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23-风湿免疫病实验室指标诊断解读及临床案例分析
风湿类疾病临床病例分析与点评

(一)三大主征——①长期持续或间断性发热;②一过性橙红色斑疹或斑丘疹;③关节痛/关节炎。 (二)六项此征——①咽痛;②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②③淋巴结肿大;④肝脾肿大;⑤肝 功异常;⑥其他器官受累(间质性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中枢N.S、肾及眼受累)。 (三)两项检查——①有感染时的中性粒细胞升高、感染骨髓象、血沉增快、C-Rp升高而血培养 (-)(除外败血症、淋巴病)。②RF<1:80+ANA<1:100+血清铁蛋白显著外交(排除SLE、类风 湿、风湿热、结节性多A炎)。 (四)两项治疗——①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激素治疗有效。 ——诊断标准:本病诊断困难,需除外感染、肿痛及其他风湿疾病后才考虑该诊断。 (一)美国标准——①必备条件:a、发热≥39℃;b、关节痛/关节炎;c、RF<1:80;d、ANA<1: 100。②另具下列任何两项:a、血WBC≥15×109/L;b、皮疹;c、胸膜炎或心包炎;d、肝大或脾 大或淋巴结肿大。 (二)日本标准——①主要条件:a、发热≥39℃并持续2周以上;b、关节痛持续2周以上;c、典 型皮疹;d、血WBC≥10×109/L、中性粒细胞≥80%。②次要条件:a、咽痛;b、淋巴结肿大(或) 脾肿大;c、肝功异常;d、RF和ANA(-)。③排除:a、感染性疾病(尤其b、恶性肿瘤(尤其 恶化淋巴瘤c、风湿性疾病 具以上主要和次要条件的五项或五项以上者,其中应有至少两项主要条件,并排除上述所列条 件者,可确立诊断。 ——治疗:①激素:常用强的松1-2mg/Kg/天,分次口服,等病情控制、稳定1个月后逐渐减量,减 至最小有效量维持,长期随访。患者可用甲强龙500-1000mg/天缓慢静滴+冲击3天,后改强的松口 服维持治疗(同前)。②羟氢喹100mg 3次/天口服(有皮疹者多用),病情稳定后可加服白芍总苷 600mg 3次/天巩固+治疗。③奥米拉唑20-40mg/天口服(抑酸)+维D钙咀嚼片600mg/天+骨化三醇 0.25μg/天(补钙防止骨质疏松)。 ——本例①持续39℃以上发热2月余;②典型皮疹;③两膝关节痛;④肝、脾肿大;⑤颈淋巴结肿 大;⑥肝功能异常;⑦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⑧血WBC≥15×109/L、N≥80%;⑨RF(-)、 ANA(-);⑩AFP、CEA等肿瘤四项(-);11感染骨髓象;12血/骨髓培养(-);13EBV/CMVIgM(-);14抗生素治疗无效;15激素治疗有效等符合上述两标准,诊断成人Stills病成立。
检验科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解读

检验科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解读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异常而引发的疾病,常见的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检验科中,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检测结果对疾病进行判断和诊断,为医生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
一、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常见检测项目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检测项目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检测项目。
1.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是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或成分的抗体。
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病理过程往往伴随着自身抗体的生成。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患者往往会产生类风湿因子R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患者往往会产生ANA抗体。
针对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扩散等方法进行。
2. 炎症指标检测风湿免疫性疾病常伴随有炎症反应,因此检测患者体内的炎症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活动程度和炎症水平。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
这些指标的升高通常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3. 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检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测定。
二、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结果解读针对不同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检验科给出的检测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介绍一下常见的检测结果解读。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结果解读(1)类风湿因子(RF)检测:RF阳性可能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但也有一定的假阳性率。
因此在RF阳性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2)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体:ASO抗体升高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链球菌感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风湿免疫疾病的病例分析和诊疗指南

肺部疾病
肺部受累在风湿免疫疾病中较常见,如间质性肺 炎、肺动脉高压等。
ABCD
心血管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炎 、心可累及肾脏,导致肾小球肾炎 、肾血管炎等。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评估
制定个性化预防计划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危险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并发症预防计划。
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 以达到最佳效果。
生活质量改善措施推荐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01
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素 质和免疫力。
03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 强社会支持和归属感。
05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 衡,避免过度肥胖。
02
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姿 势,减少关节负担。
04
总结与展望
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评估和调整
定期评估预防计划的效果,并根据患 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预防策略。
处理方法选择及效果评价
感染的处理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
强支持治疗。
肺部疾病的处理
根据肺部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氧、药物治
病例分析:典型病
02
例介绍
病例一: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信息
女性,45岁,关节疼痛、肿胀 、晨僵持续6个月。
症状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表现包括 关节对称性疼痛、肿胀、晨僵 ,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 疲劳等。
诊断依据
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X线片显 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 免疫抑制剂等),关节腔内注
2014-5-23-风湿免疫病实验室指标诊断解读及临床案例分析汇总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 类风湿关节炎(RA) �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多关节;少关节 � 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药物性 � 硬皮病:局部型;系统性 � 弥漫性筋膜炎或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特发性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 � 坏死性血管炎 � 干燥综合征:原发性;继发性 � 重叠综合征 � 其它
( antinuclear antibody,ANA )
• 是指抗真核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抗体的总称 • 靶抗原:核酸、核蛋白
(分布: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
• 抗体性质:IgG(主要)、IgM、IgA、IgD型
• 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
• 主要存在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腔积液、关节 液和尿液中
RF 或 抗 CCP 至 少 一 项 低 滴 度阳 性
RF 或 抗 CCP 至 少 一 项 高 滴 度阳 性
滑膜炎持续时间
<6 周
≧6 周
急性期反应物
CRP 或 ESR 均 正 常
CRP 或 ESR 增 高
分 值 ( 0~5 分 )
0 1 2 3 5
( 0~3 分 )
0 2 3
( 0~1 分 )
0 1
宫、结肠等肿瘤 � 系统性硬化症:肺癌
� 服用了诱发ANA的药物:苯妥英钠、肼本达嗪等 � 疾病非标志性自身抗体:
� RA:anti-SSA?! � 丙型肝炎:anti-CCP
� 实验的误差
结果假阴性:
� 前带现象:自身抗体含量太高,但提高稀释倍数后则出现阳
性结果
� 多种免疫荧光模型相互掩盖 � 低滴度:有明显自身免疫病临床症状的患者,可采用其
( 0~1 分 )
0 1
与风湿免疫病相关实验室指标
风湿免疫系统的临床常用实验室诊断技术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监测
01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标志之一,检测人类白细胞
抗原B27有助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02
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
骶髂关节病变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之一,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骶髂关
节的骨质破坏和关节间隙狭窄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和监测强直性脊柱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 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 和系统,如皮肤、肾脏、 心血管等。
强直性脊柱炎
这是一种主要影响脊柱关 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 导致关节僵硬和畸形。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与影响
关节炎症
器官损伤
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影响关节 活动和功能。
如肾脏损伤、心脏疾病等,影响器官 功能。
生化检测
特点是通过检测生化指标判断病情的 活动性和进展情况。适用范围包括痛 风、骨关节炎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
特点是通过基因测序、PCR等技术检 测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和病原体感染。适用范围包括强直性 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
PART 03
临床常用实验室诊断技术 详解
自身抗体检测
抗核抗体检测
基因突变和病原体感染。
各类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免疫学检测
特点是对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评 估,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适用范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
细胞学检测
特点是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数量、结 构等特征判断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 度。适用范围包括血液系统疾病、肿 瘤等。
03
炎症指标检测
炎症反应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
临床分析在风湿免疫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分析在风湿免疫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风湿免疫病是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这些疾病常常会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治疗这类疾病,临床分析在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和案例讨论,探讨临床分析在风湿免疫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分析风湿免疫病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准确的诊断需要依赖于临床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在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中,常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首先,通过临床症状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程、症状和临床表现。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是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包括面部皮疹、关节疼痛和全身乏力等。
通过对症状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风湿免疫病的可能性。
其次,实验室检查在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
例如,血沉、C-反应蛋白和风湿因子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的活动程度和风湿免疫病的发展趋势。
此外,抗核抗体的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影像学检查在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中有时起着辅助的作用。
例如,关节炎患者可以进行骨骼X线或核磁共振扫描以评估关节破坏的程度。
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第二部分:临床分析在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分析,医生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中,临床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药物治疗的选择和使用方案。
不同的风湿免疫病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通过临床分析得到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指导医生在治疗方案中合理地应用这些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分析的结果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
临床分析与风湿免疫疾病诊断

临床分析与风湿免疫疾病诊断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在临床分析与诊断中,医生需要综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病史和体检在临床分析风湿免疫疾病时,医生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病史中应包括疾病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症状的性质和程度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是否有家族性风湿免疫疾病病史,以及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联。
体检在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关注关节、皮肤、眼部、口腔、心肺等器官的异常表现。
风湿免疫疾病常伴有关节炎、皮肤损害、心脏疾病和眼部病变等,这些异常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风湿免疫疾病诊断的关键步骤。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炎症的程度、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情况等。
除了常规实验室检查外,针对不同的风湿免疫疾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例如,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砷器和类风湿因子检测是必要的;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是关键。
三、影像学检查除了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是风湿免疫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MRI、CT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关节破坏、软骨损伤、滑膜炎等病变。
对于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来说,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其他辅助检查在临床分析与风湿免疫疾病诊断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其他辅助检查。
例如,关节穿刺和滑膜活检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炎症的性质和关节破坏的程度;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等。
综上所述,临床分析与风湿免疫疾病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
风湿类疾病临床病例分析与点评

风湿类疾病临床病例分析与点评一、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4岁,体质偏瘦,主要症状为关节肿痛,活动局限且伴有发热。
查体发现多个关节红肿热痛,有压痛和受限活动。
患者近期感冒后出现这些症状。
二、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过程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风湿类疾病,可能是风湿性关节炎。
三、详细检查及结果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主要结果如下: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略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2. 风湿因子检查:阳性。
3. C反应蛋白检查:升高。
4. X射线检查:双侧膝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模糊。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支持了初步诊断的风湿性关节炎。
四、治疗方案1. 非药物治疗:建议患者适度休息,关节保暖,避免过度用力。
同时,进行物理疗法如热敷和按摩可以缓解关节肿痛。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建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来缓解关节炎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使用抗风湿药物(DMARDs)。
五、预后分析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
患者如果能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均衡的饮食,多年后症状有可能得到缓解。
六、点评和建议1. 正确认识风湿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不仅仅只是关节疼痛,还可能伴随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 多学习和了解风湿类疾病:对于患有风湿类疾病的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都非常有帮助。
同时,定期复诊和合理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加强生活方式管理:适当的休息、均衡的饮食以及适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和缓解症状。
4. 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果患者确诊为风湿类疾病,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并定期进行复诊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总结:风湿类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通过对这个病例的分析和点评,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风湿性关节炎这类疾病的重视,并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类风湿关节炎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欧洲抗风湿联盟制定的类风湿 � 2010 201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关节炎分类标准
受累关节数 1 2~10 1~3 4~10 >10 中大关节 中大关节 小关节 小关节 至少一个为小关节 血清学抗体检测 RF 或 抗 CCP 均 阴 性 RF 或 抗 CCP 至 少 一 项 低 滴 度 阳 性 RF 或 抗 CCP 至 少 一 项 高 滴 度 阳 性 滑膜炎持续时间 <6 周 ≧6 周 急性期反应物 CRP 或 ESR 均 正 常 CRP 或 ESR 增 高 分 值 ( 0~5 分 )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RA ) �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 RA) �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多关节;少关节 � 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药物性 � 硬皮病:局部型;系统性 � 弥漫性筋膜炎或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特发性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 � 坏死性血管炎 � 干燥综合征:原发性;继发性 � 重叠综合征 � 其它
( antinuclear antibody,ANA )
• 是指抗真核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抗体的总称 • 靶抗原:核酸、核蛋白 (分布: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 性质: IgG (主要)、 IgM 、IgA 、IgD 型 • 抗体 抗体性质: 性质:IgG IgG(主要)、 (主要)、IgM IgM、 IgA、 IgD型 • 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 • 主要存在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腔积液、关节 液和尿液中
风湿免疫病自身抗体的正确解读
目前自身抗体常规检测方法
� 间接免疫荧光法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IF) � 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 � 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 test,IBT)
方法学局限性:
dsDNA 常用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anti-dsDNA dsDNA常用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如:anti方法 ELISA CL- IIF 特异度(%) 71-79 99-100 灵敏度(%) 44-79 13-47 抗体亲合力检测能力 高、低亲合力 高亲合力抗体
结果假阳性:
� 恶性肿瘤:?!
0 1 2 3 5
( 0~3 分 )
0 2 3
( 0~1 分 )
0 1
( 0~1 分 )
0 1
与风湿免疫病相关实验室指标
� � � � � � �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细胞 淋巴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易感基因 其它:
CIC 、 CRP 、 ASO 、 ESR 、冷球蛋白、病 � 血尿便常规、生化常规、 血尿便常规、生化常规、CIC CIC、 CRP、 ASO、 ESR、冷球蛋白、病 原体等。 唾液 /泪液流率等 � 病理学、影像学、 病理学、影像学、唾液 唾液/
:anti-dsDNA 自身抗体结果的临床解读 自身抗体结果的临床解读:
� 年Ceppelini 等首次报道了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患者的血清成分可与 1957 1957年 Ceppelini等首次报道了 等首次报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血清成分可与 DNA )发生反应 。 脱氧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DNA DNA)发生反应 )发生反应。 � � 抗体 的靶抗原 :双链 DNA (dsDNA )、单链 DNA (ssDNA )。 抗DNA DNA抗体 抗体的 靶抗原: 双链DNA DNA( dsDNA) 单链DNA DNA( ssDNA)。 靶抗原 是核糖及脱氧核糖,反应位点基本上是来自嘌呤及嘧啶 anti-ssDNA: anti-ssDNA:靶抗原 靶抗原是 ;该抗体在多种疾病患者中及健康人血清中存在,对 SLE 特异性较 碱基区 碱基区; 该抗体在多种疾病患者中及健康人血清中存在,对SLE SLE特异性较 。 小,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小,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 :靶抗原 是成双碱基对的 DNA 双螺旋结构,反应位点位于 DNA (外 anti-dsDNA anti-dsDNA: 靶抗原是 成双碱基对的DNA DNA双螺旋结构,反应位点位于 双螺旋结构,反应位点位于DNA DNA(外 ;该抗体对 诊断 SLE 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 SLE 的 周区)脱氧核糖磷酸框架上 周区)脱氧核糖磷酸框架上; 该抗体对诊断 诊断SLE 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 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SLE SLE的 相平行,并可作为 治疗的监测 指标 。 活动 活动相平行,并可作为 相平行,并可作为治疗的监测 治疗的监测指标 指标。 � anti-dsDNA 阳性的 SLE 患者较阴性患者发生 狼疮性 肾炎 (LN )的危险性高。 anti-dsDNA阳性的 阳性的SLE SLE患者较阴性患者发生 患者较阴性患者发生狼疮性 狼疮性肾炎 肾炎( LN)
均质型 � 如: 如:均质型
� � � � � � anti-dsDNA anti-ssDNA 抗组蛋白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anti-Scl-70 抗其它染色质抗体
HEp-2细胞 猴肝组织
ANA 结果的临床意义 ANA结果的临床意义 猴肝) (HEp-2/ HEp-2/猴肝
各稀释度的反应性 1:100 弱+ 强+ 强+ 强+ 强+ 1:1000 — — 弱+ + 强+ 1:100 1:320 1:1000 1:3200 1:10000 (+) + ++ +++ 可疑阳性 弱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相关疾病 中等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相关疾病 强阳性,高度提示存在相关疾病 抗体滴度及 强度 临床意义
� RA、SLE、SS:淋巴瘤等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乳腺、肺、卵巢、胃、子 宫、结肠等肿瘤 � 系统性硬化症:肺癌
� 服用了诱发ANA的药物:苯妥英钠、肼本达嗪等 � 疾病非标志性自身抗体:
� RA:anti-SSA?! � 丙型肝炎:anti-CCP
� 实验的误差
结果假阴性:
� 前带现象:自身抗体含量太高,但提高稀释倍数后则出现阳
ANA :免疫荧光模粒型)
细胞浆
核糖体型 线粒体型 (胞浆型) 高尔基体型 溶酶体型 颗粒型
细胞骨架
肌蛋白型 波形纤维蛋白型
细胞周期
中心体型 纺缍体型
核仁型 着丝点型 核膜型 核点型
细胞角蛋白型 原肌球蛋白型 纽带蛋白型
纺缍丝型 中间体型 型 PCNA PCNA型
免疫荧光模型的意义
的检测方法 anti-dsDNA anti-dsDNA的检测方法
dsDNA 常用两种检测方法的 比较 antianti-dsDNA dsDNA常用两种检测方法的 常用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方法 ELISA CL- IIF 特异度(%) 71-79 99-100 灵敏度(%) 44-79 13-47 抗体亲合力检测能力 高、低亲合力 高亲合力抗体
性结果
� 多种免疫荧光模型相互掩盖 � 低滴度:有明显自身免疫病临床症状的患者,可采用其 他方法进行特异性抗体确认。 � 实验的误差
自身抗体检测存在的问题
� 大部分项目为定性检测及其手工操作 � 少部分为定量检测及其手工操作 /参考品: 欠缺! � 标准品 标准品/ 参考品:欠缺! � ANA(均质型):WHO 066/233(100U/安瓿) � anti-dsDNA:WHO wo/80(200U/安瓿) � anti-RNP:WHO anti-RNP(定性) � 室内质控:质控品? � 实验室比对 :室内比对、室间比对、 人员比对? � 室间质评:开展项目少、结果不理想
++++ 极强的阳性,高度提示存在相关疾 病
ANA 结果的正确解读 ANA结果的正确解读
�ANA阳性: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抗体滴度 � 患者是否服用了可诱发ANA阳性的药物 � 免疫荧光模型,其可随血清稀释度的不同而变,如见到 两个以上的荧光模型,应在报告中注明。 � 是否有引起自身免疫病的(AID)的可疑因素 � 是否存在恶性疾病 � ANA滴度越高,提示自身免疫病的可能性越大
自身抗体检测存在的问题
� 检测方法
� 可比性差:相同方法、不同方法 � 局限性
� 结果重复性差:相同人员、不同人员 � 结果假阳性 � 结果假阴性
不同靶抗原结果的差异
� 参考范围主要与使用靶抗原及稀释因子有关:
ANA � 如: 如:ANA HEp-2(国产) HEp-2(进口) HEp-2/猴肝(进口) <1:20 (稀释因子:2n) <1:40 (稀释因子:2n ) <1:100(稀释因子:√10n)
ANAs 抗非组蛋白抗体
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 金标准 : HEp-2 • 靶抗原 靶抗原:
150 种自身抗体 • 能检测约 能检测约150 150种自身抗体
检验报告 ANA ANA检验报告
� 结果:
阴性或陽性
� 免疫荧光模型:均质型或…… titer ):与相同稀释倍数的阴性 滴度(titer titer): � 滴度( 血清比较,具有特异荧光反应的最高 稀释 倍数的血清浓度。
风湿免疫病 实验室指标解读及临床案例分析
冯珍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2014年05月23日
风湿病(rheumatic diseases)
•概念: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 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 •分类:最为常见的有四大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 风湿免疫病;自身免疫病) 2、脊柱关节病 3、骨关节炎 4、晶体性关节炎
自身抗体检测存在的问题
� 国内参考实验室 � 人员培训 � 与临床的交流:检测结果的报告和解释与临床实际应用脱离 � 中国人群自身抗体的流行病学数据欠缺 � 自身抗体表现的复杂性
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