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利用金针菇渣栽培秀珍菇试验

利用金针菇渣栽培秀珍菇试验刘明;肖自添;邱耀明;邱桂根;何焕清【摘要】秀珍菇是近年来深受市场欢迎的食用菌品种,筛选出产量高、价格低廉的培养基配方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金针菇渣是金针菇生产后的废弃物,菇渣中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研究尝试利用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渣栽培秀珍菇,通过试验发现,培养基质中增加金针菇渣的含量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率变慢,原基形成时间推迟.出菇结果显示,随着金针菇渣含量的升高,秀珍菇的子实发育形态正常,但重量下降,生物转化率相比对照棉籽壳培养基下降.随着转潮次数的增多,金针菇渣含量高的配方产量逐步降低.金针菇渣含量为40%时净利润最高,可部分代替棉籽壳作为培养基.【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3)010【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秀珍菇;金针菇菌渣;液体菌种;培养基【作者】刘明;肖自添;邱耀明;邱桂根;何焕清【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珠海市东大食用菌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101;珠海市东大食用菌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101;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1+91.1 试验材料试验菌株:秀珍菇供试菌株为秀845,为本实验室保存。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KH2PO40.3%、MgSO40.15%、微量维生素B1。
秀珍菇液体菌种配方:葡萄糖2%、玉米粉2%、酵母粉0.2%、麸皮1.0%、KH2PO40.5%、MgSO40.5%、pH值自然。
金针菇菌渣来源于东莞香市菌业,配方为60%木屑、20%玉米芯、10%米糠、10%棉籽壳。
秀珍菇培养基按表1配方配制。
1.2 菌袋制作将金针菇菌渣与其他培养料按比例混合,在搅拌机中搅拌1~1.5 h,搅拌的同时加水,充分搅拌均匀后,装入17 cm×30 cm×0.05 cm聚丙烯袋,每袋湿重1.1 kg。
蘑菇养殖研究报告

蘑菇养殖研究报告一、引言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蘑菇具有高经济价值,成为了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蘑菇的栽培技术和养殖方法对于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蘑菇生长环境1.温度蘑菇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6℃-24℃。
当温度低于16℃时,蘑菇生长缓慢;当温度高于24℃时,会导致子实体变形或失去品质。
2.湿度蘑菇生长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
通常情况下,湿度应该在75%-85%之间。
3.光照蘑菇生长不需要直接阳光照射,但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光线照射。
三、选择种子和基质1.种子选择选用优良品种的种子进行栽培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品种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2.基质选择蘑菇的基质选择也非常重要,通常使用的基质有木屑、麦秸、玉米秸等。
不同品种的蘑菇对基质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品种进行选择。
四、蘑菇栽培技术1.发酵处理将选好的基质进行发酵处理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水分含量,促进蘑菇生长。
常用的发酵方法有堆肥法和槽式法。
2.接种将培养好的菌丝均匀地撒在发酵好的基质上,然后覆盖一层保湿材料。
3.培育将接种好的基质放置在温度适宜、湿度合适、光线适当的环境中进行培育。
通常需要定期喷水保持湿度,并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4.采摘当蘑菇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可以进行采摘。
采摘时应该注意不要损伤到其他未成熟的子实体。
五、蘑菇养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卫生问题蘑菇是一种易受细菌感染的食用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卫生,定期清洁养殖设备和场地。
2.温度控制蘑菇的生长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环境,因此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3.湿度控制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因此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
4.基质选择不同品种的蘑菇对基质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品种进行选择。
六、结论通过对蘑菇养殖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蘑菇栽培技术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进行栽培和管理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平菇废料栽培草菇试验小结

力较大 , 植株耐肥力弱 , 但 土壤 溶 液 浓 度 偏 高 或 一
些农 家 肥 不腐 熟 时容 易 发生 烧 根 现象 。 瓜生 长 期 西 需 肥 以结 果 期 最 多 , 蔓 期 次 之 , 苗 期 和 发 芽 期 伸 幼 很少 。一般 全 生 长期 可施 人 尿 素 2 、过 磷 酸 钙 5
一
5 4一
Hale Waihona Puke 2 1. 01 3 0为北园艺
通 常 难 于形 成 。
试验r 究 , f [ -
菇 采 收 上 市 , 隔 7 8天 采 收 1茬 , 续 收 获 了 3 每  ̄ 连 茬 。 醒 广 大生 产 者 , 提 如果 栽 培 面 积较 大 , 好做 到 最
小 果 比例 增 大 , 虽然 群 体 产 量 可 能 稍 有 提 高 , 果 但
实 商 品 率 和 品 质 降 低 。 如 果 种 植 过 稀 , 然 单 株 产 虽
田 间最大 持 水 量 的 6 %- 5 5 7 %,土壤 湿 度低 于 4 % 8
将 发 生旱 象 。幼 苗期 需 水 分较 少 , 防止 地温 下 降 为
4 试 验 过 程
21 0 0年 5月 2 日从 山 东 省 寿 光 市 食 用 菌 研 0 究 所 引进 草 菇 品种 V 6 3 5原 种 。同年 6月 8日原 种 分 离生 产 种 , 7月 1 5日在 棚 内种植 , 7月 2 5日鲜 草
制在 3 O℃左 右 , 间 不低 于 2 夜 5℃ , 进 伤 口愈合 , 促
李蓉, 梅 , 姚 西安 市 长安 区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 编 邮
7 0 0 ; 黎 明 , 西省 淳化 县 农 牧 局 ; 厚 博 , 津 市 1 10 荆 陕 许 天 宝坻 区农 业 局 ; 培 永 , 桑 中国 寿光 食 用 菌栽 培 研 究 所 。
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摘要] 金针菇和平菇是人们喜爱的2种食用菌。
一直以来,本溪地区平菇在棚室内广泛生产。
本试验的的方法在于利用平菇培养基内加入不同比例的金针菇废料,观察记录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以推断其生产性能,以期为食用菌废料再利用生产提供基础性理论依据。
[关键词] 废料;栽培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供试菌种:原生2号,广温型,出菇温度2—30℃。
从江苏高邮市科学使用滚研究所引进。
培养基配置材料:金针菇废料(去霉、去杂、打碎、晒干)、玉米芯、陈杂木屑、麦麸、石膏、石灰)试验器材: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量筒、玻璃棒、电子天平、拌料容器,500ml盐水针瓶若干。
2.培养基的制作设置11组不同的配方,每种配方配置按照表1,第11组为对照组,为本溪地区平菇生产常用培养基配方。
为了表现金针菇废料在不同组别间的变化,以及能更好地记录到何种配比较好,更为了将来推广应用,采用主栽培料玉米芯与金针菇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变化,其他使用较少的材料保持不变。
每组配方原料用电子天平严格称量,按照总料200g,加水240g,充分拌匀、浸透,然后分别装入11组84消毒液浸泡,洗净并晾干的500ml盐水针瓶中。
要求松紧适度,装至瓶肩。
每组每瓶装料量一致。
瓶口内外用干净纱布擦拭干净。
专人制作棉塞,以保证通气性一致。
每组设置4个重复,便于参照同种配方变化。
(1)灭菌放入高压灭菌锅前,每瓶培养基做好标记,以免因放乱而导致混淆。
每瓶棉塞上要盖防潮牛皮纸,并用橡皮筋缚住。
然后均匀摆放在锅内,再用两层报纸盖住,严防棉塞被打湿。
按照操作规程把锅封住,接通电源,在温度121℃灭菌30min。
(2)接种接种时间为2010年3月14日。
把每种培养基移出高压灭菌锅,及时检查标记破损情况,个别需要重新标记的做到准确无误。
冷却至室温,放入超净工作台中。
封闭箱体,打开紫外线灯照射2h,以达到箱内环境消毒。
严格按照接种操作规程在箱内酒精灯火焰周围接菌种于每瓶培养基中,尽可能接入等量菌种,并兼顾快速精准、播散均匀,及时用灼烧的棉塞封住瓶口。
关于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研究现状

关于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研究现状摘要:食用菌可以使饭菜的味道更加鲜美,而且食用菌里面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食用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人们饭桌上重要的一道美食,现在,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此,食用菌菌渣的利用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下面主要对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和主要利用价值进行详细的介绍,介绍了食用菌菌渣作为饲料再生产配料及其他方面的利用。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研究现状;综合利用食用菌菌渣主要是食用菌在栽培后留下来的产物,也叫培养基废料,现阶段,我国生产的食用菌的量特别的多,根据中国专业人员统计表明,在2009年的时候,我国的食用菌总量已经有2000000000t,占全球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总产值已经超过700亿元。
由于食用菌的产量越来越多,因此食用菌菌渣也相应的在增加,据有关工作人员计算,如果按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平均百分之五十计算的话,2009年中国的食用菌将达到5000000000t,这个数量也许将超出我们的想象,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对食用菌菌渣进行环保且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彻底的得到解决,每年食用菌菌渣被直接抛弃,或直接扔到田地里,这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的有机物白白的浪费,最重要的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个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可能会引起病菌繁殖导致很多疾病,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给附近的食用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说,目前我国对食用菌的研究还不是很彻底,不能很好地利用食用菌菌渣,食用菌菌渣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处理好食用菌菌渣,这是我们目前面类的非常严峻的问题,下面我们主要从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和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价值进行探讨,对现在我们队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食用菌菌渣的研究1.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
食用菌菌渣主要是食用菌在培养后留下来的产物,也是产后的培养基废料,他的成分和培养料非常的相似,但是由于地方的气候与温度不同,因此他们的主要废料成分也存在着差异,目前我国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地区是:江苏、河南、浙江、东北地区等地区,其中,东北地区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河南、河北主要以玉米芯等为主要配料,江苏等地区主要以牛粪、稻草为主要配料,栽培的食用菌的配料有很多的菌丝,其中含有很多的纤维素等物质,很难得到分解。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制作食用菌母种;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3.通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食用菌母种的制作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二)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1.食用菌的营养物质食用菌在生活时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除水和氧气外,还要碳、氮、钾、磷、硫、镁、铁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各种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求不严格,有的要求严格。
[1]碳源:能利用自单糖到纤维素等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酸、某些醇类等。
[2]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
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铵盐和硝酸盐等。
蛋白质必须经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其他小分子氮素化合物菌丝体可直接吸收。
[3]碳氮比: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 : 1为好,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以30 : 1~40 : 1为好。
[4]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
这些无机盐中的金属元素磷、钾、镁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100—500毫克,而铁、钴、锰、锌、钼等微量元素,每升培养基只需1/4毫克。
这些金属元素在普通水(河水、自来水)中都有,一般培养料不再添加。
[5]各种维生素和生长素,量很微,但必不可少。
[6]栽培原料:广泛采用棉籽壳。
棉籽壳含粗蛋白73%,粗脂肪3.45%,粗纤维36.99%,无氮浸出物73.99%。
其物理性能良好,能使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得到解决,以满足菌丝生长的要求,棉籽壳的表面密布的一层棉纤维,在合适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的条件下首先分解,加之壳内残存的棉籽碎屑,也易分解利用;经过试验,1斤干棉籽壳能产1斤左右的鲜平菇,最高达4斤左右。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菌丝体的接种和培养,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栽培基质(如稻壳、麦秸、木屑等)- 培养皿或培养箱- 实验工具(如喷雾器、塑料薄膜等)2. 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质:将稻壳、麦秸或木屑等材料进行破碎和处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2) 接种培养基:将食用菌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质上,并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度。
3) 培养条件控制:调整培养箱或培养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观察生长情况:每天、每个阶段都要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体的扩张、菌盖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等。
5) 收获和保存:当菌盖完全形成并有成熟的子实体时,可以进行收获,注意保存采集到的菌体以备以后的研究或食用。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同。
例如,平菇适合在稻壳上生长,香菇和金针菇适合在木屑上生长。
同时,对于培养基质的处理也很重要,破碎和处理能提供更好的通气性和湿度,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湿度在70-9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3. 光照条件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
有些食用菌需要光照来刺激子实体的形成,而有些则需要暗处或弱光照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光照条件来增加菌体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用菌的培养成功与否,与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密切相关,同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也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金针菇的栽培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金针菇栽培实训,了解金针菇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掌握金针菇栽培的全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1月15日三、实训地点XX农业科技示范园四、实训内容1. 金针菇的生长习性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口蘑科,是食用菌中的一种。
金针菇喜冷凉湿润的环境,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7~30℃,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温度范围在3~18℃,以12~13℃生长最好。
金针菇属于好气性真菌,对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较为敏感。
2.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1)菌料配制本次实训选用棉籽壳、麦麸、玉米面、石膏粉、过磷酸钙和白糖等材料进行菌料配制。
具体配比为: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2)装袋灭菌将配制好的菌料装入专用菌种袋中,松紧适度,封紧袋口。
采用常压灭菌,将菌袋放入常温锅中,在100℃的高温下蒸煮8-10小时。
(3)接种培育灭菌完成后,待菌袋冷却至室温,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铲将菌种块从菌种瓶中挖出,移入栽培菌袋内,然后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4)环境管理菌丝培养期间,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6℃,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避免直接对着菌菇喷水。
待菌丝长满后,打开菌袋进行搔菌,刺激出菇。
(5)出菇管理当菌蕾形成后,进行再生管理,促使菇蕾密度增大。
套袋或盖报纸,形成高浓度二氧化碳小气候,有利于金针菇生长。
菇长至4-5厘米高时,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场地湿度在80-90%,温度在8-14℃。
菇长至15-20厘米高时即可采收。
3. 金针菇的栽培管理(1)温度管理金针菇属于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最佳温度分别为23℃和12-13℃。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当地自然气温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
(2)湿度管理金针菇生长过程中,湿度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0 卷 第 1 期
范可章等: 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27
是气温上升, 不适合继续出菇; 另一方面, 出菇品质跟不 上, 更不宜出菇。 这样, 每年春季, 大量的金针菇废料闲 置, 既占据场地, 又给病虫害提供了滋生场所[2]。 与金针菇 相比, 平菇属广温型, 在 0℃~30℃的范围内均可生长[1],在 每年的 7 月底播种, 生产周期可延续到来年的 5 月份, 采 菇 可 达 7 茬~8 茬 。 实 践 证 明 , 在 平 菇 生 产 结 束 , 其 培 养 基被分解得非常彻底, 用手轻搓即可呈粉末状, 可直接用 作农业优质有机肥[3]。 另外, 金针菇分解培养料的能力比平 菇弱[4],生产周期又短, 所以金针菇废料中应有大量的未被 利 用 的 有 用 成 分 [5],能 否 利 用 平 菇 分 解 能 力 强 且 生 产 周 期 长 的特点来再消化金针菇废料, 以达变废为宝并服务生态农 业, 目前还鲜有报道。 本试验的方法在于利用平菇培养基 掺入不同比例的金针菇废料, 观察记录平菇菌丝生长速度 及长势, 以推断其生产性能, 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基础
16.6
24
3
3
2
2
240
3
8︰2
132.8
33.2
24
3
3
2
2
240
4
7︰3
116.2
49.8
24
3
3
2
2
240
5
6︰4
99.6
66.4
24
3
3
2
2
240
6
5︰5
83.0
83.0
24
3
3
2
2
240
7
4︰6
66.4
99.6
24
3
3
2
2
240
8
3︰7
49.8
116.2
24
3
3
2
2
240
9
2︰8
33.2
放入高压灭菌锅前, 每瓶培养基作好标记, 以免因放 乱而导致混淆。 每瓶棉塞上要盖防潮牛皮纸, 并用橡皮筋 缚住, 然后均匀摆放在锅内, 再用 2 层报纸盖住, 严防棉 塞被打湿。 按操作规程把锅封住, 接通电源, 在温度 121℃灭菌 30 min。 1.2.3 接种
接种时间为 2009 年 3 月 14 日, 把每种培养基移出高 压灭菌锅, 及时检查标记破损情况, 个别需要重新标记的 做到准确无误。 冷却至室温, 放入超净工作台中。 封闭箱
28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30 No.1
设 置 11 组 不 同 的 配 方 , 每 种 配 方 的 配 制 按 表 1, 第 11 组为对照组, 为本地平菇栽培常用培养基配方。
表 1 不同试验组别平菇培养基配制方法
废料与棉
含 量 /g
组别
籽壳比例
废料
棉籽壳
玉米芯
麦麸
杂木屑
石膏
石灰
水
1
10︰1
166.0
0
24
3
3
2
2
240
2
9︰1
149.4
体, 打开紫外灯照射 2 h, 以达箱内环境消毒。 严格按照 接种操作规程在箱内酒精灯火焰周围接菌种于每瓶培养基 中, 尽可能接入等量菌种, 并兼顾快速精准、 播散均匀, 及时用烧灼后的棉塞封住瓶口。 各组每瓶在短时内全部接 完。 1.2.4 观察与测量
把不同组别的已接种的培养基按序号排在培养室中, 每天观察菌丝萌发及生长状况, 定时记录生长量和长势, 计算每天生长速度。 依据菌丝定殖及吃料扇面的均匀度、 菌丝浓密度、 菌丝颜色等把菌丝的长势分为 3 级, 分别用 数量不同的 “+” 号表示, 初级用一个 “+” 号表示, 指菌 丝吃料扇面不整齐, 菌丝稀疏不浓密, 颜色灰白, 菌丝吃 过 的 地 方 依 然 可 以 看 到 培 养 基 的 颜 色 ; 中 级 用 “++” 表 示, 指菌丝吃料扇面较整齐, 菌丝较浓密, 颜色洁白, 菌 丝 吃 过 的 地 方 几 乎 看 不 到 培 养 基 的 颜 色 ; 高 级 用 “+++” 表示, 指菌丝吃料扇面非常整齐, 菌丝粗壮浓密且显厚 重, 颜色银白色有光泽, 菌丝吃过的地方看不到培养基。 这 3 个级别还显得太笼统, 再小一点的差异不易区分, 为 了便于捕捉到微细差异, 更为了统计方便, 用肉眼同时借 助放大镜等工具把长势反映到数字上, 把长势最差的定为
* 项目来源: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 “沿淮非耕地减灾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 (2009BAD6B06-5)。 作者简介: 范可章 (1970-), 讲师, 从事食用菌栽培的教学与研究。 E-mail: fankezhang@ ** 通讯作者: 李焰焰 (1976-), 副教授, 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E-mail: liyanyan1976@ 收稿日期: 2010-12-14
性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菌种: 黑平 204, 广温型, 由阜阳 师 范 学 院 微 生
物实验室提供原种。 培养基配制材料: 金针菇废料 (去霉、 去杂、 打碎、
晒干)、 玉米芯、 陈杂木屑、 小麦麦麸、 石膏、 石灰、 棉 籽壳。
试验器材: 全自动高压灭菌锅、 超净工作台、 量筒、 玻璃棒、 电子天平、 拌料容器, 500 mL 盐水针瓶若干。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作
摘要: 淮北地区普遍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平菇和金针菇,由于金针菇生产周期短,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也比 平菇弱,生产结束,其培养基中仍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有机成分,容易滋生害虫,不便于还田作有机肥,造成金针菇废 料堆积闲置。为找出一条合理利用金针菇废料的途径,特设置用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的试验。平菇菌丝在金针菇废料 含量不同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且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与金针菇废料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以金针菇废料与 棉籽壳的配比为 3∶7 的培养基中,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表现为最好,超过了不含金针菇废料的对照组,所以,含 适当比例金针菇废料的培养基可以用来栽培平菇,即降低平菇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平菇分解培养基比 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关键词: 金针菇废料;平菇;菌丝体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4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310 (2011) 01-0026-04
Study on Using the Flotsam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to Cultivate the Pleurotus ostreatus
FAN Ke-zhang1, ZHANG Zhen2, CAI Jian1, FAN Hai-yan1, LAN Wei1, LI Yan-yan1 (1.School of Life Science, Fuyang Normal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00; 2.Advanced Professional High School of Ning Lao
金 针 菇 和 平 菇 是 人 们 喜 爱 的 2 种 常 栽 食 用 菌 , 近 10 多年来在淮北地区广泛栽培。 金针菇俗名冬菇, 只在低温 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 气温高于 10℃时极不利于结出商品
性好的菇[1]。 在淮北, 每年只在 10 月下旬至来年的 2 月初 适合其生长, 生产周期较短, 金针菇前两茬品质较好, 第 3 茬商品性已比较低, 所以每年金针菇出 3 茬后, 一方面
132.8
24
3
3
2
2
240
10
9
16.6
149.4
24
3
3
2
2
240
11
0︰10 0
0
166.0
24
3
3
2
2
240
为了表现金针菇废料在不同组别间的变化, 以及能更 好地记录到何种配比较好, 更为了便于将来推广应用, 采 用主栽培料棉籽壳与金针菇废料按一定比例变化, 其它使 用较少的材料保持不变。 每组配方原料用电子天平严格称 取, 按总干料 200 g, 加水 240 g, 充分拌匀、 浸透, 然后 分 别 装 入 11 组 84 消毒 液 浸 泡 、 洗 净 并 晾 干 的 500 mL 盐 水针瓶中。 要求松紧适度, 装至瓶肩, 每组每瓶装料量一 致。 瓶口内外用干净纱布擦拭干净。 专人制作棉塞, 以保 证通气性一致。 每组设置 4 个重复, 便于参照同种配方变 化。 1.2.2 灭菌
Zhuang, Fuyang Anhui 236036)
Abstract: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Flammulina velutipes ( Fr.) Sing. were edible fungi which were cultivated generally in Huaibei region. Because the yielding period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was short and its power of decomposing of fibrin and cellulose was feebler than Pleurotus ostreatus, when the work of producing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was over, there were still many organic materious which couldn’t be broken down 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This status would lead to the flotsam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pileup and leave unused. The mycelial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an grow in every culture medium in which the flotsam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was different. There were remarkable relationship of linearity between the mycelial growth speed and growth vigor and the amount of the flotsam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When the proportion of the flotsam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and the shell of cottonseed was 3:7, the expression of the mycelial was the best, and surpass the team of comporison. The results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cost of cultivating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increase the economic benefit, but also the flotsam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an be returned to farm straightly. Key words: The flotsam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 Pleurotus ostreatus; Growth vigor of mycelial; Growth speed of mycelial; Correlation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