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字 识字2 碧水 秀峰 倒影》教学设计_28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碧水秀峰倒影》教案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碧水秀峰倒影》教案教学目标A类1.掌握碧、峰、影、鼻、骆、驼、架、廊这八个生字的音形义,绿线中的榕、筏只要求认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词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B类能边学边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壮乡景色的美丽。
C类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预习作业1.熟练认读“碧、峰、影、鼻、骆、驼、架、廊”这八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在家里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带到课上质疑。
2.认识绿线中的“榕、筏”。
3.可以找一些壮乡的或者其它大好河山的图片欣赏欣赏。
4.读完词串想一想:这儿的美景美在哪里?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导入新课(A/C6分钟)1.师: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有56个民族,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桂林山水吧!2.展示一组桂林山水的图片,并播放优美的乐曲。
3.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
4.揭示课题学生说说我国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学生欣赏图片,并想像美景。
自由表达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识字识词(A/B/C18分钟)1.引导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
2.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一组词语,师生共同正音。
“峰、影、廊”均为后鼻音,“碧、鼻”的声、韵母相同,可声调不一样,“骆”的声母是“|”,“影”是整体认读音节。
4.(出示课文中的图)指导看图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词贴在相应的图下吗?贴好后对照图读一读这些词。
5.引导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学生自读词串。
同桌互读。
读喜欢的词语,共同纠正发音。
做贴词游戏。
学生再读课文。
第三板块:指导写字(A16分钟)1.出示“峰、影、骆、驼”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碧水秀峰倒影》教案2

识字2教课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畅地朗诵词语。
2.仔细察看图画,能把图上描述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依靠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认识大自然的漂亮风景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课要点、难点:识字、写字教课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畅地朗诵词语。
仔细察看图画,能把图上描述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认识大自然的漂亮风景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2.是啊,“桂林山川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3.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1.图上有哪些光景?2.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挨次出示相对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伐鸬鹚画廊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1.学生翻开书。
2.用你最喜爱的念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相互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诵的过程中,你感觉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此刻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5.出示:bi feng ying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biluotuo jia 象鼻骆驼笔架Lang 竹鸬画伐鹚廊⑴学生自由读。
⑵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重申“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⑷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
⑸看图理解词意。
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量民族地域。
壮乡:我国少量民族,主要散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擅长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
渔夫常用来打鱼。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 碧水 秀峰 倒影(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 碧水秀峰倒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
教学难点: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的画面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2.孩子具有一定的识字、认字的能力,要充分让他们发挥识字潜力,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3.教学课件。
预习设计1.正确朗读识字2。
2.给课后的生字组词。
3.有条件的同学询问、查阅有关壮族的民族风情。
一、搜集信息,在交际中培养能力。
(5分钟)向小朋友们推荐一个旅游胜地,请说一说推荐。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主动学习(20分钟)1.学习桂林山水全貌的词串。
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
2.欣赏漓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朗读第一行词语2.学习表现民族风情的词串。
1.播放青年对歌的歌声。
2.欣赏对歌的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指导朗读好第二行词语。
4.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3.学习三个著名风景点的词串。
1.出示插图:象鼻山、骆驼山、像笔架一样的山。
2.给这些山取名字,说说为什么这么取。
3.指导读好第三行词语。
4.小组猜一猜,画一画,还有什么样的山?4.学习点明“文眼”的词串1.出示“竹筏”图,对竹筏进行介绍。
2.观看鸬鹚捕鱼的短片。
3.读词串,说说你最留恋什么,为什么?4.理解“画廊”。
展览图画照片的走廊5、指导朗读词串。
三、合作学习,在游戏中熟记生字(5分钟)▲多种形式朗读词串。
▲完成情境图填空。
四、自主写字,在探究中交流写字方法(10分钟)学习生字:碧峰骆驼架2、学习写字。
⑴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办法。
⑵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⑶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2 碧水 秀峰 倒影》教案_0

识字2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碧、峰、影、鼻”,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1.准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文中词语。
2.识记生字字形。
教学难点:能准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说说你假期中都去哪里旅游?并说说你为什么去那里旅游?2.“桂林山水甲天下”。
想去领略那里的风景和人情吗?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识字2》(板书)3.读板书。
二、授新课。
(一)看图回答问题1.图上有哪些景物?2.读出示的词语,认读。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和同桌互听、互检查,读音有没有错误。
(1)自由读。
(2)找到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的词语读读。
(3)指名读,齐读,当一回小老师。
(三)观察联想,读中感悟1. (出示图)我们的船已经缓缓地驶入漓江,站在船头,看看漓江的水,你有什么感受?(引出第一组词)A、碧水:“碧”什么意思?读词;B、瞧这座山峰叫——秀峰,指名读想看看吗?(看图理解为什么称“秀峰”)C、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才有这样的——倒影指名读;齐读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们读好吗?(分组读)2.船沿着漓江逐步前行,又看到了什么?指名读(引出第二组词)你们想先看看谁?A、榕树读看图介绍:榕树绝大部分分布在热带地区,枝叶十分茂盛。
谁想大声叫出它的名字;B、对歌:双方一问一答地唱歌。
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齐读)C、壮乡:想想“壮乡”指什么?(我国少数民族壮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早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他们有着自己的服饰和房屋。
)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
(齐读这组词)3.引发想象4. 连读第一、二行词串。
读读词串,说说假如你来到这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的桂林,你会说些什么呢?5.观察群山图,想想你会给它起什么名,为什么?带着遐想来读读这组词。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优秀教学设计识字2【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会认“榕、筏”2个字;会写“碧、鼻”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具准备: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1.图上有哪些景物?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
渔夫常用来捕鱼。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
生长在热带地方。
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
⑺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碧峰影鼻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1.朗读生字以及韵文。
2.扩词:碧()()()峰()()()影()()()鼻()()()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写字。
二、教具准备: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教学设计(通用13篇)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本课语言的优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内容:看图学习课文。
要求: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识字。
1、今天,我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个新的词语,想试试你们会读吗?(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自己练习读一读,比一比谁最先流利地读出来。
2、(出示课文中的图)指导看图,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词贴在相应的图下吗?贴好后对照图读一读这些词。
二、合作学习,熟记生字。
1、自由联系,记忆生字、生词。
2、同桌互练,互读互评。
3、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记忆生字、生词。
三、教学鞋子,先描再写。
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每个字的形体,感知本课生字的形体美,再指导在田字格里描红,最后临写。
侧重指导学生运笔。
提醒学生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第二课时内容:学习生字要求:学会本课8个生字。
重点:写字。
难点:“鼻、廊”的字形。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生字。
出示字卡和词卡,抽读,开火车读。
三、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教师激qing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地朗读热情。
(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
3、小组同学根据图意,运用卡片上的词语联系说话,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
指导重点:①第一组:语速稍缓,体会平静如镜的湖面上倒映出秀丽的山峰的如画般的美景。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优秀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自然。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动画、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生字和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多样化的识字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分享、互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师通过板书、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并对易错字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讨论该动物的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所学生字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生活实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7.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学习兴趣。
8.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尤其对富有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类词汇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本节课中出现的部分生字,如“猪、牛、羊”等,可能仍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全]《识字2》二年级下苏教版教学设计
![[全]《识字2》二年级下苏教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fe541684254b35effd34b2.png)
《识字2》二年级下苏教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是围绕“桂林山水”的一组词串,本课配以朦胧的中国画插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画卷。
12个词语分成四组。
第一组词语展示了桂林山水的全貌奇峰夹岸,碧水潆洄,青山浮水、青峰倒映特别迷人。
第二组词语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富有民族情调的画面。
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个著名的景点。
奇上加奇的象鼻山、挺拔秀丽的骆驼峰、奇特俊美的笔架山。
第四组词语着重描绘了漓江的景色。
看着图中的那只小竹筏,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觉。
看着手中的教材,我觉得这课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把桂林的美景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到自豪。
二、学情分析《识字2》是一篇极富美感的韵文,介绍了著名风景区桂林的山水。
教学本课时,我创设相关情境,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打开通往桂林的大门,和学生乘上旅游船去漓江游玩。
调整教学次序,先学一、三两组词串,再学二、四两组词串,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桂林的美景,让他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桂林山清水秀的美好画面。
让学生在情境中听一听对歌,说一说风俗,起一起山名,猜一猜、画一画奇山,充分享受桂林的美景带给他们的快乐,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人情境来学习。
通过一学年的练习,学生的写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写一段较通顺,内容完整的话,并能把自己学过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练习词语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教学本课时,我创设相关情境,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打开通往桂林的大门,和学生乘上旅游船去漓江游玩。
调整教学次序,先学一、三两组词串,再学二、四两组词串,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桂林的美景,让他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桂林山清水秀的美好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人情境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榕树(介绍榕树的特点)
(3)壮乡(联系《孔繁森》一课理解)
2、把这一行词语读连贯。
(三)学习第三行
1、多美的景色呀!多么淳朴的壮族人呀!快,让我们撑一叶小舟,走近桂林仔细地欣赏吧!桂林的山真奇呀,如果让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呢?为什么?相机板书第三行词语,理解词义、读准字音。
二、学习韵文
(一)学习第一行
1、从整体看,桂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相机板书:碧水、秀峰、倒影,并理解词义、读准字音。
(1)碧水:瞧,桂林的水怎么样?(清、绿)
(2)倒影:从图上找一找,你看到了什么的倒影?
2、把这一行词语读连贯。
(二)学习第二行
1、听!远处传来了动听的歌声!我们循声望去——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第二行词语,理解词义、读准字音。
通过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同时指出大部分学生在书写时出现的问题,再让学生修改,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教后反思
2、学生带旅游的照片。
3、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韵文,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风景优美,你去过哪些地方?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美景吗?(可以把事先带来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题。(出示挂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韵文,指导书写剩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韵文。
2、将词语与图对应起来。
二、指导朗读韵文
1、边读韵文边在脑中想象画面,把看到的景物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指名读。
三、拓展延伸
1、交流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及图片。
2、小导游在行动:练习介绍桂林。
四、指导书写
出示:峰、象、骆、驼
(1)象鼻(介绍象鼻山的传说)
(2)骆驼、笔架(欣赏画面)
2、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
3、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猜一猜。
4、课后搜集桂林还有什么样的山。
(四)学习第四行
1、再看看漓江的水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竹筏、鸬鹚,理解词义、读准字音。
(1)竹筏(和船作比较)
(2)鸬鹚(简单介绍)
1、认读。
2、比较异同。
3、重点范写、指导:
峰:“山”要写得小一点,“夂”写得舒展,稍稍托住“山”。
4、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6、修改。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预习《识字3》。
六、板书设计
识字2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筏鸬鹚画廊
一开始让学生边展示照片边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出示:碧、壮、架。
(1)认读。
(2)说说结构。
(3)观察三个字中主要笔画“横”的区别。
(4)范写,重点强调:
碧:“王”最后一笔改为“提”,下面“石”的“横”要短。
(5)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
(7)学生修改。
五、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及图片。
2、朗读韵文。
3、在《习字册》上完成这三个字。
看图找“倒影”,把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词义。
介绍相关的传说、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定会兴趣浓厚。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不仅要让学生练好字,而且还要注意让学生练好读写姿势。
以韵文为凭借,自然巧妙地创设了新的情境,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充满童趣பைடு நூலகம்欢愉的氛围中实现迁移,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的意识。
2、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啊!板书“画廊”,读准。
3、把这一行词语读连贯。
三、朗读韵文
1、愉快的旅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头再看一眼桂林,把这美景珍藏脑中,自由读韵文。
2、指名读。
3、齐读。
四、指导书写
1、过渡:哈,热心的鸬鹚也来欢送我们了!咦,它们的嘴里还叼着东西呢!
语文学科备课预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人
第一单元
课题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地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生字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