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印度农业(外国农业经济)资料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 案例]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 的人口以农业为主,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印度农业的基本情况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村,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印度独立以后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公布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数未认真执行,成效不大。
在进行了长达40年的“土地改革”后,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
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1985—1986年度占农户总数1.3% 最富有的大弄拥有14% 的土地,23% 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 的最穷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
据统计,1951—1983年的32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的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
此外,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技术投入较少,85% 的耕地依靠人和畜力耕作,70% 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
印度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3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 卢比,高出83.6% 。
印度农业生产率低表现在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
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公斤和2420公斤,中国则分别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各地区之间的很不平衡。
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力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力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边际农、小弄与大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古代印度经济的演化与特点

古代印度经济的演化与特点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古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哈拉帕文明,这个文明的兴起也预示着印度的经济演化的开始。
一、古代印度的经济特点1. 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古代印度主要是农业经济,印度黄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是印度农业经济的两个中心,人们多以种植小麦、米、棉花等为生。
2. 商品交换:在古代印度,商品交换是很常见的现象。
据史书记载,印度和古代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开始于公元前200年。
3. 手工业发达:印度的手工业发展早,在铁器的生产、纺织品的制造和绘画、雕塑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4. 商业繁荣:印度的商业活动早在早期的波多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其地理位置也使得印度成为早期跨大陆贸易和文化转移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古代印度的经济演化1. 哈拉帕文明时期:古代印度的哈拉帕文明是印度经济演化的开端,这个文明的兴起得利于地理环境的优越,河流的便捷以及人们的勤劳和聪明。
哈拉帕文明时期印度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农业为主体,注重灌溉和饲养牛羊等畜牧业,此外,哈拉帕人掌握了铜冶炼、制陶、织纺等许多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使得哈拉帕成为了古代印度的经济中心。
2. 马莲文化时期:公元前1500年起至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印度经济进入了所谓的马莲文化时期,这个时期是古印度经济的黄金时代,也是印度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印度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种经济活动都有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更加先进,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城镇化发展使得手工业和商业也得以兴旺发达。
马莲文化时期的商业交往也非常发达,印度和罗马、埃及、中国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印度的商业活动在世界上也展示了其强大的综合实力。
3. 印度国度时期:自公元前200年到公元700年左右,古印度经历了了印度教的传播、波斯人入侵、希腊、罗马人的贸易等多种复杂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也影响了古印度的经济发展。
在这个时期,印度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深化,同时,印度的农业生产也日趋发展,同时铁器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古印度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商业空间。
现代印度知识点总结

现代印度知识点总结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多样化风俗的国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印度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
以下是关于现代印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地理与人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被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环绕。
印度国土面积约3287.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七大的国家。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印度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3亿,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第二多的国家。
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复杂,由不同种姓、宗教和语言组成,因此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历史与文化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从早期的印度河文明到近现代的印度独立运动,印度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对全球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的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闻名的,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等传统宗教在这里都有庞大的信徒群体。
此外,印度的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服饰等也都颇具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政治与经济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政体为议会制民主政体,国家元首是总统,总理为首相。
印度的政治体系相对复杂,由于其多样性,政府在管理多元文化和宗教的国家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经济方面,印度主要依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经济支柱,近年来,印度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被称为“全球增长引擎”。
同时,印度也是一个新兴的科技大国,以其信息技术产业和航天科技等领域而闻名于世。
教育与科技印度是世界上拥有大量高等教育机构的国家之一,拥有一流的工程学院和商学院,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前来求学。
此外,印度也是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印度电子、软件、生物技术等领域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印度航天事业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于2019年成功发射了月船2号,成为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四个登陆月球的国家。
社会与文化印度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阶层分化和种姓制度,这一传统的社会结构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印度的农业与农药_张一宾

为主。近年来, 在印度棉田害虫防治中引入了一些与 传统杀虫剂作用机理不同的新颖杀虫剂, 这些杀虫剂 虽价格昂贵, 但也有一些市场, 其中销售较多的品种 有: 茚虫威、多杀菌素、吡虫啉、乙酰甲胺磷、顺式 氯氰菊酯等。而除草剂主要有二甲戊灵、甲草胺、草 甘膦等。
水稻的栽培为一年两熟, 分别在 5~ 10月及 10~
候, 恒河中上游为温带, 西部的毗邻巴基斯坦国境地 带为干燥气候, 沿岸地区及德干高原属热带高草原气 候。另外, 季节风影响甚大, 从 10月至次年 3月为 干旱季, 4~ 6月为暑季, 7~ 9月为雨季, 这是印度 北部通常的季节。在暑季, 印度斯坦平原的温度经常 超过 40 ; 在雨季, 尤其在东部的孟加 拉湾周边降 雨量 很 大, 常 常 会 形 成 洪 水。在 印 度 南 部, 则 为 30 以上的高温气候。
销售公司, 她们的销售额 为 4 56 亿美元, 占 53% 。 印 度的民 族资 本公 司的 销售 额为 3 37 亿美 元, 占 39% 。其他公司为 0 65亿美元, 占 8% 。而这些公司 将农药的制剂供给数百家销售店, 再经过更多的小商 店销售给农户。 2 2 印度农药生产及出口情况
印度为日本、中国并列的亚洲三大农药原药生产 国。在印度, 除受欧美及日本公司委托进行欧美和日 本开发的农药原药生产外, 也有不少自行从事农药原 药生产的企业。
2005年, 印度共生产农药 93966吨, 而 2006年 为 82240吨, 仅为生产能力的 55 4% 。主要大宗品种 有杀虫剂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 杀菌剂代森锰锌, 除草剂异丙隆。在 2005年印度出口原药为 21722吨, 为 1 15亿美 元。主要 出口品种 有氯氰 菊酯、硫丹。 表 6 为 2005~ 2006年印度农药原药品种的产量及占 生产能力的比例。
完整版地理印度ppt课件

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众在节庆、习俗、饮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 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
10
03
印度经济发展状况
2024/1/28
11
产业结构及优势领域
01
02
03
农业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 生产国之一,主要种植作 物包括稻米、小麦、棉花 、茶叶等。
2024/1/28
制造业
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特 别是在汽车、纺织、化工 、制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 成就。
恒河
印度的母亲河,流经多个邦,沿岸有 许多历史遗迹和美丽的风景。
16
独特民俗风情体验
01
02
03
04
印度教婚礼
在印度,婚礼是一场盛大的庆 典,可以体验印度教的婚礼习
俗和仪式。
瑜伽和冥想
印度是瑜伽和冥想的发源地, 可以学习正宗的瑜伽和冥想技 巧,感受身心的和谐与平静。
手工艺品制作
印度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 可以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如印
度手绘布艺、木雕等。
印度美食
品尝地道的印度美食,如咖喱 、印度飞饼、酸奶等,感受印
度独特的味觉体验。
2024/1/28
17
旅游服务设施完善程度
酒店和住宿设施
交通设施
印度拥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从豪华酒 店到经济型旅馆应有尽有,满足不同游客 的需求。
印度的交通网络比较发达,有火车、公路 、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
5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 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
输标02入题
印度森林覆盖率为23%,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01
03
印度生态环境脆弱,面临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资 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第九章 印度经济史 《外国经济史》PPT课件

● 札吉达尔和柴明达尔都不是土地的真正所有者,只有从采邑或辖地上征收租税的权利。
● 16世纪时,印度的农民仍然生活在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中。印度农村公社就是 建立在土地公有、农业和手工业直接结合以及固定分工之上的。这种公社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 产整体。产品的主要部分是为了满足公社本身的直接需要,而不是当作商品来生产的。
● 由于经济改革成效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经济高速 增长大国。
有些村社已经废除定期分配土地的制度,出现私人的世袭占有制。 ● 在封建制度的发展中,大封建主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 三、德里苏丹时期的农村公社
● 德里苏丹统治时期,北印度封建制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大部分土地掌握在突厥和阿富汗贵族 以及改奉伊斯兰教的印度贵族手中。苏丹把整村甚至整省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军事采邑。到了14 世纪后期,采邑已成为贵族的世袭领地。印度教封建主也占有世袭的土地。
● 德里苏丹时期,农村公社仍然存在。
● 德里苏丹的统治对印度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事封建采邑制扩大了,为以后的莫卧尔帝国所沿 袭。居民中伊斯兰教徒人数大增,西北部尤其如此,引起以后的宗教矛盾和冲突。语言和文化也发 生了变化,波斯语和印地语长期混合,开始形成乌尔都语,为印度伊斯兰教徒所通用。北印度的建筑、 音乐、绘画等艺术,也受到伊斯兰艺术的深刻影响。
● 在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的后期,英国最终摧毁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独霸了对印度的殖民 统治。以后又通过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19世纪初,除西北边境的旁遮普和信德外,印度境内各个公 国和土邦都先后成了东印度公司的领地或藩邦。1813年,英国议会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 的垄断权。1833年,东印度公司的全部贸易业务被取消,公司行政机构成为英王委托管理印度的代 理机构。
世界地理_区域地理_第8讲_南亚_陈

降水多, 降水多,洪涝
降水少, 降水少,干旱
解决方式: 解决方式:兴修水利设施
旱季
雨季
南亚的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
(1)气候特点:全年高温,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 降水稀少; 降水稀少; (2)分布地区:南亚西北部, 分布地区:南亚西北部, 巴基斯坦大部分; 巴基斯坦大部分; 原因: (3)原因:
)
印度河- 中部: 中部: 平原 (印度河-恒河平原 ) 南部: 南部: 高原( 德干高原 )
西高止山 东高止山 德 干 高 原
孟买
当堂 演练
下图中,AC线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回答1 2 下图中,AC线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回答1—2题 线地跨三个国家
B
1、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 高原、 山地、 B.山地 平原、 山地、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 山地、 高原、 D.山地、平原、盆地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 山地 2、B国的首都是: C 国的首都是: A、孟买 B、曼谷 C、新德里 D、马德里 3、该岛国的地形特征是: 、该岛国的地形特征是: A.西高东低
①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 少 ②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炎热 干燥 ③.历史时期人为对印度河流域的 过度开发
印度河流域的反思
印度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今天却有沙漠相伴! 印度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今天却有沙漠相伴!
塔尔沙漠
印度河流域因干旱荒废的村庄
过度放牧、伐木,毁林, 过度放牧、伐木,毁林,干预自然水系导致地下水 状况和植被明显退化,自然环境恶化。 状况和植被明显退化,自然环境恶化。
斯里兰卡
科伦坡
马尔代夫
印度的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印度的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国际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粮食安全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印度作为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印度的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印度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印度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印度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大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依赖人工劳动,缺乏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的支持。
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田灌溉设施、农产品储存、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效率。
3. 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农民缺乏及时的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指导,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影响了农业产出质量和效益。
二、印度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1. 人口压力下的粮食安全。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对粮食需求量大。
但受限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口需求,使得粮食安全面临着挑战。
2. 土地资源问题。
印度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的局限,土地面积有限,农田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对农业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3. 水资源管理不善。
印度多年来一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灌溉设施落后,导致农田缺水情况普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为了推进印度的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高效节水的灌溉设备和现代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资金建设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产品储存和物流运输的能力,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3. 提供农业金融支持。
建立健全的农业信贷体系,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和金融保障,解决资金难题,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信心。
4.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 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
8
印度的人口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总人口约为11 亿, 占世界人口的17%。
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 (远高于 1.3% 的 世界平均水平) 。
印度农业经济 Agriculture in India
1
一、印度的总体情况
2
3
地理位置和规模
印度位于北纬 8° 到北纬37°之间,北回 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地区。
印度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七,329万平方公 里。
4
印度的地形
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 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 南部德干高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0%. 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丘陵约占国土面
长相对较慢。
23
主要农产品及其位次
24
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及产量
Crop
Area Million hectares
Yield
Metric tons per hectare
Production
Million metric tons
Cereals Rice Wheat Coarse grains Pulses Oilseeds Cotton
大米. 分布在潮湿的东部和雨量充沛的南部,这 一地区的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印度水稻的种 植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每公顷产量低于1,000 公 斤.
小米. 印度的西南部,作为人和家禽的食品,在 美国小米是作为饲料来种植的。
26
棉花
印度是世界三大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播 种面积是世界最大的,随着印度人均收入 和纺织产业的增长,以及MFA(自2005年1 月开始)的执行,印度对国内和进口棉花 的需求不断增长。
积的36%。
5
气候
季风是决定印度气候的主要力量。印度大部 分地区的气候是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气候干燥;夏季 空气从海洋流向陆地,气候湿润。
每年6月至9月的季风对于印度的农业生产至 关重要。季风所带来的降雨为农业生产创造 了便利条件。没有这些雨,农作物无法正常 播种和生长,有时雨季迟来半个月,种子错 过播种期,就会造成农业歉收。
印度的经济总量约9000亿美元,在亚 洲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中国。
11
印度GDP的增长率
12
中国、印度、巴西经济增长比较
13
经济增长与贫困人口的减少
经济的增长导致贫困人口的减少, 目前,印度的人均GDP为820美元 (2006年),处于低收入国家的行 列。2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每天不足1美元)
世界其它国家合计5000万头。
29
30
牛是印度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是主要的动力来源。 (耕作, 拉车, 磨面等). 牛是农业副产品 的重要消费者(草, 稻壳, 玉
米秸秆). 牛大概产出8.5亿吨牛粪,成为家庭燃料的主
按这一比率增长,印度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 国只是个时间问题。按联合国的估计,2025 年可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9
城市化
印度正处于加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印度城 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两 倍。目前城市化率30%。
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60%的人口以农业 为生。
10
经济增长
2003以来, 印度实际GDP年均增长7 % (仅次于中国).
印度是下列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之一:小麦, 大米,牛奶、甘蔗.
印度的牛的数量居世界第一,约2.8亿头以上, 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牛奶的最大生产 国。
家禽业的规模大,且增长速度世界最快。
19
印度各类农产品消费的增长
20
中国、印度、巴西人均食物消费水 平比较
21
22
农业的比重
农业GDP占GDP总量的18%(2006年)。 农业就业占全部劳动力就业的比重为60%。 农业占出口收入的1/6。 与中国、巴西相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
101.1 44.9 26.5 29.6 21.1 23.3 8.8
1.91 1.99 2.75 1.05 0.60 0.86 0.20
193.5 89.3 73.0 31.2 12.6 19.9 1.8
25
种植业
小麦. 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部地区和恒河上游 地区,大量采用来自墨西哥的矮杆高产作物品种。
14
印度的经济增长和贫困削减
15
印度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55%
16
二、印度的农业生产
17
土地资源
印度的可耕地面积为1.69亿公顷,仅次于美 国的1.77亿公顷,可耕地面积为世界第二, 可灌溉的耕地面积则是世界最大。
人均耕地面积为0.15公顷,略高于中国的 0.12公顷。
18
印度农业
印度农业规模大,种类多。是世界主要的农 产品生产国估计,世界上约有10亿头牛,其中印度最 多,约有2.8亿头,占全球总数的28%。
排名第二的是巴西,大约有1.9亿头;排名第 三的是中国是1.4亿头。
美国9450万头,欧盟27国9000万头,阿根廷 5000万头,澳大利亚3000万头,南非1500万 头,加拿大1400万头。
6
自然资源
印度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相对贫乏。值得 一提的是印度的铁矿和煤炭。
印度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印度占世界铁矿 产量的5.6 %,占世界铁矿储量的6.6 %。
印度的煤炭储量丰富,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15%-30%左右。
7
水资源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国36%的地区年均降 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34%的地区750—1150毫米, 30%的地区为750毫米以下。
27
畜牧业
印度牛的数量居世界首位。 牛 - 280,000,000 水牛 - 60,000,000 山羊和绵羊 - 60,000,000 马, 驴, 大象 - 5,000,000
羊主要分布在伊斯兰人口聚居的气候干燥 的西部。
水牛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和沿海地区. 。 牛分布在整个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