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完整PPT课件

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把握诗歌情感
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 达,可以把握作品的主旨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诗歌主题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中 心思想,可以深入理解作 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究诗歌价值
在把握情感和理解主旨的 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诗歌 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对后 世的启示意义。
06
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
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语言 美,更在于其意境美、情感美等方面, 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中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 后世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许多艺术家从古代诗歌中汲取灵感, 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绘画、音乐、舞蹈 等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人类艺术 宝库。
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 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独
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通过翻译和介绍古代诗歌,可以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和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古代诗歌中的普世价值和人类共 同情感可以跨越国界和民族,成 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欣赏和传承
的文化遗产。
THANKS
感谢观看
《山居秋暝》、《鸟鸣涧》 等。
作品特点
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空 灵悠远为主要特点,善于运 用白描手法和画意构图展现 自然之美和田园之趣。
艺术成就
王维的诗歌和绘画相互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 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了 重要影响。
白居易及其作品分析
白居易简介
代表作品
作品特点
艺术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 义诗人之一,与元稹一起倡 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 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精神追求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启示现代人要注重精神追求,关 注内心世界,培养高尚的品德和
情操。
崇尚自然
古代诗歌中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 ,启示现代人要崇尚自然、回归 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01
03
02 04
珍视文化遗产
古代诗歌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现 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我们要珍视文化遗产,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形式规范
古代诗歌在形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平仄、韵律等,这些规范使得 诗歌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突显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
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 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精神追求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启示现代人要注重精神追求,关 注内心世界,培养高尚的品德和
诗歌意境与情感
总结词
诗歌通过明亮的月光和薄薄的霜,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明亮的月光和薄薄的霜,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 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 动和情感的力量。
生活在盛唐时期,见证了唐代的 繁荣昌盛,其诗歌也反映了那一 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
诗歌内容解析
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
前两句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色,后两 句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 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 远。
诗歌内容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课件)

②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
近体诗的特点:
①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②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押韵,律诗二 四六八押韵。律诗四联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按表现手法分类:
浪漫主义 —— 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 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例题:
对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黄州时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他 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答案:C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 对比、反语、反复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手段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表现手法:
1、关于情与景 2、写史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美景衬哀情 借古抒怀 虚实相生 借古讽今 想象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 铺垫 象征
诗歌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 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2、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 押韵。 3、语言凝练,形象,含蓄。
古体诗 近体诗 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
古体诗的特点: 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都是古体诗。 ②唐诗中凡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的 均为古体诗。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背景链接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李白
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朋
王 昌
友
李
龄
白
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请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 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 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观沧海》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 层的几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 层的几句是想象的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 容无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 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
按照“二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韵律:
全诗押“i”韵。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朋
王 昌
友
李
龄
白
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请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 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 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观沧海》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 层的几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 层的几句是想象的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 容无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 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
按照“二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韵律:
全诗押“i”韵。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四章《古代诗歌阅读》(共104张PPT)

8.以偏概全。有的选项在命题时故意以句中一部分的意思说成是整首作品的意 思,还有的故意说得绝对,特别要注意“全”“都”之类的字眼。 典例 (2023·湖南张家界)[原诗见本书第21页]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 “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 [解析] “四邻”是从地域上写春满人间,“连三月”是从时间上写春光无限。选项表述 仅提及空间角度,以偏概全。
典例 (2023·福建)[原诗见本书第24页]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解题金钥匙】作答这道题,主要分析田父的行为。田父邀我品尝春酒,我从早到 晚都在田父家里。我想要起身离开时,田父挽留我,直到月亮升起还挽留我。从这 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田父热情、淳朴、好客、豪爽。田父高声叫人拿水果过来,动 作粗犷(指挥过无礼,但是诗人并不认为是丑陋的表现),到了晚上,还在劝我喝 酒,可以看出田父的豪爽。 【规范答题】热情、淳朴、好客、豪爽。(言之有理即可)
5.格调分析错误。诗歌的格调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作者、同一作者不同时期 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格调。因此命题者也常在这里设置错误点。 典例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本词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少见的浪漫主义 名篇。(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 《渔家傲》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一贯的婉 约词风。
三、(202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每小题2分, 共4分)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精品PPT共26张)

二读诗人:知人论世功夫深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 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 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 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 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篮舁:即“篮舆”,指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 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坐椅。《晋书·孝友传 ·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 扶持。” 宋·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①从题目上来看,有“酬”“ 和”“赠”“次韵”“答”等 字眼。②或表谢意(含婉拒)情 感,或表深情,或表干谒,或 表心志。
内容 情感
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大致有以下几 种方式: 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 但不必用其原字。 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 序都须相同。
诗歌的题目,有的有标志词“酬、和、赠、次韵、答”,有的词带有一定的情感,如“怀、思、送、寄、 答”等词,这些词往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①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②细心寻找隐性“情语”,即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 又”“惟”“空”“可”“岂”等。需要引起注意。 ③明确“情语”出现的位置。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在 中间及小序中;隐性“情语”一般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①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早春之 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 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②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 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第三步:鉴赏,评价。 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 “醉”。前者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 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药 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 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 主要意象:
“涧水”“山花”
• 诗的最后两句: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9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白话译文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7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第三步:鉴赏,评价。
但失望归失望,因为家无产业,诗人还是 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在这里, 岑参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 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 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 的心态,跃然纸上。
11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6Hale Waihona Puke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 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
之栏。泛指花栏。
• 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白表层意思: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 (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 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 花栏。 8.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歌尾联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
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12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 3.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时代。(注解) 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5.注意诗中的意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8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 第二步:品味,联想,领会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
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讨论:就诗歌情感而言,哪些是读的懂的显性信息,哪些是看不懂的隐形信息?
• 题目信息:
初授官
• 关键词(句):“始一命”“多欲阑”“耻微官”“只缘五斗米,辜负 • 作者身世及所处一的渔时竿代”: 注释提供的信息
• 语言特点:
“吞”“醉”
古诗阅读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广东教育学会特级教师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 广东华南教育科技研究院 涂木年 2016年10月
1
一、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2
二、牛刀小试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注】张水部:即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停: 留置。 • 思考: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 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
牛刀小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第三步:鉴赏,评价。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 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 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 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cóng, 次要的)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 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 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 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4
三、掌握原则
1.原则:冷静占据显性阵地,尽力攻 克隐性堡垒
2.关键:从全篇出发,抓住显性信息; 从文字入手,挖掘隐形信息。
5
四、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 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1.实词推断——字形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 2.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 语等。 3.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4.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 的句子。
10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第三步:鉴赏,评价。 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 “醉”。前者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 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药 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 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 主要意象:
“涧水”“山花”
• 诗的最后两句: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9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白话译文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7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第三步:鉴赏,评价。
但失望归失望,因为家无产业,诗人还是 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在这里, 岑参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 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 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 的心态,跃然纸上。
11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6Hale Waihona Puke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 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
之栏。泛指花栏。
• 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白表层意思: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 (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 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 花栏。 8.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歌尾联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
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12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 3.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时代。(注解) 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5.注意诗中的意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8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 第二步:品味,联想,领会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
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讨论:就诗歌情感而言,哪些是读的懂的显性信息,哪些是看不懂的隐形信息?
• 题目信息:
初授官
• 关键词(句):“始一命”“多欲阑”“耻微官”“只缘五斗米,辜负 • 作者身世及所处一的渔时竿代”: 注释提供的信息
• 语言特点:
“吞”“醉”
古诗阅读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广东教育学会特级教师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 广东华南教育科技研究院 涂木年 2016年10月
1
一、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2
二、牛刀小试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注】张水部:即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停: 留置。 • 思考: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 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
牛刀小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第三步:鉴赏,评价。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 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 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 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cóng, 次要的)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 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 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 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4
三、掌握原则
1.原则:冷静占据显性阵地,尽力攻 克隐性堡垒
2.关键:从全篇出发,抓住显性信息; 从文字入手,挖掘隐形信息。
5
四、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 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1.实词推断——字形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 2.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 语等。 3.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4.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 的句子。
10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
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