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浅谈

合集下载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和社区将目光投向了滨水区域的开发和建设。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和休闲场所,滨水景观的营造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滨水景观的营造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还需要考虑到人类的休闲和娱乐需求,这无疑是一个兼顾生态和人文的复杂工程。

本文将围绕滨水景观的营造展开讨论,探究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自然水体及其周边环境所形成的景观。

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景观往往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成为城市中的“绿肺”和“生态走廊”逐渐消失。

进行滨水景观的营造和再生变得尤为重要。

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通过水域的改造和修复可以吸收并净化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

水体的存在也能够吸引大量的鸟类和昆虫,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体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魅力,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修复和营造滨水景观的过程中,可以辅之以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广场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促进人们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滨水景观的营造,还可以提高周边土地的价值和开发潜力,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滨水景观的营造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和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展开工作。

需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滨水区域通常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护区,因此在进行营造和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需要注重挖掘和保护滨水区域的文化遗产。

许多滨水区域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

在进行滨水景观的营造时,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

简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 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

它的景观设计所反映的是城市和和水的关系,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交通设计护岸和防洪堤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滨水建筑特色和主题前言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空间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

它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城市灵魂的历史文化之载体,更是今天的城市居民精神寄托的空间场所。

正如黑川纪章所说,城市水系作为与城市人工环境共存的一个自然景观要素,已深化为城市文脉的一元,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心象风景"。

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它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1 绿化设计(1)绿化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个环节,滨水绿化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多地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连续性绿化带,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滨水空间的新形象"在绿化种类上,应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

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探讨摘要:城市滨水公园,是供人休闲放松的场所之一。

设计阶段除了注重其休闲功能外,公园景观设计也应尊重其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这就需要做好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工作。

本文主要从生态理念入手,探讨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要点随着对自然环境认知的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公园的建设是依托于传统公园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生态理念。

这一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园景观设计逐渐从单一注重功能布局,发展为以“低影响”、“微整改”为核心理念的生态结合。

这一理念的实施,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不仅降低城市污染,也是响应习总书记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口号。

1、对于生态理念和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概念的阐述生态理念,主要表现为人们保护环境和生态发展期间的一项基本理念,主要是维护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为主,着重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城市滨水公园是在城市中围绕海洋、湖泊、水库等水体周围建设的公园,结合实际规模来看,可以将滨水公园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大型和中型以及小型;依照平面具体形态,可是划分成点状、带状城市滨河公园。

2、结合生态理念,实施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2.1有利于保持城市滨水公园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基于生态理念实施的城市滨水公园,有利于构建公园区域范围内与外界生物廊道的交流互通,使水体环境与周围连续的基础上形成相互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

2.2有利于确保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完善性基于生态理念实施的城市滨水公园,能够对自然水体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解决生态环境与滨水空间开发的矛盾,在矛盾关系中制定综合评估体系,确保城市滨水公园在生态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3凸显城市滨水公园的空间公共性基于生态理念实施的城市滨水公园,不仅是从人本主体角度考虑问题,还有助于人们与大自然交流的空间,在交流基础上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凸显滨水公园的条件优势,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案例二:北京朝阳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总结词
生态与功能的结合
详细描述
北京朝阳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和功能完善。设计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和生态驳岸等手段,提 升了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还设置了休闲设施、运动场地和亲水平台,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案例三:广州珠江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总结词
创新设计理念
强化生态修复
促进绿色出行
加强区域合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应不断创新景观设计理念和 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 合本土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未 来城市发展的滨水空间景观设 计模式。
针对当前城市滨水区普遍存在 的生态退化问题,应加大生态 修复力度。通过植被恢复、湿 地保护等措施,提高滨水区的 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更 加宜居的环境。
感谢观看
人文化设计趋势
历史文化的传承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 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通过景观元素、公共艺术等方式, 展现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
人性化空间设计
以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创造舒 适、安全、便捷的滨水空间,提
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社区参与与互动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滨水空间的规 划、设计和管理,增强景观与市
民之间的互动性和归属感。
多元化设计趋势
01
02
03
多维度设计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将融 合自然、文化、艺术等多 个维度,呈现出更加丰富 和多元的景观面貌。
创新性设计
鼓励设计师发挥创意,探 索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 力的滨水空间。
适应性设计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环境 变化,灵活调整和优化景 观设计方案,保持滨水空 间的活力和生命力。

滨水景观——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

滨水景观——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摘要:城市建设在设计规划滨水风光带景观时,应该综合考量包括文化历史、人情风土和城市地理在内的多方面因素,以便在城市特色风貌展现程度上做到最大限度化。

通过对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情况做出概述,并探讨如何设计规划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再结合具体实例,使整体设计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更为丰富实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规划1 概述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史所谓城市滨水带的定义,是指毗邻海洋、湖泊、河流的特定城市区域,组成部分通常为陆域、水际线和水域。

作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生态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它的空间特点有方向性强、开放、自然等;它的特征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因素、功能复杂以及较多的公共活动等。

滨水绿地是城市滨水带的一部分,也称河滨绿地,隶属的范畴在城市公共绿地内,通常位于城市河道中间陆地或两侧,是人工仿造并结合,或造景而成的城市绿地景观的一种,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将城市河滨的条状或零碎块状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环境达到景观、文化和城市生态的要求。

上世纪中叶,外国的城市滨水带改造开发运动就已经开始了,诸如横滨MM21地区、悉尼达令港、加拿大维多利亚港和巴尔的摩内港的建设和改造等,其获得的成功都是巨大的。

虽然国内较晚才启动滨水带绿地建设项目,不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比如武汉、深圳、长沙以及珠海情侣路滨水地带的二次改造,建设浦东滨江大道等等,可以说我国滨水带绿地开发的巨大序幕已经正式拉开了。

2 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设计规划的方法2.1 突出生态性城市社会人居环境在今天的主要矛盾之一便是其环境的生态性,同时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亟需改善以及强烈意愿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城市滨水带绿地作为公共绿地之一,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备受关注。

植物是组成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的主要部分,植被不仅仅是对营造城市生态环境所做弥补的一种手段,同时亦在设计滨水带绿地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方法

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方法

第11卷第12期中国水运V ol.12N o.112011年12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D ecem ber 2011收稿日期:2011-10-15作者简介:朱河(1990-)男,河南信阳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林莆程()男,福建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科研项目“设计艺术伦理学研究”〔立项号D 6〕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方法朱河,林莆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在城市水系的整治规划中,滨水区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环境的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景观。

本文从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亲水性特征、滨水区驳岸的设计、滨水区的生态性设计三个方面研究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方法。

使滨水区景观设计充分发挥出其美学价值和城市的景观特质,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时代里,滨水区景观设计在城市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 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2-0263-03近年来,开发滨水地区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在众多的滨海、滨江、滨湖、滨河的城市中,随着城市经济基础的逐渐雄厚,对旧滨水带的改造或者开发新的滨水城区都成为了可能。

滨水区是水陆之间的交界带,涉及了水利的、城市规划的、旅游的、景观的、生态的、人文历史的等多学科的范围,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工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牵引到的城市河道驳岸景观、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空间肌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对水的利用与设计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滨水区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规划设计,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如果只注重功能性,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城市景观。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河流和湖泊被重新规划和开发,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和休闲娱乐场所。

在这些景观规划中,滨水带景观设计极为重要,它不仅要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美好向往和需求,更要巧妙地结合城市的功能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本文将从这一设计案例出发,探讨滨水带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和设计思路。

1.景观设计的背景望海映月位于某市的城市湿地公园,这里环境优美,有着得天独厚的滨水资源。

由于地势较低,水土保持的难度较大,同时原有的滨水带设计较为简单,没有充分发挥这片区域的优势。

城市规划部门决定对望海映月进行滨水带景观设计,以提升这一区域的吸引力和功能性。

2.设计的核心要素在进行望海映月的滨水带景观设计时,设计团队确定了几个核心要素,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首先是生态保护。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必须在滨水带景观设计中保持其原有的生态特色,包括湿地植被、水生动物等。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注重了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采用了生态友好的建材和植物,并设置了生态保护区,以保护该地区的独特生物多样性。

其次是景观体验。

滨水带景观不仅是一个观赏的区域,更应该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设计团队在规划中考虑了各种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如散步道、亲水平台、户外露天剧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市民需求。

设计团队还特别注意了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景观设施的长期运营和使用。

最后是城市融合。

望海映月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发展较为迅速的现代化城市,因此滨水带景观设计也要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成为城市的重要地标和形象窗口。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注重了滨水带景观与城市其他节点的连通性和协调性,使其成为城市重要的休闲空间和旅游景点。

3.设计的实施望海映月的滨水带景观设计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规划和施工,并于今年正式对外开放。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其次,应根据水文条件设置合适的观景点和视线 廊道。在河水季节性淹没区域适当设置栈道、亲水平台 等亲水设施,营造富有季节性变化的、可淹没的弹性景 观。
第三,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采取曲 线形驳岸或生态驳岸形式,丰富岸线形态、提升景观品 质。在必须采用高强度硬质驳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 硬质护岸面积,如:采用多层级平台以削弱硬质界面与 生态环境的分裂。
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中所涉及的历史遗存,其体量、 尺度和功能等,均有不同特征,在设计上无论是针对材 质的选择,还是色彩的设计,都会影响到滨河形象。只
有提炼景观元素和符号,才能强化场地特性,唤醒场地 记忆,还可塑造新的视觉焦点。如广东中山岐江公园, 保留受日月风霜所侵蚀旧厂房、旧机器,结合新型设计 理论,新的设计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展现新的形象。 5.4 对当地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展示
(责任编辑 王蔓)
- 105 -
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
2021 年第 12 期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张娟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
摘 要院从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研究动态、目前存在的问题、设计原则、设计策略等方 面,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情况。
关键词院滨河空间;景观;生态;亲水
美国学者约翰·O·西蒙兹提出,水对人具有天生的 吸引力,人们遵循祖先的本能,有着不自觉趋向水边的 表现[1]。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繁华与河流有千丝万缕 的关系。 1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对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应在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等需求的同时, 展示场地历史文化独特性,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唤起人 们的场地记忆,同时为人们提供抒发情感的空间。一份 优秀的滨河空间景观设计,将会助力城市区域经济发 展,为打造宜居滨水城市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和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滨水景观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本文阐述了现代城市中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城市规划中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这个地段指的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

水滨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江滨、河滨。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正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往往是这个城市最有特点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滨水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

1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不仅是连接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做为中观环境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现代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影响景观的各个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做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总体构思应该尽量地扩大毗邻水体的绿地,形成大面积的连续绿化带。

这样才能优化环境景观的质量,体现滨水景观空间的新形象。

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中进行绿化设计和园林植物配制时,必须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形成物种间的竞争,形成种群稳定、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的多层群落结构。

设计时也应该尽量选用本地的植物,这样不仅能够节省造价更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护岸堤设计。

护岸堤根据剖面形态差别可以分为斜坡型、垂直型和阶梯型三种。

垂直型护岸堤的优点是节约用地量,缺点是刻板生硬,令人望而却步,因此通常用于河面较窄河道。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是另外两种,它们有利于保护滨水生态环境,并使水面易于亲近,而且适用于河面宽阔的岸线。

在护岸提的选材方面,应多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少用人为的方法改造,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植物、水体和土体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动植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从而建立自然的生态河堤。

3)交通网路设计。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地貌交通能够最直接的体现滨水景观的特色,同时也是规划布局的基础。

滨水景观交通设计的网络、形态、用途等设计能够直接的反映设计者的主题思想和理念。

滨水景观的交通设计要以尽量减少“路夹河”局面,加强水体与周边的服务性设施、绿地之间的联系,使市民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面,尽量的把道路交通、公交交通及站点、步行交通、水上交通
及码头有机地结合组织起来。

滨水景观的交通设计包括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

其中步行系统是滨水景观空间内部的交通组织,因此必须形成合理的步行系统。

滨水散步道是形成步行区域的主体,它能够连接各个户外活动广场以及各个水体,也能够做为观景平台供人们观赏水上风景。

滨水景观区中的车行系统能够很好的联系城市中心与滨水区,使城市居民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滨水景观区。

在滨水景观区的车行系统中,停车场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4)滨水建筑设计。

滨水景观中的建筑集中反映了本城市的个性。

它的建筑形式与风格构成人们对滨水景观区印象的焦点。

因此,设计者要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建筑在滨水景观区个性展示与标志方面的作用。

滨水景观区的建筑高度应分区控制,建筑的布局应以方便居民游玩且不阻挡朝向水域的视线为基础,尽量使得人们能够开窗见绿,举目观水。

为了保持室内空间与水域的视觉联系,使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者可以考虑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墙。

另外应该注意滨水景观建筑的底层架空和局部透空设计,这样能够形成半公共空间,并使滨水建筑成为滨水景观中的视觉焦点。

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
水造就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也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多彩璀璨,更重要的是滋养了生命。

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同时多元文化也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

在现代城市, 水既是最自然的要素维持着生态的平衡,又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孕育着滨水城市独特的魅力。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滨水景观能够起到对自然的保护,景观的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结合作用。

所以说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创造了优美的居住环境,而且能够维持良好的生态关系,加强环境安全性,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研究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与传统相比,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出现了以下几点新的发展趋势。

1)借鉴外国优秀的经验。

最先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国家是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第三产业产生,其中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成为了热点。

而我国滨水景观设计规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

在借鉴外国经验的过程中,我国滨水景观设计行业最大的收获是:产生了生态规划的思想,建设与地方文化内涵很好结合的滨水景观,开始重视休闲广场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2)更新滨水景观观念。

城市景观的更新要始终以坚持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坚持目标体系的完整性,增强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目标。

城市滨水景观观念的更新其更明确的解释就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在保护其历史文化,维持生态平衡上进行景观规划,更新并不是新建景观而是保护和优化景观。

3)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代城市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标准是节约能源、提高植物生态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顺应基址生态环境。

目前的滨水景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上添加生态学设计环节,用生态学设计去评价、改良常规设计。

4 我国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生态性不强。

虽然我国滨水景观设计有着可持续化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仍然存在生态功能弱化的缺点。

城市滨水景观可以使得人们生活更舒适便捷,同时也影响了附近水域的生态特征。

很多自然形态的河流被人工截弯取直,被填埋,致使城市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

2)功能设置单一。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滨水区改造中,主要的侧重点仍然是落在水系的防汛、灌溉、交通等基本功能上。

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使居民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休闲游乐场所就需要处理好基本功能与景观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

3)规划中人性化因素少。

当前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者仅仅对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绿化设计等客观因素进行考虑,往往忽视了人的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这样就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

因此“人”必然是整个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现代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

滨水景观设计应从绿化、交通、护岸堤、滨水建筑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滨水区的功能性与生态性,多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更新滨水景观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程晓山.城市公园的生态型泊岸设计[J].广东园林,2006,1:14-17.
[2]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1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