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燃烧与灭火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燃烧和灭火(说课)PPT课件

思考:是不是物质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呢?
提示:前面学过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更广义的燃烧概念: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一. 燃烧的条件
探究与活动 1
物质为什么会燃烧呢?
观看[实验7-1] 1.燃烧的条件; 2.白磷在水下燃烧。
提示:
白磷(着火点40o C) 红磷(着火点240o C)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 题 1 燃烧和灭火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 用课题1的内容,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 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 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这节课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节课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知识 能力上,而且还对学生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实验1:分别将棉花、小木条和小石子,放在酒精灯火
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 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用烧杯罩一支燃着的小蜡烛, 观察现象。(尽可能的和桌面不要有空隙)
实验3:在一薄铜片上放三根火柴,(注意:间隔距离, 火柴头不能露出铜片)在一根的下方点燃酒精灯加热, 观察现象。
总结 燃烧的条件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说教材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流程设计 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学习,能记住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的原理。
说教材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流程设计 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提示:前面学过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更广义的燃烧概念: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一. 燃烧的条件
探究与活动 1
物质为什么会燃烧呢?
观看[实验7-1] 1.燃烧的条件; 2.白磷在水下燃烧。
提示:
白磷(着火点40o C) 红磷(着火点240o C)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 题 1 燃烧和灭火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 用课题1的内容,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 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 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这节课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节课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知识 能力上,而且还对学生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实验1:分别将棉花、小木条和小石子,放在酒精灯火
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 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用烧杯罩一支燃着的小蜡烛, 观察现象。(尽可能的和桌面不要有空隙)
实验3:在一薄铜片上放三根火柴,(注意:间隔距离, 火柴头不能露出铜片)在一根的下方点燃酒精灯加热, 观察现象。
总结 燃烧的条件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说教材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流程设计 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学习,能记住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的原理。
说教材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流程设计 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燃烧和灭火说课课件

不完全燃烧
产生一氧化碳和其他有 害物质
燃烧的应用
取暖
01 燃烧可以提供热量供暖
工业生产
02 燃烧用于生产热能
火箭推进
03 燃烧用于产生推进力
燃烧的过程实例
烧木材
汽车发动机燃烧
木材在氧气中燃烧释放能量 汽车发动机内部燃烧提供动力
燃烧蜡烛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和热量
火焰焊接
应用高温火焰熔化金属进行 焊接
●05
第5章 灭火器材的使用与
维护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拉开保险销
01 操作步骤
喷嘴对准火源
02 操作技巧
按下扳机即可使用
03 注意事项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
摇晃泡沫灭火器 操作步骤
喷射泡沫向火源 注意事项
按下喷射扳机 操作技巧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需保持安全距离,避免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伤害。在灭火后要及时通风 换气,以防二氧化碳残留危害环境。
隔离源头
01 切断火源
降低温度
02 减缓火势
剥夺氧气
03 熄灭火焰
灭火器的种类
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油火 操作简单
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固体火 低成本
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器火 无残留物
总结
热传导和灭火原理是灭火过程中的基础概念, 了解热传导的特点以及灭火的方法和灭火器种 类对有效灭火至关重要。在实际灭火操作中, 根据火灾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和灭 火器可以事半功倍。
燃烧和灭火说课课件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01
第1章 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 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说课课件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 的原理,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促进燃烧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总结促进燃烧的 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认识灭火的原理。
(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还比较模糊;
(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 不知其所以然”。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2006年河南濮阳大火
上燃 太烧 空可
以 使 火 箭
讲述讨论,师生归纳 什么是燃烧?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燃烧条件实验探究过程
利用桌子上的物品进行自主探究:烧杯、 蜡烛、火柴和石块,利用课件然后引导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对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分组实验并初步 分析归纳燃烧条件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对比试验
观察
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燃 火柴是可燃物
火柴可燃吗?
小石块呢?
小石块不可燃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
在空气中,已点燃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温室下存放的蜡烛 会燃烧吗?
用烧杯倒罩 住呢?
点燃后呢?
持续燃烧 火焰慢慢熄灭
不燃烧 持续燃烧
需要空气或氧气
燃烧需要达到Leabharlann 定 的温度着火点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法 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小组合作讨论中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环节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预习教材有关灭火器原理部分,并自制简易灭 火器。
2.应用与延伸 根据我校教学楼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
方案(包括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 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的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重视防 火安全,珍爱生命,关注社会的 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重点难点
ﻼ4、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难点: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猜想,为什么手帕会烧 不坏呢?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釜底抽薪
煽风点火
火上浇油 抱薪救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说课课件(40张PPT)
环节五: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 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 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二:合作交流,实验探究 子,并思考它们为什么会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新 燃烧与灭火说课课件(31张ppt)

预期效果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如“小魔术:烧不坏的 纸”、燃烧条件的实验和利用已有材料设计熄灭蜡烛的方案 等逐步开展探究活动并解决前面的疑惑。 2、通过启发、鼓励与评价学生设计方案及引导学生自评与互 评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实验方案。 3、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这几组实验 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整 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于“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知识”的重 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认识。 4、联系日常生活经验,了解各种灭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 结灭火的原理,认识防火的意义。
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表演魔术“烧不坏的纸”。
体会到化学的神奇。 激活课堂,激发求知 欲。
思考:化学魔术中酒精与纸都可燃,为什么纸却 没 有燃烧呢? 提问: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 欲望,进而踊跃探讨 燃烧的条件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 学 过 程 环节3、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环节4 、 总结燃烧的条件,解答疑问 环节5 、 探究灭火原理 环节6、小结 环节7、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环节5:探究灭火原理
欣赏有关“火”的图片,感悟“火给人类 带来文明,但用火失控即形成火灾”。
我们怎样来灭 火呢?
教学过程
环节5:探究灭火原理
利用所提供的用品,以 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点 燃的蜡烛,学生自主设 计实验方案,探讨灭火 的原理,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 学 过 程 环节3、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环节4 、 总结燃烧的条件,解答疑问 环节5 、 探究灭火原理 环节6、小结 环节7、课后延伸
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 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 一定的了解。 2、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实验、 探究实验的能力。
燃烧与灭火说课PPT精选全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01
02
03
04
05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1
碳及其氧化物 → 燃烧与灭火 → 燃料的开放与利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抽象逻辑思维 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 学生的综合分析、自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组完成不同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③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环节3、巩固提高,查缺补漏
①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 烛熄灭了
②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
③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 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当氧气量不足 时,蜡烛熄灭
环节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基础型作业:书面形式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拓展型作业:给校长提出校园防火灾意见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3、巩固提高,查缺补漏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环节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环节2、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模块一:燃烧的条件
对比试验
观察 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燃吗?
小石块呢?
火柴可燃 火柴是可燃物 小石块不可燃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
在空气中,已点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01
02
03
04
05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1
碳及其氧化物 → 燃烧与灭火 → 燃料的开放与利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抽象逻辑思维 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 学生的综合分析、自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组完成不同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③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环节3、巩固提高,查缺补漏
①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 烛熄灭了
②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
③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 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当氧气量不足 时,蜡烛熄灭
环节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基础型作业:书面形式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拓展型作业:给校长提出校园防火灾意见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3、巩固提高,查缺补漏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环节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环节2、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模块一:燃烧的条件
对比试验
观察 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燃吗?
小石块呢?
火柴可燃 火柴是可燃物 小石块不可燃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
在空气中,已点燃
燃烧和灭火 说课获奖课件

P135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 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 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一、教材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
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一、教材分析
ﻼ
4、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 问题。
二、教法分析
六、板书设计
ﭺ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 充分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的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 3、温度降低到可燃物 着火点以下。
一、教材分析
: (1)已有的知识: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一些物质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欠缺的东西: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 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知道灭火的方法,但 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 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控制变量”、“如 何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4:不可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梯,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 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顺绳滑下;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 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 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一、教材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
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一、教材分析
ﻼ
4、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 问题。
二、教法分析
六、板书设计
ﭺ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 充分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的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 3、温度降低到可燃物 着火点以下。
一、教材分析
: (1)已有的知识: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一些物质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欠缺的东西: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 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知道灭火的方法,但 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 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控制变量”、“如 何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4:不可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梯,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 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顺绳滑下;
燃烧与灭火PPT课件14(说课) 人教版优质课件

边实验边思考: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 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 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内容和要求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 小组一 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
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 小组二 小木条和一块木炭,
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 小组三 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
罩住。
演示实验
燃燃烧烧条条件件的的进探一究步探究
实验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二:白磷在水下燃烧
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 与技能
教学 目标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 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 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烧
返回
氧气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
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
少量氧气(或空气),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
返回
5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有坚持,你的梦想才能实现。 8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 、凭借财大气粗来改变自己在公众中的丑陋形象是不明智的,一切的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并不是靠攀高结贵。 5 、雄鹰可以飞得晚,但一定要飞得高。 6 、凭借财大气粗来改变自己在公众中的丑陋形象是不明智的,一切的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并不是靠攀高结贵。 6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18 、成功的目标是一种动力,可以促使我们继续前进。不要被面前的雾迷住了眼睛,即使出现了再大的困难,那也是暂时的障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成功就在雾的后面。 1 、勇敢的人不是天生的,需要你经过很多的磨炼。但是在磨炼的过程中你能不能变得勇敢,那就取决于你的决心了。 6 、用乐观的心态迎接困难,因为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19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外,谦虚谨慎是不可缺少的品格。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成功的门路。 2 、在人生中只有曲线前进的快乐,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只有珍惜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更辉煌的明天! 3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是愚者。 15 、水的心是平静的,水的心是轻灵的,你看,水,一平如镜,云月其中,怡然自乐。水,怀着平静而轻灵的心,缓和的一淌而去,遇一些阻隔且轻轻的绕过,何必那么多计较,心平而轻流自 畅;如一路顺直,那更好了,我也可以尽情的奔流,一望千里,波涛澎湃,我也会挥洒我的潇洒,我的纵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 ,只要 加以客 观报道 ,自然 而然的 就是唯 物主义 的,就 能从中 阐发历 史规律 。自然 规律、 社会历 史规律 是客观 存在, 无时无 刻不在 运转并 制约着 人们的 活动。 但规律 又是抽 象的, 看不见 ,摸不 着,认 识规律 不那么 容易。
❖
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 是人类 社会由 低级到 高级的 无穷发 展过程 中的一 些暂时 阶段。 每一个 阶段都 是必然 的,因 此,对 它所发 生的时 代和条 件来说 ,都有 它存在 的理由 ;但是 对它自 己内部 逐渐发 展起来 的新的 、更高 的条件 来说, 它就变 成过时 的和没 有存在 的理由 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 1 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 元课题一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O2的助燃性 CO2的性质
基础 联系 提升 体现
化学中的 能量变化
生活与化学 化学与社会 能源与环境
燃烧的条件与燃烧的初步定义
(1)知识与技能
教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三、让学生在操作中“创作”
❖ 在实验操作中,亦可对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有一些实验对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路,有着 创新的设计和方法。虽然这中间可能只有几种方 法更科学,质量更高,但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 应该肯定。因为它们也是经过学生巧妙设计的。 对于它的肯定,无疑更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意识。
提供器材
设置场景 我是小小消防员
对比 强化
反思 提升
燃烧三条件 缺一 不可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原实验处于一个敞开的环境中,反应 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扩散到空气中, 从而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师生的身体健 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2、原实验中用的是水不利于五氧化二磷 的吸收。 3 、原实验在一个敞开的条件下,对于用 热水进行加热的一个实验,会由于空气 流通导致热量的散失而使加热效果不佳。 4 、是热水中的白磷处于液态中,通人氧 气时,白磷易于滚动,不易控制。
环节-1
创境导入
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它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但也会给 人类带来灾难。
五、教学设计
环节-2
温故知新
五、教学设计
环节-3
探究体验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 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实验操作是感 知的充分体现,要使它真正变为理性的东 西还必须经过加工、分析、整理,才能真 正得以巩固提高,学以致用。而中学生好 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 征,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 必要的。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对比试验
观察
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燃吗?
小石块呢?
火柴可燃 火柴是可燃物 小石块不可燃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
室温下存放的 蜡烛会燃烧吗?
点燃后呢?
不燃烧 持续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 的温度
着火点
在空气中,已点燃 用烧杯倒罩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住呢?
持续燃烧 需要空气或氧气
火焰慢慢熄灭
灭火原理
❖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玻璃钟罩
气球
热水
白磷 红磷
水槽 H2O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五、教学设计
环节-4
学以致用 关注社会
结合一组生动有趣的图片,使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常识,教导 学生珍爱生命。
环节-5
小结反思 巩固练习
安排学生先将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做反馈练习。
环节-6
布置作业
设计一套预防火灾的方案,以及一旦发生火灾时何灭火和进行自救?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自我评价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 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
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
标 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燃烧的条件 点 灭火的原理
难 燃烧条件的探究 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
探究
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
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谢谢评委老师件
人教版九 年级上 册 7.4 燃烧与 灭火说 课课件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污染严重或危险性大的实验, 让学生形象安全地感知实验内容。
❖ 九年级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虽然实验室能做,但 污染严重、危险性大,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可 以让学生形象安全地感知实验内容。当然也可实 现将自己做的某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录下来放映 给学生看。 1.放大实验现象; 2.对实验进行分析对比 3.实现对实验现象的反复 观察 4.实现绿色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