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海的地质作用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地质作用
会计学第1页/共58页
海洋地质作用是由海水的运动和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一、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最主要的动力。造成海水运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水的密度差、温度差、月 引力和地震等。海水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为: 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一 )波浪
——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
涨潮时,潮水涌向陆地;落潮时,潮水退回外海。
因地月系统绕太阳运行 , 当出现新月和满月
2天 , 月地日三者位于同一线上 , 太阳的引力与月球的引力叠加 , 形
潮时 , 潮水涌向陆地; 落潮时 , 潮水退回外海。
2天 , 月地的联线同地日的连线垂直 , 形成小潮
成大潮 。 当出现上弦月或下弦月
( 即农历初八 、九及二十二 、三
第35页/共58页
,得克萨斯泻湖的平均淤积速率为 每百年38厘米 。被堤岛或沙嘴分隔的潟湖水体 , 波浪作用微弱。沉积物多由细粒物质组成 。沉积物的来源既有陆源物质 , 也有海 域来沙 , 同时还有风吹物质沉积于潟湖之中 。潟湖被沉积物质填 满 , 便转化成潮滩或低平陆地。
离或半隔离 , 则形成了潟湖 。潟湖是短暂的地质现象 。现代潟湖 是第四纪冰后期海侵的产物 , 其形成仅6000
深海中波浪传播示意图第4页/共58页
2 、波浪向岸传播当波浪向海岸方向传播到达浅水区 , 水面波形的对称性会遭破坏 , 表层水质 点运动轨迹变成椭圆形 , 从水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大椭圆扁率也逐渐增大 , 在水底则变成水平的往复运动 。随着海水深度的变浅 , 摩擦阻力增大 , 水质 点运动的椭圆形扁率增大 , 表面水质点速度超过波速时 , 波峰破碎出现白色 的浪花 。波浪进入浅滩 , 波峰明显超前 , 涌上海滩拍打海岸形成拍岸浪 。拍 岸浪涌到海岸后 , 使海岸水面增高 , 可达数米 , 海水在重力作用下 , 顺着海 底斜坡形成底流流回海中。
海洋的地质作用(考点精心整理)

海洋的地质作用(考点精心整理)1.海与洋的区别1)时代新2)基底多为陆壳3)面积小,水深小4)含盐度低,水温略高2.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1)波浪:高低起伏的海水。
●波浪的起因●①风摩擦海水●②月球引力●③海底地震●④大气压变化●波浪四要素●①波长:相邻波峰间的距离。
●②波高: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
●③波的周期:相邻二波峰传经同一点所间隔的时间。
●④波速: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浪基面:1/2波长●破浪:最后波峰超前并且翻卷破碎。
●激浪:破浪拍击海岸。
2)波浪的地质作用●浪蚀:岸边岩石在巨大能量的海水作用下,节节后退。
●海岬:抵抗力强的岩巨突出成为海岬。
●海湾:抵抗力弱的岩石凹入成为海湾。
●治断裂带则形成海陆沟谷。
●海蚀平台发展停止后的海岸剖面叫海蚀平衡剖面。
●波浪运动使海水在岸边反复前进称进流,后退称回流。
●如果波浪运动与海岸斜交,可形成与岸平行的沿岸流。
●在海岸凹入处,沿岸流携带的物质沉淀成沙嘴。
●被沙嘴隔离在近陆的封闭海域称为泻湖。
3)潮汐:月球引力作用下造成海平面周期性升降现象。
4)潮汐影响小的地方河口形成三角洲,潮汐的作用大的地方,河口强烈冲刷,形成三角港.5)潮汐作用使海水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
6)潮汐条件:●①狭窄的河道●②向海张开的漏斗状河口●③河口处的水下砂堤●④强东南风7)洋流:定向流动的广海海水。
8)等深流:沿陆坡等深线方向流动的深部洋流。
9)浊流:一种含大量碎屑物质因而密度大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10)浊流的地质作用:●浊流的侵蚀可形成海底峡谷●海底峡谷的前锋是巨型扇状沉积体称海底冲积堆,或深海扇。
3.海底沉积物1)海底沉积物来源●①陆缘物质●②生物物质●③火山物质●④海底岩石溶滤的物质●⑤宇宙物质2)滨海沉积●滨海是波浪及潮汐强烈运动的近岸水域,其下界为浪基面。
●外滨带(潮下带)●前滨带(潮间带)●后滨带(潮上带)●外滨、前滨5特征●①水浅、动荡、氧气足、阳光充沛●②生物有绿藻、兰绿藻及海洋底栖生物。
《海水的地质作用》课件

溶解离子
海水含有大量的溶解离子,如钠 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等。这些 离子主要来自地壳岩石的风化和
海水的蒸发。
钠离子和氯离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是海水的主要阳 离子和阴离子,对海水的盐度和
密度有重要影响。
镁离子
镁离子是海水中常见的阳离子之 一,对海水的化学性质和海洋生
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
海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等。这些有 机物质主要来自生物的代谢活动和陆地的输入。
要点三
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是现代海洋地质研究的 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于模拟海水的 运动规律、波浪传播规律等方面。未 来,需要加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提高模拟精度和可靠性。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盐度
总结词
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浓度,对海洋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有重 要影响。
详细描述
海水的盐度主要受到蒸发和降水的影响,蒸发作用会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而 降水则会使盐度降低。不同海域的海水盐度存在差异,平均盐度约为3.5%。
压力
总结词
海水压力是指海水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强,对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貌的形成有重要 影响。
海洋地质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要点一
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 技术
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海洋地质 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于探测 海底地形、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方 面。未来,需要加强高精度地球物理 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探测精 度和可靠性。
要点二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现代海洋地质研究的重要 手段之一,可以用于监测海面温度、 海流、海浪等方面。未来,需要加强 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监测精 度和时效性。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
这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
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
这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
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
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
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
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
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
波浪的地质作用?波浪(也称海浪)是由于风的摩擦,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强弱、风势久暂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首先,海洋的地质作用在地质构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海洋地壳主要由大洋岩和大洋壳组成,而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差异性促使板块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发生。
板块运动导致了海底的扩张和收缩,形成了地壳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例如,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板块边界之一,是大西洋两边板块扩张的地方,这一地质过程导致了大西洋大陆板块的形成。
其次,海洋的地质作用还参与了地球的岩石循环。
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海洋中的化学物质、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都对岩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生物通过骨骼和壳体的碳酸盐沉积形成了大量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沉积岩可以保存古代动植物的化石记录,对地球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此外,海洋中的地热活动也导致岩石的溶解和改变,形成了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
这些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对深海环境的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地球内部热对流和板块运动的影响。
海洋中的岩石循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地质过程对地壳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板块运动导致了大陆的聚合和分离,形成了大陆碎片和新的大陆边界。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它们不仅造成了地壳的变形和破坏,也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岩石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不仅是大陆地壳和岩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构造和地震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地质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和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约71%的地球表面。
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以及地质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地质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海洋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是巨大的。
海洋的存在使得地球的温度变化更加稳定,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传热能力,调节了全球的气候。
海洋还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参与了水循环和气候系统的运行。
它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着全球的气温分布。
海洋的表层水体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导致了台风、风暴潮和沿海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其次,海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复杂,从微观生物到海洋巨兽,各种生物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食物资源,如鱼类、贝类和海藻等。
此外,海洋还为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支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海洋也在地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库之一,承载着全球水文循环的一部分。
它接收来自河流和降雨的淡水,并且通过蒸发和降水来维持水循环的平衡。
水文循环是地表和地下水系统之间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的分配和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海洋还参与了地质的造山作用。
海洋中的板块运动和构造变形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
海底地壳的扩张和收缩使得板块的运动和相互碰撞成为可能。
例如,太平洋火山带中的火山活动就与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之间的俯冲带有关。
这些地质活动不仅对于地球的地貌和地质构造产生影响,还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海洋还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
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生物吸收和物理溶解等过程,将其储存在海水中。
这有助于缓解全球暖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综上所述,海洋及其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地质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的存在调节了全球的气候,支撑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参与了水文循环和造山作用等地质过程。
海洋地质作用

5.海洋的沉积作用
基本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和最终的积水盆地和沉积场
所,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环境下形成的。海洋沉积物大部分 为陆源物质(碎屑物、溶解物),其次为海洋内源物质(生物碎 屑、海洋化学物)及火山喷发物等。 海洋沉积作用受海水运动、海底地形、海洋生物分布以及海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影响,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其沉积
砾石滩
沙滩
泥滩
砾滩:基岩海岸区,砾石磨圆、分选好,长轴平行海岸,扁平面向海倾斜。
沙滩:陆源物质较丰富的地区,沙粒分选、磨圆好、具明显的分带现象(近
潮上带粗、潮下带细)。成分以石英为主,可达90%以上,次为长石、白云母、 生物碎屑等。表面具有波痕、气孔、生物遗迹等构造,内部具交错层理构造
泥滩和潮坪沉积
沙嘴,泻湖,堡岛和连岛沙坝
浅海的沉积作用
浅海水域较宽阔,水深较浅,海底平缓,生物繁盛,靠 近大陆,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沉积区。大量的碎屑物、化学物
质及生物遗体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方式在浅海区内沉积。具体有碎屑沉积,生物沉积Fra bibliotek化学沉积三大类型。
1). 碎屑沉积:
由近岸到远岸由粗到细,以石英沙粒和粘土为主, 含有大量生物遗体,沉积
作用方式和沉积物各异。
滨海沉积作用—海滩(泥、沙-波痕、砾);沿岸堤+沙坝+沙
咀;潮坪(双向斜层理;盐沼Sabkha);泻湖 浅海沉积作用—碎屑沉积;化学沉积-元素可溶性序列:生物 沉积(碎屑与礁) 半深海沉积作用—陆源、泥质:红-热;绿-海绿石;蓝-还原
深海沉积作用—机械:陆源浊积物+冰川+风运物;生物软泥:
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可将洞顶击穿,
称为海蚀窗。 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这样形成的悬崖 称为海蚀崖。
《海洋地质作用》课件

1.海洋概述
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分 区和海水的运动等,这四方面的特征对海洋地质作 用的过程和产物有重要影响。
海水的物理 性质
温度(光照;水深):与9):最大—s—
1m3海水降低1ºc可使3千m3空气升高1ºc
渗透压:与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密切相关
《海洋地质作用》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海水的化学组成
纯水 Cl Na SO4 Mg Ca K 痕量元素
海水的化学组成
NaCl 、 MgCl2 ; MgSO4 、 CaSO4 、 KSO4;CaCO3 ,痕量元素,气体与 氧等
盐度计算
s Knudsen公式:
现代海岸带
潮下带
海岸线
海滨线
潮上带
潮间带
古 海
岸
带
水下岸坡区
海滩区 海岸区
近滨
海滨
前滨
后滨
《海洋地质作用》
2.海水的运动
海水不能将自身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而运动,从 这一意义上讲,一般认为海水不是流水,而是静水。 故海水只能在外界的影响下获得运动的能量并产生 相应的运动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海浪(或波浪), 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洋地质作用与海洋分区的关系
水动力 地 形
物源
滨海区 波浪,潮汐,强 复杂多变
浅海区
海流,波浪, 较强
平缓开阔
半深海区 海流,弱
陡而狭窄
陆源为主,内源及其 它兼有 碎屑、化学及生物源
泥质
深海区 基本静止,浊流 开阔有起伏 生物与化学源
《海洋地质作用》
浅海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浪基面
外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海水的地质作用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运动方式及海洋生物;掌握波浪、潮汐、洋流、浊流的剥蚀、搬运作用,熟练掌握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的沉积作用。
了解海水进退的原因、意义及其形成的地质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海水的沉积作用;难点是海水的运动。
第一节海洋概况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地球上的水约有97%存在于海洋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占陆地表面75%的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一、海与洋海和洋构成了海洋。
一般来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水体相同,均为海水。
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而连续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
洋底地貌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深海盆地。
海底地貌单元有: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和弧后盆地。
但两者有着根本性区别: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而连续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为主。
世界各大洋的一般含盐度为33-38‰,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
盐分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在海水中都呈溶解状态。
海水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约有80余种,其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最后,所以海水是咸的。
2.海水中含有Au、Ag、Ni、Co、Mo、Cu等数十种微量元素,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提取开发实验。
3.此外,海水中还溶解有多种气体。
其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是O2与C02,它们来自于空气以及海中生物的生命活动。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1.海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略大于蒸馏水,一般为1.02-1.03g/cm3随各地海水的盐分、温度变化而变化。
2、海水的压力海水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海底深部压力极大,可达108Pa。
3、海水的温度①海水表层温度:赤道附近为25-28℃,两极地区为0℃左右。
②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强而降低,到300米以下变化极小,一般为-1~5℃。
4.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大洋为蓝色,透明度较好,光照可达200米。
海的颜色变化较大,以蓝色为主,常受悬浮物质和藻类影响,透明度也受到影响。
四、海洋中的生物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生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1.浮游生物2.游泳生物3.底栖生物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侵蚀、搬运作用海水的运动是重要的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有波浪、潮汐、蚀流和洋流四种运动形式。
一、波浪及其侵蚀、搬运作用——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的,也可因潮汐、海底地震、大气压剧变而产生。
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起伏运动,由一个凸起的部分(波峰)和一个凹陷的部分(波谷)组成。
波峰、波谷、波长、波高是波浪的四要素。
波浪作用的深度不超过波长的一半,此时的深度界面就是波浪底部,称为波(浪)基面。
正常浪的作用范围大致在水深20米左右。
波浪在向海岸方向传播时,当海水的深度小于一半时水质点的运动受到海底摩擦的影响,使波高逐渐加大,而波长逐渐减小,波峰逐渐变尖,圆周运动变成了椭圆运动,逐渐形成不对称的破浪形态。
最终形成翻卷浪和拍岸浪。
进流、退流和沿岸浪都在搬运泥沙,并不断对海岸进行改造。
1、波浪的冲蚀作用一般发生在海岸带,形成特有的海蚀地貌。
(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阶地)2、海浪的磨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海水几米至几十米深的地方。
拍岸浪破坏的岩块随着退流带到滨海底部来回滚动,即对海底进行磨蚀,本身相互见磨擦磨圆,成为磨圆度很好的砾石和砂粒。
3、浪波的搬运作用能引起近岸带沉积物的搬运和再沉积。
进流就将水下的砂、砾向岸上搬运。
形成砾滩、砂滩或砂坝;回流又搬回水下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水下沉积,成长为平行海岸的砂堤或砂坝。
如果波浪斜击海岸形成沿岸流,常形成砂咀或砂坝将近陆的一部分水域与外海隔离开来使其转变成湖泊,称为澙湖。
二、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共同努力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在平坦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影响到相当宽阔的范围,对于沉积物起着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的作用,控制着沉积物的性质和特征。
在狭窄的河口地带,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特别强烈。
因而河口被强烈冲刷,不形成三角洲,相反河口向外海呈漏斗状展开,称为三角港。
如钱塘江、恒河、叶尼塞河、亚马孙河、泰晤士河、易比河等河河口即为强潮形成的三角港。
三、洋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海水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有规律的流动,称为洋流(海流)。
1.洋流的特征①洋流的宽度从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长达数千公里。
②流速较慢,一般仅为每小时数公里。
③有表层洋流(一般不超过100米),也有深部洋流。
2.洋流的成因①表层洋流主要是由定期而来的信风产生的,其次为海水温差产生暖流和寒流。
②深部洋流主要是海水密度差并引起的密度流,其流向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环流。
3.洋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搬运作用和轻微的海底侵蚀作用。
四、浊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是一种含有大量悬浮物质(砂、粉砾、泥质物质)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1.成因浊流的成因至今还不太清楚,推测可能是由暴风浪、地震、火山以及海底滑坡引起的,往往能在海底进行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
2.浊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大陆坡上普遍发育着“V”字形峡谷,其底部常有扇形、锥形碎屑堆积物、生物碎屑堆积物,称为深海冲击扇(锥),推测为浊流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的。
许多深海平原上的沉积物也认为是由浊流搬运而来的。
总的说,海水的搬运以波浪搬运作用为主。
一般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较粗、重的颗粒搬运距离近(在近岸沉积),较细轻的颗粒搬运距离远,化学溶蚀物质搬运更远。
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的粗细、轻重分析当时距离海岸的远近。
第三节海水的沉积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广阔的沉积场所,为什么说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就是因为大海的肚量之大,是最大的大肚罗汉。
因此海水的沉积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海洋沉积物的来源1.陆源物质2.生物物质3.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及宇宙降落的陨石、尘埃。
二、滨海沉积滨海——是波浪和潮汐运动强烈的近岸水域,其下界为浪基面。
在基岩海岸区较窄,低平海岸区很宽,可达数公里以上。
根据海水运动的特点,滨海可分为三个带: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滨海以机械沉积为主,只有在澙湖环境下才有较好的化学沉积。
1.机械沉积○1基岩海岸的机械沉积特征:a.沉积物以砂、砾为主,形成砾石滩或砂滩,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
b.砾石的长轴大致与海岸平行,砾石扁平面向着大海倾斜,显示出定向排列特点。
c.砂质成分教单一,通常以石英砂为主,少量贝壳砂。
有些化学性质稳定,密度较大的矿物可富集形成滨海砂矿,如钛铁矿、金、金刚石等。
d.砂质沉积物中常见的交错层理和不对称波浪等。
○2低平海岸的机械沉积特征a.以泥质和炭酸盐沉积为主,形成泥滩,常见砂质透镜体,也有以砂质为主的砂滩。
b.具有水平纹层结构,常见交错层理。
c.可发展成为滨海沼泽,并形成大规模的煤田。
我国华北C-P繁荣煤矿多属于此类。
2.澙湖沉积——滨海的潮下带形成砂坝,在适宜的条件下,砂坝不断加宽、加高,使海的边缘或海湾与外海隔离或半隔离,则形成了澙湖。
澙湖沉积特点:①以泥砂质沉积为主,水平层理发育;②干旱地区的澙湖常形成盐类沉积夹在其中。
3.潮坪沉积潮坪是指以潮汐为主要水动力条件的滨海环境,在坡度极缓的海岸带,形成平坦宽阔的坪地。
潮坪沉积若以砂质为主称为砂坪,若以泥质为主称为泥坪。
三、浅海沉积浅海——是指水下岸坡以下(以水下砂坝为标志),直至200米深度的海域,其海底为大陆架。
1.浅海的特点:①波浪、潮汐运动较强烈,有时能直接影响到海底,使浅海具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及稳定的盐度、且阳光充足、海水温暖,有利于生物大量繁殖。
②浅海区是海洋沉积最主要的沉积场所,接纳了陆上河流带来的大量碎屑物质和溶运物质。
(绝大多数沉积岩属于浅海沉积形成的。
)2.浅海机械沉积特征①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部分来自海蚀作用产物;②沉积物颗粒比滨海沉积细,砾石极少见。
由近岸到浅海处,沉积物由粗到细: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粉砂质粘土)。
③具有良好的水平层理,常含有较完整的动物遗体、贝壳等。
3.浅海化学沉积特征①化学沉积物来自海水溶蚀物质以及河流地下水带来的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
②上述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化学沉淀物:a.呈胶体状态的Fe、Al、Mn的氧化物首先沉积下来,可形成鲕状、豆状、肾状赤铁矿、铝铁矿、锰质矿等。
b.其次是低价铁硅酸盐和铁的炭酸盐沉淀,形成海缘石和棱铁矿等。
.最后是炭酸盐类沉积,形成石灰岩、白云岩等。
4.浅海生物沉积特征由于浅海中生物大量繁殖和死亡,它们的骨骼和外壳就在适宜的环境下沉淀下来,形成生物沉积岩。
主要有:贝壳灰岩、有孔虫灰岩硅藻岩等,最常见的是珊瑚礁灰岩(有岸礁、堡礁、环礁)。
四、半深海及深海沉积半深海是位于大陆坡上的水域(水深200~3000米),本带生物以浮游及游泳生物为主,靠近浅海部位有少量种属单调的底栖生物。
深海是位于大洋底上的水域(深水大于3000米)。
具有较特殊的浊流沉积,化学沉积作用较微弱,沉积速度十分缓慢1.沉积物的特点:沉积物颗粒极细,主要是悬浮于水中的粘土及浮游生物遗骸(浊流沉积属特殊沉积),还有少量海底火山喷发及浮冰带来的碎屑物质。
2.半深海的沉积物特征半深海大多数地方的沉积物只有少量来自陆地,大部分沉积物是海洋生物遗体形成的软泥3.深海的主要沉积类型:深海主要是浊流沉积物以及浮游生物的遗体、海底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宇宙尘埃等组成的软泥、浊积物、金属和锰结核。
①软泥——分布最广,根据其中含有的生物碎层来命名:抱球虫软泥钙质软泥翼足虫软泥硅藻软泥硅质软泥放射虫软泥②锰结核——在大洋底部广泛分布着锰结核,主要来源于大陆溶蚀物和海底火山喷发。
储量丰富,约有十几万亿吨,是重要的矿产资源,由于开采条件限制,目前只是在进行开采工艺实验。
海底沉积物中Mn、Co、Ni、Cu金属的储量,远远超出大陆上同类金属的储量。
有人估计这些储量可供人类开采使用1 000-10 000年。
由于其经济潜力极大,目前有的国家正在从事深水开采方法研究。
③深海冲击扇(浊积物)——浊流形成的沉积岩。
近年来发现很多油田跟浊积岩有关,因此加大了对它的研究。
浊流沉积是由砂、粉砂等细碎屑物与泥质物组成韵律交互层,具有清楚的递变层理及印模等构造,固结而成浊积岩。
太平洋四周的海沟中都充填着浊流沉积,并形成巨大的海底平原。
第四节海水的进退海水面的升降是在地质历史中频繁发生的现象,它与构造运动、海底扩张速度变化及海水量的变化相关。
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可能引起海水量的增加,冰川作用时期则引起海水量的减少。
构造运动及板块扩张速度的变化,更是地质历史时期海进海退的主要因素。
海平面上升,海水向大陆侵进,海岸线向大陆方向迁移,称为海进。
海进的沉积序列,在纵向剖面上表现为沉积物粒度下粗上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