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立意分析及佳作简评

合集下载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面对材料,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一、材料作文的特点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考生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

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其中“材料范围”,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

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典型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

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

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

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

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

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

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参考及佳作赏析一(整理精校版)

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参考及佳作赏析一(整理精校版)

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参考及佳作赏析一作文辅导0501 10:55::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参考及佳作赏析一【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届高考模拟海南、宁夏卷)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

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

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

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

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

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

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

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

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

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可以从“和谐”的角度谈人与动物的关系,进一步把主题深化为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可以从“母女放生”这个角度谈善待生命,但不该以“作善”当“作秀”;可以从“老板”的角度去谈,环保是根本,但还需谨防被人利用;可以从“人性扼杀了鸟性”的角度,谈人与鸟的不平等,将养鸟与育人结合起来;也可以从“鸟”的角度去谈,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还可以从“做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去谈,做好事要讲方式方法等。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与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届高考模拟福建卷)三个人走进商店。

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

”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磁味。

”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摘要】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题立意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文的方向,提高作文的质量。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

而立意则是作文的灵魂,是表达作者独特观点和思想的关键。

进行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进行立意时,应根据审题的结果确定文章的主题,并深入思考如何引出文章的核心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材料作文的特点,即如何合理地结合材料和自己的观点。

审题立意分析对提高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水平至关重要,希望未来高中语文材料作文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重要性、特点、发展、引言、正文、结论、关键、作文、审题立意、文章、目录、内容、文学创作、思维能力。

1. 引言1.1 什么是高中语文材料作文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指的是以一定的材料或题材为基础,要求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一种写作形式。

这种作文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够通过对材料的把握和理解,进行有深度、有新意的创作。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形式的作文中,学生需要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背诵,更需要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进行合理的创作,展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文学情感。

通过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创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学情感,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所以,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为什么需要审题立意分析在高中语文材料作文中,审题立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撰写文章之前,对于题目的准确定位和理解,以及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把握,都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分析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审题立意分析是指对作文题目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找出写作的切入点和重点,确立写作方向,从而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准确、生动、贴近题意。

下面我们就高中语文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进行一些讨论。

审题立意分析要关注作文题目的中心思想。

作文题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主旨。

审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的关键词,结合上下文来理解题目的中心思想,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主题。

如果作文题目是“勇敢面对失败”,那么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谈论在面对失败时应该勇敢面对,不畏艰难,不懈怠努力的精神。

审题立意分析要考虑作文题目的要求。

作文题目不仅仅是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还会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观点要求、角度要求、文体要求等。

审题时要关注这些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材料选择。

如果作文题目要求写“以自己为中心,谈谈对成功的理解”,那么就需要以自己的视角出发,谈论自己对成功的理解。

如果是“以观察为基础,写一篇散文”,那么就需要以观察为主要方式,写一篇散文。

审题立意分析要考虑作文题目的文体特点。

作文的文体是写作的基本风格和形式,不同文体要求的写作方式和表达要点都不尽相同。

审题时要考虑题目所属的文体,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式。

如果是议论文,就要围绕论点展开论证,进行立论、分论、反论、结论的论述。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通过叙述事件的过程来展现主题,通过事件之间的联系来表达主题。

审题立意分析还要结合所学的知识和阅历来确定写作的角度和材料。

在审题时,要考虑自己的知识面和阅历背景,确定写作的角度和选取的材料。

在写“我对网络的认识”这样的题目时,可以结合自己对网络的了解和体验,选择相关的事例和观点来写。

审题时还可以考虑使用作者自己的经历、阅读的书籍、专业知识等来拓展写作的视野和深度。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高中语文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

以下将根据常见的材料作文类型进行分析。

一、议论文议论文要求我们理性分析,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首先需要明确立意,即对材料的主旨和观点进行分析,确定立场。

接着,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扩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最后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出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举例:假如题目为《校园里的“安全隐患”》,文章要探讨校园安全问题。

首先阐述校园安全的现状和问题,指出造成校园安全问题的原因;其次引入高中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问题、家长可行的方法等等来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讲自己对校园安全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二、记叙文记叙文要求我们通过故事的叙述,传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审题立意时要明确主题和背景,看清作家的表现手法和意图。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如情感、人物形象、场景描写、语言表达等等。

举例:假如给出的材料是一篇诗,那么题目可能为《小鸟的自由》。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以小鸟飞过四季、感受生活、抒发自由等方面为主,通过诗意的叙述、比喻、抒情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三、说明文说明文要求我们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点、规律、原理以及分类、产生、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审题立意时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和内容,并且根据材料确定文章的角度和深度。

我们可以采用分类、逐步深入分析、对比等方式来进行说明。

举例:假如材料是一篇关于“雾霾”的科普文章,那么题目可能为《雾霾的危害及预防》。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以雾霾的危害和原因为主,比如对健康的影响、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逐一阐述,然后谈及国家和个人所能采取的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何种类型的作文,审题立意都是重中之重。

只有清晰明确的立意和角度,才能帮助我们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写作,并最终取得好的成绩。

(完整)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

(完整)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

材料作文立意及例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位企业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说:“我就是多走了一步."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多走一步,或许就取得了成功。

但是,有的时候多走一步,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带来不好的结果.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以“多走一步”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这是一个可以多元立意的作文题目,可以从正面、反面、正反结合的不同角度立意;考查学生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物的辩证分析能力。

〖题意把握〗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有三句话:一“多走一步”是某个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二“多走一步”或许就会取得成功;三“多走一步”也许没有实际作用,甚至带来不好的结果。

考生写作时,可以从“成功”“无作用”“不好的结果"等三者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任选其二,或者三者都选……所写内容必须在“多走一步"的标题指引下行文。

“要求"指明以“多走一步”为标题,“多走一步”是一个浅显的比喻,泛指在各种活动中比其他人,或比原先、平时的做法,多进了一步,即多做了些努力,多采取了些措施和行动,从而产生了好的或不好或为零的效果。

多走一步,区别于早走一步,和先下手为强,题目强调的是“多”,其基本意思是数量大,与“少”、“寡”相对,比一定的数目大,谓之多;也可以引申为程度上更深,或超出了一定的范围。

题目中的“多”是比较得出的判断,所以要建立在和原来、和常态、和他人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写作中要有比较对象或能看出有比较对象;“走”是一种行为动作,有比喻色彩,可以是“走路”本义,也可理解为各种活动,比如阅读、思考、记诵、研究、训练、试验、检查、管理等等一切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任何行为.“一步”,是在相当距离的基础上的一小段,包括数量、范围、程度的超出,也就是比原来或他人多作了一部分的努力。

“要求”中明确考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无论是“体验”还是“感悟”,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

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

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

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
在文学的大海里,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就像星星一样亮堂,帮
咱们找到写作的灵感。

你知道吗,翻开历史的书页,咱们能看到古
人的聪明和智慧。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咱们现在的生活和未来。

每一段历史都藏着故事,都能给咱们带来启发。

所以啊,从历史里
找灵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还有啊,生活就是个大舞台,咱们每个人都在上面演戏。

别看
日常小事不起眼,其实里面藏着好多道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人
性的闪光点和阴暗面,还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所以啊,从生活里找
灵感,就是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把平凡变得不平凡。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从微观的细胞到宏观
的宇宙,科技让咱们看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所以啊,从科技
里找灵感,就是要有前瞻性的眼光,看看科技怎么改变咱们的生活
和未来,还有咱们自己要怎么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还有啊,世界上有那么多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就像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立意分析及佳作简评朔州市城区一中任利文[作文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森林中有一只云雀。

有一天,它在唱歌时遇到了一位手提盒子的农夫,那个盒子装满了虫子。

云雀拦住了他,问道:“你的盒子里面是什么?你要去哪里?”农夫回答说,他捕捉了很多虫子,想把它们拿到集市上去换些羽毛。

云雀听后就说:“我有很多羽毛,我拔下来一根与你交换吧!这样就可以省了我去找虫子的力气。

”于是农夫把所有的虫子都给了云雀,作为交换,云雀给了他一根羽毛。

第二天还是同样的交易。

第三天,第四天……直到云雀一根羽毛也没有的时候,它再也不能飞了,更不能去找虫子吃了。

它看起来丑陋无比,也不能唱歌了,很快,它就死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则寓言涉及一只云雀,一个农夫。

材料的主体应该是云雀,羽毛是云雀赖以生存的本钱,只要有羽毛,就能捉到虫子,而一旦失去了之后,就只有死路一条。

很明显云雀是我们应该批判的对象,无论选取哪个角度,立意应是批判性的。

根据寓言故事中云雀的言行,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捷径与坷坎云雀以为得到虫子的简单方法最后被证实,那是一种更加艰难甚至是危险的办法。

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着同样的道理,我们寻找了多次的便捷之路,最终都会变得更加坎坷; 2、戒懒云雀为了省下找虫子的力气,用羽毛换虫子,结果丢了性命,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好逸恶劳,总想不劳而获。

历史上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由浅入深阐述懒惰的危害,勤劳的意义; 3、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云雀的目光是短浅的。

当拿“自己的羽毛”换“眼前似乎唾手可得的利益”成为一种习惯或生存方式时,人生的道路基本就走到头了,个人如此,国家亦然; 4、自弃与自强云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失去了理想,开始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生活。

人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奋斗,人不能自弃,民族不能自弃,人类不能自弃; 5、戒贪; 6、量变引起质变; 7、不可丧失根本。

[阅卷感言] 从此次作文中看出,大多数同学从“戒赖”这一角度立意,揭示懒惰的危害性和勤奋对人生的意义。

大多数文章结构完整,注重照应和首尾的圆合,主题鲜明。

阅卷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不足:1、语言苍白无力,缺少文采;2、堆砌事例,不做分析,不能做到叙议结合;3、就事论事,深入分析不够,主题开掘不够;4、病句较多,字迹潦草,字数不够。

[佳作欣赏]迈出第一步的代价319班赵振寰 历史的长河将所有的风起云涌都归于平静,只有那些不安于静寂的波涛拍打着岁月的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久久不能停息…… 群雄追鹿,狼烟四起,锋利的箭镞发出碜人的寒光。

在那个战争时起的时代,秦军带着踏平六国的野心向六国开进了,怯懦的韩魏为了保有一隅之安开始向秦谄媚献地,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燃起了秦贪婪的野心,在一次次屈辱的割让之后,秦不费吹灰之力灭掉了六国,只留下后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美好幻想…… 康乾盛世,物阜民丰,金光流溢的金块刺激着人贪婪的本性。

和坤,一介贫寒之士在初登科场时也有忠君报国的鸿鹄之志,许多奴颜婢膝的官员以重金贿赂他都被他义正辞严的拒绝了,但这一次他忘记了自己的高远志向将贪恶的手伸向诱人的金子……从此,便对各种“献礼”全都收入囊中,最终那一块块贪婪的金子将他永远都压在历史的山下…… 迈出的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贪婪是人的本性,在你迈出第一步时,你已无回头之路。

守株待兔的农夫,在获得一只意外撞死的兔后,就成天守在树边企图不劳而获,可最终他为他的懒惰而输掉了一切。

一位大学高材生虽家境贫寒,却终学有所成,他热爱自己的电脑专业,娴熟的电脑技术让他萌生了利有电脑窃取股票信息,操纵股票来获得暴利的念头,他敲动了键盘,迈出走向罪恶的第一步,在大捞一笔之后将忍不住做第二次、第三次,……最终他被送进了监狱,在狱中的他醒悟道:“千万不要迈出第一步!”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碾碎过多少浮华的梦境,冲荡了多少贪婪的罪恶,长风吹动,荡清了多少不切实际的幻想,可历史却仍在重演且愈演愈烈,所有的罪恶都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所有的贪婪也都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从秦朝李斯的“仓鼠梦”到清朝和坤的贪下的“可敌国”的财富,雷声大作,只为警醒人们: 不要迈出第一步! [点评] 本文的亮点是构思巧妙,立意深刻。

该生没有过多论述“贪婪”的危害,而是跳出来,警示世人不要向贪欲“迈出第一步”避免了人云亦云。

但文中“守株待兔”一例游离了中心。

非吾所有,一毫莫取440班曹逸群 流传于君士坦丁堡的寓言深刻地告诉人们贪欲是如何使事物幻灭的,据说,当地猎人会在秋季寻一个岔路口,分放腌渍猪肉于两地,经过的鬣狗会为叼食哪份而犹豫不决,最终在烦燥中将自己撕裂,成全守株待兔的猎人。

如那只云雀,古往今来,无数人因贪欲将自己引向毁灭,究竟是否有人幸免? 犹记得去年暑假,我漫步西湖江畔,独想苏轼。

元佑四年他贬谪杭州,元佑四年的杭州,是苏轼的杭州。

鸿声乍起,夕阳渐去,这江涛 的褶皱里,藏着那个失落的苏轼,那时的他一定伫立江畔,内心翻滚的思绪如被江风撩起的衣襟;为何我一生清廉,却一再被贬,朝堂昏庸负我,我如何面对它?也许也闪过一丝杂念,他竭忠尽智,却报国无门,此前几任官员,鱼肉百姓,却落个逍遥自在,扬长而去,望着这富庶的鱼米之乡,他的内心是否也有一丝贪欲爬上心头? 鸥鹭惊起,拉回我的丝绪,我不知东坡如何将贪婪掩埋心底,我只看到,元佑四年,他发动厢军千余人,连夜开挖,将盐桥芽山两河加宽八尺,上受西湖碧波,下引江河清流,使两岸恢复了“翠微掩映外,处处水潺潺”的一派景象。

别人香车宝马而来,腰缠万贯而去,而他,来时一枝竹杖,脚下芒鞋,去时却留苏堤恩泽后世百姓。

这就是苏轼! 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苏轼;那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更是那个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苏轼! 那个伫立江畔,心生杂念的苏轼就让他随风逝去吧,历史留下的,是他为百姓的日夜操劳,是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人生哲学。

在桃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 林抚素琴而长吟,明月下,是他,拒绝内心升腾的贪欲,从而守住了历史的期望。

徐吟着,走出历史的风雨,从他决定拒绝的那一刻,注定 后世的仰望。

[点评] 本文写法独到新颖,文章围绕“贪欲”这一主题,通过合理的想象,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以浓烈的抒情语言展示了苏轼因拒绝了贪欲而获得了内心的坦荡与豁达。

不要去掉你的“羽毛”440班刘艳君 云雀失去了羽毛,丢掉了可以飞的资本。

虽然也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却终究失去了可以生存下来的力量。

做人,自不能像云雀贪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以心为形役,要活得随性些,洒脱些。

庄子便是这样一位心灵超凡的圣人。

老庄先生从不为外物束缚自己,他认为心灵自由远比物质丰富重要。

两位使者带着重金,带着王的嘱托去拜访庄子,却见他在泥滩观看嬉戏于河泥之中的乌龟,奈何使者说尽好话。

庄子并没有直接拒绝,而以小龟自比,吾愿如龟曳尾于途,虽槁项黄馘却是怡然自得。

汝可尽去矣!在高官面前,在厚禄面前,庄子并没有贪婪,并没有动摇。

那是因为他有所坚持,他知道对于他来说,失去了心灵的自由,便如同云雀失去了羽毛。

庄子追求自由,陶潜向往悠然。

与庄周不同的是,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决然地辞去此职。

陶渊明虽然当上了官,但他却不屑! 他不想以心为形役,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来时却可追。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宁愿选择乡间草屋八九间,听着狗吠深巷,鸡鸣桑树的自然之声;他愿选择原始而又纯朴的自然生活,种豆南山下,忙碌但是充实,带月荷锄归,辛苦但却怡然。

回到田间的生活,让他感到快乐,让他认为这才是自己生存的根本,就像是云雀赖以生存的羽毛。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潜心向往之。

与此二子相似的人不计其数,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不为权力名利所牵绊,不齿故不屑,所以他的生活无拘无束,他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虽遭文坛与政坛泼来的一盆盆脏水,东坡泰然,选择心灵的宁静,是故为后人敬仰。

古人圣贤,以他们自己的经历在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自己的立身之本,因为它与云雀的羽毛同等重要。

所以,请不要丢掉你自己的“羽毛!” [点评] 文章从云雀失去了羽毛谈起,用庄子追求自由与陶渊明向往悠然的事例深入阐述了“人要有自己立身之本”的主题,语言或直引或化用,深刻有力。

一切向“前”看311班郝香玉 一座孤岛。

浩瀚无边的海洋中的一座孤岛。

浩瀚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中一座堆满了熠熠发光的金子的孤岛。

有勇无谋之人不假思索,不顾一切地向这座遥不可及的孤岛冲击,却一脚踏进无底深渊,遗恨千古;深谋远虑之人细加分析,在精心打造了坚不可摧的船只后才起航。

他没有盲目,最终--满载而归。

因此,我们一定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万万不可把注意力集中在暂时的利益上,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给电灯寻找到最好的材料作灯丝,他不折不扣,尝试了一次、两次……甚至上千次。

他的徒弟灰心丧气,因为他们屡试屡败。

而爱迪生自己没有放弃,他认为自己已熟知了上千种虽不能用作灯丝但可作为他用的材料,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很可观。

终于,执着的爱迪生将视线定格在钨上。

众所周知,他成功了,他将自己的不懈追求演绎得淋漓尽致。

试想,如果爱迪生没有看到人类在傍晚时分对光明的迫切需求,没有悟出光亮在黑暗之时的至关重要,他怎么会费尽千辛万苦去找寻、去探索、去发现?因此,一切向前看,将目光放长远。

这样的品格铸就了爱迪生的辉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看到了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紧缺,农民种地产量不稳的问题。

他从此潜心钻研,试验,埋头于水稻研究。

别人对他的努力不屑不顾,甚至觉得他纯粹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水稻的亩产上都无计可施,何况是他这么一个人潜心探索。

然而,袁隆平并未放弃,他深切地知道:中国的未来需要用粮食的自给来作保障。

终于,袁隆平和他精心培育出的被西方人称作是“魔稻”的新型水稻一起,被载入史册。

将目光放长远吧,摒弃一切的蝇头微利,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不智之举,一切向“前”看! [点评] 文章开头,层层递进,自然地引出文章主题“将目光放得长远”,之后用爱迪生、袁隆平一详一略的两个事例,较细致地论述了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较好地做到了叙议结合,使文章有据有理,让人信服。

不当之处是在叙例中过分突出了人物的“执着”而使文章有点脱离主题。

生命中最重要的326班武成帅 云雀的悲剧是因为它为了一场自认为等值的交换而丧失了自己最重要的赖以生存的羽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