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独特的山东民歌真正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地方童谣山歌融入当地小学音乐辅助教学的具体途径

地方童谣山歌融入当地小学音乐辅助教学的具体途径地方童谣和山歌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交往。
这些传统音乐对于孩子们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将地方童谣山歌融入当地小学的音乐辅助教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具体来说,融入地方童谣山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欣赏和演唱让孩子们听一听一些地方童谣山歌,感受这些曲子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然后,引导他们一起跟着节奏和旋律,一边欣赏一边演唱。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开阔音乐耳朵,提高对节奏和旋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将地方童谣山歌作为教学内容,加入到平时课堂的教学中。
可以选择一些和季节或者学校所在地有关的童谣山歌,让孩子们先了解歌曲内容,了解背后的故事,理解歌曲的背景和寓意。
然后,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教授歌曲的歌词、旋律等知识点,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学会演唱。
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创编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地方童谣山歌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一些创编活动。
比如,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自己编写一些新的歌词,让歌曲更具当地风格和特色。
或者是让孩子们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乐曲、器乐伴奏等等,来丰富这些更具当地特色的音乐表达。
总之,地方童谣山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扇了解家乡、认识文化、提升音乐素养的窗口。
在小学的音乐辅助教学中,把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山东民间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民间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古老、悠远的历史造就了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滋养着色彩斑斓的地方民间音乐。
【关键词】民间音乐;进入;课堂;探索【Abstract】Ancient, distant history creates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Qilu earth, nourishing the colorful local folk music.【Key words】Folk music; access; class; exploration古老、悠远的历史造就了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滋养着色彩斑斓的地方民间音乐。
它们丰富着现代人的生活,也见证着历史发展的足迹。
民间音乐是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和器乐曲,还包括民间舞蹈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过去主要通过口头的方式流传。
山东民间音乐和舞蹈,粗犷豪放,舒展俏丽。
民歌有上万首,分为号子、秧歌,小调,大型套曲,风格歌曲,儿歌等。
民间舞蹈有200多种,其中秧歌占30多种,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和胶州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现在有地方戏曲剧种20余种。
吕剧是山东主要地方剧种,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茂腔、四平调等都是山东有影响的地方戏曲……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民间音乐与城市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们的青少年有多少人了解自己家乡的音乐?又有多少人会唱家乡的歌呢?地方民间音乐正逐步远离我们的青少年,一些民族民间的艺术精品正面临失传,抢救、传承、发展宝贵的地方民间音乐,就成为我们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所以把山东地方民间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让人欣喜的是打开山东的人音版课本,每册的第七单元都是精挑细选的山东地方民间音乐,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学校真正、有效的施教了呢?这又令人堪忧。
如何把山东地方民间音乐实实在在的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山东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山东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赵盼盼;任陆
【期刊名称】《魅力湖南》
【年(卷),期】2024()1
【摘要】山东民歌是中国地方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质朴、淳厚、粗犷、诙谐和风趣的特点而闻名,孕育着齐鲁土地上厚重的史事、人文与乡土风情。
将山东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民歌非常有益,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而使学生在心灵上建立起和本民族的联系。
【总页数】3页(P0140-0142)
【作者】赵盼盼;任陆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山东民歌融入中小学音乐的课堂初探
2.玉林本土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实践研究
3.项目化学习融入音乐教学的新路径——以中小学民歌教学为例
4.价值引导与美育塑造: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红色经典音乐融入“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为例
5.广西民歌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及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思考

关于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思考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和传承山东民歌的文化魅力,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山东民歌的特点、价值以及在中小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山东民歌的特点和价值山东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省民族音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域特色鲜明。
山东民歌广泛分布于山东省各地,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齐鲁民歌以其豪放奔放的音乐风格而闻名,而青岛地区的渔家民歌则以其柔情似水的旋律而著称。
2. 反映生活百态。
山东民歌以其深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反映了山东省人民在劳动、生活、爱情等各个方面的百态人生。
在山东民歌中,可以听到农民的苦海,渔民的豪情,青年人的爱情,等等。
3. 文化内涵丰富。
山东民歌不仅在音乐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其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正是这些歌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得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的文化符号,具有地域特色鲜明、生活百态反映、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1. 培养学生对山东民歌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鲜活生动的山东民歌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山东民歌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 引导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情感。
山东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而著称,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山东民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山东民歌具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山东民歌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的文化符号,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山东民族的认同感。
5.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原生态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原生态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韩筱攸(河口区实验学校,山东东营257200)摘要:原生态民歌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特有的价值和艺术特征,是人们在进行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凝聚的智慧结晶,就有着古朴、纯真、原始的特点。
因此将原生态民歌引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小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人文修养,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原生态民歌引进的价值,并通过提出具体的方案,最终可以促使中小学音乐课堂更好的进行原生态民歌教学。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中小学音乐课堂;方式一、原生态民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价值(一)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人的心灵得到改变,因此可以对中小学生的精神、情操以及品质道德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促使中小学生可以更好的领悟原生态民歌之中所存在的美的内涵,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自我修养不断提升。
原生态民歌不仅具有着丰富而质朴的表现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
在学习原生态民歌的过程中中小学生也可以锻炼自身的认知能力、审美技巧以及道德价值等。
而且还具备其它事物所没有的弘扬中华文化和加强中小学生对民族的归属感的重要作用。
(二)促使中小学生体会原生态民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原生态民歌是一个民族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所形成并流传至今的产物,也是见证中华民族向前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凭证。
因此也能够发现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权、坚韧不拔、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多种优秀品质都能够在原生态民歌中反映出来。
因此,中小学生通过学习原生态民歌可以体会到先民所展现出来的人生价值观念。
促使更多的中小学生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和了解程度,中小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让中小学生成为原生态民歌的主要传承者。
二、原生态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一)设置民歌特长班可以在学生们学习到部分民歌的基础上来设置民歌特长班,并按照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兴趣来开展因材施教。
关于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思考

关于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的多元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山东民歌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日益凸显。
但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山东民歌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目前中小学生对山东民歌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对歌曲的旋律、歌词的意思进行简单的介绍,忽略了歌曲的历史、文化、地域等方面的特征和内涵。
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和领悟山东民歌的精神和艺术特色,更谈不上愿意去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
其次,中小学教师在山东民歌教学方面缺乏专业性。
很多教师对山东民歌的了解程度和教学水平有限,难以从纯艺术的角度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
他们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音符、歌词的辨认和唱法上,忽视了歌曲的人文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
而这些方面却是传承山东民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和熟悉山东民歌的必要前提。
最后,缺乏创新性和多元性也是当前山东民歌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通常只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山东民歌形式,如山东二人转、山东小调等。
而对于新兴的山东民歌形式和内容的探讨和研究则比较少。
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影响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作出改革和创新。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重山东民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山东民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外,更深入地理解歌曲与山东文化之间的关联。
同时也可以通过探讨歌曲特色地方方言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理解山东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是强化教师教学的专业性。
教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传授歌曲的历史、文化内涵、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关于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思考

关于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思考
首先,山东民歌的教学内容可适应于中小学阶段的教学。
在中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
趋于稳定,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对于环境和自然也有了直观认识。
教师可以利用
这些特点,在语言、文学、历史、音乐等多个方面教授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涵盖了丰富多
彩的内容,包括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山东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特点。
其次,山东民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
山东民歌中了解到山东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当学生听了山东民歌之后,会在心中产生一种亲近感,认同自己是作为山东人而生的。
而这种文化认同感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
最后,山东民歌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
在学习山东民
歌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了解歌曲的意思,把握歌曲中情感的表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
语言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另外,在演唱山东民歌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注
意歌曲节奏和音乐韵律的把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身体
协调性和美学素养的提升。
总之,山东民歌作为民间文艺的重要形式,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拓
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艺术素养以及语言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让山东民歌成为
更加重要的教学内容,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带给年轻一代,也是十分必要的。
浅谈本土民歌进小学音乐课堂-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本土民歌进小学音乐课堂-精选教育文档浅谈本土民歌进小学音乐课堂《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故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对小学音乐教育来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
在这项系统的工程中,小学音乐课堂应突出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由浅入深,并逐渐扩大视野,包括地方性的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传统音乐。
因此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教授我国民歌,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笔者认为“依托乡音”,从演唱家乡本土民歌入手,循序渐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笔者出生、工作于苏南,如何进行有效的本土民歌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究:一、了解苏南民歌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民歌的风格、特点的形成都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爱好、文化传统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分不开。
小学生本身的年龄较小,知识基础薄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好听或不好听,当代流行歌曲旋律简单舒畅、歌词通俗易懂,大受孩子喜爱,与之相比,本土民歌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苏南位于江苏南部太湖流域一带,风景秀美,水网纵横,物资丰富。
在教苏南民歌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也可编成短小的情景故事进行生动的讲解,这时播放地方民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小巷风韵》一课教授中,学生一开始很难理解具有苏州典型评弹特点的节奏,认为这种音乐有点“老土”,我就以介绍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用PPT展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多元感官,很快理解并接受了这种风格的音乐,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二、梳理苏南民歌特点,把握音乐风格苏南自古风调雨顺,气候宜人,使得苏南民歌旋律修饰细腻华丽,曲风柔宛妩媚流畅,节奏工整,体裁多为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独特的山东民歌真正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
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
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的基本性质中第四条明确指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就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重视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已经成为我国民
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尤其在新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中,民
族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寻
求本土文化资源成为各国家、各民族谋求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民族音乐文
化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被提到了作为本文化重要资源的高度。
【关键词】乡土音乐民族音乐音乐素质
谢嘉幸老师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中曾写到:“为了使每个学生拥有最优化
的音乐素质结构,音乐教育应该“先学乡土音乐,再学民族音乐,再了解外国音乐”。
2001年人音版的《音乐》教材,音乐学者们在编纂教材的过程当中也添加
了富有山东特色的“乡土教材”的单元,以弘扬山东民歌和山东民间音乐为主,对
于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丰富小学
音乐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乡土音乐教材在小学音乐
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对乡土音乐缺乏认识和了解、对乡土音乐教材的作用的认识不足是其中的重要
原因。
甚至有的学校的教师从来都没进行过乡土教材的歌曲和欣赏曲的教学。
基于这一情况我在近几年音乐课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乡土教材内容的
学习,每学期都让学生欣赏和学唱、表演乡土教材的部分,通过歌曲和乐曲让学
生从朴实的方言歌词和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中感受我们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在教
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对山东民歌讲解,渗透学生对我们山东本土的民歌的热爱,增
进学生对我们山东民歌的了解和作为山东人有这么丰富的音乐文化底蕴而感到自豪。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的《音乐》课本中第四册第七课《跳动的音符》中
的《箫》就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
让学生先了解汉族民歌按体裁的三分法,即劳
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物箫,先吹奏一小段让学生了解
这种乐器,介绍箫也称洞箫,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
在学会歌曲的同时感
受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再如在小学二年级第
四册的乡土教材欣赏曲《八板》的教学中,当我介绍到山东大板筝曲(菏泽地区)“八板体”乐曲结构的依据是科学之母——中国的易经八卦,学生听得越发聚精会
神了,接着给学生通过课件补充了音乐知识:山东筝曲(菏泽地区)的曲体结构
大致可分为“板腔体”、“曲牌体”、“八板体”三种曲式。
“板腔体”、“曲牌体”这两种
乐曲的曲体结构一般容易被人们理解。
“板腔体”乐曲即带腔韵型的或琴书唱腔曲
牌型的乐曲旋律结构,山东筝人称之为琴书唱腔曲牌筝曲;“曲牌体”乐曲即不受
板数限制,具有联贯性、重复性的民间小曲和戏曲开场,过场音乐曲牌联掇而成
的乐曲,山东筝人称之为小板筝曲;而“八板体”的乐曲,曲式结构科学、严谨、
规范巧妙,都是定板曲谱,每首乐曲都由八个乐句组成。
这八个乐句工尺谱记有
一板、二板、三板、四板、五板、六板、七板、八板,八个板数,这八个乐句除
第五乐句十二板(拍)外其它为八板,这样由八个乐句组成的乐句其为六十八板,即“八板体”的乐曲结构,山东筝人称之为山东大板筝曲。
还介绍这些知识是通过
山东古筝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季玉玺的介绍得知的,学生
对于山东的民间音乐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相当顺利,学生也通过乡土教材了解我们山东的民间音乐,激发了学生对我们山东的热爱,同时自己作为山东人也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了十几年的音乐教师,经历了数次的音乐课改,我认为对于具有我们山东特色为代表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弘扬势在必行,让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让同学们从认识、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音乐开始,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通过在课堂中学习山东民歌,让山东民歌流淌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以此激发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家乡的民歌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从而具备家国情怀和培养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清明.“音乐”与“功能”视域下的民族音乐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9(06)
2.闫小芸.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下).2019(07)
3.金怀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学探微[J].通俗歌曲.2015(11)
4.金刚.民族音乐在新媒体视域中的应用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