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5.1 分数除法(一)》导学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5.1 分数除法(一)》导学案

1 分数除法(一)
项目
内 容
1.算一算。

713×32= 18×8= 75×13 = 35÷7=
2.整数乘法和整数除法互为逆运算,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是否互为逆运算呢?
3.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答:
思路一:取一张纸,把它平均分成7份,再将7份中的4份平均分成2份。

也就是把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即为( )。

思路二:把47平均分成2份,相当于求47的12是多少,列乘法算式为( ),每份是
(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乘数,求另一个( )的运算。

5.预习后我还知道:分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 )。

6.计算下面各题。

38÷5= 613÷5= 58÷10= 815
÷6=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倒数的运算。

参考答案:
1. 21
2617
15
5
2.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互为逆运算。

3. 2
74
7
×1
2
2
7
4. 乘数
5. 倒数
6. 3
406
65
1
16
4
45。

《5.1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5.1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5·1物体的质量》导学案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导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的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导学重难点】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导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导学用具】: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在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简单介绍下。

二、导学设问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大家认真观察。

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三、新课导学(一)目标一:明确物体和物质的两个概念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二)目标二:质量的概念认真阅读思考课本110页“如图5-1”所示,并回答1、盛满水的碗和盆,哪个装水多?2、充足气的篮球和乒乓球,哪个里面的空气多?3、汽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哪个用的橡胶材料多?事实表明: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三)目标三: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用铁锤把铁钉敲弯。

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太原,或带到更远的地方,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2、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带到茂名,或更远的地方,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

5.1_光的传播导学案

5.1_光的传播导学案

《第五章光现象》5.1 光的传播一、【目标导学】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将光源进行分类。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光传播规律,并能用来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习重难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二、【情景导学】自然界中,万物生长靠阳光。

到了晚上,灯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美丽的礼花把节日的夜晚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相信你在学完本章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由此引入新课。

三、【检查预习】各个小组长检查学案第42页课前预习,并上报检查结果。

四、【自主学习】学点一:光源(仔细阅读课本98页,完成下列题目)情景1、设疑: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人看到物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能够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①太阳、②地球、③月亮、④萤火虫、⑤蜡烛、⑥电灯、⑦桌椅、⑧霓虹灯.上述物体中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

学点二:光的直线传播情景1.思考与交流:打开电灯,我们就可以看见它的光,这是由于光从灯泡到达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弯的?还是直的?情景2、动动手,看一下:光在空气、干净的水中和透明的玻璃中的传播光线看得见吗?你在什么时候见到过光的传播路径?根据我们的经验如何才能更清晰的在这些物体中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呢?3、动动手,画一下:现在你知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了吗?尝试着画一下光的传播路径。

4、思考:你玩过手影游戏吗?在路灯下或月光下在观察一下自己的影子,你能试着说出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吗?日食和月食呢?学点三:光的传播速度阅读课本100页光的传播速度完成下面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垂直与平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垂直与平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5.1平行与垂直【核心素养】建立符号意识,能正确表达平行和垂直的关系,体会符号的简洁性。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理解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概念。

2.经历垂直与平行的认识、形成和巩固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力。

3.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数学书P56-57,例1,结合学案自学。

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记在专门的本子上,带到课堂与同学交流或者与老师讨论。

【知识链接】1. 请任意在本子上画两条直线,会有几种情况?并将他们分类一下。

2. 相交的两条直线有几种情况?尝试画一画。

3. 你觉得怎样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 认真阅读后,请说说平行与垂直的区别?5.你是怎样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探究新知】一、教材第56页问题一:什么是平行?1、四人一个小组,学一学例题1平行部分。

2、填一填。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二、教材第56页问题二:什么是垂直?1、四人一组,学一学例题1垂直部分。

2、填一填。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

一组垂线中,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

【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与1条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条。

A.1B.2C.无数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一定()。

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平行3.下图这组直线互相平行吗?()A.不平行B.平行C.无法判断4.下图中,线段AE与下面的哪条线段互相平行?()A.线段BCB.线段GFC.线段CG5.下面三组直线中,互相平行的一组是()。

A. B. C.二、判断题6.一组平行线就是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7.左图中,直线a是平行线,直线b也是平行线。

()8.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语文学科导学案课前测试(限时5分钟)高分 = 目标 + 积累课堂教学(35分钟)【思考7】研读第十章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②一日:一旦③归:称赞,赞许④目:条目,细则⑤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⑥事:实践,从事,做。

《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活动二:问题探究1.孔子认为实现“仁”的关键是什么?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思考8】研读第四章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君子喻于义:状语后置,“君子于义喻”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活动二:问题探究1.孔子阐明了君子和小人怎样的义利观?2. 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思考9】研读第六章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质:质朴、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翻译活动二:问题探究分析“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三、深入思考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学案答案【思考5】研读第二章活动二:问题探究1.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强调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

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2. 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仁”在礼乐中的重要性。

【思考6】研读第七章活动二:问题探究1.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

5.1导学案

5.1导学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高一()班姓名:上课时间【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重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学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理解■【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20世纪50年代):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背景:战后出现美苏为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2)特点:“一边倒”(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3)作用: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___________国正式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背景:__________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2)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为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发展友好关系。

(3)提出:首次在__________年(中印关于西藏问题,周恩来);完善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4)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6)意义:拓展新中国外交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____________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①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对中国军事威胁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特点:新中国首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④作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会议成功,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5.1 算术平方根 (导学案)

5.1  算术平方根  (导学案)

5.1 算术平方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和性质。

(重点)2、会求所给数的算术平方根。

(难点)二、导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已知一正方形装饰板的面积是12平方米,你能帮助工人师傅算出该装饰板的边长吗?师:同学们,以往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我们会计算它的面积。

现在的问题是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积,如何去求它的边长?这些问题,在我们学习了算术平方根以后,就迎刃而解了。

(二)让我们来看本节的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用10分钟时间自学课本126页—127页练习上部分)自学后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叙述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吗?你能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吗?2、算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读法分别怎样?3、负数有没有算术平方根?为什么?0的算术平方根是什么?4、你能仿照例题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吗?提出你的疑惑:(四)展示自己1、定义:一般的,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记作“a”,读作“根号a”。

师:关键词语:“正数”,例如:32=9,实际上(-3)2也等于9,但是只有正数3才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9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94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42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2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a 0)3、负数为什么没有算术平方根?师:因为x2=a,其中a是平方运算的结果,要么是正数,要么是零,所以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因为零的平方等于零,所以零的算术平方根零。

(五)精讲点拨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⑴、16 ⑵、0.81 ⑶、169⑷、641 ⑸、2点拨1:由于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主要采用平方的方法,要注意书写方法并熟记1—20的平方。

解:⑴ 42=16∴16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16=4⑸ 因为找不到一个准确数的平方等于2,所以2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2巩固练习:课本127页练习1、2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⑴ 10000 ⑵ 22 ⑶ —01.0 ⑷ 2)11(-师:I 、因为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所以(a )2=aII 、a 中有两个非负数(a ≥0, a ≥0)(六)、课堂小结:(学生自行完成)(七)、达标测评:1、(-3)2=9,那么9的算术平方根是-3吗?︱2、256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结果是什么?-49.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结果是什么?3、下列各数是否有算术平方根?⑴、(-2)2 ⑵、(-3)3 ⑶、03 ⑷、 -21- ⑸、-a 24、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⑴.144 ⑵、-(-3.61) ⑶、(-7)2 ⑷、8+(-61)2(八).拓展提升:1.填空: 4的算术平方根是2. ∴22=42的算术平方根是2. ∴( )2=2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是a.∴()2=a2.当x为何值时,1x有意义?+3.已知︱x2+zy+=0,求x、y、z的值。

5.1质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5.1质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5.1 质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具体内容如下:1. 质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2.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质量守恒定律;4. 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 能够分析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4.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测量工具;2. 学具:课本、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质量的概念,如购物时称重,让学生初步感知质量的存在;2. 新课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守恒现象,如烹饪过程中食材质量的变化,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5. 巩固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1.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计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3. 换算关系:1t = 1000kg,1kg = 1000g;4. 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5. 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任何情况下质量保持不变;6. 测量方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的计量单位有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人民代表大会
一、自主学习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行使权、权、权、权。

(3)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对它,并受它。

(4)常设机关:,其职权是。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并由它。

(二)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代表)
1、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的组成人员。

2、产生方式:。

3、任期: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年。

4、权利: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行使审议权、表决权、
和。

5、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
宪法和的实施,与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
努力为人民服务,,并。

二、提出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每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当年财政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知识?
探究二: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就有关《合肥市出租小汽车管理条例》的执法检查,与政府部门召开会议。

上个月交通局曾表示,大幅调低的士费会导致企业破产,影响稳定。

这一论点昨日遭到人大代表郑学定毫不客气的批驳。

郑学定批评政府在出租车价格听证上未能保持客观公正态度。

他说:“有官员说,降低运价,就会有企业经营不下去,会破产。

这是明显站在了企业一方。

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价格不降,很多市民觉得难以承受呢?”
(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人大代表应具有怎样的“角色意识”?
(2)假如你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你将怎样做才会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离群众越来越近”?
四、巩固提升
1.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这表明全国人大拥有( )
①最高决定权②最高监督权③最高立法权④最高任免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以2639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在修改与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行使了________权利。

( )
A.立法与决定
B.提案与质询
C.审议与表决
D.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与要求
3.北京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北京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50多个单位“摆摊”,接受人大及其代表询问。

这表明 ( )
①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其他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受它监督
③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④其他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附属机关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08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报告。

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A.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立法机关与执法、司法机关的关系
5.根据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查的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今年合计可使用的中央财政收入总量为5862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总量64120亿元。

全国人大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表明权力机关( )
A.决定行政机关的各项决策
B.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C.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D.对国家重大问题具有决定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