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IU-2MIU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观察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将 患儿 随机分 成 两组 , 观 察组 进 行干 扰 素. o L l b高频 雾化 治 疗, 对照组给予利 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 , 两组病例均 以 7天 为一疗 程。疗程 结束 后 比较临床疗效。 2 . 方法 : 观察组患儿给予干扰素一 c db 5 g , 加入生理盐水 2~ 4 m l 进行高频 雾化 治疗 , 每 天 2次 , 每次 1 5分 钟 , 连用 7
二、 结 果
干扰素 一 o L l b为广谱病毒抑制剂 , 具有抗病 毒和免 疫调节 等作用 , 其药 理作 用机 制为 通过对合 成病毒 复制所需 酶和病 毒核酸蛋 白德尔作用 进行阻 断 , 对抗 化学刺 激物和组 胺所致 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提 高, 抑制细菌毒素引起 的发热 , 通过促 肾上腺皮质 , 增强淋 巴细胞 、 巨噬细胞 、 白细胞 和 中性粒 细胞 对病毒 、 细菌的免疫功能和吞噬能力 , 增加血清 中的溶 菌酶含 量, 达到抗菌抗病毒的 目的 J 。
天 。对 照组 患 儿 给 予 利 巴 韦 林 注 射 液 1 0 mg / ( k g・d ) 治疗 , 每 天 2次 , 连 用 7天 。 3 . 疗效标 准 : 显效 一 经 治疗 后临 床症状 改善 明 显, 一疗 程 后 患儿 完全退烧 , 体温恢复正常 , 呼吸道恢复正常功能 , 咳嗽 、
咽部充 血 、 鼻塞流涕等体征基本消失 , 无不 良反应 出现 ; 有效 一 经 治疗 后临床症状大部分 缓解 , 一个疗 程后患儿 体温 明显下 降, 基本接近正 常水 平 , 咳嗽 、 咽部充 血 、 鼻塞 流 涕等 体 征好 转, 少数 出现不 良反 应 ; 无效. 治疗 一个 疗程 后患儿 体温 无变 化 或上 升 , 咳嗽 、 咽部充血 、 鼻塞流涕等体征无 明显改善 , 甚至 加 重。 4 . 统计 学处 理 :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 S P S S 1 6 . 0软件统计 分析, 计 数 资料 均 以率 ( %) 表示, 两 组 间的 比较 采用 x 检 验, P< 0 . 0 5 ,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Vir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VURI)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干扰素雾化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以下是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
一、评估小儿病情1. 观察小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2. 评估小儿的呼吸困难程度,观察是否有喘息、咳嗽、闷胸等症状。
3. 观察小儿的饮食情况,评估小儿是否有进食困难、食欲不振等情况。
4. 倾听小儿的肺部呼吸音,观察是否有哮鸣音、湿性啰音等。
二、干扰素雾化治疗的准备1. 准备干扰素雾化液、离心管、雾化器、护眼罩等设备。
2. 根据医嘱计量干扰素雾化液的剂量,并将药液备好。
三、给予干扰素雾化治疗1. 在安静的环境下给予干扰素雾化治疗,避免与其他病儿接触。
2. 请家长帮助抱住小儿,保持其舒适。
3. 将准备好的干扰素雾化液倒入雾化器的药液储罐中。
4. 给小儿戴上护眼罩,并保持正坐位。
5. 开启雾化器,让小儿缓慢、深呼吸吸入药物雾化液,每次持续10-15分钟。
6. 监测小儿的呼吸情况,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四、护理后处理1. 将使用过的干扰素雾化器清洗、消毒,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2. 观察小儿的呼吸情况,如发现呼吸困难加重、喘息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 安慰小儿,减轻其不适感。
4.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小儿增加水分和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
5. 家长教育,告知家长干扰素雾化治疗的注意事项,如需坚持按时进行治疗,并注意随访。
五、注意事项1. 注意个人卫生,护理人员需佩戴口罩、洗手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定期净化室内空气,保持空气清新。
3. 避免与其他病儿接触,尤其是其他呼吸道感染患儿。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8-02T16:39:42.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李景龙[导读] 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李景龙(广东省揭西县中医医院 515400)【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129-02【摘要】目的观察α-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27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3组:A治疗组为常规治疗组;B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加利巴韦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C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干扰素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A、B两组雾化吸入时间每次20min,每日1次,疗程3~7d。
结果退热、咳嗽、喘憋、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而C治疗组更优于B治疗组(P<0.01)。
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雾化吸入小儿呼吸道感染利巴韦林呼吸道感染(ARI) 是儿童的多发病,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的60.0%以上,上下呼吸道感染占儿科住院的60.0%以上,绝大部分为肺炎[1],且是全国5岁以下儿童第1位的死亡原因。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引起者占90.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1]。
笔者采用α-干扰素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并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270例门诊或住院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2个月~3岁,随机分为A、B、C 3组: A组男54例,女36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下呼吸道感染60例(毛细支气管炎24例,肺炎36例),发热36例。
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疗效观察研究

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疗效观察研究全红伟;莫国欢【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临床疗效, 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0例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患儿, 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病毒性感染治疗, 观察组加入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咳嗽及发热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为85.0%, 组间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对照组为5.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在常规基础上加入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疗效显著.【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9(008)001【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作者】全红伟;莫国欢【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广东阳江 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广东阳江 529500【正文语种】中文呼吸道病毒为广泛存在环境中一种常见病毒,全球每年有6亿-10亿人感染,1/3左右患者会合并并发症,1/10患者会死亡,其中主要人员为老年人群及婴幼儿[1]。
由于小儿的呼吸道以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该疾病发病率会提高。
传统抗病毒治疗的药物较为少,并且不良反应较多,而笔者在日常的治疗工作中发现采取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理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0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
纳入标准:经检查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时间≤48 h;局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儿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能够有效地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适应症如下:1. 小儿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流感、鼻炎、喉炎等。
2. 免疫力较差的小儿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小儿。
3. 小儿在高风险的环境中,如家庭成员患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去幼儿园或学校等。
二、护理前的准备工作1. 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病史、体征、生命体征等。
2. 处理好干扰素雾化治疗设备,包括干扰素药品瓶、雾化器、瓶盖、口罩等。
3. 确定治疗时间和治疗频率,按医嘱开具干扰素药物。
4. 让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过度兴奋或运动。
5. 鼓励患儿在治疗前排空膀胱和肠道,以避免尿失禁和排泄。
三、护理过程1. 测量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检查干扰素药品的有效期和药品瓶的清洁度。
2. 确定好干扰素药品的剂量,按照医嘱将一定量的药品加入雾化器中。
3. 将雾化器与干扰素药品瓶连接好,启动雾化器进行治疗。
4. 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检查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
如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治疗并通知医生。
5. 鼓励患儿进行深呼吸、咳嗽等操作,有利于药物在呼吸道中的分布和吸收。
四、护理后的注意事项1. 安排好患儿的休息和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免导致呕吐等不良反应。
2. 检查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变慢等不适症状。
3. 保证患儿的环境清洁和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和二次感染。
4. 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干扰素药品的剂量、治疗时间、治疗效果、身体反应等。
5. 通知患儿的家长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及时就医或调整药物剂量。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探讨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探讨目的探讨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0例,将患儿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利巴韦林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干扰素雾化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本次研究所选的90例患儿分别接受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显效患儿31例(68.9%),好转12例(26.7%),无效2例(4.4%),总有效率为95.6%,观察组患儿的治疗起效时间为(3.64±0.53)h;对照组患儿中显效患儿共24例(53.3%),好转11例(24.4%),无效10例(22.3%),总有效率为77.7%,对照组患儿的药物起效时间为(7.53±1.26)h。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使用干扰素雾化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明显促进患儿的病情恢复,改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干扰素;雾化疗效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的多发病症,统计资料表明其发病率高达91.6%[1],给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传统医学中多采取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疗效欠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作为本次的试验对象。
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对象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超过48 h;②有明显扁桃体渗出、淋巴结明显肿大等症状;③血白细胞等血液指标出现异常[2]。
利用完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为45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年龄9个月~5岁,平均年龄(3.6±0.7)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年龄(4.1±0.9)岁。
干扰素雾化吸入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干扰素雾化吸入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1-04T16:21:54.3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6期作者:王平康李立学张祥陈雅祺[导读] 儿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两部分,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咳喘、鼻塞、全身不适等[1]。
(简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简阳 641400)【摘要】目的:探究干扰素雾化吸入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了298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
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49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情况及不良反应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出院时间、止咳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可提升止咳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干扰素;雾化吸入;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075-02Application of interferon aerosol inha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rferon aerosol inha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Methods 298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8. After tha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erferon aerosol inha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hospitaliz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scharging time, cough relief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halation of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an improve the cough effect, the efficacy is significant, and the safety is good.【Key words】Interferon;Aerosol inhalation; Children;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1.前言儿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两部分,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咳喘、鼻塞、全身不适等[1]。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
在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干扰素雾化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缓解症状、促进早日康复。
在进行干扰素雾化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接下来,将介绍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
一、患儿评估在进行干扰素雾化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儿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呼吸状况、过敏史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确定干扰素雾化的适用性和治疗剂量。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或有严重肺部疾病的患儿,需要谨慎选择干扰素雾化治疗,避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二、干扰素雾化治疗的准备工作进行干扰素雾化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准备干扰素雾化治疗所需的药物和设备,包括干扰素雾化液、雾化器、口罩等。
需要检查雾化器和口罩的清洁情况,确保设备的清洁卫生,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还需要准备好纸巾、湿毛巾等辅助用品,以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将治疗区域进行消毒和通风,为患儿的治疗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告知患儿及家属在进行干扰素雾化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儿及家属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
告知治疗的目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让家属充分理解治疗过程,并配合护理人员做好相关的工作。
需要告知家属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入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2. 患儿的准备工作在给患儿进行干扰素雾化治疗之前,需要让患儿解下衣物,保持舒适的姿势,以利于治疗的进行。
需要给患儿穿上口罩,让患儿用嘴巴吸气,避免药物雾化后的气溶胶外泄,保护患儿的呼吸道。
需要告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大声呼吸,以免影响药物的吸入。
(1)准备干扰素雾化液将干扰素雾化液提取到雾化器的药杯中,要注意按照医嘱给予适当的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1 ]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2.714.
[ 2 ] 祝益民,钟燕. 实用儿科药物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616.
4 观察指标:对 A、B 2 组患儿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疗 程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有效:大部分临床 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好转、肺部啰音明 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体温仍高、仍然有咳 嗽、肺部啰音没有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组别 体温退热时间(d) 咳嗽消失时间(d)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
A组
7.0±2.5*
B组
4.0±1.5*
8.0±3.5* 5.0±2.5*
6.5±3.0* 5.0±3.0*
注:与 A 组比较 P*<0.05。
7.2 2 组 患 儿 治 疗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B 组 的 总 有 效 率 为 98.39%,A 组的总有效率为 81.65%,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2。
疗给予病毒唑及炎琥宁静脉静滴,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
疗基础上,抗病毒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深圳科兴生物
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100154)10~20μg,加入 4ml 生
理盐水中,压缩雾化吸入,1~2 次/d,连用 3~5 天。护理人员
在给患儿的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过程中,充分展现人文关怀,
302 中国伤残医学 2013 年 21 卷第 6 期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 2013, Vol. 21, No.6
稀释静滴,1 次/d,治疗 3 天,然后停药 4 天后再予阿奇霉素 10mk(/ kg.d)加 入 5% 葡 萄 糖 100ml 稀 释 静 滴 ,1 次/d,治 疗 3 天。B 组给予阿奇霉素 10mk(/ kg.d)加入 5%葡萄糖 100ml 稀释 静滴,1 次/d,治疗 3 天,然后停药 4 天后再予阿奇霉素 10mk/ (kg.d)加入 5%葡萄糖 100ml 稀释静滴,1 次/d,治疗 3 天,同时 每天再复合痰热清 0.3~0.5ml(/ kg.d)加入 5%葡萄糖 100ml 稀释 静滴,1 次/d,治疗 7 天。2 组患儿的疗程均为 10 天,治疗期间 不再使用其它类抗生素。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 2012 年 6 月~2013 年 2 月住院
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 200 例,均符合有关诊断标准,并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 例。实验组 男 56 例,女 44 例;对照组男 54 例,女 46 例,2 组年龄、病情、就 诊前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万方数据
中国伤残医学 2013 年 21 卷第 6 期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 2013 , Vol. 21 , No.6 303
出现改变,均符合诸福棠儿科学的有关标准为依据[1]。
3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
关键词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干扰素;加压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R 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67(2013)06—0302— 02
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极为常见,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疾病, 也是引起儿童死亡最主要原因,小儿呼吸道感染中,最主要病 原为病毒感染,约占 90%,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公认 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非常昂贵而且副作用大,儿科治疗有效的 主要为病毒唑雾化吸入 1~2 小时,但小儿依从性很差,简直无 法 完 成 ,传 统 治 疗 静 脉 静 滴 病 毒 唑 等 方 法 已 经 被 证 实 疗 效 差。我院儿科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加压雾化吸 入,获得较好疗效,现将 2012 年 6 月~2013 年 2 月住院治疗的 100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报告如下。
科学到位的护理技巧;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5天统计疗效。
4 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分治愈、好转、未愈 3 级判断,其标准
按国家药品管理局颁布的有关标准实施。治愈:疗程结束时
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好转:3 天内症状体征减轻或改善;
未愈:3 天内症状无明显改变或加重。定性指标采用 U 检验。
4.2 治疗结果:实验组 100 例中,治愈 68 例,占 68%;好转
许乃伟 朱绍飞 ( 大新县人民医院儿科 ,广西 大新 532300)
摘 要 目的:研究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入院顺序,将 200 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对照组仅常规进行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 时,配合干扰素加压雾化吸入治疗 5 天评价 2 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和未愈率分别为 76%和 1%,对照组 的治愈率和未愈率分别为 40%和 2%,2 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小儿呼吸道病毒 感染性疾病疗效,且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40
48
12
88%
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极为常见,且无明显季节性。病毒 感染是最重要原因,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 感病毒(PIV)、流感病毒(INF)、腺病毒(ADV)和人偏肺病毒 (hMPV)等均为我国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原因的病毒病原,近 年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给如何抗病毒治疗带来巨大挑 战。呼吸道感染病毒后,疾病的严重及强烈程度取决于 2 个方 面:(1)病毒本身复制引起的危害;(2)宿主对外来病原体的免 疫应答。证据表明,后者比前者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更大。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和机体免疫应答息息相关。干扰素是 最早被发现的具有调节炎症和免疫作用的细胞因子,因其具 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能力而得名[2]。α-干扰素在患儿体内
总之,阿奇霉素复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 以明显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 贺树清,文新兰,徐娜.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35(6):49~50.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观察
28 例,占 28%;未愈 4 例,占 4%。对照组 100 例中,治愈 40 例,
占 40%;好转 48 例,占 48%;未愈 12 例,占 12%。2 组比较,治
愈率、未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表 2 2 组治疗后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0
68
28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6~24 月)(2~4 岁) 发热 咳嗽 气促 肺部啰音
治疗组 100 对照组 100 P
88 90 >0.05
12
62 88 45
56
10
60 90 48
54
>0.05 >0.05 >0.05 >0.05
2 诊断标准:发生于任何季节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有发 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血常规及 CRP 支持病毒感染,影像学可
6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两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法,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 结果 7.1 2 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变情况比较:B 组的体温降至 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都比 A 组快、明 显。具体情况见表 1。 表 1 A、B 2 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变情况比较(X±S)
低,国内外很多学者曾经使用外源性干扰素给予患儿全身用 药取得肯定疗效。但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仍缺 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资料,干扰素雾化吸入有以下优点: (1)作用直接迅速,干扰素可以直接到达病变部位与病变组织 直接接触,接触面积大并且呼吸道黏膜及黏膜下有丰富的药 物受体,药物进入气道后广泛与受体接触,在局部发挥异常强 大作用,吸入的干扰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减少注射 途径需经血循环到达气道时间。(2)所用药物剂量小,雾化吸 入的剂量比全身用量小,不但减轻了机体代谢的负担,也同时 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一点对 于儿童尤为重要。(3)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 呼吸道病毒性疾病。(4)使用方便,患儿容易接受,安全性高, 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选择安 全效佳,并价廉易得的药物,从加压雾化吸入方面扩大治疗途 径,提高疗效。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注射 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为临床应用多年,疗效可靠,无毒副作 用,改造为雾化药物。雾化吸入全程中给予高度的人性化关 爱服务,也在获取佳效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雾化吸入 前给患儿家属耐心介绍本疗法目的、意义、操作方法、注意事 项,雾化吸入过程中患儿指导、规范操作,雾化吸入治疗完毕, 嘱患儿家属半小时后方可外出,以防受凉。同时给予从外到 内,自下而上空心拳拍背,以助痰排出。如此抓好每一个细小 环节,充分展现人文关怀,科学到位的护理技巧,确保了本雾 化治疗促进炎症吸收和痰液排出之效,且安全操作,致使本课 题研究终能取得预期成功。
表 2 A、B 2 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