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北半球

合集下载

全球全年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析-推荐下载

全球全年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析-推荐下载

通过比较图4和图5,相信可以走出上面提到的误区。

二、把握三种情况六个区域由于太阳视运动轨迹跟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所以我们只分析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南半球这三种情况即可。

六个区域是根据太阳视运动轨迹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分为六个区域,分别是:赤道、直射点与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圈之间(为了方便,以下简称极昼圈,反之简称极夜圈)、直射点与极夜圈之间、极昼圈、极昼圈与极点之间、极点。

1、太阳直射赤道时此时除了南北极点外,全球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基本一样,差别在于正午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

具体分析如下图:图6中曲线L1~L3就是太阳视运动日轨迹:除南北极点的任何地方,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曲线L1代表赤道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正午时太阳在头顶,太阳高度角为90度,在图7中为曲线H1;曲线L2代表赤道与南极点之间纬线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正午时太阳在正北,太阳高度角小于90度;曲线L3代表赤道与北极点之间纬线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正午时太阳在正南,太阳高度角小于90度。

此时南北极点太阳始终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角一直为零。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①赤道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8曲线L1,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②直射点与极昼圈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8曲线L3,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③直射点与极夜圈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8曲线L2,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④极昼圈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8曲线L5;⑤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8曲线L4;⑥极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一个点,始终位于正南方的高空,几乎没有起落的变化,如图9直线H4。

3、太阳直射南半球(情况与太阳直射北半球类似)①赤道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10曲线L1,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②直射点与极昼圈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10曲线L3,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③直射点与极夜圈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10曲线L2,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④极昼圈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10曲线L5;⑤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10曲线L4;⑥极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一个点,始终位于正北方的高空,几乎没有起落的变化,如图11直线H4。

太阳方位与时刻的对应关系

太阳方位与时刻的对应关系

太阳方位与时刻的对应关系
太阳方位与时刻的对应关系主要可以通过太阳的周日视运动规律进行观察。

在北半球,当太阳直射时,全球的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向西方移动,太阳方位角也随之增大。

当太阳达到最高点时,太阳方位角为90度,此时太阳正好位于南方的地平线上,地方时为正午12点。

然后太阳继续向西方移动,太阳方位角继续增大,直到太阳落下,太阳方位角为180度,此时太阳正好位于西方的地平线上,地方时为18点。

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大致判断当前的时间。

太阳方位角每小时增加15度,这是因为地球每小时自转约15度,所以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通过太阳的方位角每小时增加15度的规律计算出当地的经度。

需要注意的是,太阳方位角与时间的关系受到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太阳在不同季节的运动轨迹会有所不同。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方位角的变化相对较小;而在极地地区,太阳在夏季可能会连续24小时都不落下,太阳方位角的变化也会非常小。

总的来说,太阳方位角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时间,这对于地理测量和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南半球和北半球季节相反吗

南半球和北半球季节相反吗

南半球和北半球季节相反吗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的地点和时间不同引起的。

因为地轴的倾斜和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光和热就多一些,为夏季,南半球则为冬季。

南半球和北半球季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

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

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极地地区太阳方位

极地地区太阳方位

极昼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探析极昼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探析极昼区,即出现太阳终日不落现象的地区。

在同一个太阳日内,极昼区内不同纬度地点尽管都有极昼现象,但它们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及其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却迥然不同。

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学生大都模糊不清,下面分类图示例析如下。

一.南、北极点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每年春分(3月21日前后)至秋分(9月23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半球,为北极点极昼期;秋分至次年春分,阳光直射南半球,则为南极点极昼期。

由于南、北极点位于地球自转轴上,其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因此,当其处于极昼期时,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为恒值(不变),并且其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

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90°-直射点的纬度)),可推知h=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即极点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恰好等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

例如,当阳光直射20°N时,北极点全天太阳高度角为20°;又如,当阳光直射20°S时,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0°。

由于阳光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单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南、北极点在其极昼期内的太阳高度变化范围为(0°,23°26′]。

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南、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1、图2(南极点图)和图3(北极点图)所示。

提示:①太阳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其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在北半球地平圈上看来,太阳视运动表现为顺时针方向,而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

②北极点为地球最北端,其四面八方均为南方;南极点为地球最南端,其四面八方为北方。

③阳光直射赤道时(二分日),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为0°,该日太阳沿地平线移动,此现象不属极昼现象。

④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日内变化忽略不计,同纬度地点太阳视运动轨迹相同。

例1 下图为某科考队员在某地观测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这一天他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呈逆时针方向运行。

太阳直射维度

太阳直射维度

太阳直射维度
太阳直射维度是指太阳直射光线所到达的地球上的纬度。

太阳直射维度随着地球公转而不断变化,通过这种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产生。

在北半球,太阳直射位置最南的时刻发生在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维度为南纬23.5度,即南回归线。

而太阳直射位置最北的
时刻发生在夏至,此时太阳直射维度为北纬23.5度,即北回
归线。

在南半球,太阳直射位置最南的时刻发生在夏至,此时太阳直射维度为南纬23.5度。

而太阳直射位置最北的时刻发生在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维度为北纬23.5度。

太阳直射维度的变化是引起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太阳直射维度较低时,阳光入射角度较小,光线传播路径较长,照射面积较大,导致高温地区面积扩大,季节处于夏季;当太阳直射维度较高时,阳光入射角度较大,光线传播路径较短,照射面积较小,导致高温地区面积减小,季节处于冬季。

高考地理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高考地理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右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
1、 甲的地理纬度为
A23026'N B 66034'N C 220N D 900 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0 B 110 C 440 D 680
3、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东北 B 东南 C 正东 D 正北


太阳高度
H

1O 2

0 6 12 18 24 小时
一、太阳视运动图总结:
二、太阳视运动图解 : 判断一
1、日出:地平圈上看日出 2、正午太阳高度角:天顶上看正午太阳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
东北升起

正午太阳
N 西北落下
E
a A
W
正午S太阳高度角
如图:

二分二至太阳轨迹图
E
N
S
A
判断二:位置、季W节(月份)
1、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 北斜(南半球)
(∠1+ ∠2)/2=太阳直射的纬度
3、右图为北半球某 地的太阳运行路径, 此地的纬度可能是:
A.23.5°N B.50°N C.30°N D.20°N
太阳从偏东X度升起,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 太阳从偏西X度落下,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
如:太阳从东偏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N;太阳从东 偏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S。
规律: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的纬度数。
7、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 地面的夹角,回答:
5° N
35° S
某地
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B)
A.15°N B.20°N C.15°S

太阳直射点及节气、南北半球的季节 科普中国

太阳直射点及节气、南北半球的季节 科普中国

太阳直射点、节气和南北半球季节科普一、太阳直射点及其影响1. 太阳直射点是指地球上纬度为0度的地方,也称为赤道。

当太阳垂直照射到地球赤道上时,这一点被称为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每年会在北半球的春分和南半球的秋分时出现,此时两极之间的日照时间相等。

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不同,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且地轴倾斜角度为23.5度,造成了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在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这时两极之间的气温差异较小。

而在夏至和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分别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造成了季节的变化。

二、节气的由来及意义1. 节气是古代我国农业文明的产物,它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

我国传统节气共有24个,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划分的。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气候环境和农事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时间计量标准,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于气候、气象变化的认识。

2. 节气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指导人们农事活动的安排,如春节是春耕的开始,谷雨是春季的尾声,夏至是收获的开始,秋分是秋收的时节等。

节气也反映了气候的变化,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参考。

三、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1.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存在,使得南北半球的气候和季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偏向北半球时,南半球正好相反。

北半球的夏季是指太阳直射点偏向北半球,气温升高,而南半球正好是冬季,气温较低;北半球的冬季是指太阳直射点偏向南半球,气温偏低,南半球则处于夏季,气温较高。

2. 南北半球季节的差异在地理、气候、植被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

比如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在12月迎来了夏季,而美国则是冬季,这为全球旅行和生产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太阳直射点、节气和南北半球季节的分化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的体现,也是人们对天文气候变化认知的产物。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为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夏至太阳直射

夏至太阳直射

夏至太阳直射夏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到22日之间,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这一时刻,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上,给人们带来了炎热的天气和长时间的白天。

夏至太阳直射是一种天文现象,对气候和自然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夏至的天文现象夏至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时刻,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上,同时也是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最长的一天。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导致夏至时北半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最为强烈,阳光直射地面的角度最大,因此天气变得炎热。

二、夏至的气候特征夏至时,由于阳光直射地面的时间最长,北半球的温度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夏至时天气开始变得炎热,气温逐渐升高,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高温天气,如多喝水、避免暴露于阳光下等。

三、夏至的对人体的影响夏至时,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和脱水等问题。

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在夏至时期,人们需要注意饮食健康,适时避免暴晒,确保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夏至与中医养生在中医养生观念中,夏至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人们需要针对夏至的气候特点,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适应高温天气。

夏至时节,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同时易损伤阴液,中医提倡人们食用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保持阴阳平衡。

五、夏至的民俗活动夏至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气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习俗。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健康;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汤圆、龙舟赛等传统活动,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历史文化。

六、夏至的自然景观夏至时,大自然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观。

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夏至时可以观赏到美丽的白夜景象,即太阳在地平线附近不下山的现象。

而在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则可以欣赏到夜空中繁星点点的壮丽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直新课程研讨课
中国气候
温州二中 陈岳勇
2008.5
漫游祖国
哈尔滨
广州哈尔滨冰灯雪雕游园会广 州 迎 春 花 市
地图册P55 教材P209 南北温差大
1月0℃等 温线穿过 秦淮线
太阳高度角由南向北递减 获得太阳辐射
南北温差大 昼长由南向北递减
由南向北递减
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降温
我国七月平均气温
明显的差异是___由__南__到__北__雨__季__渐__短__,__降__水__趋__于__集__中__ 。
动动脑筋3、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
秋季节?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空气空气气气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辐射南北
遍高温 我国北方比南方昼长,接受太阳 相差不大
辐射时间长
温度带
图册 P54
积温的多少
温度带
范围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 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 部分、新疆北部
暧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 分地区和新疆南 部
亚热带 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滇、粤、台的南 部和海南省
≥10℃积温 <1600 ℃
地图册 P55
教材P211 南北普 遍高温
最低值— 青藏高原
最高 值—吐 鲁番盆 地
年均 温--南北 差异 大
太阳高度角由南向北递减
冬季-- 昼长由南向北递减
获得太阳辐射 由南向北递减
南北
温差 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降温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
夏季--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 获得太阳
南北普
1600~3400 ℃
3400 ~ 4500℃
4500 ~ 8000℃ >8000 ℃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或一年两
熟 一年两熟
到三熟 一年三熟
年均 温--南北 差异 大
太阳高度角由南向北递减
冬季-- 昼长由南向北递减
获得太阳辐射 由南向北递减
南北
温差 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降温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
夏季--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 获得太阳
南北普
辐射南北
遍高温 我国北方比南方昼长,接受太阳 相差不大
辐射时间长
温度带 与农作物熟制间的关系
漫游祖国
吐鲁番盆地
哈尔滨
温州 广州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图册P56
年降水量 800mm分 界线
内陆递减
风的影响
时间分配
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 夏秋季节
年际变化大
干湿 地区
干湿地区
地图册P54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年降水量
干湿状况 分布
植被 农业
森林 水田农业 森林草原 旱地农业 草原 畜牧业、灌溉农业 荒漠
绿洲农业
小结
冬季--南 北温差大
纬度、 太阳高
南北
气温
度角、 热量
夏季--南 昼长、 差异
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
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C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8.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是广州、武汉、北京、哈
尔滨四个城市,它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读左图及下表,说明造成 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及
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的原
因。
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后者低;
③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 降水量小于①地,而①地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地点 海拔高度/m 年降水量/㎜ 年均温/℃
① 4 559 12.2
② 2895 996 6.6
③ 1288
61 11.7
④ ⑤⑥ ⑦ 1302 2261 23 8 1536 372 2045 975 17.2 5.5 24. 24.3
1、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4_、__5_、__6_、__7_、__8_、__9月,武汉为 __3_、__4_、__5_、___6_、__7_、__8月,北京为__7_、__8_月,哈尔滨为_7_、__8_ 月。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 2、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夏__秋__多__,__冬__春__少_,
,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
要是( B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 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 D.太阳辐射少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
答6~7题:
6.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
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
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B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7.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
北方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论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降水
空间分布:东南沿海向西北
夏季,受到东南 季风和西南季
中 国
北普遍高 季风


气 候
空间分布:东 南沿海向西北
降水 内陆递减
主要 受夏 季风
东西 降水 差异
季节分配不 均,主要集中
的影 大 响
在夏秋季节;
年际变化大
温度带
干湿 地区
气候 类型 分布 及其 特征
1、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徐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 妈妈提醒她别忘记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 徐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徐艳爸、 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为什么?
2、我国与一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的等降水量线是( B )
A、1600mm B、800mm
C、400mm
D、200mm
3、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A)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雪峰山
4、梅雨和伏旱出现的地区在
(B)
A、南部沿海 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5、左图为我国某年夏 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 (图中打点部分分为我 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
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秦岭一 淮河
年降水量 400mm分 界线
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马拉雅 山脉东部
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 喀拉山-冈底斯山
降水
空间分布: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
夏季,受到东南 季风和西南季 风的影响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