修课,也可选跨专业选修课(网络课)。
(3)参加跨专业选修课的学生应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参加课程评教工作。
操作过程中若有疑问,请您电话咨询:58099147(内线:5147),联系人:黄波,或发邮件至huangbo_hhu@。
北京联合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联合大学文件京联教〔2013〕29号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印发《北京联合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全校各单位:经2013年学校第29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将《北京联合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12月23日北京联合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综合性大学的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学校决定开设双学位、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
为规范教学管理,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修读类型1.双学位:学生在校期间,修读与主修专业不在同一学科门类的另一专业主干课程,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为修读双学位。
2.第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修读与主修专业不在同一专业类(可以在同一学科门类)的另一专业主干课程的过程为修读第二专业。
3.辅修专业:学生报名修读双学位或第二专业未能完成其全部学业,但取得了部分规定学分(大于或等于20学分),视为辅修专业。
4.辅修课程:学生报名修读双学位或第二专业未能完成其全部学业,且取得规定学分小于20学分,视为辅修课程。
二、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5.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由校教务处与相关学院共同确定。
进行双学位和第二专业招生的专业在制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制定双学位、第二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报学校审批。
6.双学位的培养方案包括30~35学分的专业主干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专业的培养方案只包括30~35学分的专业主干课程。
7.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与主修专业课程重复时,学时相同的,在主修专业学习取得学分后,可在双学位或第二专业中免修;学时不同的,学生应在开课学时多的专业中修读,另一个专业可申请免修。
免修课程原则上不超过两门。
大学辅修专业教育管理办法

大学辅修专业教育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辅修专业属于本科教育的范畴,是指本科学生在学期间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
我校在本科教育中推行辅修专业培养是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
全校所设置的本科专业原则上都可以作为辅修专业供学生修读。
第一章辅修专业设置第二条辅修专业设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校本科学生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即跨学科门类辅修专业;另一种是在校本科学生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辅修同一学科门类的不同专业,即非跨学科门类辅修专业。
第三条辅修专业的培养模式:跨学科门类辅修专业需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总学分不低于60 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经学校核准、颁发辅修专业学位证书。
非跨学科门类辅修专业需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总学分不低于40 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的前提下,经学校核准、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第二章修读条件与审批程序第四条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的资格1.在校本科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的时间原则上为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期末,五年制专业本科学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时间原则上为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期末;2.学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时主修专业学习成绩,原则上理工类学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达到3.8 以上,非理工类学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达到4.0 以上,或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10%以内,可以申请修读辅修专业。
如该专业申请人数较少,理工类学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达到3.5 以上者,非理工类学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达到 3.7 以上者,也可以申请修读辅修专业。
第五条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的程序1.开设辅修专业的学院制定招生计划及相应的教学计划,并经教务处批准;2.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大学修读辅修专业申请表,向辅修专业所在学院提出申请,经学院领导批准后,提交到教务处;3.教务处与招收辅修专业学院根据招生计划对学生进行择优录取,公示录取名单;4.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教务处学籍科办理辅修专业入学手续,按规定缴纳辅修专业学费,上网选课参加课程学习即取得辅修专业学籍。
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境外学习学分认定办法(试行)0419

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境外学习学分认定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提高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规范本科学生到境外大学学习交流的学分认定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一、课程认定和成绩转换1.学校承认学生在境外交流学习期间所修课程,学生所修课程学分和成绩,记入学生个人成绩单。
2.境外学习所修读课程认定为我校必修课、选修课或实践课程的,按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名称和学分录入。
3.境外学习所修读课程与我校课程名不同,但课程内容基本相同的,如果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和成绩,承认为我校相应课程的学分和成绩,由院系在做认定意见时进行审核。
4.跨专业修读的与本专业培养方案无关的课程以及在本专业修读的其他课程均按境外课程和学分录入,视为公共选修课。
5.境外大学的课程成绩,由三级分制换算为百分制的折算关系为:A为90分,B为80分,C为70分。
二级分制换算为百分制的折算关系为:“通过”为65,“不通过”为60分以下,其他形式的成绩由教务处负责审核确定。
二、认定程序1.学生申请境外学习之前,需充分了解申请学校相应学期的课程设置,对照我校培养方案,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
所在学院要协助学生制定和落实选课计划,按本专业的培养方案选修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2.学生须在返校两周内到所在学院申请学分认定,由所在学院办理学分认定手续,一月内报教务处审核。
如无特殊情况,逾期不予办理。
3.申请认定的学生,须提供《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境外学习学分认定表》和境外大学出具的正式成绩单。
三、其它1.本办法中的“境外大学”,是指与我校签订校际交流协议的境外大学。
2.本办法适用的学生是由学校选派到境外大学交流学习的学生。
未经学校事先审批,自主到境外大学或者境外其他机构学习、实习的,不予认定。
3.与境外大学签订“2+2”、“3+1”等联合培养协议,未完成境外学业返校继续修读的学生,境外所修课程按本办法进行学分认定。
4.上述两类学生毕业资格审查按照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
中央民族大学跨专业选修课任课教师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跨专业选修课任课教师简介经济学院教师简介 -----------------------------------------------------------------------------------5李俊峰----------------------------------------------------------- 5萨茹拉----------------------------------------------------------- 5王天津----------------------------------------------------------- 6民族学系教师简介 -----------------------------------------------------------------------------------6代堂平----------------------------------------------------------- 6贾仲益----------------------------------------------------------- 7罗惠翾----------------------------------------------------------- 8兰林友----------------------------------------------------------- 8李冰------------------------------------------------------------- 8李丽------------------------------------------------------------- 9阿布都热西提〃基力力 --------------------------------------------- 9张国杰---------------------------------------------------------- 10张曦------------------------------------------------------------ 11张亚莎---------------------------------------------------------- 11关凯------------------------------------------------------------ 12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简介--------------------------------------------------------------------------- 12赵洪帅---------------------------------------------------------- 12王利众---------------------------------------------------------- 12陈丽文---------------------------------------------------------- 12耿瑞平---------------------------------------------------------- 12高宁宁---------------------------------------------------------- 13于洪------------------------------------------------------------ 13钮金真---------------------------------------------------------- 13舒玉------------------------------------------------------------ 14机关干部教师简介 --------------------------------------------------------------------------------- 14王文东---------------------------------------------------------- 14陈暋------------------------------------------------------------ 14谭家健---------------------------------------------------------- 15王洁------------------------------------------------------------ 15高娃------------------------------------------------------------ 15罗自群---------------------------------------------------------- 15李静------------------------------------------------------------ 16孙洪涛---------------------------------------------------------- 16靳晓芳---------------------------------------------------------- 17刘裕明---------------------------------------------------------- 17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简介 ----------------------------------------------------------------- 18张淑萍---------------------------------------------------------- 18刘越------------------------------------------------------------ 18黄耀江---------------------------------------------------------- 18唐丽------------------------------------------------------------ 19王斌------------------------------------------------------------ 19阿里穆斯-------------------------------------------------------- 19覃筱燕---------------------------------------------------------- 19崔箭------------------------------------------------------------ 19徐斯凡---------------------------------------------------------- 20巴哈提古丽------------------------------------------------------ 21李璇------------------------------------------------------------ 21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教师简介--------------------------------------------------------------------- 22努尔古丽-------------------------------------------------------- 22努尔巴汗-------------------------------------------------------- 22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任课教师简介 -------------------------------------------------------------- 22毛尼亚孜〃吐尼牙孜 ---------------------------------------------- 22吐丽帕阿依.祖农 ------------------------------------------------ 23阿布都鲁甫.甫拉提 ----------------------------------------------- 24努尔古丽-------------------------------------------------------- 25朝鲜语言文学系教师简介------------------------------------------------------------------------ 26任广旭---------------------------------------------------------- 26金京振---------------------------------------------------------- 26金艺铃---------------------------------------------------------- 27理学院教师简介 ------------------------------------------------------------------------------------ 27张可如---------------------------------------------------------- 27胡建德---------------------------------------------------------- 27朱伟利---------------------------------------------------------- 28张颖------------------------------------------------------------ 28王文忠---------------------------------------------------------- 29舞蹈学院教师简介 --------------------------------------------------------------------------------- 29陆路------------------------------------------------------------ 29赵龙淑---------------------------------------------------------- 29喻少岩---------------------------------------------------------- 29马庆玲---------------------------------------------------------- 30蒙古语言文学系教师简介------------------------------------------------------------------------ 30吉特格勒图------------------------------------------------------ 30那木吉拉-------------------------------------------------------- 30马列主义学院教师简介--------------------------------------------------------------------------- 31熊坤新---------------------------------------------------------- 31侯淑芳---------------------------------------------------------- 31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师简介 ----------------------------------------------------------------- 31韦景云---------------------------------------------------------- 31朱文旭---------------------------------------------------------- 32陈国光---------------------------------------------------------- 32赵加------------------------------------------------------------ 33钟进文---------------------------------------------------------- 33敖特根---------------------------------------------------------- 33赵富荣---------------------------------------------------------- 34石德富---------------------------------------------------------- 34李生福---------------------------------------------------------- 35赵志忠---------------------------------------------------------- 35朱崇先---------------------------------------------------------- 36梁沙沙---------------------------------------------------------- 36罗芳------------------------------------------------------------ 36李泽然---------------------------------------------------------- 37徐建顺---------------------------------------------------------- 37藏学院教师简介 ------------------------------------------------------------------------------------ 37干木滚---------------------------------------------------------- 37罗桑开珠-------------------------------------------------------- 38岗措------------------------------------------------------------ 38安平------------------------------------------------------------ 38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简介 ----------------------------------------------------------------- 39杨吉春---------------------------------------------------------- 39石新民---------------------------------------------------------- 39刘瑾鸿---------------------------------------------------------- 39刘淑欣---------------------------------------------------------- 39翟燕------------------------------------------------------------ 40敬文东---------------------------------------------------------- 40王秀琳---------------------------------------------------------- 40刘正发---------------------------------------------------------- 40管理学院教师简介 --------------------------------------------------------------------------------- 41史璐------------------------------------------------------------ 41谷明------------------------------------------------------------ 41李燕琴教师简介------------------------------------------------- 42教育学院教师简介 --------------------------------------------------------------------------------- 42崔鸿飞---------------------------------------------------------- 42崔玲玲---------------------------------------------------------- 43单仕宏---------------------------------------------------------- 43高兵------------------------------------------------------------ 43田小军---------------------------------------------------------- 43吉雅------------------------------------------------------------ 44李剑------------------------------------------------------------ 44苏和平---------------------------------------------------------- 44孙娜------------------------------------------------------------ 44吴冬梅---------------------------------------------------------- 44夏仕武---------------------------------------------------------- 45许丽英---------------------------------------------------------- 46张阳阳---------------------------------------------------------- 46雷桂榕---------------------------------------------------------- 46历史系教师简介 ------------------------------------------------------------------------------------ 47刘爱兰--------------------------------------------------------- 47张晔------------------------------------------------------------ 47崔丽娜---------------------------------------------------------- 47法学院教师简介 ------------------------------------------------------------------------------------ 48乔世明---------------------------------------------------------- 48张艳蕊---------------------------------------------------------- 48张步峰---------------------------------------------------------- 48张杰------------------------------------------------------------ 49雷明光---------------------------------------------------------- 49陈徐奉---------------------------------------------------------- 50周其洪---------------------------------------------------------- 50田艳------------------------------------------------------------ 50音乐学院教师简介 --------------------------------------------------------------------------------- 52依曼那列-------------------------------------------------------- 52哲学系教师简介 ------------------------------------------------------------------------------------ 52陈亚军---------------------------------------------------------- 52体育系教师简介 ------------------------------------------------------------------------------------ 53李廷海---------------------------------------------------------- 53宗雪飞---------------------------------------------------------- 53张延庆---------------------------------------------------------- 53张涛------------------------------------------------------------ 53张凤民---------------------------------------------------------- 54韦晓康---------------------------------------------------------- 55李建平---------------------------------------------------------- 55经济学院教师简介李俊峰李俊峰、男、 1963年12月出生,彝族,1985年6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6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先后发表了‚论西部特色经济的培育与发展‛‚试论布依族传统生产性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论民族地区利用外资问题‛‚特色经济:西部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西部开发战略对策‛‚可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等二十余篇文章,与他人合著了《西部特色经济开发》,《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