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李白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李白《从军行》阅读答案

李白《从军行》阅读答案

李白《从军行》阅读答案李白《从军行》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从军行》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从军行》阅读答案1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廷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廷,匈奴贵族,这里是敌军的一员悍将。

15、诗中放映了眼前这战场的严酷的词语有16、“碎”、“独”二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参考答案:15、(2分) 数重围。

独领残兵千骑 (每个0.5分 )16、(2分)“碎”.“独”二字刻画了一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将军形象。

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战事的严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一场败仗,但却处处显出“英雄豪气”。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 “百战”写战事频繁,(1分)“碎”写出战事的惨烈,(1分)“数重围”和“突”写面临重重包围的`困境,(1分)“残兵”写出只有少量人突围的悲惨结局。

(2分)9.(6分) 首句写英雄历战之久;(1分)第二句以敌军数重围侧面表现英雄的临危不惧;(2分)第三句以一“突”字写出英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1分)第四句以一“独”字,写出了孤军奋战、力压千军的豪迈气概,败中见豪气。

(2分)作品赏析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

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

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

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

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

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

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

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

【最新推荐】《从军行》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推荐】《从军行》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推荐】《从军行》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从军行》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从军行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战事的严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一场败仗,但却处处显出“英雄豪气”。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5分) “百战”写战事频繁,(1分)“碎”写出战事的惨烈,(1分)“数重围”和“突”写面临重重包围的困境,(1分)“残兵”写出只有少量人突围的悲惨结局。

(2分)
9.(6分) 首句写英雄历战之久;(1分)第二句以敌军数重围侧面表现英雄的临危不惧;(2分)第三句以一“突”字写出英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1分)第四句以一“独”字,写出了孤军奋战、力压千军的豪迈气概,败中见豪气。

(2分)。

从军行李白练习题

从军行李白练习题

从军行李白练习题一、选择题1. 李白的《从军行》中,“百战沙场碎铁衣”中的“碎”字,表现了什么?A. 战士的英勇B. 战士的疲惫C. 战服的破旧D. 战场的残酷A. “楼船夜雪瓜洲渡”B. “策马扬鞭自是真”C.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D. “黄沙百战穿金甲”3. 《从军行》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A. 书生意气B. 将军威严C. 战场功名D. 田园生活二、填空题1. “_________,楼兰_____________。

”(填入诗句中的两个词语)2. “_________,宁为_____________。

”(填入诗句中的两个词语)三、连线题请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描写对象连线:1. “青海长云暗雪山” ________ A. 战士2. “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 B. 战场3. “百战沙场碎铁衣” ________ C. 边塞风光四、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的意义。

2. 李白在《从军行》中是如何表达对边塞将士的敬仰之情的?五、翻译题1.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六、仿写题请仿照《从军行》的风格,以“边疆”为题材,写一首五言绝句。

七、判断题1. 《从军行》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李白在军中的亲身经历。

()2. 在《从军行》中,李白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 “楼兰”在《从军行》中指的是边塞的某个具体地方,而非象征意义。

()八、改错题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 “青海长云暗雪山西,孤城遥望玉门关。

”()2. “百战沙场破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九、排序题1. “楼船夜雪瓜洲渡”2. “青海长云暗雪山”3. “百战沙场碎铁衣”4. “孤城遥望玉门关”十、赏析题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十一、文学常识题1.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 《从军行》属于李白的哪一类诗歌?()3. 李白的诗歌风格主要有哪些特点?(请列举至少两个)十二、综合运用题请结合《从军行》的内容,以“边塞英雄”为主题,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文字。

从军行李白从军行刘长卿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从军行李白从军行刘长卿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从军行|李白|从军行|刘长卿|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从军行|李白|从军行|刘长卿|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刘长卿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8、李诗的“独”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分)9、两首诗所写的战争都是败仗,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8.“独”字,刻画出一位勇武过人,力挽狂澜的英雄,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4分)9.李诗主人公出征的铁甲都已破碎不堪,陷入敌军重重包围,却并不丧气,而是显出豪气豪情,杀开重围,绝处逢生。

刘诗主人公也是处于敌军重重包围,外无援兵,内无力自守,陷于一种绝望的境地,情绪悲凉沉重。

(4分)【诗歌赏析】李诗: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

诗所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

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

“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

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

刘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

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从军行》阅读答案

《从军行》阅读答案

《从军行》阅读答案《从军行》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军行》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军行》阅读答案1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注释]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二)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

《关山月》是乐府曲辞的一种,多写离别。

“总是关山旧别情”中的“关山”,即“关山渡若飞”中的“关山”,古代地名。

B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也抒发了对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C 第一首诗中的“独坐”两字透露了戍卒的孤独和思绪,而“伤别离”的乐府歌曲《关山月》,则传递了思乡念妻的浓烈情绪。

D 第二首诗末句以绵亘的长城、高悬的秋月为背景,借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渲染了征夫怀念亲人、思恋故乡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情”与“景”关系的处理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两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1)A(2)第一首诗前三句是叙事,描写环境,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先写景后抒情,第二首诗前三句借音乐声抒情,后一句写景。

先抒情后写景。

(3)这两首诗都抒写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

《从军行》阅读答案2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俏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1分)答:(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土怎样的精神?(2分)答:参考答案:11.⑴(1分)裂、折⑵(2分)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精神。

从军行李白阅读理解答案 从军行李白阅读理解

从军行李白阅读理解答案 从军行李白阅读理解

从军行李白阅读理解答案从军行李白阅读理解《从军行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其中的一首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从军行(唐)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笛奏梅花曲②,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③。

[注]①金微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阿尔山。

于此,唐代置金傲都督府。

②梅花曲:即古乐府曲《梅花落》。

③铁关,今新程焉专西库尔勒附近。

12.下列对本诗体裁、题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乐府诗B.古体诗C.边塞诗D.咏史诗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从军行为乐府古题,本诗的内容恰与题合。

B.本诗的地名、乐曲名、刀环形状都是重要意象。

C.本诗以兴起首,颈联用比,情感喷涌气势磅礴。

D.本诗属于浪漫主义作品,俊逸豪放,境界开阔。

14.联系全诗,赏析拥思静三个动词的运用。

(5分)(三)8分12.(1分) C13.(2分)C解说:12、13题的考虑是,有课文王昌龄《从军行》,有该课的课后注释及课后练习,有关文化常识属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

13题A,课后注释;B是想考诗歌意象这一关键知识;C赋比兴D的浪漫主义,都是是核心知识、核心素养。

14.(5分)答案示例:拥呼应鸣,用比拟、夸张写壮阔场景,渲染唐军惊天动地的气氛和气概。

愿直抒胸臆,表达从军的崇高理想是杀敌卫国、边疆安宁,这使全诗格调高迈主题高尚。

静的使动用法增加了力度、程度,把愿具体化,凸显靖边之志的豪迈自信。

评分说明:从词义、手法、结构、表达对象特点、情境(意境)、情思诸方面评分,但不必面面俱到;能赏析三个方面,且正确即可满分;夸张、比拟写出其一即可。

鼓励有独特发现;三个动词都提到且无错,某一动词赏析特别精彩,即可满分。

若从三个动词有层次的进行分析,即给2分;若能写出两个词的手法,即给2分;比拟夸张写出其一即可。

李白与杨炯的《从军行》阅读答案

李白与杨炯的《从军行》阅读答案

李白与杨炯的《从军行》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李白与杨炯的《从军行》阅读答案从军行(唐)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从军行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从军行

从军行李白从军玉门①道,逐虏金微山②。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③,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④。

【注】①玉门: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地区。

②金微山:今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③海上:大漠之上。

④铁关:指铁门关,故址在今新疆焉耆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虏”一句用窦宪击破匈奴的典故来说明战士们也取得了驱逐胡虏战斗的胜利。

B.“刀开”一句回忆激烈的战斗场面,战士们挥舞的大刀之刀环好像明月一样圆。

C.第五、六句描写震撼人心的鼓声在大漠深处鸣起,战士们的英勇豪气直冲云霄。

D.本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读来清丽瀟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早期风格。

2.诗的首尾两句分别写到玉门关铁门关两座关隘,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案:1.B2.①玉门关位于甘肃铁门关位于新疆,都是边塞要地,突出战士们从军艰苦但仍然杀敌靖边的豪情;②主人公不惧千里跋涉,愿意长驱直入铁门关,表达了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1.“回忆激烈的战斗场面”不正确,第三、四句是描写战土们欢庆胜利的场景。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从军玉门道”,意思是在玉门关从军征战,玉门关位于西北边疆,路途遥远,表现了战士们从军的艰苦,联系第二句“逐虏金微山”,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表现了战士们虽然路途遥远,但依然斗志昂扬,表现了戍边的豪情。

“长驱静铁关”,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联系上一句“愿斩单于首”,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表现了战士们虽然路途遥远,也要直入铁门关,斩杀犯边的单于,表现了战士们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行李白阅读答案
《从军行》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下是从军行李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从军行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廷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廷,匈奴贵族,这里是敌军的一员悍将。

15、诗中放映了眼前这战场的严酷的词语有
16、“碎”、“独”二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参考答案:
15、(2分) 数重围。

独领残兵千骑(每个0.5分)
16、(2分)“碎”.“独”二字刻画了一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将军形象。

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战事的严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一场败仗,但却处处显出“英雄豪气”。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5分) “百战”写战事频繁,(1分)“碎”写出战事的惨烈,(1分)“数重围”和“突”写面临重重包围的困境,(1分)“残兵”写出只有少量人突围的悲惨结局。

(2分)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9.(6分) 首句写英雄历战之久;(1分)第二句以敌军数重围侧面表现英雄的临危不惧;(2分)第三句以一“突”字写出英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1分)第四句以一“独”字,写出了孤军奋战、力压千军的豪迈气概,败中见豪气。

(2分)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

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

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

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

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

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

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

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所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

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

“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
印象。

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

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

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

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