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栈实践报告
tcp协议分析报告

tcp协议分析报告篇一:TCP协议分析报告TCP/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一、本人承担的工作在这次利用Wireshark 进行TCP/IP协议分析实验中,我负责协助使用Wireshark软件分析IP数据包、TCP数据结构,以及编写实验报告。
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遇到的困难是我们在自己的电脑上ping本地一个IP地址时,出现了错误导致抓包进行不了,后来在实验室里进行抓包就可以了。
我觉得可能是在ping本地IP地址时无法与那个IP地址的主机连接,可以ping其他的本地网关,且让ping的次数增多让Wireshark抓包成功率加大即可。
三、体会与总结通过这次利用Wireshark捕获数据包并且分析IP, TCP数据结构,结合课本第三章知识,我了解了数据结构包括版本,头部长度,区分服务,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检验和,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选项等,1而且知道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是用于测试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网络的连通性,Wireshark是用于尝试捕获网络包并显示包的尽可能详细的情况。
篇二:实验报告(TC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四传输层协议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3CDaemon FTP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分析TCP报文格式,理解TCP的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的过程。
2、学习3CDaemon TFTP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分析UDP报文格式,理解TCP协议与UDP协议的区别。
二、实验工具软件3CDaemon软件简介3CDaemon是3Com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集FTP Server、TFTP Server、Syslog Server 和TFTP Client于一体的集成工具,界面简单,使用方便。
这里主要介绍实验中需要用到的FTP Server功能和TFTP Server功能。
1、FTP Server功能(1)配置FTP Server功能:选中左窗格功能窗口,打开FTP Server按钮,单击窗格中的 Configure FTP Server按钮,打开3CDaemon Configuration配置窗口,配置FTP Server功能。
tcpip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协议分析软件,对通信系统的通信过程进行监控、分析,以了解通信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利用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跟踪局域网报文(如条件允许也可跟踪多种局域网协议报文),实验内容如下:将安装协议分析软件的PC接入以太网中,跟踪PC之间的报文,并存入文件以备重新查。
设置过滤器过滤网络报文以检测特定数据流。
利用协议分析软件的统计工具显示网络报文的各种统计信息。
三、实验步骤1、在PC中安装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
具体安装过程详见附录:Wireshark用户指南。
2、启动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选择抓包菜单项启动实时监视器,开始实时跟踪显示网络数据报文。
可根据系统提示修改显示方式,详见附录:Wireshark用户指南。
3、调出跟踪存储的历史报文,选择有代表性的ETHERNET,IEEE802.3,IP,ICMP,TCP,UDP报文,对照有关协议逐个分析报文各字段的含义及内容。
EHERNET报文格式IEEE802.3报文格式IP报文格式4、设置过滤器属性,如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类型等。
如过滤不需要的网络报文,过滤器允许设置第二层,第三层或第四层的协议字段。
过滤器有两种工作方式:1)捕获前过滤:协议分析软件用过滤器匹配网络上的数据报文,仅当匹配通过时才捕获报文。
2)捕获后过滤:协议分析软件捕获所有报文,但仅显示匹配符合过滤条件的报文。
选择统计菜单项可以显示网络中各种流量的统计信息,如:关于字节数,广播中报文数,出错数等。
UDP 客户/服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是使用因特网提供的UDP 传输协议,实现一个简单的UDP 客户/服务器程序,以了解传输层所提供的UDP 服务的特点,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软件接口风格,熟悉socket 机制和UDP 客户端/服务器方式程序的结构。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为UDP 客户/服务器实验。
实验内容:UDP echo 客户/服务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TCP(IP)组网技术实验报告模板5个

郑州轻工业学院TCP/IP组网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宋苗苗专业班级: 3G软件13-02班学号: 541313140237 指导教师: 程立辉实验时间: 2016年4月21日至2016年6月9日成绩:目录实验一配置动态路由RIP (3)实验二配置静态路由 (7)实验三 Cisco VTP (13)试验四 PPP数据链路层协议 (21)实验五 Cisco E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25)题目一配置动态路由RIP 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动态路由的相关知识;2.掌握了解RIP协议相关知识及应用;3.掌握如何用RIP协议实现动态路由的配置。
二:实验拓扑配置前拓扑图:配置后拓扑图:三:实验过程3.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3.1.1 路由器Router0的基本配置3.1.2 路由器Router1的基本配置3.1.3 路由器Router2的基本配置3.2 RIP路由协议配置3.2.1 路由器Router0的RIP路由协议配置3.2.2 路由器Router1的RIP路由协议配置3.2.3 路由器Router2的RIP路由协议配置3.3 RIP路由协议启用第二版3.4配置PC端的IP地址,如下:3.5 查看各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3.5.1 查看Router0路由表信息3.5.2 查看Router1路由表信息四:实验结果使用ping检查计算机不同网段互通情况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配置动态路由器方法和相关配置命令;掌握了路由器的RIP协议的配置方法;理解路由器连接不同类型网络的原理,而且在配置过程在需要特别注意各个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确保其的正常联通。
遇到问题:动态路由器配置过程中对于网络IP的互通问题不是很清楚,通过查找资料,最终实现了动态路由配置。
题目二配置静态路由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静态路由的相关知识;2.掌握了解静态路由通信原理;3.掌握如何用实现静态路由的配置。
二:实验拓扑配置前拓扑图:配置后拓扑图:三:实验过程3.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3.1.1Router0的基本配置3.1.2 Router1的基本配置3.1.3 Router2的基本配置3.2为每个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3.2.1为路由器Router0配置到路由器Router1通信的静态路由3.2.2配置路由器Router1配置到路由器Router0的返回路径其余配置同上。
主要协议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协议作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我们开展了主要协议分析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常用网络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机制,加深对网络协议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网络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机制。
2. 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培养网络故障排查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PC机、网线、Wireshark软件。
2. 实验网络:局域网环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PC等设备。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分析以下协议:1. IP协议2. TCP协议3. UDP协议4. HTTP协议5. FTP协议五、实验步骤1. IP协议分析(1)启动Wireshark软件,选择合适的抓包接口。
(2)观察并分析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包括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头部校验和、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等字段。
(3)分析IP分片和重组过程,观察TTL值的变化。
2. TCP协议分析(1)观察TC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标志、窗口、校验和、紧急指针等字段。
(2)分析TCP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终止的过程。
(3)观察TCP的重传机制和流量控制机制。
3. UDP协议分析(1)观察UD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长度、校验和等字段。
(2)分析UDP的无连接特性,观察UDP报文的传输过程。
4. HTTP协议分析(1)观察HTTP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格式,包括请求行、头部字段、实体等。
(2)分析HTTP协议的请求方法、状态码、缓存控制等特性。
(3)观察HTTPS协议的加密传输过程。
5. FTP协议分析(1)观察FT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包括命令、响应等。
(2)分析FTP的文件传输过程,包括数据传输模式和端口映射。
tcpip实验报告

实验一Linux内核通用链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学习Linux内核通用链表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Linux内核通用链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掌握Linux通用链表的创建2、掌握通用链表添加元素、删除元素和遍历链表的方法3、掌握通用链表的查找方法三、实现原理Linux的内核源文件list.h提供了所有的链表定义,以及各类链表的操作接口和实现。
其中创建链表的方法如下:LIST_HEAD(my_list);在指定的head后插入新节点,常用于堆栈数据结构的实现list_add(structlist_head *new, structlist_head *head);在指定的head前插入新节点,常用于队列数据结构的实现list_add_tail(structlist_head *new, structlist_head *head);从链表中删除一个指定节点list_del(structlist_head *entry);根据当前链表节点指针ptr获得宿主节点指针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遍历链表list_for_each(pos, head);四、实现代码和运行结果#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include "list.h"struct user{int id;structlist_head list;};int main(void){struct user *p;LIST_HEAD(user_queue);for (inti = 0; i< 10; i++){p = (struct user *)malloc(sizeof(struct user));p->id = i;list_add_tail(&p->list, &user_queue);}structlist_head *q;list_for_each(q, &user_queue){p = list_entry(q, struct user, list);printf("%d\n", p->id);}return 0;}#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include "list.h"struct user{char username[20];int id;structlist_head list;};int main(void){struct user *p;LIST_HEAD(head);for (inti; i< 10; i++){p = (struct user *)malloc(sizeof(struct user)); p->id = i + 1;printf("user %2d, Please input username: ", i+1); scanf("%s", p->username);list_add_tail(&(p->list), &head);}structlist_head *tmp;list_for_each(tmp, &head){p = list_entry(tmp, struct user, list);printf("%d\t%s\n", p->id, p->username);}list_for_each(tmp, &head){p = list_entry(tmp, struct user, list);if (p->id == 5)printf("%s\n", p->username);}return 0;}实验二Linux内核通用哈希链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学习Linux内核通用哈希链表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Linux内核通用哈希链表的使用。
TCPIP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互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编号: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系:专业:指导教师:教师单位:计算机科学系开课时间:2011 ~ 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暨南大学教务处2012年06月12日互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项目目录*实验项目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此表由学生按顺序填写。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互联网原理与应用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ARP协议原理与命令使用指导教师实验项目编号0806017601实验项目类型验证型实验地点南海楼622 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系计算机科学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时间2012 年3 月21 日上午~3 月21 日上午一、实验目的1.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2.理解物理地址、逻辑地址以及之间的映射关系3.熟悉ARP实用程序的命令二、实验内容1.学习ARP协议原理2. 在Windows下运行ARP实用程序,熟悉使用各种命令与参数。
三、实验结果用于显示网关的IP和MAC,查看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项目:清除缓存: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互联网原理与应用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Route命令的熟悉与使用指导教师实验项目编号0806017602实验项目类型验证型实验地点南海楼622 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系计算机科学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时间2012 年4 月18 日上午~4 月18 日上午一、实验目的1.理解IP路由的原理2.理解路由表的结构3.掌握Route命令格式与参数二、实验内容在Windows下运行Route实用程序,熟悉使用各种命令与参数。
三、实验结果有关Route命令的一些介绍:查看路由表命令: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互联网原理与应用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FTP模型与FTP命令指导教师实验项目编号0806017603实验项目类型综合型实验地点南海楼622 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系计算机科学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时间2012 年5 月16 日上午~5 月16 日上午一、实验目的1.理解FTP的进程模型与运行机制2.熟悉FTP的主要命令与参数3.掌握FTP的命令格式以及含义二、实验内容在Windows下运行FTP实用程序,熟悉使用各种命令与参数。
TCP IP实验报告

《TCP/IP协议》实验报告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8年 6 月实验一Packet Tracer 6.0的使用一、实验目的通过在Packet Tracer 6.0 添加网络设备,熟悉不同的物理设备及其连接方式,掌握使用Packet Tracer 6.0构建网络的方法,掌握捕获、查看通信信息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步骤1、打开Packet Tracer 6.0,添加以下网络节点:1841路由器3台,2950-24 交换机1台,PC三台,服务器1台。
步骤2、选择合适的连接线把设备连接起来。
以太网连线时,交换机与计算机或路由器等设备之间连接用直通线,交叉线用于同种设备(路由器与路由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相连或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相连。
用直通线吧PC0、PC1、Router0与Switch0的任意端口连接,Router0、Router1和Router2之间需要用交叉线连接,Server0与Router2也要用交叉线连接。
如果连线类型正确,则PC与交换机之间连线上的绿灯马上会点亮。
特别的,为配置路由器,可以用控制台连线把PC2和Router1的Console 端口连接起来,也可以连接到Router1的Auxiliary端口上,但使用方法与连接到控制口时不同。
步骤3、配置设备。
PC的配置可以直接在Packet Tracer 6.0的逻辑拓补图上单击PC图标,打开设备配置窗口,单击Desktop选项卡中的IP Configuration,完成默认网关和ID地址的设置。
依次设置3台PC和服务器0的IP地址,PC0和PC1的默认网关设为192.168.1.1,服务器0的默认网关设为192.168.4.1。
单击需要配置的路由器图标,打开设备配置窗口,单击CLI选项卡,按Enter键出现命令行提示符,然后使用如下命令配置静态路由。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全局配置Router(config)#int f0/0 #配置接口f0/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接口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随着借口no shutdown 命令的输入,接口连线上的绿灯随时变亮。
实验二TCP_IP实用程序的使用实验报告资料

实验二TCP_IP实用程序的使用实验报告资料《TCP/IP实用程序的使用》实验报告计科12112171105景元合2015.5.19TCP/IP实用程序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及测试本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性能,确保可以在网络上通信;2.使用Hostname实用程序来标识计算机的名称;3.使用Ipconfig实用程序来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等多项配置信息;4.考察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的计算机的TCP/IP配置。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联网计算机一台三、TCP/IP实用程序原理TCP/IP协议组包括许多实用程序,它们允许用户访问网络上的信息。
Microsoft的TCP/IP协议组提供了基本的TCP/IP实用程序,允许运行windows2000的计算机访问网络上广泛的信息。
Windows2000包括三种类型的基于TCP/IP的实用程序:诊断工具、连接工具和基于服务器的软件。
诊断实用程序包括Arp,Hostname,Ipcogfig,Ping,Tracfert等。
1. 诊断实用程序:诊断实用程序允许用户检测和解决网络中的问题。
一些通用的诊断实用程序包括:Arp:该实用程序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ARP)缓存。
Hostname:该实用程序显示计算机的名称。
Ipconfig:该实用程序显示和更新当前TCP/IP配置,包括IP地址。
Ping:该实用程序验证配置、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IP连接。
Ping从源计算机上发送ICMP 请求,目的计算机用一个ICMP回答作为回应。
Tracert:该实用程序跟踪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2. 通用实用程序示例:Hostname、Ipconfig和Ping是三个通用的TCP/IP实用程序。
因为经常使用它们,因此应掌握它们的使用。
Hostname:使用该实用程序的语法为hostnam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综合实践》
训练项目报告训练项目名称:TCP/IP协议栈
1.IP协议
IP协议是TCP/IP协议的核心,所有的TCP,UDP,IMCP,IGCP的数据都以IP数据格式传输。
要注意的是,IP不是可靠的协议,这是说,IP协议没有提供一种数据未传达以后的处理机制--这被认为是上层协议--TCP或UDP要做的事情。
所以这也就出现了TCP是一个可靠的协议,而UDP就没有那么可靠的区别。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1.1.IP协议头如图所示
挨个解释它是教科书的活计,我感兴趣的只是那八位的TTL字段,还记得这个字段是做什么的么?这个字段规定该数据包在穿过多少个路由之后才会被抛弃(这里就体现出来IP协议包的不可靠性,它不保证数据被送达),某个ip数据包每穿过一个路由器,该数据包的TTL数值就会减少1,当该数据包的TTL成为零,它就会被自动抛弃。
这个字段的最大值也就是255,也就是说一个协议包也就在路由器里面穿行255次就会被抛弃了,根据系统的不同,这个数字也不一样,一般是32或者是64,Tracerouter这个工具就是用这个原理工作的,tranceroute 的-m选项要求最大值是255,也就是因为这个TTL在IP协议里面只有8bit。
现在的ip版本号是4,所以也称作IPv4。
现在还有IPv6,而且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1.2.IP路由选择
当一个IP数据包准备好了的时候,IP数据包(或者说是路由器)是如何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的呢?它是怎么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径来"送货"的呢?
最特殊的情况是目的主机和主机直连,那么主机根本不用寻找路由,直接把数据传递过去就可以了。
至于是怎么直接传递的,这就要靠ARP协议了,后面会讲到。
稍微一般一点的情况是,主机通过若干个路由器(router)和目的主机连接。
那么路由器就要通过ip包的信息来为ip包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来进行传递,比如合适的主机,或者合适的路由。
路由器或者主机将会用如下的方式来处理某一个IP数据包
如果IP数据包的TTL(生命周期)以到,则该IP数据包就被抛弃。
搜索路由表,优先搜索匹配主机,如果能找到和IP地址完全一致的目标
主机,则将该包发向目标主机
搜索路由表,如果匹配主机失败,则匹配同子网的路由器,这需要“子网掩码(1.3.)”的协助。
如果找到路由器,则将该包发向路由器。
搜索路由表,如果匹配同子网路由器失败,则匹配同网号(第一章有讲解)路由器,如果找到路由器,则将该包发向路由器。
搜索陆游表,如果以上都失败了,就搜索默认路由,如果默认路由存在,则发包如果都失败了,就丢掉这个包。
这再一次证明了,ip包是不可靠的。
因为它不保证送达。
1.3.子网寻址
IP地址的定义是网络号+主机号。
但是现在所有的主机都要求子网编址,也就是说,把主机号在细分成子网号+主机号。
最终一个IP地址就成为网络号码+子网号+主机号。
例如一个B类地址:210.30.109.134。
一般情况下,这个IP地址的红色部分就是网络号,而蓝色部分就是子网号,绿色部分就是主机号。
至于有多少位代表子网号这个问题上,这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取而代之的则是子网掩码,校园网相信大多数人都用过,在校园网的设定里面有一个255.255.255.0的东西,这就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由32bit的二进制数字序列,形式为是一连串的1和一连串的0,例如:255.255.255.0(二进制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对于刚才的那个B类地址,因为210.30是网络号,那么后面的109.134就是子网号和主机号的组合,又因为子网掩码只有后八bit为0,所以主机号就是IP地址的后八个bit,就是134,而剩下的就是子网号码--109。
2.实验拓扑
3.基于PT的配置步骤R0配置:
R1配置: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给两台路由配置相应网段内的IP地址即可实现相互通信在R0上Ping R1的地址:
在R0上抓包:
在R1上抓包:
. ..
. s
..
可以看到,抓包获取的IP 信息,此实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