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公仔”陶塑人物的形态表现
馆藏石湾窑宗教人物陶塑探析

窑 的 特 色 之 一 ,仿 钧 窑 的 玫 瑰 紫 、 蓝 釉 ,仿 建 窑 的鹧 鸪 斑 ,仿哥 釉 等 等 。 此 达 摩 像 在 釉 色 上 仿 北 方 名 窑 磁 州 窑 的 白地 褐 他 , 用 黑 褐 色 釉 来 勾 勒 达 摩
叶 、 莲 花 蕾 , 一 手 举 起 , 赤 足 。 通 体
主 要 包 括 以 下 题 材 :达 摩 、 六 祖 惠 能 、 罗汉 、八 仙 、 土地 公 、 寿 星 公 、 和 合 二 仙 等 等 。 从 宗 教 类 型 来 看 , 这
些 题 材 基 本 涵 盖 佛 教 、道 教 以 及 岭
南地 区丰 富的 民间信 仰。
广 东濒 l 临南 海 , 是 佛 教 传 人 中 国
批 清宫 旧藏石 湾 窑藏 品中 ,就有 3 6尊 原 供 奉 在 紫 禁 城 佛 龛 内 的 罗 汉 像 。【 - ] 粤 博 藏 明 清 至现 代 石 湾 窑藏 品 6 0 0多
件 ,其 中 宗教 人物 陶 塑 6 0余 件 ,是 具
与 官 窑 不 同 ,石 湾 窑作 为 民窑 , 在 生 产上 以适 应社 会 需 求 、市 场 需求 为 主 , 从 日用 陶 器 出 发 , 逐 渐 发 展 到 建筑 装饰 陶塑 、 艺术陶 塑等类 型 ,“ 石 湾 公仔 ”享誉 海 内外 。其 中仙 佛 人物 等 石 湾 窑 宗 教 题 材 陶 塑 , 与 景 德 镇
树 窟 朽 木 状 来 表 现 达 摩 僧 袍 ,具 有 强
前 ,结 跏 趺 坐 于 I : 。 此 像 素 胎 , 整 体 表 现 出 六 祖 惠 能 禅 定 之 沉 静 。 石 背 钤 “ 陈渭 岩造 ” 印款 。陈渭岩 ( 1 8 7 l _ l 9 2 6 )为清末 民 国时期 石湾 陶塑 名家 ,
巧夺天工凭妙手 石湾该是美陶湾

45 | 科学之友巧夺天工凭妙手石湾该是美陶湾|方方石湾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镇,石湾镇以陶塑制作而闻名。
石湾陶塑技艺,以人物造型为代表,其技艺形神兼备,它吸收各种文化艺术精华,高度写实和适度夸张相结合,兼有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2006年,佛山“石湾陶塑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造型生动传神石湾陶塑技艺的第一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不论人物、动物或器皿的刻画,都致力于艺术典型化的塑造。
每件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各种造型达到了“百物百形、千人千面”的艺术境界,较少雷同化,对物象的剖划细致入微,因此形象构相如生。
明清至今,历代艺人们塑造了数以百次的《屈原》《钟馗》和《关公》的形象,面貌长相各具特色,绝无雷同,这是艺人们各自按照自己的艺术理解,而不互相抄袭照搬的缘故。
这是石湾陶塑技艺的优良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石湾陶艺从作品的题材到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突破,陶塑人才辈出。
胎釉浑厚朴实石湾陶艺的第二个特色是胎釉浑厚朴实。
它有胎壁厚、釉层厚的古雅厚重的特色。
目前传统的釉色有70多种,加上1963年在国内首创的12种结晶釉,共有90多种釉色。
这近百种釉色为石湾陶艺增添了五彩斑斓的艺术美感。
石湾的名釉品种繁多,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科学成就,如《石榴红》《翠毛釉》《天目》和《东瓜皮》等,在国内享有名望。
由于石湾制釉采用本地原料为主,并有自己一套烧制技术,各种釉色均有突出的地方特色。
在陶器胎土的使用方面,石湾的红、白陶土混合使用,成为区别于国内外其他产区的主要标志。
由于造型和釉色互相配合,使产品有深邃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
技法多姿多彩技法多姿多彩是石湾陶塑的第三个特色。
陶艺产品除承袭传统技法外,根据普及品的不同要求,适当采用了现代的注浆成型技法,这样做既保留了传统的手工特色又满足了大批生产的要求。
在产品的造型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刀塑、按塑、捏塑、贴塑4种方法,使各种造型具有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在产品的施釉技术方面,也是多法并用,经常采用的上釉方法有搽、挂、挡、泼、滇、刮、雕等十多种按法,各种单色釉和复色釉都要求有艺术效果的大统一和小变化。
论石湾人物陶塑体现的民俗文化

2015 年第 7 期渊第 228 期冤
佛 山 陶 瓷 45
Ceramic Art
陶瓷艺术
黄健聪
渊广州大学袁广州 510006冤
石湾人物陶塑题材的广泛及造型的传神生动袁一直作为岭南 文化的一张名片袁而享誉国内外遥 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袁生活习 俗袁是石湾人物陶塑大家们创作的主要题材遥 从人物陶塑的丰富的 表现形式当中袁我们可以了解到岭南地区人民的生活情景袁以及对
3 石湾人物陶塑的发展初探
当今袁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袁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已经把石湾陶塑技艺定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产遥 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成为石湾陶塑的重要工作许多 的从业陶艺家们以及教师学生袁 都应该为这种传统的具 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番努力遥 在 通过对石湾陶塑丰富的民俗文化袁 仙佛文化的分析与研 究当中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袁 这种题材的创作一直 是石湾陶塑的主要创作题材袁是一种文化的标志袁也是石 湾陶塑艺术的一种标志性题材袁 大家仿佛在创作的过程 当中袁受到了这种题材的无形的制约袁仿佛脱离了这样的 题材就无法被称之为野石湾陶塑冶遥 同时袁传统的技艺的发 展需要更多新的元素的注入袁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袁 让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能够与现代审美袁 时代的发展相 结合遥 那这种传统的题材在创作当中是一种必备的因素 还是成为发展的一种制约袁这引起了笔者的一个思考遥
浅析石湾民间陶塑中的艺术表达

浅析石湾民间陶塑中的艺术表达作者:商晏雯王梦林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24期【摘要】石湾陶塑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吸收着每个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造型技法上的捏塑以手捏为主,较少使用工具。
重在对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的概括,不拘小节,重在突出神韵,直接传达作者的主观意念和表现欲,恰似中国画中的大写意,诠释了中国文化追求意境的精髓。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艺术表达;石湾陶塑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89-01石湾陶塑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以其独特艺术表达手法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熔于一炉,无论是神仙还是妖怪,无论是圣贤还是农夫,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栩栩如生。
它是陶瓷匠人对民间百姓生活的真实记录。
广东佛山的石湾陶塑,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李景康《石湾陶业考》中说:“某君藏有石湾陶器考墨稿,据谓先代所著,未经付刻。
此书溯源与宋代阳江窑,次述阳江陶匠因东莞白泥较优,故有建窑于东莞制器者,厥后由东莞再运石湾,始设祖唐居。
”这是最早记载石湾陶塑的史料。
近些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广东一带发现了多处窑址,从考古标本确定石湾窑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唐代时期石湾窑的作品种类比较简单,仅见于生活用具,如碗、碟、罐、盆以及丧葬用品。
宋元时期的器形有所增加,又有罐、盒、钵等,其中碗形的种类较多。
石湾窑对宋代官、哥、汝、钧等诸多名窑进行模仿,尤其善仿钧窑,却并非千篇一律的模仿,而是在仿制过程中逐渐摸索,创制出独具特色的窑变釉,因此有“钧窑以紫胜,广钧以蓝胜”的说法。
历经了唐、宋、元数个朝代的积累与探索以后,石湾窑在明清迎来了巅峰。
无论是在艺术风格还是工艺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水平。
据李景康《石湾陶业考》记载:“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107座陶窑,容纳工人6万余人……”在这个时期,其用途已经不止于日常器用,还包括建筑陶瓷、丧葬陶瓷、手工业陶瓷、观赏陶瓷。
佛山传统陶塑艺术“石湾公仔”的造型变化分析

佛山传统陶塑艺术“石湾公仔”的造型变化分析作者:杨柳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石湾这个被称作“千年陶都”的乡镇,有着悠久的陶艺历史,经过了多少次的时代变革,现在仍然是中国的陶塑艺术品重镇①。
在石湾镇的陶艺中最出名最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石湾公仔”莫属。
石湾公仔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的是写实的手法,作出的陶艺公仔形象气质俱佳,辅之以写意的手法加以点缀,做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石湾公仔”经过历史的发展,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在制作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深入探究这些变化,可以很好的了解“石湾公仔”发展过程,也可以很好的认识到石湾镇整体陶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湾公仔;造型;传统;变化中图分类号:J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45-01有史以来陶塑艺术一直是各朝各代的重要技术,对促进时代的发展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经过了历史的沉淀,现在的陶塑艺术被赋予新的时代生机。
“石湾公仔”作为石湾地区的特色,也是我国陶艺界的瑰宝。
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完善发展,由传统的具象写实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侧重写意,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
这个过程复杂而缓慢,这种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石湾公仔”造型的变化。
因此探究“石湾公仔”造型变化意义深远。
一、传统的“石湾公仔”1.传统“石湾公仔”的造型艺术特点:(1)厚重的胚胎。
由于古时候的陶塑生产工艺不成熟,将陶塑艺术品入炉烧制时,火候很难掌控,所以当时的陶塑艺术品大多由泥胎制成②。
“石湾公仔”也不例外,为了保证作品制作成功,当时的石湾艺人们大多用厚重的泥胎来做成陶艺品然后放入炉中烧制;(2)独特的色釉。
传统“石湾公仔”的上釉技术有其独有的特色,其所上釉色浑厚多彩。
传统“石湾公仔”的外表多呈现一种灰暗色,是因为其进行上釉时多使用一些植物釉或者矿物釉这种类型的釉。
而在人物设计上,则对变现人体肌肤的部分,不进行上釉,对于人物的衣服首饰则使用仿哥釉、仿钧窑变釉或仿钧红釉等类型的釉来营造出色彩斑斓的效果;(3)写实概括的造型、夸张地神态。
屋脊民俗风情画——论石湾瓦脊公仔的艺术

( )瓦脊 公仔 集 贴 、 、 、 、 、 1 捏 搓 捺 雕 塑等 多种 陶艺手
江 法. 以贴 、 为主 , 很强 的手工艺 制作特 点 。制作 中, 捏 有 首 手 头拥 有 《 湖十八本 》 的粤 剧剧本 和舞 台上脸谱 等资
应用 。 T C基 板 材 料 可 以分 为 玻 璃 /陶 瓷体 系 和微 晶玻 璃 体 系 两 大 类 。 文 叙 述 了 玻璃 /陶瓷 体 LC 本 系低 温共 烧 陶瓷 的材 料 组 成 、 究 现 状 、 在 问题 以及 未 来 的 发 展 趋 势 。 研 存
关键词
低 温 共 烧 陶瓷 , 板 , 璃 /陶瓷 基 玻
屋脊 民俗风情画——论石湾瓦脊公仔的艺术
李 健 敏
( 山 市 文物 管 理 所 佛 广 东 佛 山 5 8 0 ) 2 0 0
摘
要
本 文 简 要 介 绍 了石 湾 瓦 脊 艺术 的 历 史 渊 源 、 艺特 色 及 当前 的应 用 , 新 时 代 技 在
下 展 望 了 石 湾 瓦脊 艺 术 的发 展 前 景 。 关键词 石 湾 , 脊 公 仔 瓦
石 湾 琉 璃 瓦 的 制 作 源 远 流 长 ,唐 末 时 期 早 有 生 产 , “ 觉 , 目 了然 。为 此 , 注 意 各 种 作 品 的空 间 上 下 、 低 位 一 须 高 置 , 种尺寸 比例也有所 不 同。各种 飞禽走兽 奔驰腾 踞 , 各
到明清更趋兴盛 ” 相继 出现各 种花饰 、 , 人物群像 。千百年 栩栩 如生 : 各种 花卉水 草 , 五光 十色 , 绚丽缤 纷 , 它们 上下
性、 身形 、 脸谱 , 都能做 到心 中有数 。石湾艺人 为塑造出符 合 剧 中要求 的场面 , 反 出戏 剧 的效 果 , 们都乐 于去 能 他
石湾陶艺装饰图案的艺术形态

花卉类 : 花 卉 类 是 石 湾 陶艺 图 案 装 饰 最 常 用 的 造 型 . 传 统 的花 卉 纹 样 除 了显 示 造 型美 之 外 .还 寄 予 了 人 的思
八卦 : 古代 占 卜 用 的八 卦 , 最 早建于 宗教首 领的服装 想意识 。 如莲花与佛教净土 有关 , 象征纯洁 , 寓意吉祥 。 牡 上 作为护身符 穿在身上 以求好运 .它经 常 出现 在陶艺 的 丹 花 象 征 富 贵 。梅 、 兰、 菊、 竹称 “ 四君子 ” , 象 征 高 洁 的 品
装饰 图案 中 格 。花卉 的品种也很多 , 表现形式 很丰 富 , 有 单 独 式 也 有 菱形 : 它 被 认 为是 胜 利 的 象 征 。双菱 形— — 被 认 为 可 连续式 。艺术 家们通过手 的拿捏 , 创造 出姿态万千 的花卉
以辟 邪 。 纹 样 来
回纹 : 是 一种具有 多种花式 . 并 连 续 重 复 的 波 形 回纹
饰 逐 渐 增 多 。我 们 可 以在 人 物 、 动物 、 器 皿 装 饰 上 随 处 可 形 态语 义特 征 , 例如 : 万字 符 : 一个 古 老而 且流传 很 广 的
见, 好 的 陶艺 作品 , 它 的 图案装 饰像 一 首韵 味 十足 的诗 , 符号, 它原 代表太 阳 , 并表 示太 阳在 天 空 中运行 的轨 道 。
石湾 陶艺装饰 图案 的艺术 形态
苗 永 平
( 佛 山市 中传 广 告 有 限公 司 , 佛山 5 2 8 0 0 0 )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石湾陶艺的图案装饰语言特征 、 艺 术
特色 、 图案题材类 型 、 表 现手法 , 以 及 在 继 承 传 统 不 断 创 新 的
佛山传统陶塑艺术“石湾公仔”的造型变化

佛山传统陶塑艺术“石湾公仔”的造型变化作者:张蒙佑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2期[摘要]佛山石湾镇素有“千年陶都”之称,陶塑艺术品更是历史悠久,比较之下,颇具本土人文特色的当属“石湾公仔”。
具象写实的艺术表现方法,是“石湾公仔”在传统上最主要的造型方式。
意象的写意表现,使“石湾公仔”造型写实形式,出现了多元化风格。
传统的作品偏重于写形,现代的作品偏重于写意。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传统与现代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促使“石湾公仔”艺术跃上一个更高的拓展空间。
[关键词]“石湾公仔” 具象写实意象写意广东佛山,所辖石湾镇素有“千年陶都”之称,产品畅销海内外,除了日用陶瓷,陶塑艺术品更是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在这琳琅满目的艺术品类中,比较之下,颇具本土人文特色的当属“石湾公仔”。
“石湾公仔”之名,是广东地方一种俗称,这种称呼原指当地出产的居室庭院装饰用的假山石盘景中,点缀景观用的大小三五厘米,最高不超两寸的微小型陶塑人物,这种小陶塑人物,当地亦称“山公”,是石湾特有的一种传统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塑艺术种类的不断增多,人们渐渐把凡是石湾本土出产的人物、动物类陶艺品,统称为“石湾公仔”,所以也是一种泛称。
传统的“石湾公仔”在造型的艺术特征上,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厚重的胚胎,二是古朴的色釉,三是概括的造型,四是夸张地神态。
而对其表现内容和创作理念最有直接影响的则是广东粤剧、佛山木板年画、剪纸、木雕、岭南派绘画等。
相传这种艺术是由过去建筑装饰用的瓦脊陶塑工艺衍生而来,当年从事大型瓦脊陶塑制作的工匠们,闲暇时常常用身旁的陶泥捏制小件的人物、动物类形象练习手艺,捏成功的就拿去烧制,这种小陶件他们主要用以自娱自乐或送给朋友做小礼物,这种随意做的陶艺品因制作时没有拘束,信手捏成,再加上造型有趣生动自然,所以很受大家欢迎,人们将其带回家置放案头当成装饰品欣赏。
因这种小摆件成本不高,制作方便,喜欢的人多,需求量大,逐渐进入市场,这种艺术品表现题材和内容多是市井百姓熟悉和喜闻乐见的选题,所以几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湾公仔”陶塑人物的形态表现
作者:范杭青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1期
摘要:石湾人物陶塑,俗称“石湾公仔”,其生动传神、质朴素雅,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在我国众多的陶瓷人物雕塑中独具一格。
本文就“石湾公仔”陶塑人物的形态表现进行研究,分别阐述了“石湾公仔”陶塑人物形态表现出现的神态美、个性及作品主题。
关键词:石湾公仔;形态表现;神态美;个性;作品主题
中图分类号:J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40-02
石湾人物陶塑,俗称“石湾公仔”,是指流传于佛山市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制陶技艺。
它以陶泥、岗沙和釉药为原料,在南方龙窑煅烧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我国其它名窑的工艺精华,兼顾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
其生动传神、质朴素雅,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在我国众多的陶瓷人物雕塑中独具一格。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就“石湾公仔”陶塑人物的形态表现进行研究。
一、以流畅线条突出人物神态美
人物陶塑注重以简洁的造型、流畅的线条等因素的融合表现人物的神态美。
表现人物陶塑外形的线条有刚硬的直线、柔和的圆弧线、生动的波纹线等各式种类。
直线多表现器皿物件,也用于表现人物的神态;圆弧线用于勾勒人物的个性脸面和张屈肢体;波纹线用于刻画人物的衣纹裙饰,表现人物形体的运动状态,“直线和圆弧线及其各种不同是组合和变化……能够产生出无限多样的形式,”它们都是“美的线条”,创造出的人物陶塑能够令观者感受到线条美的魅力和人物的神态美。
优美流畅的线条不仅令观众赏心悦目,感觉到线条舒服、自然的美的魅力,更启发观众的想象,通过各种线条的组合变化感受到人物陶塑粗犷豪放、温柔娇媚的神态美。
二、以绚丽釉彩渲染人物个性
石湾人物陶塑的艺术形象凝练、单纯,主要表现在陶艺师运用极其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块面整合构成,陶艺师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情动态的同时,却在袖彩方面不尚浮丽,以突显人物陶塑浑厚纯朴的艺术风格。
人物陶塑的釉彩斑斓绚丽,能够更好地渲染人物的内心情感,让观众对陶艺师塑造的人物陶塑耳熟能详之余,也突出袖彩的衬托作用。
釉色虽然五彩斑斓,但其基本色系有:红、橙、黄、绿、青、蓝、紫。
红色是像火一般的热情、热烈;橙色是活泼、兴奋、温暖;黄色是柔和、欢乐、明朗;绿色是生机、和平、清新;蓝色是宁静、淡雅、深邃;紫色是尊贵、神秘、幽婉;以及白色的纯洁、朴实;黑色的庄
重、静谧等。
陶艺师自由灵活地运用釉色,不管是暖色釉还是冷色釉,单独或混7合使用产生精彩夺目的视觉效果。
陶艺师选择恰当的釉色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传达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
绚丽多彩的釉色有助于突显人物陶塑个性:“一般武牟人物作品多用红、蓝、绿等仿钧窑,它有浑厚凝重、粗犷豪放等艺术美效果和韵味,有利于武牟人物性格的表现;而文人秀士,则多采用灰白釉、半透明釉,如月白釉、青釉、粉蓝等,它有淡雅、古朴、洁净、流丽等艺术韵律美感,对于表现这类型人物性格及其内心世界、思想情感起着烘托作用。
”釉彩能够渲染、衬托人物陶塑的内心情感,所以陶艺师不会随便运用各色釉彩,他们运用的釉彩要求和人物形象相互和谐协调,并且还要服从艺术创作目的,这样能够更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一)热情振奋的红色袖彩
石湾陶泥质朴粗拙,向来不适于表现光滑细腻的人物形象,但陶艺师巧妙地藏拙显巧,用陶泥塑造的人物坯体虽然粗糙,却能运用五颜六色的袖彩遮盖陶泥粗糙的不足,使得人物陶塑的衣物纹饰釉彩虽然厚重,却和陶土头像相得益彰,表现出人物陶塑形象拙雅古朴,釉色豪放多姿的艺术特色。
陶艺大师刘传创作的《钟馗捉鬼》:钟馗神情严厉怒目圆瞪,张口唬喝,左手抨起右臂衣袖,右手伸向前方,迈开步伐,一幅捉鬼的态势。
钟馗裸露的脸和手臂用没有上釉的陶土表现其粗犷厚实的肢体,衣袍采用大面积红釉,强烈地渲染钟馗豪放强健、正义凛然的内在品性。
“红色往往被看成是一种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像火一样炽热,表现出令人亢奋的“崇高性、尊严性和严肃性”。
陶艺师运用的红色釉彩浑厚凝重,很好地衬托出钟馗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二)恬静柔和的青黄素彩
陶艺师塑造的仕女陶塑注重对人物的抒情写意,契合人物的神韵以及融入自身审美情趣,表现仕女陶塑恬静柔美的品性。
在陶艺师看来,雕塑如同绘画,笔到意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对釉色的运用如同山水画中行墨运色,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造就意境和传神的艺术境界,使得人们观赏陶瓷艺术釉色美,如同在观赏中国山水画一样,被陶塑的艺术和科学的和谐统一所创造的扑朔迷离又耐人寻味的人物品格和艺术意境感动。
陶艺师塑造的仕女陶塑是运用温暖活泼的橘色、柔和欢乐的黄色、清新和平的绿色、宁静淡雅的蓝色、幽婉尊贵的紫色等表达仕女陶塑恬静柔美的神韵,充满恬静韵味的仕女陶塑含蓄传达陶艺师的审美情感,两者和谐统一为一体,构成艺术品无尽意境和艺术魅力。
(三)庄重纯朴的黑白釉彩
石湾人物陶塑五彩斑斓的釉彩浑厚凝重、不尚浮华,没有釉彩的人物陶塑形体单调乏味,一旦它穿上绚丽多彩的“外衣”,不仅增添艺术美,更充实艺术内涵,既表现和衬托人物陶塑的
丰富内心情感,又传达和实现陶艺师的审美理想。
陶艺师运用恰当的釉彩有助于表现和渲染人物陶塑的个性和情感,令观众深受其艺术魅力所感染,体会人物陶塑情景相互交融的艺术美。
三、以奇特造型彰显作品主题
人物陶塑是一种典型的造型艺术,属于雕塑范畴。
陶艺师通过可塑型的陶泥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并且占有一定空间的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就是可见、可触的人物陶塑。
小说、戏剧、舞蹈、绘画、音乐等艺术有着诸如文字、肢体动作、色彩、韵律的艺术语言,雕塑的艺术语言则是以高度的凝练的线条、概括的形状、丰富的色彩以及明暗的光线等造型因素的密切结合所形成的表现形式,这些艺术语言是艺术家表现艺术构思和传达感情的基本方式。
人物陶塑是陶艺师通过线条、形状、釉彩等造型因素塑造而成的艺术品,它不是单纯的造型艺术品,而是承载陶艺师思想情感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载体,也是陶艺师和观众相互联系的桥梁。
观众在审美过程中会获得或沉重、或快慰等多种不同的审美体验,并且通过人物陶塑和陶艺师的创作缘由产生共鸣。
(一)夸张瞬间表达人物品性
近代刘佐朝创作的《米莆拜石》,是一件以夸张造型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陶塑作品。
米莆脚踏木屐,身躯高大,脸面却很小,浓眉细眼,一身乳白色龟裂纹衣袍夸张地勾勒出他近乎90度的鞠躬,他忘情地双手作揖,躬身下拜,口呼“石丈”。
陶艺师把米莆痴石成癖的神情动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夸张之余又生动形象。
陶艺家为了准确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会在创作时都会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这“一瞬间”也称为“最有意义的瞬间”。
选取雕塑造型最有意义的瞬间,并不是表现人物的神情动作的顶点,而是“在情节动作发展到顶点之前的某一顷刻。
”这一倾刻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并在想象中令静止的人物陶塑活现起来,完成人物动作的过程。
(二)外丑内美体现审美理想
神仙罗汉向来是普通百姓的精神崇拜偶像,陶艺师一般会把这些佛道宗教人物塑造得慈眉祥目、圆润丰肤的艺术形象。
但陶艺师也会把一些仙佛罗汉塑造成瘦骨嶙峋的艺术形象,人们对这些诙谐幽默的人物形象往往忍俊不禁,取名为“瘦骨仙”。
“瘦骨仙”是石湾人物陶塑的传统类型,以人物形销骨立而著名,颇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陶艺师有意在人物的“骨”上极力夸张,塑造的人物形象瘦到极致,甚至达到令人倍感寒酸、丑陋的地步。
这与传统崇尚圆满丰肤之美的艺术形象大相通庭,体现石湾人崇尚丑陋的审美心理。
在审美活动中,观众对“瘦骨仙”外丑内美、美丑相称的艺术形象中会产生幽默的审美效果。
这种幽默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带有喜剧性的,以“内容和形式的不统一、不协调来显示人的不自由状态,” “是肯定性的喜剧性,它以矛盾倒错、荒谬悖理的形式来间接肯定内容和本质的美”。
“瘦骨仙”之所以带给观众幽默的美感说到底是因为其自身内容和形式的不协调,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和形骸骨销的外在体形相互不协调、错位,这是一种“在自由尺度下的消极的状态,并以间接的方式肯定自由”,侧重内容美的艺术形象。
(三)变形揉和表达民众心声
陶艺师陈渭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塑造绿釉《巴夏礼夜壶》是一件寄喻广大民众爱国思想的作品。
陶艺师以英国侵略军头目巴夏礼为原型,塑造一个屈足侧卧的躯体为壶身,以礼帽为壶口,左手支腰为壶柄,右手撑托下巴,衣冠楚楚而神态狠琐的绿釉夜壶,巧妙地表达石湾人对外国侵略者的极端藐视和憎恨,寄寓作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表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社会思潮,是一件具有深刻时代特征和深刻爱国主义思想的人物陶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湾公仔陶塑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我们在欣赏人物陶塑时,应该凭借其有限的动作、姿态、脸型、服饰以及整体的风度、风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以偏概全,以有限概括无限,感受石湾公仔陶塑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参考文献:
[1]宋俊华,潘国欣.岭南人文图说之三十六——佛山石湾陶艺[J].学术研究,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